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原則,以情感代替理智,必然會顛倒是非


若沒原則,以情感代替理智,必然會顛倒是非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對錯不分、美醜不分、是非不分的情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所導致的結果是:誰似乎都對,誰又似乎都不對;誰都可以理直氣壯,據理力爭,用大話壓人,用大話嚇人的局面,那麼根源是什麼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喪失了最基本的判斷是非的原則,取而代之的是:情感代替了理智,所以,就導致了是非不分的局面,亂哄哄地,真熱鬧呀!

任何有爭議的人文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從中找到答案。

1商鞅被車裂

秦朝秦孝公時期,重用商鞅進行變法,國家增加了收入,加強了軍事力量,但是,秦惠文王繼位後,就把商鞅車裂了。站在群眾立場上,秦惠文王不夠人道。但是,站在國家立場上,他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商鞅的權威已經威脅到了秦惠文王的統治,另外商鞅樹敵太多,而且自己也不知道功成身退,不懂得收斂。所以,從理性上考慮,從國家利益上思考,商鞅是咎由自取!

2 司馬遷受到宮刑

西漢漢武帝時期,西漢與匈奴開展,李凌率領5000漢軍與幾萬匈奴血戰,最終因寡不敵眾,無奈投降了匈奴,漢武帝獲悉後,認定李凌為叛國行為,要株連李凌三族,李凌好友司馬遷為李凌講情,被漢武帝判為殘酷的宮刑,司馬遷在監獄中完成了《史記》這部鉅著。如果從倫理道德上講,漢武帝太殘酷,但如果站在國家立場上考慮情況就不同了,因為當時西漢的任務就是消滅匈奴,接觸外患,在這個大的國策下,任何違背這種國策的行為就被視為不端行為了,所以,從理性分析,司馬遷受到處罰是可以理解的。

3 民族英雄岳飛被殺

岳飛是“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他被宋高宗所殺,老百姓都為岳飛氣不過,但站在國家立場上,岳飛被殺卻是必然的。

第一、他動搖了宋高宗的皇位。因為他打出的旗號是“迎回徽欽帝”,一旦宋徽宗和宋欽宗被救回來,宋高宗還能在皇位上嗎?

第二 、公然反對南宋當時的國策。宋高宗已經確立了與金國義和,但岳飛堅決反對,還以辭職威脅皇帝。

第三、功高震主不知收斂。韓世忠等將領打完仗馬上交出兵權,但岳飛卻不交,而且岳家軍戰功赫赫,能征善戰……這在心理上給宋高宗以很大的威脅。

因此,理性地、站在南宋皇帝宋高宗和當時的國策上考慮,岳飛被殺也是必然的。

4王安石被貶官

在北宋宋神宗時期,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啟用王安石---當時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變法,但受到了守舊派和兩位太后的強烈反對,於是,宋神宗無奈把王安石貶官了;第二次王安石被重新啟用之後,由於變法又帶來了很多內外矛盾,所以,王安石又主動辭去了宰相的職務。作為老百姓看,王安石有點委屈,但在當時情況看,他兩次被貶官都有其客觀原因。

5 管糧官被屈殺

《三國演義》第17回,曹操與袁紹決戰,曹操率領17萬人,當戰爭處於膠著狀態時,曹營糧食短缺,軍心大亂,為了穩定軍心,曹操對小糧官說:“只有借你人頭一用方可安定軍心”。於是把一個忠於職守的小糧官殺了,頭顱掛在轅門外,上面下著:“行小斛,盜金谷,斬于軍門”,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看曹操,就會認為曹操太奸詐了,太兇狠了;但如果站在整個戰局上考慮,曹操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6 盧俊義被騙上梁山

在《水滸傳》中,盧俊義本來過著幸福、殷實美滿的生活,但是宋江和吳用等人採用了十分卑鄙的手段,硬把盧俊義騙上了梁山,弄得盧俊義不但受盡了折磨還家破人亡,若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看,這宋江和吳用簡直是卑鄙的小人行徑。

但是,若分析當時梁山上的情況就不難理解了。

晁蓋被史文恭射殺之後,晁蓋最後的遺言是:“誰殺了史文恭能替我報仇,誰就當梁山寨主”。言外之意就是接班人不是宋江,而是林沖。宋江與吳用不得不再找一個高手來壓住林沖……他就是盧俊義,既能替晁蓋報仇,但又不好意思當一把手,手段之高明!這樣就能在宋江的領導之下完成詔安大計。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果從情感考慮,這樣是對的,但如果站在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考慮,這種做法就是完全錯誤的。所以,原則應該著眼於大局,著眼於整體的社會利益,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分清哪是對的,哪是錯的,否則,大家總是在做毫無意義的爭論之中……

舉個簡單例子:某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不去參加工作,宅在家中當“啃老族”,若站在他的角度想:是啊!現在找工作太難了,何必難為這個孩子呢?這就成了他不上班的藉口了;但如果站在他成長的角度考慮,我們就應該批評他,勸導他,讓他早一點出去工作。

不倒翁 2020,3,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