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個剎那裡 從去處來的你——《不存在的女孩》,無窮中的時在

無數個剎那裡 從去處來的你
——《不存在的女孩》,無窮中的時在


寫這篇書評的時候,一直想不好放什麼背景音樂,於是就擱置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又細細讀了一遍最後的章節,覺得最適合的還是Tom Tykwer給《雲圖》作的片尾曲。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存在的女孩》所構建的觀點,雖與《雲圖》不盡相同,但它所想要承載的大量的信息的精妙的統一,卻恰恰有結構上的異曲同工之妙。
故事的開篇,是一個遠離塵囂的異國的海島,作者用自己的名字作為敘述者,讓這個故事有了某種可信度:一個被細心包裹起來的飯盒,藏匿起來的信件和一本《追憶似水年華》封皮的日記本,禪宗奧義濃濃的詩歌……作為一本被《今日美國》描述成為“聯想到村上春樹”的小說,《不存在的女孩》顯然是有一堆堆能夠吸引書評人的要素。謎一樣的異國女孩和串聯起東西方的女孩子,就讓這個故事變得有讀下去的慾望,露絲變成了能夠聯繫讀者與那個神秘的作者“奈緒”的橋樑,我們也通過她們二者敘述角度的切換,更為直觀和透徹地瞭解這個故事。
奈緒存在的時間是從1990s開始的,因為新千年前的互聯網泡沫,奈緒一家因為“爸爸”的失業而不得不從硅谷搬回到日本,由於是失業,無法適應存在霸凌現象的日本中學的奈緒,在一次次被欺辱中萌生了自殺的念頭,而同樣有著生存壓力的父親,則是三次將這種自殺的願望付諸行動……

人們存在著欺辱弱小的本性,而這種本性也讓奈緒和爸爸陷入了痛苦之中。奈緒從試圖用不加理會的方式讓欺凌沒有什麼用——她著名的長壽的尼姑曾祖母老己子女士教會了她“素帕帕瓦”(super power),用內心地力量去抵禦人世間給予她的創傷,用自己的祈禱去原諒這些帶上戾氣的靈魂——然而這種嘗試卻最終失敗了,她還是從學校出走,捲入援交;爸爸則因為奈緒受到的欺負而愈發悲傷,跳入軌道、用哲學家的書本摺紙、試圖阻止網上奈緒被欺辱的視頻和證物的傳播……當然,他失敗了,於是更加重了脫離社會的決心……
隨著露絲的閱讀,奈緒和他爸爸、老己子女士的故事越發躍然紙上,而這中間出現的爸爸的舅舅,“春樹一號”的故事也存在在其中,通過春樹一號的信,我們知道那是一個被迫加入二戰戰爭的有才華的年輕哲學家,他用法語書寫秘密信件,以得以保存他反思的戰爭的殘酷,他與春樹二號也就是爸爸之間的聯繫,與奈緒之間的聯繫,讓故事變得撲朔迷離,而我們和露絲一樣,為奈緒和爸爸之間存在的不相理解,而著急。
在日記外,露絲一步一步找找尋奈緒和老己子的線索,通過一步步故事的尋找,她忘記了她和奈緒相隔著一本日記本的時間,她嘗試著告訴這個世界她想要救救這個迷茫的女孩,她為她的故事心碎,她願意做這個已經被“殺死”了的女孩的讀者,讓她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而她通過夢境傳遞信件以及其他幫助,老己子臨終寫下的那個“生”字,讓爸爸和奈緒都有了更多更多活下去的勇氣,他們因為期盼這個世界不再有人與人之間的沒有來由的霸凌而受到霸凌,但他們也正是因為這霸凌有了“向死而生”的勇氣和意味,他們因為渴望重生而重生了。
露絲終於讀完了日記,她見證了奈緒醬的重生。她和父親找到了關於生命的答案,她和父親都有無數個剎那的無數次選擇,當他們認真地為自己的理想而活,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因為他們已經“重生”,為了幫助“重生”而製作的軟件,也成為了更多人“重生”的工具——那個悲傷、壓抑、痛苦的不存在的女孩,終於坦然接受這種“不存在”,因為她已經在另一種存在當中存在了,她不需要再忍受那種“死”,她可以選擇“生”了。
感知生命的每一個剎那,在每一次選擇的時候選擇你想要做的,終究你會變成那個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這是時在,也是活在當下。
無數個剎那裡面,我們可以選擇和平,選擇勇氣,選擇改變,選擇一切光明,選擇未來。
因為未來有無數個可能,會讓今天變得美好,也會有無數個現在,影響可以被改變的時在。

By 林懌
2015年9月26日10:42:28
寫於御庭園
PS:真的是一本很難得的書,即便沒有故事本身的感染,光是對於我這種物理渣來說,能夠通俗易懂地解釋“薛定諤的貓”已經是棒棒噠了呢~
PS2:和《雲圖》所闡釋的那種無數個世界裡面的無數人性都在選擇自由和遠離枷鎖不太一樣,《不存在的女孩》則告訴我們世間有無數個剎那無數個選擇,無數可能裡面有無數種可能可以改變無數個你,你可以選擇改變,因為你有無數次的機會,選擇讓我成為那個“我”,而“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戰爭、霸凌、脫離社會,都是選擇,但反抗、和解、融入也是選擇,而現在的你,會影響過去的我,這既是時間的悖論,卻也精妙地告訴我們似乎是有這樣一種可能,讓這發生。從來處去,從去處來。

無數個剎那裡 從去處來的你——《不存在的女孩》,無窮中的時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