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廁所用烤焦的紅棗幹什麼?不嫌惡心嗎?

歷史小跟班


噁心什麼東西,他們又不用吃。

在清朝的時候,一般人上廁所都有自己固定的地方,畢竟清理那些屎和尿什麼的也挺麻煩的,尤其是在北京城裡面每天運送下水的東西來回的進入城市裡面,把這些人的排洩物給運出去。

但是對於皇帝來講,作為九五至尊,那當然不需要考慮這些東西,必須要能夠隨便大小便,這才能夠體現皇家的顏面,但這些東西不能夠拋露在外,有損皇家顏面,因此皇帝的身邊總會揹著一個類似於馬桶一樣的東西。

可是呢,雖然皇帝能夠隨心所欲,但是上面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禮儀和要求,天天約束著皇帝,比如說皇帝吃飯吃菜的時候不能夠超過三口,超過三口就會認為這道菜是皇帝喜歡的,然後就會被下毒,所以不允許皇帝吃了這種奇怪的規定。

皇帝上廁所那必須得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沒有異味,這個大家都知道,皇帝上廁所要是有味道,那其他人文件是小事情,皇帝聞到這股臭味那是大事兒。

這個倒是也好滿足怎麼講啊?有臭味兒弄點兒香味去臭不就行了嗎?法國那個皇帝十幾年不洗澡,那拿香水一噴那臭味兒不就揹著掉了吧,所以呢,這個方式也好解決,打點兒香灰呀,沙呀,土啊,這些東西一概這個味道就沒有了,但是另外一個卻有點麻煩。

第二個要求是沒有聲音,就算是沒有水,你這個掉下去還是會有聲音,(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有水的時候還會有水聲,所以這種事情就十分的麻煩。

慈禧那個時候解決這件事情的方式,那就是在馬桶裡面加水銀,這樣的話既沒有聲音又沒有臭味,實在是要有臭味,放點香灰就行了。

但是,在清朝的早期,這個東西畢竟沒有辦法解決。想來想去,當時的太監就想到一個奇葩的辦法,那就是用燒焦的紅棗放在馬桶裡面,然後再泡上水。

燒焦的紅棗它是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兒的,這種香味兒很濃,能夠把那種臭味兒給折掉,而紅棗泡在水上就會類似於一個阻尼器一樣,讓排洩物落水的瞬間能夠有一個緩衝的時間,防止它產生聲音,這樣的話一舉兩得而且便宜。

當然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早是一種平時都能夠吃到的食物,而對於皇帝來講,早也是一種平時能夠吃到食物,只不過它吃的早要稍微考究一點,而清朝太監所使用的棗子,雖然可能品級上普通老百姓還是吃不起,但對於皇帝來講這種下賤的東西那就直接扔掉就好了,皇帝又不會吃這些,稍微差一點兒的棗,他吃的是品相更好的棗。

這個給人的感覺呢,就是,草紙和餐巾紙其實都是紙頭,只不過,由於用處不同材質不同,所以二者之間的品質上來講是有差異的,而一般人會拿著草紙的時候想到插自己嘴的餐巾紙嗎?有的人會兩樣通用,那這更不可能噁心了。


漩渦鳴人yy


《還珠格格》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燕子第一次在宮裡上廁所,宮女給小燕子拿來了一盤紅棗,結果小燕子就把這棗給當飯後水果吃了。此時,剛好皇后與容嬤嬤來看小燕子,小燕子不小心把棗核從紙糊的屏風後吐到容嬤嬤頭上,容嬤嬤大驚,有刺客!紅棗是個很好的東西,口味香甜可口,今天我們也經常在做粥的時候放入一些紅棗。但作為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們會在上廁所拉屎時使用紅棗,而且還是用烤焦的紅棗,難道說他們是在拉屎時吃點烤紅棗解解悶?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大家可以分析看看,其實清朝的皇帝拉屎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是和一般人一樣啊,不是自己去茅廁拉的,而且有專門的人伺候的,還有一個流程要講,具體是什麼流程呢?接著往下看。皇帝在有了屎意之後,會招呼太監,太監意會之後就會吩咐其他的用人把皇帝專用的“恭桶”抬過來,然後就是給皇帝脫褲子啊,還有拿紙巾的啊,還有擦屁股的啊,提褲子的啊,所以這皇帝拉個屎都這麼享受,真的讓人羨慕啊,但是就算這樣也沒有用到烤焦的棗子啊。

