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上班,性格比較內向,也向不會巴結領導,這樣會影響職業前途嗎?

在路上的老秦人


我們往好處想一下,也許你會巴結領導,職場上依舊沒有出路呢。

開個玩笑而已,你要記住,出路不僅是別人給的,更是自己尋找的,再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何苦只盯著一條華山路呢。

首先,不會和領導搞好關係,在哪裡都不會有出路

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你只有和領導搞好關係,才會有出路。最簡單的說,你想幹一番事業,沒有錢、沒有人、沒有資源,憑啥幹?還不是靠領導傾斜資源?所以,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你想幹一番事業,是離不開領導支持的。

有的時候,我們作為底層,很多眼光和思維同上層不一樣,再加上我們的消息滯後,有時候走錯路了,領導不指點、不提醒,你一個大跟頭載下去了,好幾年緩不過盡頭來。

所以,無論是在哪裡,只要你想出頭,想有一番作為,都要和領導關係比較好。

其次,領導只會決定你的上限,不會拉低你的下限

作為國企,有一點好處就是領導很難開除你。也很難自己單獨制定你的工資和績效。所以,如果看你不順眼,在很大程度上他其實也是沒轍的。

下限有保障,就是在國企內最大的優勢。

再說了,就算你一輩子都是默默無聞的工人,你還能搞點副業啊等等。領導能拿你怎麼著?

最後,性格不好又想往上爬,也不是沒有辦法

如果你性格不適合往上爬,又偏偏想要往上爬的時候。就先掂量一下自己就算爬上去,能不能坐得穩。如果掂量後,你還執意如此的話。我覺得,還是有一條方法,那就是-埋頭苦幹,成為技術大拿。

當然,即使成為技術大拿,你頂多做個車間主任,再高級一點,就是研發主任。還是脫離不了一線的。

畢竟,你走了,活兒誰來幹?


時小慢


我用我10年國企的親身經歷來回答。像你這樣內向的性格,也不會巴結領導,基本上在國企是沒有太大前途的,混到中層都難(抱歉,我說話比較直,但這是實話)。

5年前,我跟你一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喜跟領導打交道,開會發言都會緊張。屬於那種工作能力突出、口碑優秀、業績優秀的員工,本想著憑藉能力及成績定能獲得職位上的提升。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甚至很殘酷。

兢兢業業的工作、亮眼的業績單除了給我帶來一些先進員工、崗位能手等榮譽外,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職級和收入上的回報。我已到了員工的最高職級,但一到晉升的關鍵時刻,卻每次都是其他背靠後臺、腦中空空的“關係戶”中選。

真應了那句著名的對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不行也行”。

這種性格和情商為什麼在國企沒有前途?

在國企裡要想混的如魚得水,必須具備這9個字的技能:“有背景、會來事、有酒量”。此處並非貶義,而是就事論事。下面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這9個字。

1、國企重關係,沒有這條出死力也是白搭

如果你是“企二代”,或者你的父母在ZF當差,那麼毫無疑問,你跟其他人相比,必定走上了另外一條快車道。

他們會保著你進公司,保著你進更好的部門,出錯誤了他們幫你兜著,在有升職的機會時也會動用關係幫你“打好招呼”,讓你一路順風順水。

相反,如果你沒有背景,不管你乾的再出色,也是在為他人“做嫁衣”,頂多給你一點點不痛不癢的甜頭嚐嚐。真正升職加薪的時候,你肯定是靠邊站的。因為,你不屬於那個“圈子”。

2、在國企,會來事很重要

所謂會來事,就是要:會說話、會送禮、會拍馬、會辦事。

會說話,會說場面上的話,酒桌飯局上對不同的人說什麼樣的話最得體,讓別人最舒服,這很重要。

會送禮,知道給誰送有用,知道如何巧妙的把禮物送出去,也知道挑選什麼樣的禮物最能讓上司滿意。送禮是門學問,需要高情商。

會拍馬,誰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但也是需要技巧的。“潤物細無聲”的拍才是最高境界,哄得上司高興了,什麼好事都會有你。

會辦事,尤其要善於給上司辦私事(會幹工作沒用)。他們的車到審了,你給幫忙去辦。他們家的孩子要上學,你能給幫著找個好學校等。把事幹到他心裡,你就能早日成為他的人。

3、在國企,有酒量多參加飯局很重要

在國企,都是一個個的“小圈子”融合起來組成的,你要想盡辦法進入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圈子,才能得到這些成員的支持。

