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真的會有人會刻意瞄準頭部開槍嗎?

李-小米


都沒經歷過戰爭,怎麼說都是瞎掰,所以猜測一下:

應該會有,但是得有條件,比如點穴,偷襲,狙殺等特種作戰。

戰場是高度緊張的博命場所,危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更多的沒時間去瞄準。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隱蔽,射擊,擊發,扣扳機,而不是瞄準。射擊更多的是本能,憑感覺,既使射不中,也很擾亂敵人,打不死也能打傷、嚇唬敵人、給自已壯膽。

狙擊作戰,狙擊手瞄準,遠距離首先選擇的也不會是頭部,受彈面太小成功率就小。

近距離射擊,時間充裕有備而來,自身安全有保障倒有可能會有人這麼做,可戰爭中有多少這樣的機會?

瞎說的,別當真,娛樂一下。

影視神劇例外,導演都是超人。


小民小見識


筆者是參戰退役軍人,用親身經歷回答這個問題,有西方軍事智庫總統出戰鬥經驗,平均使用二萬發子彈才可以消滅一個敵人,戰場上士兵在作戰中,不管是防禦還是攻擊,也不管是射擊中用單發,點射,連射模式,還是戰場專業狙擊手,都不會刻意去瞄準對手的頭部,玩爆頭遊戲,除了戰場激烈程度時間不允許之外,其實殺傷對方士兵讓其喪失戰鬥力,更有意義,對現場敵人有心理壓力的同時,也讓對方抽出戰鬥人員救護運送傷員。當然,特殊情況例外,如發現敵高級指揮員和炮兵偵察員在戰場出現,狙擊手一般會按照上級指令,採取爆頭手段一擊必斃,打亂敵方的下一個計劃,讓敵人炮群變瞎。戰場經驗,個人觀點。



老虎208626539


戰爭當中士兵射擊的時候,很多時候都看不到敵人,對面哪裡有槍聲,就對著哪裡開槍,或者完全憑感覺開槍,所以敵人都看不到,何來刻意瞄準頭部開槍。


甚至狙擊手在瞄準中遠距離的敵人時候,都不會刻意瞄準敵人頭部,而是瞄準敵人的頭部以下的位置,因為那樣目標面積更大,同樣的情況下,命中概率更大。要知道狙擊手很多時候只有一槍的機會,否則可能會送命。

即使是在近距離,哪怕是遭遇,最大的考慮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射擊,讓對手失去抵抗能力,而不是花時間瞄準對方的頭部,把機會留給對手,等到你剛舉槍瞄準了對手頭部,對手早已經通過簡單的腰射瞄準開槍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戰爭當中,會出現至少幾萬發子彈才會消滅一個敵人的情況。有人做過統計,在二戰時期歐洲戰場,平均兩萬發子彈才可以消滅一個敵人,而到了海灣戰爭時期,這一數字擴大了十倍,二十萬發子彈才可以解決一個對手。

也許是影視作品看多了或者射擊遊戲玩多了,覺得戰爭時候應該是先發現了敵人,然後再瞄準開槍。實際情況就是一開始提到的,哪裡有槍聲,就對著哪裡開槍,打完一個又一個彈匣,直到對方沒有了槍聲才會停止射擊。


或者各位可以看下兩次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或者現在的敘利亞戰爭戰場錄像,很多時候都是胡亂射擊,包括美軍。很多人看了那些昨晚視頻,一開始都覺得這完全就是在浪費子彈,一點戰術都沒有,不過仔細想想你就明白:難道別人打了那麼多年仗,經驗還不如沒有摸過槍的你嘛?
所以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不會刻意瞄準敵人頭部射擊,否則這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或者浪費自己的生命。並且目前的槍支子彈威力,只要命中,一般就可以讓被命中的人失去作戰能力,和命中頭部區別不大。