其實還沒完呢,皇帝貴為九五之尊,老百姓吃窩窩頭野菜什麼的拉屎其實就比較臭了,這皇帝天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就更加臭了,但是皇帝拉屎臭你太監得解決啊,要不不得被殺頭,所以這個時候的太監就想出了一個好法子,那就是把這個大棗啊給烤糊了,烤到散發香味為止,然後把大棗給搗碎了,然後扔到“恭桶”裡,再加入熱水,這樣一來就幽香無比了,皇帝拉屎再臭也都是可以掩蓋的。

看來皇帝真是會享受生活,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他們創造條件也要享受生活。為了拉屎不會太臭,沒有抽水馬桶,他們就在馬桶裡鋪紅棗遮臭味,但是普通百姓別說紅棗這種滋補品了,可能連頓飽飯都吃不上,說皇帝窮奢極欲也不為過啊,畢竟國家是人家的,就算以傾國之力供養他一個人,他們也不會覺得不正常。


大老二爺


我記得有這麼一篇散文其中寫到:一位老太監告訴他:用焦棗,把棗烤焦了,在馬桶裡鋪上一層,棗輕,屎砸下去,棗永遠在上面,焦棗又香,遮味兒。

這裡清晰的告訴我們,這個烤焦的紅棗的作用,別說還沒有題主所說的“噁心”,因為這烤焦的紅棗就是用來去除“噁心”的,又何來的噁心呢?


皇帝也是人,上廁所都會有“味道”,而且這味道還不好聞,但作為皇帝,全天下權力最大、財富最甚之人,自然不想自己出恭的時候會有一些不好的“味道”“噁心”到自己,這個時候烤焦的紅棗就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因為紅棗本身就帶有一種天然的香味,最重要的是烤焦後這個天然的香味可以被放大,那麼就可以蓋住我們拉粑粑時候散發出來的味道。


其次紅棗的密度小於水,會浮於水上,這樣子皇帝在出恭的時候,龍糞砸下去,紅棗會打轉,而龍糞就沉到桶底,不會濺起水花,加上烤焦烤焦紅棗原本天然的香氣,經過溫水一泡泡散發的更厲害,龍糞臭氣被遮的嚴嚴密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北京會用“焦棗兒”這個詞來揶揄人。

不過值得一提的事,棗為木本糧食,生可食,且富含營養,曬乾後還可貯藏,用於饑荒救濟斯民,而今用來做皇帝出恭所用,可嘆啊!


像素說


在電視劇還珠格格里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燕子第1次進入皇宮之中,四處找廁所,在上廁所的時候,有宮女給小燕子端上來一盤紅棗,小燕子還以為是有錢人家講究,上廁所前要吃點東西,拿起棗來就填到嘴裡吃起來。

這個棗是幹什麼用的呢,為什麼上廁所前宮女要給小燕子端了一盤棗?


棗是中國古代比較常見的一種乾果,主要產於中國北方地區。早在戰國時期,蘇秦便對燕文侯說,燕地“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慄矣。此所謂天府者也。”可見棗子在古代是一種比較重要的糧食作物。

但是中國古代的土豪們,還開發出了棗子的另一個作用。


比如有的貴族就把棗子曬成幹放在漆盒裡,然後放在廁所裡一邊,家人上廁所時用來塞住鼻子,省得聞出廁所的臭味。

世說新語裡就提到一則小故事,相傳王敦和要當時的公主結婚,來到皇宮裡見公主的時候,順便上了個廁所,在廁所裡看到了紅棗,就順手取出來拿著吃了,他的這個舉動反而被皇宮裡的下人們恥笑。

至於清代皇宮的廁所裡是否也有棗子用來塞鼻孔,小編暫時還沒有找到文獻證據,不過從歷史的傳承來看,或許是有的吧。


一盤拉條子


上廁所用烤焦的紅棗,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先說個小故事。

有人去當地最有錢人家去做客,如廁時,被侍婢領進間非常考究的屋子裡,如廁人還以為進錯門了,可待婢說沒錯。

如廁人忐忑不安,見屋子裡竟有紅紅的紅棗,覺得這有錢人上個廁所還吃棗,這習慣太令人驚訝,遂把紅棗吃了。

再回去時忽然聽到,才知自己剛吃的那紅紅的紅棗,可不是放在廁所裡吃的,而是用來塞鼻孔,隔阻如廁異味的,此人得知大窘,幸好自個當時吃了,沒人知道,也沒跟任何人說,卻對這有錢人任性還真是隻窺一斑。

而清朝皇帝上廁所,更講究,還把紅棗烤焦,只聞焦棗味,掩蓋異味。



6293228045君君


在《還珠格格》中有一個片段,小燕子第一次在宮中上廁所的時候,宮女拿來了一盤紅棗給她,結果她把這些棗給當成是飯後水果了。當時皇后和容嬤嬤恰好來看她,她一不小心把棗核從屏風後面吐到了容嬤嬤的頭上,容嬤嬤就大喊有刺客。紅棗是個很好的東西,味道香甜可口,我們現在做粥的時候也會往裡放一些棗,對於女生來說,棗是可以補血養顏的,紅棗的用途其實非常多。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在上廁所大便的時候也會使用紅棗,並且還是燒焦的紅棗,難道說他們是邊上廁所邊吃紅棗解悶嗎?

