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為什麼對國學不感興趣?

倪翠坪


為什麼對國學不感興趣?

這個問題有問題。

國學博雜,總有讓人討厭的地方

近年來人人在講國學,大師蜂起,國學培訓班、講堂如過江之鯽,大有神州處處國學復興的態勢。

至於某一個人為什麼對國學不感興趣?我們先不說國學,你對某門學問不感興趣,不該問自己嗎?每個人的興趣點和思維千差萬別,有人喜歡吃甜,有人喜歡吃鹹,你為什麼不感興趣,誰能替你做主回答啊?

所以,這是個扯淡的問題。我們只能邏輯推理。

到底什麼是國學?估計大家都跟著湊熱鬧,好像都知道,其實沒有人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吧。在頭條上也看見過大V旗幟鮮明地反對國學,也有很多人在推崇國學。

都對,又都不對。

因為他們對國學的定位都不準確。喜歡的選著自己喜歡的推崇,討厭的選著自己討厭的痛罵。因為對國學的概念模糊,所以愛與恨都是抽象的,自以為是的。

這就是題主問題的一種情況,根本沒搞清楚“國學”是什麼,就已經開始討厭了?他討厭的只不過是他認為的“國學”罷了。假如他是個理工男,天生不喜歡文史哲,那自然是對文科的厭惡;如果他是個“社會人”,講究的金錢至上,那自然不喜歡哲學思辨;如果他是個西學之人,那自然不喜歡孔孟老莊之學;如果他是個現代詩狂,可能僅僅是不喜歡近體格律詩。

所以,你為什麼討厭“國學”啊,得從你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到底什麼是“國學”

通俗理解的“國學”,包含學術、歷史、藝術本身以及對它們的研究,是關於中國傳統歷史時期所形成的一切文化的學術體系。

實際上國學是個大的概念。我們簡單來說,中國的“國學”,就是中國的人文學問。換句話說,哪個國家沒有國學?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史哲,包括自然科學,只要是他們國家所擅長的,傳統的學科,就可以稱為這個國家的“國學”。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美國的牛仔文化,西班牙的鬥牛藝術,法國的浪漫學問,這都是他們那些國家的“國學”。

假如你是在這個層面上不喜歡“國學”,那你就純粹不喜歡學問罷了。

好吧,假設你就是不喜歡中國的國學。還是很寬泛啊?古裝劇不愛看?古書畫不喜歡?麻將不愛打?這些都是浸淫在中國“國學”之中啊,你過個年,都是國學。

提問題,切記把概念說清楚,模模糊糊的,讓人無法確切回答。

借國學之名的商業欺詐

不過私下猜測,題主可能是不喜歡如今到處假模假式借“國學”欺世盜名,辦班教學,甚至讓“弟子規”之類糟粕迴流的現象。

上面這句話已經包括了回答,這種現象實際上是一種商業欺詐行為,他們傳播的是“偽國學”,滿足的是家長們的虛榮心和騙子的口袋,對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國學沒有任何研究,也就談不上傳承、推廣、發揚光大。

他們只是為了錢。題主也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討厭這種行為。可這與“國學”並沒有關係。基本上可以說,打著所謂國學招牌的,都是騙子。

騙老人買保健品不也讓人厭惡嘛,其實性質是一樣的。

這世界騙子多,但是跟風的傻子更多。那些讓小孩不接受正規學校教育,而送去所謂的“國學館”的人其實都是一些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知半解、盲目崇拜然後被忽悠的傻子而已。只是苦了孩子。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要去學女德之類的糟粕,這些父母有錢、有一定知識、卻沒有獨立思考,大腦因為空白而空虛,對世界的認知甚至連自己的子女都不如。

這世道啊,騙子多,傻子更多。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為什麼很多人對國學不感興趣?這個問題細說起來有點龐大了,大概要長篇大論,所以只能簡單地說說。

