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倉鼠一生,竟然名留青史成千古一相

點擊關注,以史明智,博古通今,盡在沐子讀史。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在遇到困難時,善於換位思考,即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所處的環境,從大局出發,審時度勢,以便找到新的人生機遇和突破點。


此人倉鼠一生,竟然名留青史成千古一相

古人云:成者王侯敗者賊。歷來古今中外之“大成者”。無一不是識時務的俊傑。 為人處世要識時務,要能看透世事發展的趨勢,及時採取應變之策。 審時度勢便是識時務的基礎。看透世事發展的趨勢,並順應世事發展,及時採取應變之策,才是識時務的要義。


此人倉鼠一生,竟然名留青史成千古一相

李斯生於戰國末年,年輕時當過小官,對當時的現實和自己的處境很不滿,一心想建功立業。他經常看見在廁所中覓食的老鼠,遇見人或狗就慌忙逃竄,樣子顯得十分狼狽。再看糧倉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糧食,沒有人去打擾。李斯由此感嘆得到啟發,發現人要像糧倉之鼠,才能為所欲為,自由自在。他到齊國去拜荀子為師,專門學習治理國家的學問。

學成之後,李斯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楚王無所作為,不值得為他效力。其他幾國勢單力薄,也成不了大氣候。他感到只有秦國能有所作為,於是決定到秦國去。

臨行前,荀子問李斯去秦國的原因,李斯回答說:“學生聽說不能坐失良機,應該奮起直追。如今各國爭雄,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時機。秦國想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到那裡去正可以幹一番大事業。人生在世,最大的恥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是窮困。一個人總處於卑賊貧窮的地位,就像禽獸一樣。不愛名利,無所作為,不是讀書人的真實想法。所以我要去秦國。”荀子對此大加讚賞。


此人倉鼠一生,竟然名留青史成千古一相

李斯剛到秦國時,並不得志。後來相國呂不韋發現李斯博覽群書,加以重用,李斯才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機會。這時秦始皇正想一統天下,李斯趁機向他獻計說:“凡是成大事業者,都應抓住時機。秦國在穆公時雖然強盛,由於時機不成熟,沒有完成統一大業。自孝公以來,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各國連年打仗。現在秦國國力強盛,大王英明,消滅六國像除灶塵一樣容易。這正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如果錯過機會,等各國強大並聯合起來後,那時雖有大王的英明,也難以吞併天下了。”

秦始皇聽了這些話十分興奮,馬上提拔李斯為長史,按他的謀略派謀士刺客到各國去,用重金收買各國大臣名士,收買不了的就刺殺。與此同時,又派出名將率重兵以武力威脅,迫使各國就範。

十年之內,李斯輔佐秦始皇消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他因此為秦始皇所器重,官位上升到了丞相。


此人倉鼠一生,竟然名留青史成千古一相

李斯不愧是識時務者,當然屬俊傑之列。擇木而棲或者擇主而從的問題,也充分體現了抓住時機的謀略,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李斯給“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做了絕佳的註解。

由此可見,幸運不是從天而降的,這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有雙雪亮敏銳的眼睛,而且處處留心洞察分析時機,揣度情況。當你等到適合的時機,因事制宜,好運氣終會屬於你。


此人倉鼠一生,竟然名留青史成千古一相

李斯正是因為自己能夠洞察時機,審時度勢,找到了人生的突破點。 古人如此,放到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當人們在解決問題,遇到瓶頸或者人生處於低谷時期,與其死盯著問題不放,不如把問題轉換一下,換個視角,從全局出發,冷靜分析局勢,往往會化難為易,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找到人生的突破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