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萬物生》歌詞:閒談歌詞是如何從詩變成扯淡的過程


  • 寫在評論前的話:
  • 文學藝術和其他社會科學一樣,不能只有讚美,允許批評方能進步!

在知乎上看到有一個討論薩頂頂女士的《萬物生》歌詞的老話題,許多喜歡音樂和詩歌的朋友在熱烈的評價和討論。

我也很感興趣,參與了進去,表達了一些對這首歌詞的個人見解。

因為當初是在別人的評論區討論,所以我的發言都是零零散散。

今天閒來無事,把自己當天的評論複製了回來,略加修改後,形成了一篇文章,現在發上來與喜歡音樂和詩歌的朋友商榷和分享,歡迎指正和批評。


一:首先明晰一個歌詞的基本概念:

所有的歌詞在本質上是一首詩!一首可以配樂的詩;

無論是在遙遠的過去,還是當下的今天,所有的歌詞其實都是一首詩。

  • l 《詩經》、《離騷》、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
  • l 我們在初中時就背過的南北朝詩歌《木蘭辭》,這些都是有樂曲可以唱的歌詞;
  • 唐詩中合樂的詩都是歌詞;
  • l 宋詞,更是為了配樂而填的歌詞,宋代的柳永歌詞好到,凡有井水處皆歌柳詞;
  • l 元、明、清時期,湧現的大規模流行戲曲裡面的戲曲詞,也都是符合詩歌基本特徵的敘事詩;
  • l 民國到現在,歌詞變成了形式更自由的現代詩。
  • 古體詩歌在格式上有字數和句子數的限制,現代詩則完全去除了這兩個限制。
  • 甚至只要詩歌的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感情動人,主題深遠,
  • 那麼句子不對仗和音律不押韻也是完全可以。
  • 但形式自由,不等於現代詩歌就容易寫。
  • 要想寫好,其實難度一點也不會比古代詩歌低。

二:《萬物生》的創作背景:

薩頂頂的《萬物生》有兩個版本。

梵文版,是把藏傳佛教的密咒 《百字明》譜曲,然後變成了一首歌。

百字明:在佛教中是金剛薩埵修法的咒語,通過修法能清除自己前世和今生所造的孽,然後可以早日修成正果!

金剛薩埵:是指藏傳佛教裡的金剛總持,是該教裡一位法力無邊大佛的稱謂。

歌詞的漢語意思是——

v 金剛薩埵大三昧耶,

v 請守護我,

v 請不要捨棄我,

v 請為我興盛,

v 請對我悅意,

v 請為我示現一切之本質,

v 一切如來金剛。


《萬物生》漢語版:

作詞:高曉松先生

  1. 從前冬天冷呀 夏天雨呀水呀,
  2. 秋天遠處傳來你聲音暖呀暖呀。
  3. 你說那時屋後面有白茫茫茫雪呀,
  4. 山谷裡有金黃旗子在大風裡飄呀。
  5. 我看見山鷹在寂寞兩條魚上飛,
  6. 兩條魚兒穿過海一樣鹹的河水。
  7. 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
  8. 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

我們從上面《萬物生》漢語版的歌詞看不出和梵文版有關聯。

(我是沒有看出。如果有誰看出了,請在評論區留言。)

那麼是薩頂頂女士自己有或者是西藏地區有這麼一幅名畫?

畫名就叫萬物生?

然後薩頂頂女士請高曉松先生看圖寫話創作了這首歌?

但我在網上搜索了好久也沒有找到這樣的說法。

我也沒有關係和必要去問薩頂頂女士。

既然不得而知,那就只能就事論事,用詩歌的標準來把漢語版的《萬物生》歌詞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梵文版的歌名是《百字明》,但漢語版叫《萬物生》。

我不知道是薩頂頂女士還是高曉松先生中的哪一位起了這個歌名,

但無論是哪一位,在下的內心都對您肅然起敬。

因為《萬物生》這樣的題目實在是大得嚇人!

《人生的意義》這樣的題目在《萬物生》面前都會相形見絀,自愧不如。

什麼是萬物?

萬是泛指,對不對?

如果你同意萬是泛指,

那就是說:

萬物生的意思是——所有事物的生長!

甚至可以理解為整個宇宙。

這哪是一首歌,這分明是人類終極問題之一。

這樣浩大的題目敢寫歌?我只能說非常佩服。


三:歌詞具體分析;

第一句:“從前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

我在前面說過,現代詩歌如果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感情動人,主題深遠,那麼句子不對仗和音律不押韻也是可以的。

但是,注意了啊,出現了前提條件:

歌詞裡一旦前後兩句,出現了對仗的字或者是詞語,哪怕彼此只有一個字對仗了,理論上就必須把句子裡,其他相關的字或者詞語也要一一對仗。

否則,這兩個句子在格式上就無法出現對稱美,在意思上也就無法形成,彼此增強的互補效果。

如果第一個半句寫:“從前冬天冷呀”,第二個半句是:但康巴漢子身體壯呀。

而且後面每一句都是這樣,那我們無話可說。

但第一個半句寫:“冬天、冷”。

第二個半句出現了夏天這樣的符合對仗格式的字和詞語,冬夏是反義詞,那是不是接著也應該寫冷的反義詞:“熱或者暖等”?

