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哲學思辨無法自拔怎麼辦?

退熱果的小宇宙


哲學思辨多出現在西方哲學中,西方哲學開山級人物蘇格拉底的一輩子都在思辨中度過,但是他的思辨是有一定目的的,並非為了駁倒對方而去辯,而是為了獲取自己搞不明白的答案,好讓自己永遠處於無知的狀態,只是別人都比他更無知罷了,沒有人能駁的倒他。所以辯是有目的性,如果目的不明確不如不辯。

如果有人陷入哲學思辨中不能自拔,說明已經進入哲學的境地,只不過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倒是有兩個方法來解決:

向前走,尋找最終答案

如果自己不甘心放棄,那就選擇在哪裡困住在哪裡解決,每一次的哲學思辨除了邏輯悖論都不可能是無解的,最終都能找到一個權衡性答案,答案在哪裡找?必然是回到問題發出者那裡,所以需要回到哲學家那裡繼續研習經典,弄明白了他們的經義,答案自然就明白了。

向後退,轉移關注

當然向後退縮並非完全拋棄,而是將相關問題用其他思維來替代,比如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特點就在於蔑視思辨,所謂“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孔老莊一致的思想就在於真理不是辯出來的,而是就在那裡放著的,至於是什麼?又如何接近他,要靠你自己的修行和參悟,所以他們一貫的指引是讓人反觀自省,不辯不搏。有時確實如此,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心一點,與其為了一個不知結果的問題去蠅營狗苟,不如退其一隅,靜觀自身,解脫之法恰在於此。

總之,有了哲學思辨是好事,因為已經開始做深思熟慮的思考了,但是莫把哲學思辨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不然會被人譏之另類。


水清樸一


很多人對哲學嗤之以鼻。因為很難看到它的美。日常生活也是以哲學為基礎的。可是學不好,很容易掉進牛角尖裡。

我也喜歡哲學。掉進思考一個問題的坑時會有很舒服的類似吸貓的欣快感,對不對?

打開眼界,擴張思維的疆界,一邊拓展見識,一邊思辨,終有一日方成大家。

而且,思辨思辨,是需要在一個群體裡,互相吵一吵的。個體的思維方式受限於環境、社會時代、文化底蘊、知識儲備,若想有成就,需要投入時間精力,也需要找到適合的位置,還要耐得住寂寞。

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祝安



向陽生長劉十七


你陷入的恐怕不是哲學,而是哲學的概念。

哲學本身具有推翻任何概念,包括它自己的屬性,所以哲學沒辦法用“哲學”這個詞來完整準確地描述,哲學家也不需要任何人稱他為“哲學家”。一切都只是一個代號,一種載體。真正存在著的,從根本上是無法描述的。

如果你可以拋開這些概念,又怎麼會無法自拔呢?也只有當你是自由的時候,思辨才發生。


心理韌性


個人建議求助佛學 佛學更究竟



楊老師1349


那就把這些書,這些道理,放到一邊,不要去看了。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不要覺得哲學多麼的高深,我之前也看了好多,叔本華,黑格爾,但是,想要活的明白,做事情才是真理,哲學是用來指導行為和做事的。如果你現在適得其反,那就不要看了,不要玩那些思維概念了。能學會辯證法,並且用來指導你的工作和生活,就已經夠你在現實世界玩轉了。


接納是最強大的力量


我認識一位哲學教授,同時還是牧師,聽他的講道視頻可以幫到你。

在網上聽“唐崇榮牧師講道視頻”,認識真理,有真理的智慧,就會有更好的思辨能力,幫助別人,榮耀神;同時得到那美好永恆的恩典。

願神賜福與你。



醒蓮7


哲學講的是正負,修習者保持的是中道,只有保持中道你才能看見哲學的正與負。

現在估計你已入負道,因為迷失了中道。退回來吧,中道就在這裡。

保持冷靜,不高興也不悲傷,即是中道。不迷哲學,也不丟哲學,即是中道。


修心人家


無法自拔通常都是陷在牛角尖裡了,與其這樣,不如直奔終極思考: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終極思考後,其他牛角尖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牛角也不是牛角了[呲牙]



一味陳香


說起這我曾經想過一個特搞笑的問題,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樣,會去往哪裡,我想了半天得出了答案,你去死不就知道了嗎[捂臉],對啊你去死了不就知道答案了嗎?,你說…………………這[捂臉]


帥到不能原諒自己


哲學你辨不辯?思不思都實實在在於所有人的實際生活之中。完全沒有必要刻意去無思亂想。哲學不存在美與不美,它是很實在的,答案只有一條對的就是哲學,不對的:是謬論謬論不是哲學哲學就是實事求是的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