怎麼進去?除了關係介紹外,自己使勁“往裡鑽”也很重要,那麼你不光要積極參加各個酒局,而且還要擅於組織一些酒局。請客花錢都是小事,能進入圈子就是成功。

“小圈子”環環相扣,你一個“白丁”,若置身於圈子之外,也必然在權柄核心之外,所以只有拼命的往進擠才行。

沒有關係、不會送禮、不會辦事、不會說話、不會拍馬的人,在國企裡註定沒有前途。

這些都是非常消耗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熱情。所以一部分後來離開了,一部分慢慢沉淪了,或腦滿腸肥,或鬱郁不得志,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但沒辦法,這就是現實。要麼忍、要麼變、要麼走!

給您的建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未來道路

以上9個字 “有背景、會來事、有酒量”,是在國企裡邊生存發展的必備條件,要想混的“平步青雲”,缺一不可。

你可以對照一下以上3條,根據情況再做決定不遲:

如果你都具備了。那麼恭喜你,這裡就是你施展的“舞臺”,未來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都在等著你。

如果你暫時不具備,但是覺得自己有潛力達到這個標準

。也可以嘗試一下。從現在開始,不要只是單純的埋頭於苦幹實幹了,去找關係找靠山、跟上司熟識並保持聯繫、多參加一些飯局甚至自己主動組一些飯局,這樣你才能快速“進步”。

如果你對照了以後發現自己實在做不到。那我建議您早做打算,另謀出路吧,就別想著在國企有大的發展了,因為不適合。

根據你不善跟人打交道的性格,建議可以去做一些技術型的工作,比如程序員、工程師、動漫設計師等等。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技術高手,也可能是一條成功之路。

歡迎【關注】“職道明”,10餘年資深職場經理人,每日分享最新最有價值的職場經驗、個人成長、財富積累方面的深度好文,歡迎留言討論。


悅讀視界者


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甚至表現的有點自卑。

2014年我大學畢業,然而通過數次考試、面試進入了某家大型國企(央企)工作。直到5年後的現在,我依然在基層崗位上紮根工作。一起參加工作的朋友同事,大部分都走在了我的前面。我知道,減緩我前進腳步的,並不是我的工作能力,而是我的性格表現。

在和朋友同事交流的時候,我能夠侃侃而談,表現的相對活潑;但是和領導交流的時候,我就有些畏首畏尾、無言以對了。

這或許是很多內向人士的通病吧!

不僅如此,我還會刻意的逃避和領導的接觸,總覺得和領導相處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自在。雖然領導並沒有架子,也很親和、很友善,但我總感覺自己無話可說,不知道該說什麼。

與此同時,對於單位舉辦的演講比賽、辯論比賽,我大多因為膽怯怕錯,所以能不參加的儘量不參加,能不露面的儘量不露面。

有個熱心的前輩經常教導我:“工作不僅僅是現場工作,不僅僅是解決問的工作,多和領導彙報彙報工作,交流交流工作,本身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某篇文章當中,我看到了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職場是一個圈子,不能像孤島一樣把自己孤立起來,要多多與別人接觸交流,多多與上層的人接觸交流。這樣才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避免自己被職場圈子邊緣化。

通過這幾年的工作經歷,我漸漸明白了多表達、多交流、多露臉的重要性。內向也罷,高傲也罷,不能把自己像孤島一樣孤立起來。有的時候,性格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職場發展,但只要有一個改變的心,什麼時候改變都不會晚。


魏晉寒


我也是在國企工作10多年,也和你一樣性格比較內向。但是我可以很認真的對你說,巴結領導與否和職業前途並沒有太多的必然關係。

一、我的親身實例

我也是和一樣性格比較內向的人,自己也認識到自己的這個性格問題。

所以10年公司在組織兼職內訓師選拔的時候,就毅然決然的去報了名。運氣好,還被選上了。

內訓師的培訓雖然對我的性格影響不大,但是卻給我了一個很大的提升。那就是讓我在當眾講話的時候,不再害怕,不再怯場,能夠通過技巧來釋放自己的緊張,並且能夠比較有條理的講出自己的觀點。

二、規模化公司的內部的職業發展都不是單一的。

國企也好還是私企也好。只要是規模化的公司,一般內部的職業發展體系都是比較多樣化,絕不是單一性的。

例如我所在的企業,內部的職業發展就分成2條路線:

