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初中女兒逃課偷錢,用細木棍打女兒的腳丫過分嗎?

陽光正好3579889


題主,你好,我是熱愛教育的張老師。根據您的描述,我認為您的疑惑是孩子犯了錯誤,怎樣讓她改正錯誤,體罰合不合適的問題。

態度與目標

我們要明確態度,犯錯誤 ,就要承擔後果,就要受懲罰。這是一個人應有的覺悟,要從小培養。但是也必須做通思想工作,讓她認識到錯誤,而且懲罰未必需要體罰這種激烈的形式。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改正錯誤,而不是逼著她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具體怎麼做

第一步,講道理,分析錯誤。孩子犯了錯誤,對於錯誤,要找出錯誤根源,分析清,她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做,哪裡錯了,造成了什麼後果,對以後有什麼影響。只有讓她真正從內心認識到錯誤,明白什麼是對的,有了正確的是非觀,才能讓她以後的路走的更穩。

生活中這樣教育孩子的家庭很多。常在用的方式有兩種。1.民主型的家庭,一般會採用說服教育的方式,通過和孩子平等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心服口服。2.講愛的家庭,家長喜歡用感情感化孩子。苦口婆心,述說錯誤的嚴重性。聲淚俱下的動情勸說孩子體諒父母的不易,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珍惜現有的條件,讓孩子心生愧疚,為了父母,改正缺點,好好努力,動力十足。


第二步,進行必要的懲罰。而且是要她心甘情願的受罰,並且懲罰最好不要是體罰。因為孩子還小,不應採用那麼激烈的方式。但又必不可少,否則,孩子不長教訓,再犯的幾率很大。
懲罰的作用是有理論依據的。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就是懲罰的理論依據。

要降低一種錯誤行為的發生幾率,效果最好的是懲罰。而懲罰有兩種方式,增加一種她厭惡的行為,或者減少一種她喜歡的行為。懲罰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採用體罰的形式。體罰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也可能間接對孩子宣揚暴力,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可以選擇更柔和的方式。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用的辦法可以借鑑。1.以前,我上學時,老師會讓犯錯誤的同學跑圈,抄課文,或者新穎一點的,對著牆蹲下,鼻尖貼牆,不許動等方式,不打不罵,但也別出心裁。事後證明效果還不錯。2.我家父母對我從不打罵,最過分的一次,是小時候,把我關了小黑屋。3.我初中同學家,也有好辦法。犯了錯事,懲罰他兩個月不許看電視,或者扣兩個月零花錢,也讓我的同學記憶深刻。


結語

對於孩子的錯誤改正問題,要採用講道理與懲罰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懲罰不同於打罵孩子,可以採用更合理,更靈活多樣的方式,來督促孩子改正錯誤,持續進步。