但詞作者寫的是“雨”字?

而且第一個半句裡:“冬天冷呀”,然後就沒有了,

第二個半句卻在“雨”字後面又出現了一個“水”字,雨本來就是水啊!

按理說文學創作是自由的,“雨”字加一個“水”不可以嗎?

仁兄,但這是詩歌啊。

詩歌講究文字精煉,這是詩歌的重要特點。

現代詩也不例外,除非必要,否則絕不寫多餘的字詞。

那麼這明顯是為了跟得上樂譜而不得不加上的字,加字也可以,但為什麼一定要在已經有一個描述水的字:“雨”,還要繼續在“水”上面做文章,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字了?令人費解。


第二句:“秋天遠處傳來你的聲音暖呀暖呀”。

  • 寫出了秋天,單獨看這一句沒有問題,但第一個句字裡是“冬、夏”,第二句是“秋”,那是不是應該有春天才完整和正常?
  • 非常遺憾:沒有!
  • 整首歌詞裡都沒有出現春天!
  • 一年有四季,寫了三季,就是不寫春天,不可思議 !
  • 春天是一個多麼重要的季節!
  • 在文學作品裡,特別是在詩歌裡,還有比描繪春天更多的季節嗎?
  • 而且歌名叫《萬物生》!
  • 什麼季節最符合這個題目?
  • 想想常識、知識、和邏輯,是不是春天才最符合?
  • 但是歌詞裡沒有春天!
  • 或許擁有有趣的靈魂的作者就是這麼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第三、四句歌詞:“你說那時屋後面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裡有金黃旗子在大風裡飄呀。”

如果整首歌詞都是這樣前後沒有明顯關聯,除了我們使勁聯想,“屋後”是地理、“山谷”也是,有“雪”,就有“風”。那也是合適的。

所以單獨看這兩句也沒什麼問題。


第五、六句歌詞:“我看見山鷹在寂寞兩條魚上飛,兩條魚兒穿過海一樣鹹的河水。”

一隻山鷹不寂寞,倆條魚倒是寂寞了?

詞作者是在“用兩條魚的寂寞”來暗諷人類世界,哪些同床異夢、貌合神離的夫妻和戀人嗎?

如果不是,那按照基本常識,是不是用“寂寞”這個詞形容一隻山鷹更為合適?

更符合常理?

還有“海一樣鹹的河水”這樣的比喻?

用海水的味道形容河水,是沒有辦法找到形容“鹹”的詞語嗎?

而只能選擇用海水來形容河水?

匪夷所思,不可思議的比喻。

還有這個“鹹”字出現在歌名叫《萬物生》的歌詞裡,是有什麼我們凡夫俗子看不出來的獨特含義嗎?

前面已經說過,詩歌的一大特點就是:用詞要精煉,現代詩也不例外。

如果是無關的,甚至是影響主題的字和詞語,能不用,儘量不用,否則就是敗筆,會影響整首歌詞的效果。

所以這裡突兀出現了一個形容河水的“鹹”。

請問這和主題《萬物生》有分錢關係?

備註:分錢:我剛剛從一成都姑娘教訓她狗狗的視頻裡學會的詞,我很喜歡這個詞。


第七句:“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

我不確定是薩頂頂女士給了詞作者一幅圖?

裡面有這樣的畫面?

河水落在人的頭上?

如果說確實有這樣的畫,那這一句也勉強可以說得過去,但如果沒有這樣的畫,只是詞作者自己想像的畫面。

請問這一句和它的前後句有什麼關係?

特別是和主題有什麼關係?

如果認真讀,你就會發現第七句唯一存在的意義就是和最後一句的尾字押韻:“碎和灰”。



第八句:也就是實質性歌詞的最後一句:“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

任何文體都可以想象,而且鼓勵想象,但無論是如何地天馬行空,一定要符合常識、符合科學、特別是要符合邏輯。

所以,你儘可以大膽地描述人在雲上走,比如成仙了,鷹在水中飛,可能是在捕魚。

但經常飛翔的鳥類身上有灰?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常識和動物學知識也會告訴我們,經常飛翔的鳥兒,特別是鷹類的身上,怎麼會有灰?

這個“灰”又是有什麼獨特含義嗎?和主題《萬物生》有什麼關係?

當然,Everything is possible!

這隻調皮的山鷹有可能從其他地方沾了“灰”,但也不至於身上的“灰”多到會落到,在地上行走的行人人頭上吧?

如果一隻飛翔的鷹身上竟然有灰,而且還能落到地上的人頭上,那得身上有多少灰?而且得飛多低?還得考量具體的風速才能準確無誤地落到地面上行走的人頭上吧?