1、 管理序列

走的是管理晉升路線,從基層員工→部門主管→分管副職→正職,以此類推的一個路線。

這也是最常見、許多人打的頭破血流也要去爭取的一個路線。

這條路線就需要你和領導又較好的關係。背後沒人走這條的前途也有限。

2、 專業序列

走專業提升路線、向你所在專業上的專家去發展。不斷打磨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讓自己成為公司內或者行業內的這個專業上的專家。

也反而是一條少有人走,卻相對好走的路。

三、所以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能力

俗話說鐵打的員工、流水的領導,也許你和某個領導的關係處的特別好,但是你不能保證這個領導會在這個位置上呆一輩子,更無法保證他會罩你一輩子。

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關鍵還是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是自己在公司裡面的立足的根本。

並且還要做到以下3點:

1、 保持積極努力的態度:你可以不專門去巴結領導,但是這並不妨礙你成為一個在工作上積極、努力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哪個領導都會喜歡。

2、 養成向領導彙報的習慣:性格內向也不要緊,但是要養成經常向領導彙報的習慣,通過工作彙報來和他保持一個比較順暢的溝通。溝通順暢了,才不會出現什麼誤會。

3、 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在專業上的江湖地位,形成自己的專業影響力。

總結淶水,不巴結領導、性格內向在職場上並不是什麼缺點,不同人有自己不同的相處方式,也有自己不同的發展方式。自己的工作能才是自己職業發展的根本!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在國企上班,性格比較內向,也向不會巴結領導,這樣會影響職業前途嗎?答案是絕對會!!!我之前就是在國企幹了將近四年,在這四年時間裡我從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變成一個看穿世事的老阿姨。


我父母從小對我的學習特別嚴格,經常沒考好就會打我,導致我從小到大隻知道看書學習。一直不善於與人交流,性格也特別內向,跟題主一樣,也不會巴結領導。


2015年剛到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時候,那時候一腔熱血,準備在這個單位大幹一場,期冀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一番作為。所以從一開始在老收費站實習的時候,我就特別認真,每次都認真仔細的背誦那一本本厚厚的收費資料和政策法規,而且每次碰到不能理解的知識,我都會去挨個問那些老收費員,直到弄懂為止。那些帶我們的老收費員都說帶過很多實習收費員,沒見過哪個像我這麼勤奮的,搞的像是要去高考一樣。後來一個月的實習期結束後,回到我工作的收費站,回去後第二天的摸底業務考試中,我是第一名,然後領導就讓我當了收費班長。


懷著滿腔的激情和熱血,再加上頭頂收費班長之名,我工作特別勤奮和努力,經常放假都不回家,在單位裡背誦業務知識和幫單位寫宣傳報道等等。由於工作勤奮,而且沒有出過差錯,幾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業務能手”“崗位標兵”。我以為憑這樣的工作態度可以競選管理員,結果是我太天真了。


2017年上半年,年剛過完的時候,就聽說我們單位有兩個男生被提到監控中心去了,監控中心的任務就是每天負責查看我們的錄像,逃離了我們這種一線收費的艱苦命運。在那邊工作很爽,沒有攝像頭監控你,每天上班就是監督我們下面這些一線收費的員工。我就問我周圍的同事,什麼時候有晉升監控中心的機會呀,我怎麼不知道?同事像看傻子一樣看我,說”我們都沒機會的,他們都是家裡有人。”


這件事過後,我對單位有點失望但還不死心,還是繼續像以前那努力工作,但是我一般不太喜歡討好領導,也不會說好話,每次都是領導問我最近感覺工作怎麼樣之類的,我每次就回答”哦,還好“,然後也沒有下文了。每次領導問單位同事有什麼好的建議的時候,我一般都不主動說話,都是領導問到我,我就說沒什麼想說的。但是我每天還是那麼努力工作,背誦業務知識,基本上其他同事都不會去背那些收費政策和法規,只有我,一直在堅持著。


然後到了2018年的時候,我們收費站從別的站調來一個管理員助理,然後我有幾次有業務上的問題去問她,我發現很多問題她也不會,都是打電話問別人才知道怎麼處理,後來才知道她從收費班長到管理員助理也不是憑真本事上去的。後來那個管理員助理來我們單位久了,我才發現她真的是別人口中那種很會來事的,特別會看眼色,說什麼話都順著領導的意思說,領導想聽什麼話就說什麼話,每次都讓領導笑哈哈。然後後來有一次晉升機會,我們知都不知道,她就直接被提拔走了。