讀者朋友們,關於懲罰,你有經歷或看到什麼有效而又不激烈的懲罰方式嗎?歡迎留言,寫下你經歷過的或者看到的有效的懲罰方式。願我們的經歷經驗,給更多的家長以幫助。

我是熱愛教育的張老師,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遇。


張老師物理講堂


"14歲初中女兒逃課偷錢,用細木棍打女兒的腳丫過分嗎?"看到你提的這個問題,我立馬想到十多年前發生在我侄女身上的一件事。

具體是哪一年的哪一日已經模糊了,只記得那年嫂子還在鄉下,哥哥一個人帶著大女兒在縣城讀書,有時為因為工作太忙把侄女送到我這裡暫住幾日,那時父母跟我一起生活,兩位退休的中學高級教師絕對是最好的家庭教師,他們也樂意分擔。有一次侄女又來小住,但不同的是第三天下午不等她爸爸來接就自己回家,當時侄女是六年級,我們也認為可以自己回家,打個電話給哥哥確認後也如平日一樣各做各的事了。直到晚上我盤點我包裡的備用金髮現少了好幾百,再聯繫到小女孩的種種反常,答案也就很明確了。那個年代的幾百不算多也不算少,自己也可以處理掉,但考慮到這關係到一個人的品性問題,或許還會影響她的一生,於是決定告訴父母,爸爸媽媽瞭解這事之後也覺得不能放縱,老話說:小時偷一針,大時偷牛。縱容一次小錯有可能釀成今後的大錯。商量之後決定由媽媽出面去找哥哥商量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清楚地記得把媽媽送到哥哥那裡是晚上的九點半,哥哥在客廳,侄女在她房裡,知道奶奶來了也不象往常出來打個招呼,假裝睡了。媽媽把事情詳細地跟哥哥說一下,都認為不能放縱,由媽媽去跟侄女說,但有著多年教育工作的媽媽好言相勸沒有效果,侄女的態度有些惡烈,死活不說,媽媽就讓侄女自己去反省。從侄女房間出來後,媽媽對哥哥說:有必要打一下了,這件事必須讓孩子有深刻的教訓。因為這件事侄女果然被哥哥狠狠地抽了雙手。之後,為了孩子嫂子也帶著小女兒來了縣城,對侄女的管教也逾嚴。中考時以優異的成績免費讀了高中,高考以學校應屆生最好的成績考上了南開大學,而期間遇到的種種困惑都喜歡從奶奶那裡尋找答案。如今已經是阿里旗下某部門的高管,也算是事業有成。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有許多這樣那樣的事情,作為父母要理性的看待發生的一切,有必要時採取些極端地方法也無可後誹,也不為過。象我侄女如果沒有那一打,也是唯一的一次捱打,或許沒能成就現在的她。





蟬之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過分的你女兒,現在14歲了,還不懂事,都學會逃課偷錢了,一點都不讓家長省心。

作為家長用細木棍打她腳丫,也是無奈,恨鐵不成鋼啊。估計你也不會下狠手,哪像我小時候,因為去偷人家花生吃,被告狀了,那被爸媽打的一個慘絕人寰啊。但以後漲了記性再也沒有拿過別人家的東西。孩子已經打了,不能說過不過分,只能說這樣的體罰對孩子有沒有作用,能不能達到效果。如果有效果,你女兒回心轉意,那當然更好。如果沒有效果,那麼要思考了,應該怎樣去解決好孩子的問題。

你女兒14歲,現在應該上初中了,也正是青春期。你要了解知道:

1:孩子在哪偷的錢?偷誰的錢?以前有沒有這樣的現象?

2:孩子逃課出去幹什麼了?你一定要弄清楚,尤其是女孩子,就怕萬一出去被誤入歧途。孩子出去幹什麼了,一定要了解清楚。

3:造成孩子偷錢逃課的原因是什麼?在學校具體什麼情況?平時跟什麼人玩的好?

這些都要了解清楚,不然,很難在根本上去解決問題。當然作為孩子的父母,孩子出現這樣的事情,除了生氣,更重要的是想想家庭內部的原因,解決問題,先從自己內部開始。

最後一點建議:

1:孩子上了初中就不要再體罰孩子了,孩子有自尊心,加上現在是青春叛逆期。對孩子的教育也以溝通交流為主了。我家裡就是,當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爸跟我說,你現在長大了,我也不好再打你了。但你要是做一些違法犯罪的事,不管你多大,哪怕結婚了,我只要知道,一定往死裡打。給孩子一點信任,但也要告訴孩子你的底線,女孩子什麼事情是一定不能碰的,你碰了,我一樣會打你,儘管這樣會傷你的自尊。

2:有什麼事,一定要關起門來。教育也好,還是什麼也好,一定要在自己家裡面,陪在孩子身邊,就靜靜地陪著她。

以上自己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愛我所愛小娜娜


說起孩子逃課上網這事我深有感觸。

大約05年、小兒子小東讀高一、我們在鎮上做小生意,他住我二哥家,一般星期六下午回家,已是星期下午、天快黑了,還不見他回家,打電話我哥的丈母孃接的,她說小東昨天下午就回家了,我趕緊打小東電話,電話通了、無人接。這下把我搞慌了,我想象又豐富。難道是遭人綁架,手機掉在了什麼荒地,繼續打他電話,接通無人接聽。

