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作為《葉問系列》完結篇,相比其精彩的生死之戰,我更願意解讀的是影片裡對於葉問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比《葉問系列》前面幾部,這次《葉問4》帶給我最大不同的感受,是其對於葉問形象的塑造。不再像前面兩部那樣,侷限於描繪過多激情澎湃的熱血場面,整部影片很明顯多了一份教育和傳承的意味。它一方面不僅是其作為完結篇的使命,另一方面更是對於葉問這個成熟男人形象最後的塑造。

這也就是我今天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因此,本文不再過多地去分析影片中精彩的比武場面,或者比武背景。(想看這部分內容也可以查看之前我寫的相關文章)

今天,只分享我從影片中所感受到的,一個成熟男人身為人父的家庭情懷,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 父親對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母親的早逝,讓阿正早極度缺乏母愛,葉問作為一介武夫,沒有及時開導兒子,給阿正造成心理陰影;
  • 父親對孩子人生目標的影響:兒子阿正天性好動,不願好好唸書,葉問卻不願他再走自己的路,強行給阿正設定錯誤的人生目標;
  • 父親對孩子叛逆期的影響:青春期的兒子阿正十分叛逆,他不尊重父親,甚至當面揭父親傷疤,讓葉問感到憂慮而無奈。

這幾點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逐漸遞進的。基於《葉問4》中父親和兒子冰釋前嫌的故事,我也會談談在家庭生活中,較為木訥的父親該如何正面教育自己的孩子。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01、父親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母親早逝,給阿正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葉問沒有及時疏導,使阿正將責任歸結於父親

母親因為癌症早逝,阿正是看在眼裡的。他想要保護母親,也想讓父親能夠回到家裡來照顧母親。可是在妻子重病的那段時光,葉問要應對來自同門派張天志的挑戰,無暇照顧妻子,等到葉問回來,妻子就已經離他而去了。

對此,年幼的阿正無能為力。他痛恨父親沒有照顧好母親,甚至在心裡把父親當做殺人兇手一般。於是,他處處與葉問作對,在家對父親不理不睬,父親的跨洋電話也不肯接,甚至當著葉問的面,揭父親心底沉重的傷疤。

每次爭吵過後,當鏡頭給到葉問時,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位老父親滿臉無奈的表情。他在外是鐵漢子,在家也十分想盡到身為人父的責任,可是葉問並不懂得如何及時疏導阿正的負面情緒,使得父子關係如寒冰一樣堅硬。

終於,葉問內心情緒終於爆發了。他想起自己的妻子,是多麼後悔沒有照顧好她,再看看妻子最大的希望,照顧好孩子,自己也沒有做好。千愁萬恨,湧上心來,讓我第一次看到葉問對家人動手。

在單親家庭中,養育孩子往往顯得更加困難。對於一介武夫葉問來說,更是如此。雖然葉問想要做好一位父親,甚至挑起當母親的責任,可是他還是缺乏相關的教育方法,甚至也丟失了一貫的儒雅作風,開始對兒子動粗。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那麼作為父親,甚至是較為木訥的父親,該如何對待孩子心理健康,疏導孩子的心理包袱呢?

首先,放下自己的情緒;

孩子處於叛逆期,一言一行也會不自覺地針對父親,故意戳痛父親內心的情緒點。一旦這個時候父親不能足夠冷靜應對,那麼很容易導致父親情緒上的爆發,從而動手打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

然而,暴力只會給孩子留下更大的心理陰影。所以,在被孩子戳痛時,父親必須得先放下自己的情緒,承認自己的不足,尋找其他辦法應對孩子的挑釁。

其次,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在做到放下自己情緒,避免掉入自己思維陷阱後,我們就有機會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意味著放下自己執著的想法,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世界上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當你能夠站在兒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最後,主動靠近孩子。

既然我們這裡說的是較為木訥的父親,這意味著想要改變孩子想法,疏導孩子心理包袱,需要父親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恆心。

放下忙碌的事業,放下不良的興趣愛好,放下生活瑣事;多陪陪孩子玩遊戲,多陪孩子聊聊天,多瞭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從生活中最小、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其實靠近孩子也沒有那麼難。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02、父親對孩子人生目標的影響:阿正一心想繼承父親衣缽,葉問不理解兒子的選擇,兩人漸行漸遠

葉問對阿正人生目標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他本身通過武術揚名立萬,發揚了中華武術精神,讓阿正十分欽佩;另一方面,葉問是阿正的父親,本身給阿正留下了強大的武術基因,讓阿正更適合從事武術行業,而不是走文人路線。

遺憾的是,此時的葉問身上卻展現出了,當下國內許多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不顧及孩子真正想要什麼,擅長什麼,只考慮自己認為正確的,把別人的教育方法錯誤地複製在孩子身上。