經過這將近四年的工作經歷,我看透了一些事也想通了一些事。現實社會就是如此,不管你在哪裡,頭腦靈活嘴巴乖巧又會來事兒的人,就是比我們這些不會說話只知道埋頭苦幹的人在職場上更順風順水,所以我們這些憨頭憨腦的人,真的要改變一下,才能在職場上有更好的發展。


江漢幸子


嘯野覺得:這樣的性格會影響一定的職場關係,但是不能決定自己的職業前途。真正影響職業前途的是個人的素質能力和工作業績。

一、我身邊的真實故事


我們公司一個96年小夥子,就像題主提到的形象一樣——看起來木訥,內向,老實,說話有點不太利索,剛大學畢業就來異地,應聘我們公司的銷售業務員。

平時工作也是認真,勤懇,老實,銷售業務員每月都聚會,他也不會巴結領導,喝酒就陪著喝,在後勤科室裡也沒用打成一片,我們都覺得這個人太老實了,不適合銷售。但是工作兩年後,他反而憑藉自己的業績,憑藉自己誠實、老實的服務態度,贏得了客戶的高認可度,被集團領導特許從業務員直接跨兩級,升為集團骨幹。


所以,人的性格會影響一些職場的關係,但是也有通過自己努力獲得職場跨越式升級的。


二、性格內向在職場中的關係投射


1、在工作中喜歡悶頭苦幹


我們公司車間一個技術骨幹就屬於這種性格內向的人,由於不喜歡跟周邊的同事喝酒玩鬧打成一片,更不喜歡張揚做事情,總是在工作中悶頭苦幹,其實領導安排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他完成的,而且願意交給他做,但是不出頭的個性,雖然工作很踏實,但是卻一直沒有升職的機會。

2、不願與人發生衝突


性格內向的人,在職場中還是生活中,都不太喜歡與人發生衝突,工作中往往就是吃虧多的哪一類型,做的多,但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而且不願意與別人發生衝突,也不愛與別人搶功,所以這種性格容易像老黃牛一樣,默默無聞的在崗位上幹著,有實力,但是沒有魄力。

所以,性格內向的人,容易悶頭苦幹,默默無聞的做著最基層的工作,真正的工作能力不能被展現出來,往往成了埋藏的金子。

一個人性格內向不要緊,如果真正有能力的話,該怎麼破局?讓自己在長職場中發揮能力,躍遷升級呢?

三、提升能力,思維升級,職位躍遷


1、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想在職場中有所晉升,我們需要在工作中磨礪自己的一項技能,渾渾噩噩的重複性的工作,誰都可以做出來,我們銷售一名主管助理,由於工作兩年也沒用什麼進展,就是重複性的工作,不能提高自己,也不能帶動團隊,反而被其他人替代了。

所以我們要職場中,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你的工作需要辦公軟件更強一些,那就加強私下的鍛鍊,如果需要你的口才好一些,那就加強一下口語表達的能力。自己有實力,才有可能被領導看到。


除此之外,一個人不管有多少能力,職場競爭壓力很大,如今的工作形勢更嚴峻,我們不但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還要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性。

2、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


我們部門中一個女生,性格也比較內向,雖然為部門主管的副手,但是也不太活躍,但是領導還是信任她的,她在辦公軟件這些應用上比較擅長,各個科室的一些表格問題也會找到她來幫忙,今年年初總經理就對她工作調整,一下子跨越到了副部長的職位。


3、提升管理思維


不管是國企還是私企,任何一個領導都喜歡下屬能夠把工作完成的很好,除了具體個人負責的工作之外,我們還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維,看待事情要從整體大局中把握事情的方向,除了自己分內的事情,你把其他的方面考慮周到,為領導考慮,為客戶考慮,就像安家天下中的房似錦,正是憑藉自己的實力,讓討厭她的客戶都願意找她買房子,讓不讓可她的下屬,樂意跟著她工作。


做事情做全面,擁有管理思維,這樣讓自己的工作角度得到拓展,也讓領導會對你的格局刮目相看。

總之,性格內向,不會巴結領導,這確是許多人遇到的問題,但要想職場中有所突破和晉升,要改變思維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維認知才是正道。有能力,有業績,你的晉升指日可待。