當時我大兒當兵退伍在成都,問他知不知道小東行蹤,他說小東有可能上網去了,我又趕緊到城裡去那條的網吧一邊找,一邊打電話,一條找下來已是9點過,沒找到,小東手機也關機了,肯定無電了,莫法叫了個摩的回到家、在路上經涼風一吹,靜下一想~難道他回家裡睡著沒有醒。

於是回到家(家和做生意地隔一條街),他睡得象死豬兒一樣,手機已掉在床下,當時我氣得抓起他一陣猛打。

所以說孩孑有時做事真能把大人氣蒙、打幾下讓他長點記性。

他說當時上了一晚上網、準備回家睡一覺,下午再到攤子上來報道,不知沒有睡醒,圖片來自網絡



用中華利劍


我上初中以後我媽再也不打了,甚至連批評都沒有了,我以為我媽放棄我了,我問我媽為啥不管我了?我媽說你長大了是大人了[害羞]。我媽養我們六個小孩,都讓我們平安健康長大了。小時候調皮會打,到了青春期就不打了。


中年耗子


我覺得不過分。但是,對於孩子逃課偷錢的行為,應不止於懲戒,還應該有更有利於孩子教育的做法。

首先,為什麼我覺得題主的做法不過分呢?

一、教育需要適度懲戒

在管教孩子方面,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我道理也講了,為什麼就是沒效果呢?人性本就如此,更容易記住苦痛,對舒適習以為常。舉個例子,一個公司針對員工遲到,是跟員工吧啦吧啦說明不守時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會誤大事,遲到於個人發展不利......還是直接告訴員工遲到一次會扣獎金、會影響年終考評更有效?

講道理,必然是和風細雨,言語柔和,難保不會姑妄聽之。再說了,14的孩子了,能不知道逃課、偷錢是不對的?所以,懲戒可立竿見影,讓孩子記住自己如果再犯這樣的錯,就要面臨相應的後果。

並且,上面有圖為證,題主是用細木棍打孩子的腳丫,其懲戒是適度的。

二、孩子需要有”敬畏“之心

畢淑敏的文章《孩子,我為什麼打你》中這樣說:

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嚮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並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誇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後,我被迫拿出最後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髒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1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明確的是非觀念。明明知道不對,卻去做了,這個時候需要讓孩子明白的是:做錯了事情,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並且以後不能再犯。以適度懲戒讓孩子有”敬畏“之心,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妥。

其次,在懲戒之後,還應該做些什麼呢?溝通!可以下面三步進行:

一、告訴孩子,懲戒她的原因以及你的感受

不管是批評,還是懲戒孩子,都要讓她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要讓她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比如:偷錢是特別不好的行為,屬於不能做的事情。你犯的不是一個小錯,所以我得以這樣的方式懲罰你。另外,你逃課讓我很擔心,不止在於你沒有認真上課,更在於你可能遇到的危險......我知道我用這種方式你不開心,我也是。

二、瞭解孩子這種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偷錢,也許是有合理購買需求而家長卻對其零花錢管控嚴格,也許是想要跟同伴一起做什麼,也許是出於攀比心理想要超出自己需求的東西......

孩子逃課,是不喜歡某一學科,是要去做其他事情,還是僅僅出於一名初中生的叛逆心理,想要證明自己可以挑戰學校的權威......

只有瞭解清楚了,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三、與孩子共同商議,今後怎麼辦?

孩子在被懲戒之後,肯定會說,以後不會再偷錢、不會再逃課了。

但促使這種行為產生的問題要去解決。上文中我們分析過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的原因,你可以據其與孩子一起商議解決辦法。比如,如果偷錢的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零花錢管控太嚴格,孩子提出訴求:希望能有一些可供自己支配的零用錢,家長可以答應,固定的時間給多少零花錢,或者讓孩子以簡單的家務勞動換取等等。

總而言之,是要在懲戒的基礎上真正地解決問題。


有時候細想,我們的教育的確是更人性化了,但又不免給予了孩子過度的寬容與保護,凡事過猶不及,至少,是與非,能做與不能做之間應該有明確界限!