各位,你能想象得出一隻高傲的山鷹,不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而是身上揹著一個垃圾箱,裡面裝著我們不知道它從哪裡弄來的什麼種類的灰,故意惡作劇地往地面上行走的人們頭上傾倒的景象嗎?

一首歌名叫《萬物生》的歌曲,歌曲裡出現了這麼一句,“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

這樣的句子描述這樣的無厘頭情景,我是打破腦袋也想不通這是什麼意思?

Ø 這是神話,還是動漫?

Ø 我不是抬槓,

Ø 這符合科學嗎?

Ø 不要告訴我這是藝術,

Ø 藝術是從哪裡來?

Ø 生活是不是要符合常識和科學?

你說你見過一條長100丈的蛇,我們半信半疑,但如果你說蛇長10丈,寬10丈,那我只能對你說:“大哥,你趕緊有多遠滾多遠。”


這首漢語版的《萬物生》的主歌詞到這裡就沒有了。

請問有哪一位看出:“萬物生”了?

在下也算是多多少少讀過幾年書的人,但就這麼八句歌詞,橫讀豎讀好幾遍,一句一句拆開分析,結果是非常慚愧,愣是看不出這八句歌詞是從哪裡體現出“萬物生”這樣宏大的主題?

詞句格式不對仗,音律時而押韻時而又不押,句子前後嚴重缺乏關聯性,立意看不出,感覺不出,如果不說歌名,僅僅只看歌詞,我不知道哪位高人可以猜出這首歌是在描寫萬物生長?

任何文體都要有一個立意,可以不積極不樂觀,但一定要能打動讀者和聽者的心和感情,從而給讀者以美和藝術的感受。

如果只是選擇一個大而無當的主題,用含糊不清,甚至是不知所云的詞句牽強附會,故作高深。這樣的歌詞不是詩,自然也不是一首好歌詞。

所以再次重複開頭的觀點——

好的歌詞都是一首詩。

不好的歌詞多半是在扯淡!


畫蛇添足部分:

疫情期間,困在家裡沒事找事寫的閒談,到此本來已經算寫完了,但在評論區看到有朋友不以為然,甚至連“你說人家不好,那你寫一個出來瞧瞧”這樣懟人的話都說出來了。()

一個食客評論一個菜在色香味上欠妥,廚師不接受,對食客說:“嫌我做的不好,那你炒一個瞧瞧?”

什麼道理嘛?()

但自己剛好有空,於是瞧瞧就瞧瞧。

食客也不是天天下館子,點外賣,都是成年人,誰還不會炒兩個菜。


因為不知道真實的創作背景,也沒有辦法嚴肅地重新寫。

決定嘗試著改動一下原歌詞。

在不增加句子數和字數的基礎上,同時也不改動原歌詞中的關鍵字詞。

只把一些不太符合常識和常理的部分做一些改動,然後看看效果如何。


題目改編為:藏地行走

題材內容改成為:一首簡單描述藏區高原風情的歌曲小品詞。

如果拍MTV,歌者可以在青藏高原上邊走邊唱。

《萬物生》這樣的題目實在是太大了,我敬而遠之。


改編版歌詞及註解

1、從前冬天冷呀 可夏天就暖了呀,

註解:(冬對夏,冷對暖。)

2、秋天遠處傳來朝聖的歌聲心裡靜呀,

註解:(用“朝聖”這個有明顯指向的藏傳佛教詞彙,點出詩歌吟唱的地點是:西藏。)

3、春天到了屋後還有白茫茫的雪呀,

註解:(把春天加進去,一年四季完整了。我的家鄉也是一個冬春寒冷的自治區,所以我知道西藏的春天仍然到處都有雪。特此說明,無知無畏的朋友且慢噴。)

4、山谷裡那面金旗幟仍在隨風飄呀。

註解:(“旗子”改為“旗幟”,這一句改動不多。)

特別註解:前四句都保留了原歌詞裡非常兒歌體的“呀”字


5、一隻寂寞山鷹在兩條魚上低飛,

註解:(把形容詞“寂寞”加在一隻“山鷹”前,使其更符合普遍常識,兩條魚總比一隻鷹快樂些。)

6、兩條魚兒穿過波浪掠起的河水。

註解:(去掉“海一樣鹹的河水”中雷人的比喻,加上:“波浪掠起”四個字,使歌詞更符合真實情景。)

7、一片河水在漁者的蓑笠上破碎,

註解:(保留關鍵詞:“河水和破碎”,去掉:“人們”,加上“漁者的蓑笠”。一是“漁者”就是人,二,把真正的古典名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的詞語“蓑笠”和意境加進去。使歌詞增加文化意味。)

8、船中人翹首望,鷹在翱翔翅在揮!

註解:(原句子中的“人、鷹”仍然保留,“灰”改成“揮”,“翱翔”一詞,用形容山鷹的孤傲增加一點歌者志向高遠的聯想。)

完結,歡迎批評指正!

簡析《萬物生》歌詞:閒談歌詞是如何從詩變成扯淡的過程

原歌詞和改編版的對比效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