我是@張嘯野,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留言交流,我們共同進步。

張嘯野


我是李莫非,看職場風雲,談箇中乾坤

毫不誇張地告訴你,會。我姐夫在某建築國企當技術工程師,這個位置是很吃香的。但是他就是那種內向的性格,除了工作上必要的交流,他跟同事領導間的來往很少,不怎麼說話。雖然工程師位置吃香,但是單位工程師也不少啊,人家既然能進國企,那能力肯定不會比他差多少,又懂得跟領導打好關係,如果有好的項目或者升職機會,人家獲得的幾率肯定比他大得多。所以他在工程師的位置上待了好幾年,都沒能升個一官半職,同期進來的都有當正職的了。

一、不懂巴結領導,但要懂得跟領導保持良好的關係

所謂巴結領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阿諛奉承,事事都跟在領導屁股後頭“加油打氣”。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畢竟巴結領導就得壓制自己的個性,很多領導還都是暴脾氣,你受了氣也得堆著笑臉。

但是跟領導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不難。人際交往上,逢年過節給領導問聲好,能送禮就送點禮(當然一般不可以),都有空的時候找領導請教一下做人的哲學(很多領導談起這個就眉飛色舞)。工作上,領導吩咐的工作認真完成,及時反饋。當領導被要務纏身時,如果我們可以幫忙,就儘量幫一下忙。

這些行為屬於正常的跟領導保持良好關係的行為,不算巴結,也能夠讓領導把我們記在心裡。

二、性格內向很難完全改變,但可以一點點改變

性格內向,說明你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不愛說話聊天,就跟個木頭一樣在工位上杵著。要想完全改變這種狀態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先從某處改變。

比如同事在聊天時你可以加進去,不說話只聽他們講也沒問題,這主要是為了瞭解同事們平時都聊些什麼。然後我們再去了解這方面的東西,等你對這些東西熟悉後,再加入他們的聊天中,可能你就會有想要說話的慾望了。

三、如果實在無法改變,那就精進自己,靠能力取勝

無論國企私企,職場的本質是變不了的。想要職場晉升,無非就靠兩點,一個是人際關係,一個是能力。

如果實在無法改變自己的狀態,那就只能從能力入手。專心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你的能力高過其他人,那麼就算你不主動展示自己,領導也能看到你的閃光點 。

【李莫非:專注回答職場問題,關注我,做一個優秀的職場人。隨手點贊是美德~】

李莫非


朋友麗華畢業於一本財經類的院校,畢業後考進了國企的財務科,麗華性格內向,不怎麼願意與人交流,在工作中,比較耿直,有什麼說什麼,即使跟領導的意見相左,她也會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從不會溜鬚拍馬,主動巴結領導。

這種性格也使得領導和同事不怎麼待見她,後來領導利用一次機構調整的機會,就把她調到其它崗位上了。

麗華沒有因為這次的事情受挫,她更堅信她的志向不在那裡,利用業餘時間,她通過考試,拿下了一級註冊會計師資格證。

後來,跳槽到一家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而且,她通過自己地努力還當上了主管。

麗華雖然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交際,但是卻很有韌勁,也很有才華。

在職場中,能決定命運的,不僅僅是性格,更多的是自身的能力。

即使是在國企也是不例外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企業關注的是能帶來多大的價值

國企也是企業,或許不是像私企那麼過於謀取利益,但也是在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的。

所以,國企也是主要看你會給企業帶來哪些的價值,是否帶來的價值能對得起拿的工資。

性格雖然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但是,企業更多的還是看員工的業績是否達標,通過業績領導才能更直觀地看到員工的能力是怎樣的。

二、不同崗位的要求

美國心理學家加納德說:“每個人都存在著九種主要智能,人際交往智能便是其中之一,每個人往往都會有兩項以上的天賦,也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就因為我們擅長的能力不同,所以,會選擇不同的職位,通過我們擅長的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就像我朋友麗華一樣,她不善於言語表達,所以,就選擇不需要多說,只要細心多做的工作,擅長於實幹的她,找到了自己的優勢,而且她也懂得把自己的優勢最大化。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處處都好,只要能把本職工作做得很好,不也是企業所需要的嗎?