資訊所長


彈無虛發,槍槍爆頭,這樣的情節,只能出現在影視劇中,或者是小說描寫的章節中,真正的實戰場合,炮火連天、彈痕遍地,是絕無可能出現的。
10發彈倉供彈的56式半自動步槍,可謂非常精準,100米臥姿射擊,對胸靶瞄準了打,照樣有人會脫靶,更何況是戰場上,打的是活動目標,要打中都不容易,還奢望爆頭嗎?
之所以要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案例,因為這把槍本文作者爺爺打過,父親打過,本人打過,兒子打過,估計我兒子一旦結婚有小孩的話,在校軍訓時打的應該還是56式半自動步槍,前後會有整整5代人用此槍軍訓和打靶,哦!永遠的56半。
參與實戰的人,有過戰場體驗的人,本文作者曾經與接觸過的抗戰軍人,探討過真實的打仗情況,不要說是爆頭,就連對方的臉都看不清楚的背景下,都已經用手中的步槍乒乒乓乓地開槍了,一般滿彈倉5發子彈,打掉以後就掉頭就跑。 究竟有沒有打死人,他真的不知道,只有天曉得,又沒有打掃過戰場,更沒有出現影視劇中,無處不在的拼刺刀,用其原話來說,也拼不過日本人。
一般情況下,都是遠遠地看到人影了,就趕緊地放幾槍,然後就撤退了,實際上就是逃之夭夭了,還要逃得快,慢了有可能會被對方的流彈擊中,對方的槍法比較精準,步槍的射程又比較遠,用他的原話來說,三八步槍有三里路好打。即便狙擊手,也很難做到一槍爆頭;一般情況下,會瞄準胸部打,如同平常臥姿射擊時,打的就是胸靶,畢竟容易上靶,習慣一旦練成,就很難更改。
戰場上,打的都是活動目標,不便仔細瞄準,人上了戰場都鬼精的很,也都怕子彈,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哪有人不怕死的。
因此,實戰中,不可能出現影視劇中的密集進攻隊形,距離陣地百十米距離後,都是臥姿匍匐前進了,同時手中的槍,也絕非燒火棍,也會射出子彈,就很難精瞄射擊了,爆頭更是非常困難。

國平軍史


這種事吧,會有,畢竟戰場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不過是屬於小概率事件。

遊戲裡邊一槍爆頭的效果比較好看,但是遊戲就是遊戲。

一般來說,瞄準射擊尤其是戰場上,都是瞄準人的軀幹部位,這個位置的面積最大,而且身體的軀幹上是集中了人體的重要器官,尤其是胸腔,這種地方捱上一發子彈,不死也是重傷,而對於軍隊來說,死或者重傷的結果是差不多的,反正這個人是馬上退出戰鬥,至於以後是埋了,還是怎麼著就不好說了,重傷不一定死,但是一般重傷以後一方面會修養很長時間,而且還可能會落下殘疾,對於軍隊來吧,這個人就是要退出現役了。

如果是胸腔中彈,那麼這個人不死也是重傷,反正是馬上退出戰鬥了。

而對於警察倒是會有命中頭部的要求,這個主要是一些犯罪嫌疑人會有爆炸物,而且手裡也的確是像影視劇裡邊那樣攥著一個小開關什麼的,不行就一塊炸,所以警察要求一槍就要使人喪失行動能力,這種情況下就是要打頭。

不過,在一些場合也會出現特意瞄準頭部的動作,一個是在塹壕戰中,一般對方最可能暴露的就是頭部,這種情況下肯定是瞄準頭部,畢竟是隻有頭部暴露。還有就是為了特意炫耀槍法,給對方製造心理壓力。像在晉冀魯豫的哥薩克裡邊就有這樣一個片段,騎兵團下馬攻堅大王莊,日軍拒守一個院子,騎兵團的一個戰士在衝鋒的時候被日軍打死,這個戰士倒下的時候是用槍支著,所以就沒有倒下,是站著犧牲的,而對面的日軍特意就是一槍一槍的把屍體打斷,這樣也是一種施加心理壓力的辦法。雖然是沒有打頭,但是也是瞄準著一個特定的部位開槍,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炫耀槍法。

我說的那個把屍體打斷的就是這本書裡,好像是血戰大王莊這裡邊,記不太清楚了。


紅色手電筒


看見以色列軍人奇怪的軍帽了嗎?這就是為了減少被狙擊手爆頭的風險,故意設計成這樣用來掩蓋士兵的頭部輪廓,使得敵人不能準確瞄準。



共鳴有WHO


爆頭,基本上一槍便會涼涼,因此在戰場上,狙擊手和特等射手,總會瞄準對方指揮人員,機槍手等重要目標,爭取一槍斃命。對於隱蔽目標,最容易暴露的就是頭部,不打頭打哪裡?打頭部正是大概率事件。

對於其它戰鬥人員,當然,就不見得刻意要打頭部,能擊中目標就不錯,你知道在廝殺激烈的戰場,槍聲和炮聲交織,還要時刻提防著投過來的手榴彈,提防隨時繞到身後的偷襲等,除了緊張還是緊張,平時訓練800米的距離穩上靶,到了戰時,可能50米以內能打中就不錯了,哪裡管得了頭不頭呢。

▲訓練,把胸環靶改為半身靶,正是適應戰場形勢的需要。

能擊中就算。當然,在作戰對峙階段,主動露出頭來的目標,容易被爆。對於身體完全暴露,發起衝擊一方的戰鬥員,身體被擊中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只要命中任一部位,都會瞬間喪失戰鬥力。原因是現代步槍侵徹力很高,不一定會迅速死亡,但一定會使攻擊停下來。