區區77


王華老師來答疑,家庭教育無難題。

我們首先要分析本問題中的幾個要素:14歲初中女生,逃課,偷錢,細木棍,打腳丫,過分。這些要素要分開分析,結合判斷,才能準確的回答這樣的情況怎麼處理是正確的。

王華老師認為,在這個年紀,對孩子發生錯誤行為以毆打的方式進行教育,是不可取的,而且只能適得其反。

首先,14歲初中女生,正處於青春期。這個年紀的孩子,是最“不服管”的階段,要教好孩子就必須講究方法。

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長大了,很多的事情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如果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良好,孩子還會和父母進行交流,遇事進行協商,能聽進父母的建議,如果不好,孩子就會直接關閉與父母的交流通道,孩子做什麼都是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不會考慮家長感受,甚至不考慮後果。因此,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非常考驗家長教育能力的,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並且,對於孩子青春期之間的教育也進入了驗收階段,是還債的時期。打罵是最容易激起孩子反感的方式,導致孩子更加的叛逆,到時候就更加管不了,後果可能更加嚴重,孩子採取變本加利的方式來反擊,會兩敗俱傷。

第二,逃課。這是家長不能容忍的孩子錯誤行為之一。

學生是以學習為重,別的事情都沒有學習重要。這個觀念是家長的,並不一定是孩子的。孩子不是不知道,而是否願意去做,是兩回事。為什麼孩子要逃課,原因會很多。比如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比如被同學排擠,比中老師冤枉了孩子,比如孩子就是不喜歡某個老師的課等等,甚至 是為了報復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過度關注,都有可能導致孩子逃學。因此,不管家長是何等的不願意看到孩子逃課,一定不是先來追責,批評孩子打罵孩子怎麼不懂事不聽話,而是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向孩子的同學、老師瞭解情況,再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聽聽孩子的心聲。

第三,偷錢。相比逃課,偷錢會觸及家長的底線,因為我們的孩子可以是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但是,絕不可以是一個品質差的孩子。那孩子為什麼不通過正常的渠道得到錢,而要用偷的方式呢?這是我們要真正反思的問題。

孩子們偷錢,一定是有要花錢的地方,同時也是孩子有某些原因不能通過正常的方式得到錢,不得已採取的偏門。那就涉及到孩子的經濟管理問題,比如孩子在家裡的零花錢是如何得到的,數額多少,花銷的管控如何。孩子的零花錢,要定期定額給孩子,並對孩子如何花進行約定,如果違規還要有相應的處罰,如果有存儲等良性行為,家長還可以獎勵。如果孩子能夠有光明正大得到錢的方式,她是不需要偷錢的。

另一個方面,孩子花錢幹什麼。如果孩子花的錢是幹家長不讓做的事,也可能導致她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去偷錢來滿足需求。這就要求家長要隨時瞭解孩子需要花錢幹什麼,哪些是她違背家長要求做的,這些違背的事情,是否應該滿足。比如,有的孩子是為了打遊戲,充值打賞,或者是互相攀比,這些我們就要進行消費觀念的重新引導,禁止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是喜歡讀書、喜歡電影,但是家長覺得可能影響學習,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溝通,達成一定的共識,在確保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滿足孩子的愛好。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遇到了校園霸凌事件,有人截著孩子要錢,孩子不敢和家長說,就偷拿錢,甚至偷同學的錢,以避免被壞同學打罵。這種情況我們家長更要及時的發現,給到孩子足夠的保護,結合學校來處理,必要時要通過警方保護。

總之,我們只有明確孩子要錢幹什麼,才能杜絕孩子得錢的方式。孩子的品質不是一天就變壞的,常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揹著家長作為的。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不要成為逼著孩子變壞的因素。

第四、細木棍打腳丫。這是一個體罰的方式,雖然我不明白為什麼家長會選擇打腳丫的方式,但是從細木棍上可以看出,家長是希望懲戒的意味有效,也不是希望把孩子打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問題在於,這 家長認為的,那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呢?

