24小時微記錄:2019,世界在你眼前

2019年就要過去了

這一年,你過得如何?

有過什麼歡喜,經歷哪些遺憾?

每一天

我們的身邊都有很多事情發生

世界,也是這樣

伴隨時光流轉

紛紛攘攘,風雲變幻

這一年

世界在發生著什麼?

新華社記者帶你回顧

即將過去的2019

大家共同的心聲:不想與中國脫鉤

新華社駐美國記者熊茂伶:

我們在密蘇里州一個小鎮採訪了農場主沃特斯,他對中美貿易爭端深有感觸。

沃特斯一家七代務農,現有超過3500英畝農田,主要種大豆和玉米。中美貿易爭端持續一年多了,農場為此損失慘重,今年春播季又遭遇特大洪災,雪上加霜。在美國中西部廣大農田上,沃特斯的遭遇絕非特例。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10月14日,在美國艾奧瓦州一座農場,聯合收割機在收割玉米。新華社發

放眼美國,受衝擊的何止農業?

過去一年多來,我們在美國採訪了多個行業、大批企業,大家一個共同的心聲,不想與中國脫鉤。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美國政府為擬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舉行的聽證會上,數百位行業和企業代表表態,加徵關稅害人害己,他們離不開中國。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這是6月19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一家商店拍攝的產自中國的玩具。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廣大美國消費者在直接為美國貿易霸凌政策“埋單”。數據顯示,美國政府挑起對華貿易爭端以來,截至今年10月,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已經讓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額外支付了420億美元。

在採訪中,無論智庫專家還是企業代表,都熱切盼望中美經貿爭端儘早解決。

和平眼見著近了,伸手又還抓不住

新華社駐韓國記者耿學鵬:

韓國臨津閣觀光區距韓朝邊境分界線大約7公里。因為不用接受軍方安檢,許多韓國人來這裡為半島和平祈福。2019年,這裡的人們或許覺得,和平,眼見著近了,伸手又還抓不住。

這一年,對朝鮮半島,依然充滿“意外”。對我個人來說,最“意外”的一次報道是6月30日金正恩與特朗普在板門店的“快閃式會面”。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朝中社7月1日提供的照片顯示的是,6月30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前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軍事分界線朝方一側合影。新華社/朝中社

他們的三次握手,我都有幸見證,總結了三個不同的關鍵詞。

2018年6月新加坡會晤,是“破冰”,確認半島無核化等談判方向,確立自上而下的談判方式。今年2月河內會晤,是“觸礁”,雙方因為在無核化步驟方式上的分歧不歡而散。6月板門店會面是“有趣”,算是他們打破僵局的嘗試,但無法改變立場差異。

然而,2019年年底,朝美對話要警惕從僵局滑向“危局”的風險。

朝鮮把12月底設定為美方拿出新方案的“最後期限”。特朗普屢屢喊話金正恩再見一面,但在朝鮮最關心的鬆綁制裁上尚未讓步。

朝美對話僵局一時難以突破,但展望2020年,朝美以政治對話解決半島問題的意願沒變,半島民眾和國際社會對朝美繼續對話並談出成果的期待沒變。

期待半島局勢的關鍵詞,能早日從意外變成“驚喜”。

很多朋友問我:伊朗是不是要變戰地?

新華社駐伊朗記者馬驍:

今年,很多國內的朋友關心地問我,我常駐的伊朗是不是要變成戰地了?

這一年,波斯灣確實陰雲密佈。今年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重啟制裁後的第一年。波斯灣地區接連發生扣押油輪、沙特石油設施遇襲、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等一系列事件。一時間,似乎戰爭隨時會爆發。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7月21日,在伊朗霍爾木茲海峽附近,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船隻在英國籍油輪“史丹納帝國”號周圍巡邏。新華社/伊朗學生通訊社

實際上,美伊關係緊張那段時間,伊朗首都德黑蘭氣氛一切如常,因為大家都知道,兩邊互打嘴仗不是一天兩天了,但誰都不想真打仗。

雖然仗打不起來,但日子也不太好過。目前,美國依然在對伊朗極限施壓。長期制裁讓伊朗民眾財富縮水、生活水平下降,也阻礙了國際社會與伊朗正常的經貿合作。

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伊核協議能得到維護,危機得到解除。為此,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推動政治外交解決問題,讓籠罩在波斯灣的陰雲能夠早日散去。