二戰前的步槍,也不是打中了沒事,打不中關鍵部位,還可輕傷不下火線,繼續戰鬥,所以莫謂電視劇都是神劇,不只要刻意表現主角打不死,還是有原因的唄。當代步槍不同,別看子彈口徑小了,威力卻不小,速度快,貫穿力量大,只要被擊中,不死也得殘了。因此訓練場還是戰場,只要概略瞄準就可以,步槍性能越來越高,只要不是特別慌張,打過去基本沒跑,擊中任一部位都可使對方停下來。


魂舞大漠


不會,因為給一個傷兵對敵方造成的影響比一個死人造成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在全面戰爭的情況下。

更何況打仗不是打靶,不可能有機會讓你氣定神閒的瞄準。軍用槍械的殺傷也足夠,命中絕大多數部位都能造成對方減員。

上圖是2003年美軍在入侵伊拉克時,一名海軍陸戰隊員被擊中腿部。然後兩名隊友打算將其拉到安全區,但在救援過程中,又一名海軍陸戰隊員被擊中腹部。

這還不算,當士兵受傷時,這支部隊或要派車將傷員送離戰區,而且還得派人保護。亦或者需要呼叫直升機救援,這一系列救援動作都會或多或少打亂整個行動部署。而且傷員的哀嚎對士氣造成的影響遠比直接陣亡來的大。

因此,擊傷敵人的收益比擊殺敵人來的更大。

再說了,現代戰爭都是高度動態的。移動、突入、交叉掩護行進是常態,敵人也是一樣,尤其在巷戰中,雙方的接觸戰往往都是近距離駁火。即便是依託掩體對峙時,也都是自動火力壓制+迫擊炮、榴彈招呼,根本沒有慢慢瞄頭的機會,真的看到人了也是一梭子過去,命中率比慢慢瞄頭要大的多。


況且軍用步槍不是燒火棍,小口徑高初速彈的翻滾碎裂效果內在體內打出一個很可怕的空腔,無論是命中軀幹還是四肢,都足夠造成對方減員,根本不用刻意瞄準頭


瘋狗的輕武


兔哥回答:有被爆頭的,但沒有刻意要求爆頭的,戰場不是打靶訓練,即便是狙擊手也不會去刻意瞄準頭部,這個情況在戰場上很難做的到。其實狙擊手的作用真的是被影視作品無限誇大了,戰場上狙擊作業屬於打冷槍,一戰時最好打,陣地戰,總會有冒頭的,二戰時期利用遊擊方式,利用作戰間隙打擊目標機會也多,現在變得越來越難,主要是作戰模式變了,防範意思和措施也增強了。狙擊手爆頭更多的是反恐,反劫持人質行動中更有用,防止對人質造成傷亡,要求一擊致命。
戰場上要對目標精準射擊很難,特別是戰鬥狀態,需要快速壓制對手,自己也要變換射擊位置。衝鋒時基本都是概略性射擊,很難做到精準瞄準。上過戰場的都知道,本身就緊張,加上作戰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活,消耗體能是不上戰場的人無法想象的。本人上過戰場,體能棒棒的,可是即便趴在陣地上打一陣子,一旦停下來,渾身顫抖,手榴彈拿在手裡都明顯抖擻,也投不遠。


並不是害怕,而是緊張,高度緊張,老兵也不例外,說說笑笑把仗打只存在於影視作品和電腦桌上,實現中可做不到。炮彈,手榴彈,子彈亂炸,大地本身就是顫抖的,空氣中火藥味,熱氣浪能使溫度升高幾度,戰壕裡運動都需要手扶著牆,那種場景用語言無法描述,幹什麼都變的很難。平時訓練,100米胸環靶,打優秀,槍槍爆頭的水平,可戰場上即便是瞄準了也打不著,關鍵是他不讓你打,運動時和一個青蛙一樣,來回運動,能用眼睛盯住就不錯了,通常情況下都盯不住他,有的是事幹,所以,只能是射擊它一頓,死傷不管,打趴下就好。

真實的戰場可不是想象的,永遠想象不到的。很多朋友跟據槍的射程來判斷交戰距離,例如,300米,400米,甚至800米,真不是這樣,如果是200米,你想瞄準頭部,做不到,為什麼?打過槍的都知道,準星和缺口、眼睛三點一線瞄準目標,你想看清準星,就看不清缺口,你想看清缺口就看不清準星,更看不清目標,所以,都選擇看清目標,準星,缺口則是虛的。還有準星是有虛光的,無法克服,150米距離基本上看不清目標,但想象中你卻什麼都能看清楚,所以,才有交戰距離300米,400米,甚至800米的說法。