孩子確實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是需要教育,但這個過程中,我們上面所提的所有要素都需要和孩子溝通,本問題中沒有提到一個字是和孩子進行交流。那麼,直接上來打,就能打改過嗎?我以我接觸了過千的類似孩子實例來回答:不能,而且只會更壞。

家長或許認為,細木棍,我打不壞,打腳丫,讓她以後不敢逃課,包括打手,讓孩子不敢再偷,這些都是家長採取的懲罰措施。覺得只有打疼了,孩子才能記住教訓,下次才不敢。但事實呢?尤其是已經發生逃課和偷錢這種“謊言”行為的孩子,在打罵的情況下,只有變得更加狡猾,讓家長下一次,根本抓不住。家長會成為促使孩子更加變壞的催化劑。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為什麼從開始就選擇欺瞞家長,做下那些事情呢?其實就是孩子非常確定,如果這些需要向家長說明,一是不可能被答應被滿足,二是可能被打罵。換言之,在孩子的心中,家長是會站在欺負他的一方,而不是保護他幫助他的一方,是“指望不上”的,所以,孩子才會採取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

家長要反思的是,是不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不能聽孩子傾訴,不瞭解孩子身邊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命令控制、指責挑剔、打罵恐嚇?這樣的爸媽,孩子為什麼還要去相信,去依靠?

因此,這個問題的最後答案是:家長不可以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孩子樹立規則,通過一些輕度體罰的方式讓孩子明確邊界,確定後果,承擔責任,是在孩子三歲、六歲,最晚不超過十二歲之前做的事情。超過十二歲之後,再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只能加劇孩子的叛逆。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

1、對外,從學校方,老師和同學的口中瞭解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有沒有受欺負,或者是否有被誤導,或者是發生了什麼樣的不愉快,總之,所以非正常的情況都要掌握;

2、和孩子溝通:把家長的擔心說出來,先把自己的愛護表達出來。孩子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打的。只有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他才能打開自己的心,我們才能瞭解到孩子真實的內心。這個過程,不論孩子要不要回答,理不理家長,家長都要心平氣和。還債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如果孩子完全拒絕交流,可以寫下來,給孩子看。請相信孩子一定會看的,重點在於,家長一定要寫。寫都不寫的話,這孩子變成什麼樣就不要要求結果了。

3、等孩子情緒平和之後,希望他可以向爸媽說出真實的情況。這個是給到孩子一個口子,一個可以拯救自己的口子。爸媽就在這個口子之外等著,不論多久,都會等。爸媽等著孩子走出困境,向爸媽伸出求助的手。爸媽一定會給孩子幫助和保護,孩子才會沒有負擔不會顧慮的走出來。

4、等孩子能夠說明情況之後,我們根據事實,應對性的來解決問題。逃課的原因是學習還是人際交往,偷錢的原因是被欺負還是零花錢管理問題,不和家長說的原因是害怕被責罰打罵還是過度自信。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最後解決實際的問題。

我們的孩子不會一天變壞,家長也不能一天把孩子教好。家庭教育是個長期的事情,要想教育出品質言行都優秀的孩子,家長先要成為品質言行很優秀的爸媽。棍棒教育有其有效期,超過時限,就適得其反。只有遵循教育的規律,家長才能做個好爸媽!

關注“王華教育”,家庭教育無難題!


王華教育


14歲初中女生逃課偷錢,用細木棍打女兒過分嗎?

看似家長的問題是想得到打她是否過分的話題,而實際上我們需要陪同家長一起回答的問題卻是:孩子逃課和偷錢的動機是什麼?背後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而不再是打她是否過分的話題。

14歲正處於孩子成長的青春期,也是我們家長們經常給孩子貼的一個“叛逆期”的階段標籤。在這個階段,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容易衝突的是學習上:父母懂的,孩子也基本都懂,孩子不會的,父母也基本不會。父母在學習上逐漸找不到可以勝孩子一籌的權威感,而孩子也開始脫離了對家長的依賴,如果這個階段父母不能給孩子樹立偶像與榜樣地位,孩子會把關注對象轉移到學校同學或者其他人物身上。這個時期,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內容和方式還是用兒童期的方式,那麼很容易對孩子產生逆反和牴觸情緒,究其原因,那還得追溯分小學階段甚至幼兒階段的家庭教育方式。兒童階段,孩子沒有足夠多的主控權和反抗能力,對父母依賴性較強,所以一直壓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而到了初中以後逐漸開始釋放,也有了足夠的能力去支配行為和逃離家長的約束,一系列的親子關係問題和“不良習慣”問題就開始暴露出來或者引發出來。作為家長,我們更重要的是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因為這不僅關乎到目前的錯誤行為,更關乎到她的成長和未來。

