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被湮沒了,群體的思想會佔據統治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這是法國哲學家和社會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提出的觀點,這個觀點演繹了當今社會中影響力非常大的一種洗腦形式,我們把它叫做“從眾”洗腦術。以“從眾”的面目出現的洗腦術,通常會給被洗腦者一種“所有人都是這麼做的”“生活就該如此”的觀念,讓被洗腦者不願脫離大眾從而達到洗腦效果。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群體成員往往把他們所做出的行為“以統一的形式變得合理化”,這樣以“從眾”面目的洗腦術施展到個人身上,會讓個人感覺只有跟著群體去做才是合理的。為了加強這種合理性,同時讓個體對群體的行為無異議,群體行為通常出於一個常人都會認同的理由,再以“從眾”為面目進行洗腦,才會影響到更多的個人跟從群體。

2007年12月1日星期六,倫敦成功地舉行了一次大型反皮草遊行集會。至少有250名反皮草抗議人士在英國皮草銷售貿易的心臟高舉反皮草口號。抗議者們分別來自曼城、裡滋、約克、紐卡斯爾、劍橋、牛津、Norhampton、Devon,Wales以及格洛斯特郡。

遊行發起人在Belgrave廣場發表講話之後,遊行者們拿出標語和佈告,在鼓聲和哨聲的伴奏下,唱著他們的聖歌“皮草貿易是死亡貿易”,在Knightsbridge的大街上游行。遊行吸引了大批購物者和旅行者聚集在一起觀看,甚至還有很多購物者和旅行者在遊行者的勸說與鼓舞下參與遊行,遊行隊伍穿過零售商和皮草設計師所在地,包括Gucci,Prada,Escada,Versace,Fendi,Joseph,Armani以及Burberry(大批警察在每家商場門前進行警衛)。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高亢的歌聲使得很多聖誕節購物者停止購物,反倒開始觀看遊行活動,並接受傳單。其中一個遊行者對身邊的遊客講道:“加入我們吧,這是正義的活動,你能想到這些皮草店中的每一件商品都是一個生命嗎?”然後遊行者會拿出活剝毛皮的照片給路人看。就這樣在達到終點Harrods商場前,人數已經近千人。

遊行隊伍在Harrods商場前停止下來,抗議者在這裡舉行集會,喧鬧聲突然中止,他們為今年因時尚需求而被殺死的動物默哀一分鐘。這是震撼的一刻,正常的喧鬧聲突然消失,興奮的A4大道一下安靜下來,一群群觀看者也加入肅靜為被殺死的動物默哀,甚至還有很多教徒唱起了聖歌,感染力讓整個廣場幾乎都陷入到“反對皮草”的氛圍中。

這是多年來最大的和組織最成功的一次反皮草遊行活動。

遊行作為一種群體行為要得到更多人的贊同就需要一個“正義化”的理由,“反對皮草”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是合情合理的,故事中游行人員對周圍觀望的人進行“洗腦”要求他們加入時,以整個遊行團體目的為背景讓對方不會提出異議,加上活剝小動物的圖片激發出對方的情緒,最終這個群體行為從開始的250人發展到最後的千人左右,在默哀的環節這種“從眾”的洗腦面目充分發揮其感染力,讓在場所有人都以默哀的形式參與進這場遊行的群體活動中。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從眾”作為洗腦術的面目在群體行為中不一定都是動態的,靜態的從眾也是很常見的——保持沉默。我們發現如果只有兩個時,一個人會對另一個人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見,但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那些對發言者持有懷疑或不同看法的人,由於其他人都保持沉默,自己往往也通過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來盡力避免與群體觀點不一致。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公司儘可能把更多的人放在一起進行培訓,這就是以“從眾”面目出現的洗腦——即使有個別人有意見也會在群體中保持沉默,進而默默接受。

斯蒂芬•P.羅賓斯是美國聖迭戈大學管理學教授,他長期從事管理學研究並撰寫大量管理教科書。他的著作《組織行為學》是涉及到洗腦術的經典作品,其中對於群體思維現象,提到過一個相關的群體洗腦實驗。

實驗者提出一個觀點以及和這個觀點相關聯的看法和論據,準備好材料後,分別對一個人,十個人,三十個人和一百個人進行闡述。這個觀點的闡述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而且整個觀點並不是非常完善。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在向一個人進行闡述的時候用了大約半天的時間,其中被講解的對象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對闡述者觀點的疑問和反對意見說了出來,而且還提出自己的意見要求進行討論。

向十個人進行闡述的時候用了三個多小時,這十個人中也有幾個人對整個觀點和論據有所異議並且提了出來,而一個人提出個人意見就會有別人附和,所以進行討論耽誤了時間,但最後闡述者還是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完畢了。

向三十個人闡述的時候就輕鬆許多,只用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感覺像聽課一樣。在座的除了對沒有聽懂的地方打斷闡述之外,只有一次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和對觀點的疑問。

向一百個人闡述的時候有點像上大課,一個小時,只有闡述者一個人在講,下面的人除了點頭和眼神沒有其他回應,似乎都在默默接受。

沉默是最典型的“群體行為”,沉默中好像存在一種無異議錯覺,如果某個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認為他表示贊成。實例中“闡述觀點”是在為聆聽者進行洗腦,我們發現人越多,聽從闡述的人就會因為身邊的人保持沉默而選擇保留自己的意見。一個人的時候不存在“從眾”和“群體”的概念,所以聆聽者毫無保留地提出反對;十個人的時候群體不夠明顯;三十人的時候就開始出現從眾;一百人的時候聆聽者連自己“聽不懂”的想法都會因為大眾的沉默而選擇放棄提問甚至接受闡述者的觀點。由此可見,利用“群體的無異議”洗腦術以從眾的面目出現來進行培訓或者傳播思想,往往會取得非常好的洗腦效果。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洗腦者以“從眾”為面目實施洗腦術,以“群體行為”的感染力讓對方不反對地並且放棄自己的思維從而達到洗腦效果。當你瞭解了洗腦術的這一面目後,再看到很多人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時候,一定不要輕易被洗腦加入其中,即使你必須保持沉默,不能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也一定要守住自己內心的思想,不要因為沉默而接受對方的思維被洗腦做出違心的事情。

一個人會看道行走,一群人卻不會,警惕“烏合之眾”的洗腦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