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什麼就不幸福了”,誰說了算?

這篇文章的由來,是從一件不太開心的事開始的。但也因此,讓我做了很多的思考,並將它記錄下來。

“之前那些夥伴不知還有誰在和你繼續來往。”這句話來自曾經的一位“戰友”,在討論一些事情時,突然發過來的。這不是問句,我無需回答,但明顯帶著很大的情緒。

這對於我,無疑是一句狠話,似乎是對我很嚴重的否定,看了這句話,我是不是應該覺得“我現在怎麼混的這麼差勁!曾經的幸福感跑哪去了!物是人非好悲慘啊!”,甚至,是不是需要思考自己的人品問題。


“我憑什麼就不幸福了”,誰說了算?| 幸福感的三要素


可是,我怎麼就差勁了呢?怎麼就不幸福了呢?怎麼圈子小就悲慘了呢?我咋不這麼覺得呢!

40歲以前,我把自己當成一個圓,不斷努力、不斷變大,圓周上站的都是人,越多越好,要鮮花、要掌聲、要很多很多的錢,希望全世界都能記住我的名字,希望整個家族靠我光耀門楣。即使血崩、即使抑鬱、即使32顆牙全打掉,也毫不猶豫的嚥進肚子裡。拼盡全力的享受壯烈的快感,我覺得挺幸福。

40歲之後,我把自己的圓一點點地縮小,開始訓練自己斷、舍、離的能力。刪除幾千位所謂的好友,減少看手機的次數,扔掉了很多衣服,減少自己的物慾,不再把賺錢的事情看得很重,減少社交的次數,學著與動物對話,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這一切的舉動讓我無比輕盈,能感受到當下的每一絲清風,這是一種、幸福都不足以形容的自在。

事實上,啥時候,都有好心人覺得“你不幸福!”。奮力拼殺時,說我“辭職下海,放棄了穩穩的幸福”。如今又有人覺得,“放下”是我被迫的無奈之舉。

哭笑不得下,我只想說,我們的幸福不在任何人那裡,請多關注自己,才不浪費時間。

不要由別人,來定義了你的幸福。

一期《鏘鏘三人行》中,馬未都有些憤怒,原因是因為“竇唯做地鐵事件”,馬未都表示“看他的自畫像,我很有感覺,他是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那才華真的是橫著出來的!藝術家大都不修邊幅,坐地鐵還是凱迪拉克不在他的幸福範疇裡。”。

面對媒體的各種文章及網友的評價,馬未都很不理解地說“坐個地鐵怎麼就潦倒了?中年發福怎麼就潦倒了?留個鬍子怎麼就不成了?最無聊的是拿他跟王菲比。你認為人家沉下去的時候,人家可能覺得,是擺脫後的幸福,再窮困潦倒、再淨身出戶,人家依然覺得幸福,不行嗎?”


“我憑什麼就不幸福了”,誰說了算?| 幸福感的三要素


竇唯幸不幸福,我說不來。這段節目,卻讓我覺得說得很實在。

幸福這件事,從來就不是語言可以完全定義的。確有一些段子,把大家帶偏了。

“話說什麼是幸福?只有一把椅子,我站著,你坐著,你就比我幸福。


只有一個饅頭,你吃了,我餓著,你就比我幸福。


只有一個廁所,你在裡頭,我在外頭,你就比我幸福。”

這真的只是個笑話,要當真了,那真的是害人害己。

  • 幸福必須建立在比較的前提下嗎?必須建立在別人不幸的基礎上嗎?照這樣的做法,追求幸福的路上,必將橫屍遍野,這世界哪還有幸福可言。真正的幸福,從不靠比較獲得。
  • 有比較就會有評判,有評判就會影響體會,沒有真實的體會,幸福就只是個褒義的形容詞而已,跟人生感受毫無關係。真正的幸福,是體會出來的。
  • 自己的幸福跟別人有關係嗎?此刻聞到的一縷花香,音樂帶來的一股淚湧,康復時輕盈的軀體,透過樹葉縫隙散在臉上的一道春陽。這些感覺誰說了算?真正的幸福,不用別人定義。

幸福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很私密的話題。比起開心快樂的肢體和麵容顯現,幸福是由內而外的狀態,有很多複雜的心理過程,並且不一定有明顯的的顯露。因此,幸福這件事,是完全不可能由別人來定義的。

不要去定義他人的幸福

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閉幕禮上,海清作為頒獎嘉賓,在頒獎結束後“加戲”,叫住周冬雨旁聽,還臨時將姚晨、宋佳、梁靜叫上臺參與,其發心和內容是可以理解的,呼籲導演、製片人們給與中生代女演員更多表演機會。

其中說到:“姚晨不得不親自做監製,才有《上青雲》的機會,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梁靜一邊投資,一邊問老公(管虎)有沒有好角色……”

上下銜接,海清的意思大致是:她們都愛演戲、也都很專業、但因為年齡大了,機會少了,看看姐妹們都過成這樣,毫無幸福可言,請各位多給機會,我們要價很低,也不會耍大牌,會好好合作。