因為對該事件的前因瞭解太少,往往我們只能以青春期孩子容易發生的問題來推測14歲女生出現目前行為的幾種可能:

一、孩子平時獲得父母關注太少。也許因為父母太過於忙碌,很少關心她的真實想法或者困惑,比如她在班級跟同學的相處是否有矛盾,是否有早戀,是否有身體不適,是否有興趣得不到滿足,是否有心裡話得不到傾訴和理解等等。她的極端行為是為了尋求被關注,哪怕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但她的目的是為了被關注,達到了這個目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即使被罰。

二、孩子需要錢實現自己的願望或者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想要買一件心儀的物品或者自己用或者想送人,或者想嘗試某種生活方式,因為自己財力不夠,又得不到父母支持,而採用了極端方式。家長需要做的,平時給予更多理解,要用正向的引導去影響她,而不是拒絕、打壓或者不予理會。

三、孩子學習動力不強。孩子因為在學習上找不到目標和優越感,失去了學習動力,所以產生了從他處尋找替代的做法。家長要對於這個問題加強引導,尤其是對於生涯規劃的輸入,逐漸讓孩子樹立目標和理想。對於目標和理想,一定要是孩子自己樹立的,而不是家長給予的,所以只要是孩子樹立的真實目標以及理想,不分大小和好壞,家長只能鼓勵。因為孩子現在需要的是目標感,而不是目標本身。只要有了目標,並且有了家長的鼓勵和認同,就會逐漸產生對於目標追逐的動力,在以後成長的路上,目標還是會變的,所以家長不必太過在意,只管鼓勵。

最後,對於家長問到因為打了孩子是否過分的問題,其實有兩個答案:

一、如果孩子是為了尋求你的關注,你打了她,就達到了她的目的,對她傷害並不太大。之後,你只要多關心她,多拉近親子關係,就是她想要的。

二、如果孩子有著背後的動機和原因,你沒有表示理解,不瞭解她的內心,只是對於她此次的表面行為而懲罰她,會大大傷害她的自尊心。這樣的一次打,可能會在她內心留下傷疤。

所以,對於親子關係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青春期,生理與心理都在同步變化,作為家長還是要心細一些,因為有時候孩子的情緒並不受自己的控制,是生理變化給她的壓力反應。希望家長能夠多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幫助她順利度過青春期。





童言堂


過不過分主要看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不能任何事情都對孩子暴力教育,針對14歲初中女生逃課偷錢,家長們應該從何入手呢?

首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家長們遇到上述情況,大部分都會暴躁,不能冷靜對待。所以家長們第一步應該做的就是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從而能更好與孩子進行溝通。

其次,與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家長們在平復自己情緒後,在確認自己處於足夠冷靜狀態下,和平平等的與孩子進行溝通。詢問孩子逃課或者偷錢的原因,主要讓她說自己行為的真實原因,無論她說什麼,只要是她的真實想法家長就要幫她認真分析,並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指導,逐步幫她改掉壞習慣。

最後,與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平靜的與孩子溝通後,瞭解她的真實原因,根據原因以及她的出發點,與孩子共同制定以後的行為規範或者親子共處的方式。

總之,親子之間如果能和平解決問題最好,但如果從小孩子就比較調皮或者家長管理方式偏離和平,那麼遇到原則性問題偶爾適當暴力管教也是可以的。所以,具體看孩子情況自己家長平時管教方式。


米力伊昇


細木棍打腳丫也好,粗木棍打手心也罷,都是屬於打孩子。作為老師,我是反對家長打孩子的。

每次開家長會,我都要跟家長強調,千萬不要體罰孩子。因孩子犯錯,我給家長打電話時,也總會叮囑家長,絕對不要打孩子。當老師十幾年了,說沒犯過一點錯誤大家肯定也不信。但可以負責任的說,最近十年沒有出現過類似問題。

一、為什麼反對打孩子?