交戰距離越近越好,意味著可以增長射擊距離,也可以夠成瞄準精度。例如,從50米開始打,能打擊至少130~150米遠的距離。如果從400你開始打,你打吧,先抽顆煙,喝點水,到50~80再幹活來得及。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不過,300米普通步槍想要瞄準目標,準星虛光就會導致根本看不清目標,眼睛不用幾秒就會流眼淚,而且目標運動幾乎無法命中,更別想爆頭了。近距離接火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敵人炮火打擊威脅,美軍的炮火可以打擊離自己部隊30米遠的距離,這是衝鋒中最後的衝刺距離,也是投擲彈藥的殺傷距離。交戰距離根據地形,對方兵力規模而定,越是敵人炮火打擊猛烈,越要採用近距離交戰,先隱蔽。但交火距離近了,也就意味著不支持精確瞄準了,也別總想著爆頭了,戰場上可不是坐電腦桌上想象出來的。
戰場上最大的特點是節湊,越是小規模作戰節湊越快,我本人所處的戰場環境並不激烈,甚至是平靜的,戰鬥也是小規模的偷襲作戰,或者是反偷襲作戰,不過頻率挺高的,戰場環境很複雜,20米距離就看不到目標,草木很茂密,高過一個人,因此,只能隱蔽好自己,只有判斷出目標位置才能下手,否則自己先暴露了肯定會吃虧,它來偷襲用是要冒頭的,彆著急。一旦開打就是快速射擊,力求打趴下,死傷不管,還要注意對手扔手榴彈,所以要運動,不能在一個地方待的過長,通常戰鬥持續幾分鐘就結束了,所以,沒有爆頭的機會,也做不到。幾分鐘下來,大口喘氣,感覺就像幹了一天的活,不過,敵人又來了人就又開始有勁了,打完了又大口喘氣,有時折騰幾次,渾身都散架子,想瞄準目標爆頭,槍都是抖動的,手榴彈拿在手裡很吃力,趴在陣地瞄準根本做不到,憋一口氣感覺要憋死了,站起來要好點,不過歇一會就好了,主要是緊張,所以,戰場上真不是想象的。


至於狙擊手也不會這麼做,打仗不是表演,更何況你也表演不好。狙擊手受地形,戰場環境影響很大,例如,你可以打中1000米外的氣球,戰場上你就未必了,在草木叢生的環境下,你看不多遠。我所在的戰場環境很適合狙擊作業,可惜戰場自然環境不適合,也有很多狙擊手。那樣的戰場環境,當你發現對手時,說不定它拿槍頂住你後腦了。狙擊手訓練跟作戰兩碼事,狙擊槍有瞄準鏡,但視場受限制,而且環境反光也干擾瞄準鏡作業,作戰時火藥氣體產生的熱量能夠使霧氣增加,氣流會干擾瞄準,狙擊手戰場生存能力不如步兵靈活,所以狙擊作業都會選擇戰鬥間隙,能打就打,打不中也正常,不是你沒本事,是敵人太狡猾了。



戰場上射擊受作戰環境影響非常大,例如,你臥倒瞄準目標,手榴彈爆炸產生的泥土,硝煙等等都會影響瞄準。一顆炮彈距離你安全距離外爆炸能把你震起來,數秒時間都無法再構成瞄準線,而目標早就離開瞄準線了,所以,戰場上要的是快速瞄準,連續射擊,以子彈數量求戰果。另外一方面,射擊訓練時,第一練習都是精準射擊訓練,100米胸環靶,一隻槍只使用三個標尺,一個士兵只使用兩個標尺,1、3任選一個用來打擊100米距離目標,而後就是快速射擊訓練。例如,偵察兵除了第一練習打精度,剩下的科目全部是命中率,而不在計算環數,為什麼?就是要求快速命中就行,管它命中哪個部位。所以,戰場上要的是快速射擊,命中即可,不會要求必要爆頭,也不要求一槍斃命,打不死能打趴下就行。


兔哥42928


現代武器的威力一般只要命中就可以讓對方喪失戰鬥力了,身中數槍還能活蹦亂跳的滿世界亂竄的只有電影和遊戲裡面出現,除非穿成重裝工兵那熊樣(ー_ー)!!當然,穿成那熊樣你還是沒辦法活蹦亂跳。。。

所以一般靶紙都是胸靶而不是頭靶

一般來說只有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崗位才會有打頭的要求,相對來說距離短,環境複雜,不能有附加傷害等特殊原因。而戰場上交火距離一般都在100米到400米之間,也就是所謂的火線距離,一般人在這個距離上能看到目標都算眼神好的了。。。別說打頭了。。。

從軍用狙擊步槍的分類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一般步槍負責400以下的,400-800的叫精確射手步槍,比如SVD,HK417,EBR,這種打7.62全威力彈的。800米以上距離的才叫狙擊步槍,比如TAC50這種.50大管。。。被蹭到手都會喪失戰鬥力。。。

而且戰場上打傷比打死划算。。。打傷一個至少可以讓對面減員兩名[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