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黝黑的面龐,結實的胳膊,憨厚的笑臉……這是王傑給人的第一印象。36歲的他是伯延鎮楊二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初中畢業后王傑就步入社會開始賺錢養家。幹過大車司機,當過小商販,外出打過工……靠著自己吃苦耐勞的勁頭,十幾年的時間裡,王傑也掙到了一點錢。“現在年輕,可以賣力氣,可等歲數大了,自己能一直這樣下去嗎?”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傑開始盤算自己今後的生活。“咱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什麼技術本領,剛開始真的不知道要幹什麼,思來想去還是當農民最合適。”王傑笑著說道。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家裡人的支持。


  以前的楊二莊村,煤炭資源豐富,村民們挖煤、洗煤……乾的大都是與煤有關的工作。如今,小煤窯關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又去附近的焦化廠、鋼鐵廠上班。農民這個身份似乎離大家越來越遠了,這也導致了許多耕地的閒置。這樣的情況,讓王傑突然覺得當種糧大戶的機會來了。經過多方面的考察比較,再結合家庭的現狀,王傑在2015年成立了“王傑家庭農場”。從流轉土地,到購買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大型農業機械,就這樣,王傑開啟了自己的“農場主”生涯。


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萬事開頭難。出身農民的王傑,常年在外奔波,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種過地。雖然有家裡人的幫忙,可種植面積的增加,種植方法的落後以及中後期管理跟不上,導致糧食產量低不掙錢。“連地都沒種過,還想靠種地發財,真是做夢呢!”看著這個想當“農場主”的年輕人,村裡少不了人笑話他。村民的嘲笑,加上賠錢,讓當時的王傑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


  可農業農村局組織的一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改變了王傑的念頭。在這次培訓中,王傑不僅學會了穀子種植的新技術,而且還了解到了耐旱、抗病蟲害、適合大面積種植的新的優質穀子品種。回到家中,王傑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用專家教的膜側溝播技術,當年就試種植了100畝。“以前種地,我們缺的是新技術新品種新信息,現在有了農業農村局的專家指導,種起地來真的是事半功倍!”王傑自信地說道。


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2019年,武安舉行了第四屆邯鄲市旅發大會,王傑抓住機會,在磁山文化遺址附近種植了400多畝穀子,並在谷田裡套種油葵,打造了“世界小米之鄉”六個巨型字體的花田景觀,為旅發節點點亮了農業名片。為此,農業農村局領導專門派專家到王傑的穀子坊進行技術指導並幫他謀劃未來的發展路子。在王傑的精心培育下,他的穀子坊在大旱之年仍然獲得了畝產600多斤的大豐收。新技術、新品種,外加專家的實地幫扶指導,當年,王傑的種植利潤比往年有了成倍的增長,這讓王傑真正嚐到了科學種田的甜頭,也再次堅定了王傑種地致富的信心。

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除了組織培訓,按照相關政策,農業農村局還獎勵了王傑播種機和有機肥等農業用品。科技手段的加持,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讓王傑的幹勁更大,勁頭更足了。土地承包也從原來的100畝、200畝一直增加到了現在的近700畝。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大,農業機械化作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條件。為此,王傑先後購置了拖拉機、收割機、覆膜機、播種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機械化的引入,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種植成本,讓曾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耕地、施肥、打藥、收割全靠人工作業的傳統種植方式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經過幾年時間的經營,王傑的家庭農場辦得越來越好,他也成了三鄉五里小有名氣種糧“達人”。他的成功也帶動了附近村民的種田熱情,許多人紛紛到他家裡拜訪“取經”,每次他也都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種植經驗都告訴別人。除了種植穀子、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外,如今,身為“職業農民”的他,正盤算著種植蔬菜、水果等其他經濟作物,優化種植結構,真正讓土地“活”起來。幾年前的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靠種地發家致富,也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從一個種地的“門外漢”成為現在的新型職業農民。國家好的政策,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加上自身肯吃苦、肯鑽研的勁頭,讓王傑這個“職業農民”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間真正地有了奔頭。


誰說80後不會種地?武安這個小夥成了種地“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