三、看重員工的綜合素質

在國有企業中,是分為行政崗位和技術崗位的,性格內斂的人一般不會選擇行政崗位,因為要解決人際關係的很多方面,也要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所以對於內向的人來說,行政崗位並不討喜。

但是,技術崗位就不需要過多地溝通,只要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就可以做好本職工作,即使,不能很好地跟領導去溝通,對他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國企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在我們經濟的配比中絕對佔很高的地位,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從國企的性質來說,國企更看重的是職場人士的綜合素質,就是說明能力、技術是首要的,而奉承討好領導一般是沒有什麼發展的。

綜上所述,即使我們性格內斂也是有發展的,但是,相對來說在職場中這種性格是很吃虧的,而且,想要有更大地發展需要付出的也很多。

畢竟職場相當於戰場,我們也應儘量根據職場地需要去調整一下自身的性格,讓自己能在職場中生存的更容易些,你說呢?


魚堂主愛思考


不請自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這個問題,是雙面的,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一面:

一方面:無法巴結上級領導

我也曾經在大型國企工作,正如樓主所說,性格內向,不會巴結領導,也不會和領導套近乎(大學時喜歡折騰電腦,所以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當時項目上的項目經理電腦出了問題,同事推薦我去處理,很快就處理好了。領導是把我記住了,後面電腦有問題都直接喊我去處理,但是也僅限於電腦的維護和使用這些事情上,修電腦的過程中,都不會和項目經理聊天,結果可想而知。),幾年下來,還是原地踏步。

另一方面:認真做事,努力提升自己

其實自己也知道靠巴結領導行不通,所以在項目上什麼都不會去想,只做事情(不能亂說話,尤其是小道消息),結果很讓人意外。和項目同事關係非常好,和項目中下層管理關係也特別好(因為他們關心項目上誰在幹活,把活幹好了項目才能按期完成,才能由產值、有收入),和其他分公司的同事之間,關係也相當不錯,到現在十年過去了,有些還保持著聯繫,還經常聆聽他們的教誨。

正是因為和下面的所有人員關係很好,很多事情大家都願意教我,所以那段時間進步很快。別人收集到了有好的資料,也願意分享給我(那個時候網絡還沒那麼發達,加上又處於荒無人煙的內蒙古,下載資料簡直就是奢望),所以其他人要的一些資料,我電腦裡基本都有。雖然崗位沒有晉升,但是人緣很不錯。

後來,由於一些原因,一個公司領導帶領一個團隊離開公司,去國外運作項目,和他一起出去的,有好幾個都是曾經關係很好的同事和上級,他們去的時候,都找到我,問我願不願意跟著一起去,收入直接就是在現在的基礎上翻番。由於自身原因,沒有跟著一起出去,有點遺憾,但到現在,還依然和他們保持這很好的聯繫。

所以,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就試試另一條路。如果由於自己的能力一直得不到認可而無法晉升,那你至少還有其他選擇的可能,因為人肯定要往高處走,你有資本的時候,可以到條件更好的單位,換收入更高的工作,主動權會是在你的手裡,還擔心什麼呢?


上班下班


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影響,並不能說的那麼絕對。

國企中的領導我姑且分為外向型領導和內向型領導,不要認為內向的人就無法晉升了。

我在國企中有個師傅,是走技術路線的。從我認識他的那一刻,就發現他是一個比我還內向的人,我和他單獨在一起,基本上除了工作以外,沒什麼話可講。

原本我只是以為剛認識,不熟悉,可後來我都認識他三年了,還是那個比較內向的性子。但是這三年他從副總變成了總工,沒有相當的技術含量是無法勝任的。

所以,不要覺得內向的人就無法晉升,只要你在某個方向展現出了專業性以及領導力,同樣可以受到單位的認可。

內向的人晉升,大部分都依賴於技術性,但自身也需要學會做一些改變。

現在去看互聯網公司那些沉悶的程序員,只要得到晉升的人,如今都能夠談笑風生,要知道他們以前都是沉寂在自己的代碼世界中,上班帶耳機,基本上很少與同事聊天,頂多在開需求會議的時候能看到他們,聽他們說幾句話,嗯,幾句話而已!


總之,內向對於自己的職業前途會有些許的影響,但不會產生絕對性的影響,而且人的比較受環境影響的一種生物,只要他到了那個位置,環境可以改變他內向的性格。


-END-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銀桑筆記】,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師,十年職場人,專注職場乾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