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寄託對援鄂丈夫的思念

金山網訊 “整個2月份,武漢乃至全國的疫情都是十分嚴峻的,想必前線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跟家人聯繫,他從不提及工作的情況,我們也似心照不宣般從不追問。”丈夫尹江濤隨鎮江市第二批醫療隊支援武漢的一個多月,萬晟霞和女兒每天都在家中翹首以盼。近日,她將思念寫入家書,信中滿含對尹江濤的關心、理解與支持,並通過自己的方式為他加油鼓氣,希望他早日凱旋。

因為怕家人擔心,援鄂的這段日子,尹江濤在電話裡從不提及自己的近況;雖然心繫身在武漢的尹江濤,但因害怕影響丈夫的工作,萬晟霞也從來不“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這對夫妻“心照不宣”的默契。可尹江濤所不知道的是,萬晟霞每天都會通過手機、報紙、電視、朋友圈等方式,瞭解他在武漢的動態。

2月5日,是尹江濤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第一個夜班,看到尹江濤“從下午三點到凌晨三點,忙到腳不沾地,周圍有同事因為壓力大哭了,我們互相安慰鼓勵,大家一起堅持,共待春天”的朋友圈時,萬晟霞知道,一向“抗壓”能力極強的丈夫,也出現了一些情緒上的小波動。

2月14日,在這個有愛的日子裡,萬晟霞沒有收到尹江濤的祝福短信,但是一條朋友圈卻給了她莫大的感動。“由於患者長時間見不到家人,難免焦慮不安,身體治療的同時,心理治療同樣重要。我們給他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封‘愛的處方’,上面用彩筆寫上一些鼓勵的話語……”在家書中,萬晟霞有感而發:“人世間最大的美好,就是與善良的人同行。”

在武漢,尹江濤每天都陪伴著患者,與病魔做鬥爭。家書中,萬晟霞還寫下了2月22日尹江濤發的一條朋友圈:“昨天收治5個病人,其中有一位基礎情況差,隨時有生命危險,我們組織討論、會診,最終拿出了一套合適的方案,雖然錯過回住地的班車,要等下一班才能走,但看到患者逐漸穩定,我由衷高興。”萬晟霞知道,尹江濤一貫是這樣的認真負責,“病人之事無小事,看到你高興,我也高興”。

隨著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出院的患者也越來越多。萬晟霞的家書中,還記錄了一條尹江濤3月8日發的朋友圈:“病區裡有位阿姨符合出院標準了,查房時碰見她,告訴她可以出院的消息,阿姨高興壞了,拉著我們一起合照。拍完照,阿姨豎起大拇指說‘你們值得信賴,我一定要留著這張照片,以後去江蘇找你們!’;當地護士找到我,希望能幫她妹妹看看CT,她說‘你們醫術精湛,我信任你們。’”

“你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內心一定是無比滿足的,這就是一個醫生最大的榮耀,沒有什麼比患者的信任更寶貴。”萬晟霞這樣寫道。

萬晟霞在信中還提到了女兒:“她已經很久沒有看到父親,每次抱著手機使勁喊‘爸爸’,也許她想說‘想你’,但還不能表達,只能一遍遍呼喚,我會告訴她,‘爸爸在做一件非常厲害的工作,等到春暖花開,就會回來陪你了’。”

家書結尾,萬晟霞感慨:“雖然我一直沒有從他口中聽到什麼消息,但是看到這些,我想,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我堅信,有這樣的一群人站在抗疫最前線,春天一定離我們不遠了。”(通訊員 孫卉 全媒體記者 楊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