這裡首先必須弄清國學二字的本來意義是什麼。拙以為我們現在常說的國學二字是被誤導了,被綁架了強姦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一說國學居然會想到的就是《弟子規》、《女兒經》之類的東西,其實國學豈會如此膚淺低俗?或者有點基礎文化的人就以為國學等於儒家和儒教……其實所謂國學,是非常浩瀚輝煌的,任何單一的理解都是以偏概全,成為誤解。

真正的國學,概括地說,應該是中華幾千年來的諸子百家,是有重要意義有深遠影響的諸子百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真正稱為“子”和“家”的,你有權有錢能寫幾個字背幾句書,也不一定就有資格成為“子”稱為“家”了,很多奸臣奸相濫文人荒唐君王,也常常能說會道,寫文章,但是他們絕對不是什麼子和家。所謂諸子百家,是成體系,被公認,有好德性的。墨家農家陰陽家等等都算是,而欺世盜名者絕對不是。

諸子百家,一定是理論滔滔不絕,也一定能實用的,如果只不過能玩空談,那肯定也只能最終被拋棄。比如“兵法十三篇”,你不能只是寫寫遊戲,你還要必須能指導打仗,克敵制勝,否則就是一張廢紙,一堆破竹簡,屁用沒有。諸葛亮最後為什麼要斬了馬謖?因為紙上談兵誤大事!

說到國學,不免想到讀大學和考研。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讀書考研,完全不能實用,考研了讀畢業了並不能混到飯吃,找好的工作,提高待遇,你看還有誰會去瘋瘋癲癲地考研!人,沒幾個真的會傻得那麼可愛。

任何東西,最怕誤導誤會誤解。比如孔子,他原本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那年頭,當老師必須近乎於全才才行,就跟我們知道的武林一樣,你沒真本事卻去收徒弟開武館,馬上就會有人來攪場子,把你打趴下。孔子做老師,那是文武雙全的,很多科目都必須教,不僅僅是背幾句書,騎馬,駕車,射箭,格鬥,都要教的,所以孔子也是精通武功的,事實上,沒有好武功,周遊列國也走不了幾步,遇上盜賊,就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你讀過《論語》就知道,孔子還要教學生“六藝”,他那碗飯也沒那麼容易吃。只是後來慢慢的孔子就在人們印象中成了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東西,這是誤解,孔子的失敗是他的政治追求,這是後話,他後來成為聖人也是歪打正著,陰差陽錯。

國學一旦被誤解,就會南轅北轍,離題萬里。比如老子和道家,好多人一說起老子與道家,就說叫“無為”,是消極,屬於“不入世”,是不可取。其實,這是典型的一知半解,斷章取義,或者是故意胡說八道。你如果把老子的那五千多字原文認真地讀讀,你就知道了老子的原話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只是前提,無所不為,無所不能才是最後的落腳點。老子的話裡還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器晚成!老子所看重的是“成大事”,不是小打小鬧微不足道的沾沾自喜,他所追求的是最高的境界。

斷章取義,曲解誤會的嚴重後果是,錯把黃金當砂子,珍珠不如玉米粒。這是無比的悲哀。

國學,我們也要知道它的本來面目和意義,它不是虛無縹緲,不是裝點門面,不是膚淺的嘴上賣弄。正確的研習國學,厚積薄發,那是價值無量的,不僅僅是理論的精神方面的,更是物質的。完全脫離物質的精神,那是精神病!


非雲非鶴801


現代人對國學都不感興趣。

人是現實的,學以致用。學國學有什麼用?學了無用,為什麼花時間精力去學無用的東西。

為什麼晚清把國學踢出了學堂?代之以數理化?學數理化可以放衛星,而國學則不能。

國學都是太太古老的東西,講的道理跟現在的道理完全不一樣,現代人為什麼放棄現代思想觀念,而去接受沉睡了幾千年的陳穀子?

現代人覺得推崇國學的人很像從春秋穿越到現代的孔子、老子……。要想給現代人洗腦,要求全體人民都變成孔子孟子。

現代人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要學的有用的知識太多了,不進則退,不學習新知識,可能排出地球村。

一句話,現代人為什麼要變為古人?!