意思沒錯,反映了各行各業大部分中年女性的事業危機,但緊接著,宋佳搶過話筒“此觀點只代表海清個人立場!”,然後扭身下臺,明顯怒火中燒,有被侵犯了的感覺。


“我憑什麼就不幸福了”,誰說了算?| 幸福感的三要素


此事發生後,網上產生了很多的討論,有針對事業危機的,有針對演員情商的,都想找到事態之所以尷尬的點。我的認知是海清越界了。

  • 閨蜜間的八卦,不應成為鑑定是否幸福的標準。生活是個動態的過程,其中難免有苦水,這並不代表人家過的不幸福。
  • 曲解了幸福的美好,一廂情願的認為“我們都一樣”。臺下的共同認知,並不代表大家都願意使用舞臺“請求”的方式。
  • 在公共場合,並未經得本人允許,評價他人生活狀態。假如她們是路人,難免不會到發聲明或律師函的地步,友誼綁架是對友誼最大的傷害。

同樣是頒獎禮,同樣是“討戲”,孫儷的表現則討喜的多,她只說自己,說自己孩子大一些了,可以出山了,希望得到更多的機會。

可見,幸福是每個人自己的事,都不願意接受別人的評定,更沒權利去評定他人是否幸福。別人轉幕後也好,不結婚也好,轉行也好,都是人家的人生,對錯、好壞、幸不幸福,我們都沒資格去評價。

彼此尊重,才有空過自己的人生,體驗屬於自己的真正幸福。


彼此尊重,是對自己的最大的尊重

幸福沒有固定的模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中,渴望的幸福狀態也是不一樣的。

我有一個比我大十歲的舅媽,從她與舅舅談戀愛開始,我們就成了好朋友。她總讓我感到快樂與溫暖,並不是說金錢、物質上給了我多少關愛。而是因為,她讓我學會了尊重。我看世界的很多個面,都是從她這裡打開的,而她引導我的每一個點,都是以尊重為前提。

下午茶時她會說“你要覺得無聊,你一定要說哦,咱們就換個話題”。


給我推薦電影時她會說“你一定要看一下,你覺得不好看就不看,但你告訴我為啥,好不?”


逛街時她會問我“你覺得這個店好玩不?要是你覺得不感興趣,咱就換一家。”

她是我見過,口碑最好的人,因為她對身邊一切事物的尊重,也得到了身邊人最大程度的尊重。45歲時,她離開了我們的事業,過起完全不同的生活。研究起蛋糕和寵物,失聯幾個月後,我拖著工作疲憊的身子去到她那裡,瞬間被化掉了,各種做蛋糕的工具,一包包自制小點心,咖啡機、煮茶機、薰香機、麵包機......

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好聽的,話匣子打開就幸福得收不住了。還有幾隻萌態可掬的貓咪環繞著。我頓時覺得,當初她離開時,我心裡的不爽是不應該的,還好當初尊重並祝福了她,看到她如此陶醉在生活裡,我也被滿滿的幸福感包圍。

舅媽突然說“你千萬不要受我的影響哦,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永遠做自己有感覺的事情,不要被任何人左右,該拼殺拼殺,該爭取爭取,努力到問心無愧就好,你做什麼我都支持你,你一定都能做好!”

我很幸福的一點就是有這樣一位舅媽,她教會我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不去模仿別人的人生,尊重每一種幸福,允許一切的存在,保持一定的距離,守著自己的幸福。

回憶起來,從學會尊重他人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再過任人左右的人生,在每一個年齡段,體會著獨有的幸福。

  • 20歲的我,如破土的嫩芽,能吸取養料就是幸福。

對世界有無限的渴望,奮力生長中,註定要經歷一場場的風雨。在瑣碎的小事中擠壓時間,在懵懂的愛情中奮不顧身,在欺壓哄騙中體會不公,在奮力生長中渴望成長。懂得越多機會越多,那時的幸福就是這個樣子。

  • 30歲的我,如綻放的花朵,能多認識人就是幸福。

走過菜鳥期的磨練,綻放出濃烈的花朵,即使滿園春色,也要躋身其中。因為磨礪變得聰明,因為挫折變得勇敢,因為綻放變得招搖,因為壓力變得敏捷。無數的人脈代表無數的可能。那時的幸福就是這個樣子。

  • 40歲的我,如精釀的美酒,能品嚐自己就是幸福。

經過名利場的廝殺,累了倦了,即使坐擁數頂皇冠,也攔不住對自己的探索。逐漸老去的面容,折騰透支的身體,繁華褪盡的落寞,人情冷暖的嘴臉。圈子越靜越能看見自己,這時的幸福就是這個樣子。

  • 50歲的我,還沒到來

我希望看過山與大海的壯美,賞花開花落,看雲捲雲舒,見潮起潮落,望山高水長。走過的路里鋪滿故事,日子裡藏滿智慧。我不能在此刻定義那時的幸福,只能祝福。


幸福,是上天給每一個人的禮物,它放在匣子裡,藏在每個人的身上,只能由自己打開。

不要把這權力交給他人,他人無法開啟。

不要去臆想妄言他人匣子裡的幸福,自己的匣子裡的足夠體會。

尊重彼此的幸福,與其評頭論足,不如在朋友落寞時,提醒他匣子裡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