這是非洲的里程碑,與“一帶一路”很契合

新華社駐肯尼亞記者王林園:

今年7月,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成立,這個大市場覆蓋12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2.5萬億美元。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7月7日,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非盟輪值主席、埃及總統塞西(中)、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左)和尼日爾總統伊素福為非洲大陸自貿區揭牌。新華社/法新

對非洲來說,這是個里程碑。自貿區成立能夠進一步降低關稅、消除貿易壁壘,讓商品、服務、資金自由流動。簡單說,做生意更容易。

對中國企業來說,這也是個大機遇。中國在非洲各類企業已經超過3700家,已形成製造裝備、輕工紡織、家用電器等多個產業群。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6月12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製鞋工人在中國企業承建並運營的華堅輕工業城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當然,前方不缺少挑戰。非洲各國法規、制度和政策差異較大,跨境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深度整合整個非洲市場有難度。

非洲專家認為,非洲大陸一體化建設仍需中國等外部力量大力支持。

中國近年來推動中非產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完全契合非洲發展願景,非洲期待中國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地區互聯互通水平。

“脫歐”日子定了,社會撕裂還在繼續

新華社駐英國記者金晶:

駐外兩年多來,我已不記得自己多少次來到英國議會大廈採訪、直播。

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之後,這座古老的建築不僅見證了兩位首相黯然辭職,多次“脫歐”協議被否,更目睹了英國社會因為“脫歐”造成的嚴重撕裂。這裡曾經舉行數次上百萬人的反“脫歐”遊行,平時也經常可以看到舉著歐盟旗幟大聲抗議的民眾。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這是9月4日在英國倫敦的議會大廈外拍攝的歐盟旗幟。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從北愛邊境到多佛港口,我們採訪的不少民眾,認為“脫歐”不僅將影響英國的經濟、北愛和平,更是會影響英國未來的國際地位。然而“脫歐派”的理由貌似也非常充分。他們認為英國已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身份認同,而移民、安全等問題也讓他們將怨氣灑向了歐盟。

12月12日,“脫歐”強硬派、英國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大選中帶領保守黨獲得了議會下院的多數席位,為他明年1月31日帶領英國順利“脫歐”奠定了基礎。而“脫歐”對英國的影響,諸如英鎊下跌,物價上漲、人才短缺等,也只是剛剛開始。英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完成,而各方分歧可能也會加劇。

“脫歐”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一個重挫,無論是英國還是歐盟,在這一事件發生後,都在反思前行的方向。

國家動盪,普通百姓最受衝擊

新華社駐拉美記者高春雨:

2019年,我6次赴委內瑞拉增援報道,對那裡的政治危機和局勢動盪有一些切身感受。

1月23日,委反對派成員、議會主席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獲得美國等國家支持。為迫使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下臺,美國不斷以經濟制裁、外交孤立、軍事威脅等手段施壓。委內瑞拉國內局勢、周邊關係一度緊張。

24小时微记录:2019,世界在你眼前

2月22日,在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邊界的西蒙·玻利瓦爾國際大橋上,人們從哥倫比亞一側走向委內瑞拉一側。當晚,委內瑞拉宣佈暫時關閉與哥倫比亞部分邊界。新華社/法新

我在那裡停留的時間有長有短,見識過政治鬥爭、遊行示威、停水停電,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和當地人的交流。

有一次,我想步行去一公里外的超市。一位開著車的大姐主動捎了我一程,還囑咐我別把手機拿在手上。她說,治安不好,不想讓外國朋友因為不愉快的遭遇對她的祖國產生糟糕的印象。她是委內瑞拉中央大學的老師,日子過得很緊巴,但她不想離開祖國,因為那裡有很多聰明的年輕人,他們值得繼續擁有教育的機會。

2019年,從委內瑞拉到智利,從玻利維亞到哥倫比亞,拉美多國遭遇動盪。這背後,有國家自身發展的原因,也有外部勢力插手的因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最受衝擊。

希望新的一年裡,這些國家重回正軌,這裡的人民迎來和平富足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