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且,那個說自己不配坐車的女孩


❤️靠雙腳走出來的小學和初中

24歲的阿且直到現在出行基本還是選擇走路,阿且說:“父母那麼苦,我什麼也沒做,我會覺得自己不配坐車。”

阿且家裡共六口人。爸爸和妹妹殘疾,弟弟12歲便輟學外出打工,哥哥2015年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在阿且還沒大學畢業前,家裡家外基本都靠著媽媽一個人。

山裡的求學路|阿且,那個說自己不配坐車的女孩

因為家庭拮据,高中之前阿且沒有寄過宿,也沒有在學校吃過飯。阿且家離學校正常走路要1個多小時,來回接近3小時。

學校午休只有兩小時,阿且只能一路跑,在家吃飯的時間不到10分鐘,這樣的路阿且每天需要走六次。

❤️升入高中,卻頻頻想棄學

雖然求學環境惡劣,但憑藉著那份堅毅,阿且還是成為了村裡為數不多的順利升入高中的孩子。

因為學校實在太遠,阿且住校了,每天往返六次的求學路從此畫上了句號,但生活也因此更拮据了。每個星期,阿且最多能得到50塊錢,這些錢包括了學習、生活的全部。

阿且捨不得吃早飯,學校的饅頭有5角和1元的,阿且從來沒有買過1元的饅頭;午飯6元一頓,阿且覺得太貴,但又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從晚飯裡省,晚飯通常選擇學校門口便宜的炸土豆。

長大的阿且更能體會父母的苦了,糟糕的家庭狀況讓阿且產生過很多次棄學的想法,想打工為父母分擔。

不讀書的後果就是嫁人,你想嫁人嗎?”在大涼山,不讀書的女孩總是被早早安排嫁人,媽媽這樣的勸阻讓阿且選擇了繼續學業。

❤️苦盡甘來

幸運都是青睞努力的人,2016年阿且考上了內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同時也成為了香巴拉在當地資助的大學生之一

每年香巴拉公益服務中心都會給阿且打6400元,這筆錢為阿且解決了學費問題,生活費還得靠阿且自己寒暑假打工來湊。

大學期間的每個寒暑假,阿且都會去一些發達城市打工。時薪一般13元,一天工作11個小時,每次出去阿且都可以存下3000多元,再加上平時週末發傳單的收入,整個大學阿且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甚至有時還能給家裡補貼一些錢。

“我整整瘦了十斤,熱的根本吃不下飯,車間裡溫度有四十多度,沒空調。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能穿拖鞋,不能看手機,也不能休息,每天只有中午吃飯的時間能出去透口氣。”

阿且描述在蘇州打工的經歷時,這樣描述。

山裡的求學路|阿且,那個說自己不配坐車的女孩

現在的阿且已經畢業了,在當地一家建材企業做會計。阿且很想去外面闖蕩一番,但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殘疾的妹妹,最後還是放棄了夢想,回到了縣城。

“只要結局是美好的,過程真的沒什麼。”阿且這樣總結自己的成長之路,有著同齡人遠不能及的雲淡風輕。

❤️她是朋友,是姐姐,更是親人

交流中,阿且很多次說到香巴拉公益的負責人,有感激、有敬佩、有濃濃的親情。

“慧姐經常問我學業,她會找朋友給我們介紹打工的地方,這樣就不會有包工頭提我們的工錢。去陌生城市打工時,慧姐也會找當地朋友,託他們照顧我們。”

“有一年和石子(香巴拉公益在大涼山資助的另外一個女孩子)在常州打工,慧姐說常州離南京很近了,讓我們去玩,我們住在慧姐家,慧姐帶我們去吃了很多從來沒吃過的好吃的,還要帶我們去南京玩,但因為要趕回去打工,所以沒玩成。”

山裡的求學路|阿且,那個說自己不配坐車的女孩

“慧姐是朋友,是姐姐,更是親人。”阿且這樣形容她們的關係。

公益一直是阿且想做的事情,她很羨慕做公益的人,覺得她們才是有意義的活著。

阿且現在也是香巴拉公益的志願者,每年都會協助香巴拉公益在自己家鄉給很多像她這樣的孩子發助學款。

對於更多還在求學路上奔跑的孩子,阿且想對他們說:“堅持夢想,要有一顆平常心、感恩心,不羨慕別人,不看低自己,好好愛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