皇帝大便流程


清朝的皇帝如廁的時候是很有講究的,跟普通人不一樣,自己去廁所解決。皇帝是有專人伺候的,還有一套流程。皇帝在想拉屎的時候,就會找來太監,太監明白之後就找人拿來皇帝專用的“恭桶”,然後給皇帝脫褲子,還有人拿紙巾,有人幫忙擦屁股,提褲子,讓人不禁感嘆,上個廁所流程都這麼多,還有人專門伺候著,但是並沒有提到烤焦的紅棗啊。

其實這樣還沒有結束,皇帝是九五之尊,百姓們平常吃饅頭野菜等,排出的大便就比較臭了,但是皇帝每天吃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就更臭了。這件事情就要交給太監來解決了,否則就會被殺頭,於是太監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紅棗烤糊了,一直烤到散發出香味,然後把紅棗給搗碎了,放到“恭桶”裡邊,再倒入熱水,這樣一來就比較香了,就算皇帝的大便再臭也能夠掩蓋住。

原來棗的作用是除臭的,當時紫禁城沒有下水道,宮裡的人上廁所都是在便盆裡,還有的叫官房,然後用碳灰蓋住,每天都有太監負責清洗,清洗完之後再放上一些香料,免得氣味汙染了整個紫禁城。例如《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就是被打發到了洗便盆的地方去幹活,又苦又髒又累。

皇帝的身份十分高貴,自然不能用碳灰這樣的物品,所以才選擇紅棗,把紅棗鋪好,一旦有糞便落下,因為糞便很輕,紅棗會轉圈,讓糞便沉到下面去,這樣紅棗就把糞便蓋住了,臭味也被紅棗的香甜蓋住了,皇帝就聞不到臭味了,不得不說太監是很聰明的。

根據記載,有個宮女也說過,慈禧太后的如廁也是這樣,只不過她的官房李曼放的是蓬鬆的香木細粉,作用和紅棗的作用一樣,遮蓋氣味的同時還能蓋住排洩物,很是方便。不過用紅棗來除臭難免有些讓人心有餘悸,因為紅棗畢竟是一種吃食,在宮中是每天都要消耗的果品,皇帝、皇后、嬪妃等都要吃棗,乾隆時期,他還規定每人每天要吃夠多少棗,定量攝取。

總結


皇帝是真的很會享受生活,古代的技術水平有限,他們也要創造條件去享受生活,因為沒有抽水馬桶,為了不讓拉得屎太臭,他們就在馬桶中放上紅棗來掩蓋氣味,但是普通百姓就沒這個待遇了,有的時候飽飯都吃不上,更別說有紅棗這種補品了,要說皇帝窮奢極欲也不為過,但畢竟整個國家都是他的,傾盡全國的力量來養他一個人,他們也會認為是正常的。


春秋亂舞


說起這個,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世說新語.紕漏》裡說的一件趣事:西晉時候,權臣石崇奢侈至極,這位老哥在有錢人裡論會玩兒絕對敢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日大將軍王敦來訪,直腸子,武人心性,酒足飯飽後,突然來了感覺想找個地方一瀉千里。於是被石崇派人領到了一間香噴噴的小房子裡,那裡面辦事兒的玩意兒不是蹲著的,而是用檀香木製成個箱子模樣坐著的。邊上還有精緻地不得了香噴噴的焦乾棗。石崇下面出,頓感腹中飢餓,看到幹棗不由讚歎老大哥石崇會玩兒,連完事兒後可能會餓這樣的事都想到了,於是一口一個,只把便椅旁邊的幹棗吃了個囫圇。


(上石崇,下王敦)




要說他吃了也就算了,還非得回大廳裡對著滿堂賓客對石崇老大哥一番感恩戴德地說:“石崇大哥,您家廁所的幹棗簡直不要太好吃了吧?!真貼心,為您點贊哦!”

