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我讀《蝃蝀》

朝隮於西,小女子淚漣漣啊

——我讀《庸風·蝃蝀》

馬運鈞

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我讀《蝃蝀》

大約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公旦平"三監之亂"後,把衛、邶、庸合併成衛國,分封給了另一個王叔——康叔。

庸國和邶國一樣消亡了。

從歷史記載來看,庸地、衛地和邶地應該都在淇河岸邊而且離得不會太遠,所以這三個地方民風相近。

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我讀《蝃蝀》

庸國和邶國一樣存在的時間都不長,但庸地同樣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

今天,我們來解讀《庸 風·蝃 蝀》


蝃 蝀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朝隮於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注 釋

1  蝃蝀(dì dong)與朝隮(jī):都指彩虹,我們可以由《詩經》興與比的寫作手法看出來。

民間諺語有"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的說法。在東:彩虹出現在東方。於西:與"在東"同樣,指彩虹出現在西邊。

2  有行:指出嫁。

3  崇朝(zhāo):終朝,整個早晨,指從日出到吃早餐的時候。

4  如:去,到達的意思,在這兒指長大了,要出嫁了的意思。

5  懷:懷通壞,破壞的意思。昏姻:婚姻。

6  大:指天。

7  信:信用,這兒指規律的意思。

8  命:命運。

我們先來看看衛道士們的解讀。

《毛詩序》以為:"《蝃蝀》,止奔也。衛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恥,國人不齒也。"

《後漢書·楊賜傳》唐李賢注引《韓詩序》雲:"《蝃蝀》,刺奔女也。"

宋朝的大儒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刺淫奔之詩"。

衛道士們共同的意思就是:《蝃蝀》是一首對某個私奔女子的諷刺詩,意在譴責她不按婚配之道行事的行為。

衛道士們的依據是最後一句"懷昏姻也"中的"懷"字。

衛道士們認為古代""與"壞"通用,是敗壞,破壞的意思。"懷昏姻也"這句話就是破壞婚姻的意思,這是一個不遵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壞姑娘。

有人說: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識,以為虹的產生是由於陰陽不和,婚姻錯亂,邪氣太盛的結果。因而將彩虹視作淫邪之氣。又引用清末文學評論家劉熙載的《詩概·釋名》雲:淫風流行,男美於女,女美於男,互相奔隨之時,則此氣盛。故彩虹在東邊出現,自然是一件令人忌諱的事,所以大家都"莫之敢指"。

破壞婚姻的為什麼就不能是男人呢?所以這首詩的關鍵是誰在破壞婚姻!

"乃如之人也"指的是這個女子呢?還是指她要嫁的那個男人?

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我讀《蝃蝀》

我們來看和《庸風·蝃蝀》風格相近的一首詩《邶風·日月》。

邶風·日月

日居月諸 ,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 ,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

這是一首公認的怨婦詩。

"乃如之人兮"這句話出現了三次,意思非常明顯,就是指"我出嫁的這個男人呀"。

我們不禁要問:"乃如之人"到了《蝃蝀》中怎麼就變成了"這個要出嫁的女人"呢?

下面我們來仔細分析《蝃蝀》。

我們先來看第二句"朝隮於西,崇朝其雨"。

第一句"蝃蝀在東,莫之敢指"是起興,第二句"朝隮於西,崇朝其雨"也是起興。這是由《詩經》"興與比"的傳統寫法所決定的。它們指的是稍微不同的同一種性質的兩件事,這樣一詠三嘆才有韻味。

第二句"朝隮於西,崇朝其雨"的意思是:彩虹如果出現出現在天空的西邊,那麼從早晨天就開始下個不停。

如果第二句的意思是指天氣,那麼第一句的意思也是指天氣,它不可能是再指其他的什麼。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的意思只能是:彩虹如果出現在東方,那今天就一定是個大晴天呀!誰敢用眼睛直視太陽呢。

再看"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這句話在詩歌中重複了兩次,在邶風《泉水》和其他《衛風》中也多次整體出現。它只能是衛國流行的一個固定俗語,就一個意思:小女子我就要出嫁了!

如此,前兩句話的意思就是:

彩虹出現在天空的東邊,明天就是個大晴天啊!

小女子我明天就要出嫁了呀!

彩虹出現在天空的西邊,明天就是個連陰天啊!

小女子我明天還是要出嫁了呀!

最後一句"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要出嫁的這個男人啊,不遵守定婚時的諾言呀!

這婚姻呀就像那天上的彩虹,本來是美好的事情,誰知道卻陰晴不定!

連老天爺都沒有個規律,我又怎麼能知道自己將來的命運呢!

寥寥數語就把一個將要出嫁的女孩子憤懣的心情表達了出來,明明自己不滿意這樁婚事卻也無可奈何!

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我讀《蝃蝀》

恰恰不是姑娘要私奔,而是因為她遵守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天軌,姑娘才有了對自己命運深深的擔憂啊。

我們再來看劉禹錫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不是與《蝃蝀》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蝃蝀》這首詩可以作為春怨詩的鼻祖了。

彩虹在東半月晴彩虹在西雨紛紛。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我讀《蝃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