1.法律不允許打孩子

大家都知道,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是違法的。那家長打孩子呢?有些人覺得是天經地義,但從法律的角度說,家長打孩子也是違法的。

14歲的孩子,還是未成年人。我們來看一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怎樣規定的。

打孩子,明顯屬於家庭暴力,是法律禁止的行為。

2.打孩子作用不大

打孩子真的一點作用也沒有嗎?那倒也不是。古人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也不是沒有道理。但這畢竟是古代的道理,並不完全適合現代。打孩子,只能短時有用,不是長久之計,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

在現實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家長,孩子犯錯就打,再犯再打。最後孩子被打皮了,索性跟家長說,“有能耐你打死我啊。”也有的選擇離家出走,更有甚者,會引發各種悲劇。

打孩子,一時有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打孩子往往帶來負作用

打孩子帶來的負作用,不僅是在身體上,更嚴重的是在心理上。

比如經常被打的孩子,性格會漸漸孤僻,有可能會走向抑鬱。為了避免捱打,孩子往往又會撒謊。還有的孩子,認為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在外邊會打別人。

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下面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產生陰影,一輩子活在恐懼中。另一種是對父母產生仇恨,導致一些過激行為。

二、不能打孩子,家長該怎麼做?

既然我們明確反對家長打孩子,那孩子犯錯時家長該怎麼做呢?就如題主遇到的問題,14歲上初中的女兒逃課偷錢,應該怎麼處理?家長可以試一試這樣做。

1.默唸三遍“親生的”

一定要先深呼吸,語速放慢,念夠三遍。這樣做,主要是幫助家長冷靜下來,避免產生過激行為。

2.詢問犯錯原因

作為家長,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儘量讓孩子自己說出來。如果孩子保持沉默,家長也不要先著急,可以採用選擇題的形式,引導孩子說出真正的原因。

為什麼逃課?是聽不懂課還是不願意上課,是自己逃課還是跟別人一起,有沒有被人欺負,以致於不想呆在學校裡等等。

為什麼偷錢?偷的錢拿去幹什麼了?是充值遊戲了,還是買什麼東西了,是去網吧消費了,還是跟別人出去玩了,是自己想花錢還是被別人勒索等等。

要搞清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對症下藥。當然,家長對孩子的錯誤必須提前瞭解,不要被“忽悠”了。

3.共同分析問題

孩子既然能說出原因,那就說明有改正錯誤的想法。這時,家長必須要降低姿態,不要再強調父母的威嚴,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口吻,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

比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你怎麼看這件事,你當時是怎麼想的。如果孩子的認識比較深刻,我們需要安慰她、鼓勵她。如果孩子認識不到位,我們可以提醒她。或者,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常言道,燈不挑不亮,話不說不明。把話說明白,把理講清楚,事情就好解決了。

4.達成“和平”協議

孩子有錯,必須要罰,不能因為她認識到錯誤就不罰了。通過處罰,讓孩子認識到,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但罰的方式有許多種,千萬不要選擇體罰。

看題主的描述,孩子應該是初次犯錯,我們還是要以批評教育為主,讓孩子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後果,以後不要再犯了。最後,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再出現類似問題,該怎麼辦,提前確定好。

5.反思自身的問題

解決完孩子的錯誤後,家長應好好的反思自己,是否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有不足之處,是要求過嚴還是過鬆,方式方法是否合理。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跟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三、如果沒控制住,打了孩子,該怎麼辦?

如果家長一時衝動,真打了孩子,必須在解決完問題後做好“善後”工作。

有的家長選擇打完孩子“打”自己,有的家長選擇打完孩子自己哭,都是可以參考的做法。

不過,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父母要向孩子道歉,並保證這是最後一次打孩子。不是說說而已,要真的是最後一次才行。

結語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犯各種錯誤。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爭取不要重複犯錯誤。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打孩子,應該是最不可取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