辛福先


現在講的國學,實際上是被儒家替代了,是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紀孔子官員三跪九叩化大錢,有沒有紀老子墨子,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畢昇等的,儒家理論實質是怎樣討好統治者升官發財的理論,勞動人民根本不肖一顧,子乎也者當然也不會感興趣。奇怪的是說儒家理論能治國平天下,能修身立德,可現實是當今社會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掘起與孺家毫無關係,獨尊儒術後社會風氣日下,這是有目共睹的!


平民博士


現代不喜歡國學的人很多,不單單是您一個。但是能把這當做一個問題,說明你已經在接觸國學,有了興趣的萌芽。

至於不喜歡的原因,我想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起點;其次,年齡。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可能同時起作用。

比如說,近年來國學漸熱,但是很多孩子的起點都是《三百千》這些老一套的東西,這是祖宗的發矇方式啊,怎麼敵得過手機和電視?枯燥的強迫式的填鴨教育方式,只求背誦而不求甚解,教師本身的國學素養,都造成了孩子們對國學的不喜甚至牴觸。再加上當下的應試教育,孩子們大抵就是走走過場罷了。年齡小,擔子重,哪有時間學勞什子的國學?

成年人也是差不多,爆炸式的信息增長,多種多樣的娛樂方式,都把人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佔用和擠壓著,拿什麼去喜歡‘枯燥無味’的國學呢?

個人建議,加大閱讀量,比如一些經典的中國近現代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中應該有很多引經據典的東西,為了理解這些東西,你就會去接觸相關的知識,慢慢的培養興趣,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國學寶庫的大門,關的也不是那麼緊呢!


天意如刀


香菜還有人說臭呢,


稍微有點不太正經


因為從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西方式的,雖然不能說全盤西化,但是現代化是什麼意思?我們從小自以為的文化驕傲,更像是一種思想洗腦,並沒有接觸過中國文化的精華,只是一味鼓吹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幾處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景點,長城,故宮…但是你接觸過?深入過嗎?真正的文化學習,以及對自己文化有信心,不應該是這種樣子,這也是中國文化面臨的問題。每年大批遊客去往文化景點,除了拍照還有什麼呢?還有一種精神上的失落。


加繆不抽菸


我的書法



八大書童


中國外國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青少年一般都喜歡流行藝術,對古典藝術都不太喜歡。但耳濡目染,時間長了之後,就有一些人漸漸地對古典藝術開始感興趣,有些人甚至慢慢的變成愛好,甚至變成了職業。

比如西方的古典音樂,芭蕾舞,歌劇;中國的京劇等傳統戲曲,曲藝;日本韓國的傳統藝術,這些藝術的表演場所,除了學校組織,家長帶領,一般孩子是不會去主動看的,他們更喜歡去看歌星演唱會。

國外這方面做的好的國家,會有意識的從小開始,做普及介紹性的工作,建立孩子們的興趣。

所以,對國學,或者說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許一方面從小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少一些,另一方面沒有人介紹,或者沒有經過學習,很難了解到一些表象背後的文化因素,因此不能建立起內心的共鳴。也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沒有人介紹,不通過學習,是不能成為內行的。

前幾個月看到一個新聞,說北京一些京劇劇場慢慢的有很多年輕人來買票看節目,一問,原來是郭德綱的粉絲,因為經常聽郭德綱相聲裡表演的京劇唱段,包括郭德綱也經常介紹宣傳京劇和傳統曲藝,所以一些年輕人想來看一看京劇完整的表演是什麼樣的。這就是很好的現象。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沒有一門藝術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愛,文化也一樣。可是作為中國人,雖然不喜歡,瞭解起碼的國學常識和傳統文化的知識,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

起碼和外國人聊天,別人提到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數家珍,我們也能說出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

對於國學、傳統文化,可以不感興趣,但應該有所瞭解。


老璞


真正的國學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是歷史文化中的精華和世界文化的精華總和。

而在現實中的所謂國學,都是歷史中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環境中產生的文化,我們一古腦兒拿過來學習!所以有些人對國學不感興趣是正常的!

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正常的,才是人民感興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