頓時,滿堂無語,幾個呼吸過後,人人心裡不禁心生作嘔之意,石崇也對王敦心生滿滿的嫌棄之意,以後死活不願意讓這個鄉巴佬再邁入家門半步。

原來這玩意兒叫做廁棗,是石崇命人放在那裡,靠著香氣掩蓋出恭時候的味道的玩意兒,怎麼看也不是適合拿來吃的吧?!!這玩意

到了清朝,如果和出恭有關,我想大抵也是往這方面的作用靠攏。

大家知道,故宮有兩大奇,一無煙囪,二無廁所。

前面一個咱們今天先不說,拎後面的說。

大家料想,作為天子居所,如果設了廁所,那不就是個藏汙納垢臭氣熏天的所在,加上北京城裡夏天簡直不要太悶,指不定那陣風把這味兒燻到皇帝寢殿裡,那簡直不要太銷魂。

所以,清朝的廁所幾乎是人手一個。怎麼說呢?人家是移動式的便盆與馬桶,每日一清理,由下等宮女太監收集到一塊連夜拉出宮外去倒掉,這也是“夜香”的由來。


而我記得曾看過阿城很嘚瑟地在他的文章《廁所》裡說,他曾經就故宮沒有廁所,皇帝是如何出恭的專門請教過一個老太監。老太監說皇帝都有專門用的香噴噴的便桶,桶底鋪上炒焦了的棗兒,屎砸下去,棗兒輕,會轉圈兒,屎就沉到底下。焦棗兒又香,拉什麼味兒的都能遮住。

為了佐證他的觀點不是一家之言,他還煞費苦心地又在他的另一篇文章《與查建英對談》裡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也曾與他討論過這個話題,於是他如是說,結果張光直先生點頭如搗蒜,表示贊同。


當然,事實到底是不是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按道理說,卻存在極度的合理性。畢竟棗確實輕,焦棗也確實香。

只不過這玩意若是用來遮臭的話,除了有點浪費,倒也別有一番格調,只要不要像西晉王敦那樣拿來吃,噁心倒也不至於哈!

不過據我考究,除了焦棗外,能用來遮臭的手段很多,比如下等宮女都用草木灰,高大上的慈禧太后則是用的檀香灰,鳳翔一出便被香灰覆蓋連帶撲騰起一片芳華,這架勢,應該臭不了。

至於石崇,人家的花樣就更多了,據說是鵝毛加幹棗,雙管齊下,只是那棗被王敦吃了,只是不知那桶裡的鵝毛王敦拿來作什了。


不書


趣談答案:這個紅棗是為了遮擋氣味的,而不是食用的。

有趣的小故事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段子非常有趣。

一個美食博主在家裡面抱怨,自己的母親在廁所旁邊放了一個秤,而且要求博主每一次上廁所前後都需要稱一下重量。

博主不以為意的邊錄像邊說道,難不成我上廁所裡面去還會吃一頓嗎?等博主出來的時候再一次稱體重竟然重了三斤。

伴隨著博主打的那個嗝,個人感覺這一段劇情設計的還是很搞笑的,只不過這一段劇情也僅僅是設計而已,真實歷史上恐怕沒有人願意敢這樣做。

紅棗不是用來吃的

紅棗很好吃,尤其是烤焦的紅棗一角,嘎蹦脆非常的香對不對?

但是如果把紅棗放在廁所裡面的話,怎麼想也怎麼沒有食慾。

你要是在公司裡面碰見自己的領導,領導推門推門進廁所,也恰巧碰到了你,你回頭問一句,領導吃了沒?八成你這個月的底薪就沒了。

咱們國人就對於這一點還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廁所裡面的紅棗在封建王朝的時候也基本可以斷定:並不是用來食用的。

這一下子就有趣了,這個紅棗不是用來食用的,而且放到了皇帝上廁所的那個小屋子裡面,那麼它的作用是幹啥呢?

紅棗有特殊的香味

這一點不可否認,紅棗尤其是烤焦了之後,它那種味道非常的特殊,讓人們生活也很舒服。

這樣的一種味道,可以及時有效的去阻隔某些異味,比如......好的,這些意味咱們不說,想象一下就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紅棗到使用還沒有這麼嚴格,只是皇帝去廁所的時候,需要把紅棗塞到鼻子裡面,然後堵塞外面的味道。

但是後來皇帝越來越嬌貴,也越來越願意照顧自己,慢慢的從鼻子裡面的紅棗,變成了整個廁所裡面佈滿了紅棗,而且是烤焦的紅棗,就是為了讓自己上廁所方便一些。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大家好,我是觀史鑑今,作為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非常榮幸有機會交流這個話題。

清朝皇帝上廁所時用烤焦的紅棗,當然是有大用處。

一、 古代清宮裡的馬桶當然不像現在咱們自家用的馬桶不一樣,不是沖水的馬桶,所以在上廁所時的味道是很難忍受的。再加上皇帝吃的東西都是山珍海味,排便的味道更是難聞。所以太監就會想辦法,讓味道小一些,這時烤焦的紅棗就派上了用場。

二、 首先這種紅棗很大,肯定不是為了堵鼻孔的,如果塞進鼻孔肯定就是弄髒了鼻子。當然,更不是為了衝龍溝的,衝龍溝也不會十分乾淨的。皇帝作為天下的主人,自然在上廁所的時候不想聞到這種臭味了,所以太監就想到了一種方法,但創始人已經無法考證。而是,紅棗炒焦後,會發出一種香甜的味道,這種香甜的味道會掩蓋住拉粑粑的味道,這才是為什麼用烤焦的紅棗的原因。

三、 當然,這種方式既便利了主子,同時也便利了奴才。畢竟皇帝如廁時,太監肯定是鞍前馬後,一直在皇帝身邊伺候著。比如,奴才給皇帝擦屁股,還有陪著皇帝嘮嗑等等,有了這個烤焦的紅棗,太監也不用忍受粑粑的味道了,真是一舉多得。古代人的智慧真是無窮大,只要肯想,什麼辦法都能想得出來,佩服佩服!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觀歷史品人心


這個焦棗又不是用來吃的,有啥好惡心的?

不過,據說史上就有人這麼幹過。據《世說新語》記載,西晉將領王敦娶了晉武帝司馬炎之女襄城公主司馬脩禕(xiū yī),成為西晉王朝皇室的駙馬。

有一次,王敦進宮拜訪公主,在上廁所之時,發現漆箱中放滿了烤焦的小棗。王敦以為焦棗是給人在入廁時吃的,於是他邊上廁所邊饒有興趣的品嚐。

待完事後,侍女們發現王敦將焦棗吃掉,臉均露出了尷尬的表情。後來王敦得知,廁所裡的焦棗不是用來吃的,是為了防止聞到臭氣,用來塞鼻孔的。

從這則軼事來看,廁所中最早放的焦棗是用來塞鼻孔防臭的。這種棗應該是野生的一種小酸棗,才能塞進鼻孔,這則故事旨在說明皇家生活有多奢侈。

堵上鼻子,肯定就要張著嘴鼻來呼吸,雖然聞不到臭氣,但臭味還是通過嘴能參與到體內循環。用棗塞鼻子的記載就此一例,很難說明棗有御臭功能。

現在的中年油膩大叔們,都喜歡用焦棗、枸杞泡水喝,泡完之後還要將其吃掉,這便是所謂的養生。不知看到棗的這個用途後,還有沒有養生的衝動。

那麼,清代帝后上廁所時用的焦棗,是否也是用來塞鼻子的?清代宮中的廁所是用來存放移動馬桶的,上廁所時用馬桶,用完後及時清理放回到原處。

皇帝與后妃用的馬桶叫做“官房”,通常都是每人兩個,一大一小。這些馬桶做工都非常精巧,裡面有香木細末和蓬鬆的草木灰,專門用來吸溼防臭。

用完之後,太監都會及時清理乾淨,在鋪上新的的香木和灰以備用。從這個過程來看,應該不會有多大的臭味。那麼,這些焦棗的用武之地在哪裡呢?

據民國時的老太監回憶說,宮中的馬桶除了鋪灰外,還要在最上面蓋一層棗。這個棗一定要是炒焦的,汙穢物掉下後,會隨著焦棗的轉動而沉到低下。

焦棗很輕,始終都是浮在最上面。炒焦後的棗,香味大增,會遮蓋上廁所時的臭味。還有一個功能,防止馬桶中的液體亂濺,這個大家可能都體驗過。

這種說法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認可,類似的還有用鵝毛的,功能與棗差不多,只是沒有香味而已。用棗防臭的做法是古代是很奢侈的,僅存在於皇宮中。

可以確定的是,《世說新語》中記載的焦棗,肯定也是用來防臭的,至於是否是用來塞鼻子,就不得而知了。

清代宮中馬桶裡放焦棗,還有一個額外功能,就是方便太監們打掃。既能減少臭味,又能避免目光直視汙穢物。不但方便了帝后,而且方便了太監們。

因此,清朝皇帝上廁所用烤焦的紅棗主要是防臭的,不是用來吃的,所以並沒有什麼噁心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