幸好,有同樣關係僵硬的萬宗華父女,讓葉問認識到自己教育理念的錯誤。

美國中華總會會中萬宗華是一位太極拳師傅,他的情況和葉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萬宗華強迫女兒學習太極拳,發揚中華武術,可是活潑可愛的萬若男卻熱愛跳舞,甚至當上了學校啦啦隊隊長。反觀葉問父子,阿正想要學習詠春拳法,卻遭到父親嚴詞拒絕。想必,阿正和萬若男一定是互相羨慕的。

在無意中,萬若男對葉問流露了自己的無奈:

我根本不愛學習武術,我喜歡跳舞,做父親的怎麼能不顧自己孩子的想法呢?葉叔叔,你肯定不是這樣的人吧。

萬若男無意中的質問,再一次戳到了葉問的內心,眼前這個小女孩天真的疑問居然和自己兒子的想法一模一樣。原來,葉問這才明白自己的頑固堅持其實是害了孩子。

這次對話,葉問站在了旁觀者的角度,思考的更多是大洋彼岸另外一箇中國家庭的矛盾。他以萬宗華父女為鏡,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錯誤,也終於設身處地地用同理心理解了兒子真實想法和人生目標。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從葉問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他們同樣不理解孩子真實的人生目標,喜歡強加給孩子自己的價值觀念,造成雙方漸行漸遠。

那麼,現實生活中,做父親的又該如何瞭解、引導、樹立孩子真正的人生目標呢?結合我的生活經驗,我有著兩方面的建議:

① 從孩子興趣愛好著手:把愛好發展成事業,一舉兩得

從孩子興趣愛好著手,就是要在下班後,玩孩子所玩,想孩子之所想。學會了解孩子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興趣愛好,並以“發散思維”來看問題,不能因為孩子的興趣愛好是遊戲或者體育運動而一棒子拍死。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靠直播、打遊戲、設計遊戲掙錢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走紅在告訴我們,玩遊戲,這項家長們眼中曾看不起的娛樂也可以掙大錢。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喜歡遊戲就一定要去從事這項行業, 父親應該引導孩子先在課外時間做相關方面的嘗試,體會一下當職業選手的感覺。這樣,就不至於讓孩子走上人生歧途,也不會埋沒了一位遊戲界的世界冠軍。

②引導孩子學會奉獻:在奉獻中找到人生目標

如果孩子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興趣愛好,那父親就可以試試幫助孩子在社會奉獻中尋找人生目標。因為奉獻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的,尋找能夠奉獻自己,幫助他人的工作也是正確的人生目標。

比如,父親可以帶孩子去社區養老院,體驗志願者的一天。通過照顧老人的起居,陪陪他們聊聊天,可以獲得與眾不同的價值感。孩子會感受到,在這裡自己是被需要、有意義的。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孩子就會因為童年時心裡埋下的種子,而選擇當一名社區幹部或者養老院工作者。

再比如,父親還可以直接幫助孩子瞭解、報名一些與支教類似的活動。也許孩子開始對這類活動並不瞭解,當他們帶著好奇心去嘗試後,同樣也可以在支教中獲得滿足和快樂。對於這類孩子來說,選擇當一名老師會很有價值感。

所以,幫助孩子樹立真正人生目標的途徑有很多種。只要父親願意放下架子,拿出時間陪孩子去從事這些看似無聊的活動,一定能對孩子產生激勵作用,從而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03、父親對孩子叛逆期的影響:阿正處於叛逆期,處處與葉問作對,直到葉問主動做出改變,兩人才終於冰釋前嫌

阿正剛進入叛逆期時,葉問拿他無可奈何,可最後兩人冰釋前嫌,又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呢?

首先,還是葉問自己的主動改變。通過和萬若男的一席對話,葉問終於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執念,通過電話告訴阿正決定教授他拳法。

其次,葉問已經身患頭頸部癌症,他不得已告訴了兒子自己的病情。這會兒,阿正終於意識到父親的重要,放下了對於父親錯誤的看法。

影片最後還有一個十分唯美的畫面,葉問回到家中,父子倆擁抱在一起,然後伴隨著夕陽西下,葉問對著阿正練起了詠春拳,而阿正則在旁邊含著淚用攝影機記錄這一切。

在我看來,父子倆的擁抱即是雙方關係化冰最好的證明,象徵阿正已經真正走出叛逆期。男人,本身就很少通過言語或肢體來表達愛意,他們的擁抱因此顯得更加珍貴。

最後影片的夕陽西下,如同年老體衰的葉問日薄西山。而葉問與兒子兩人相顧無言,打起木頭樁的動作無疑是一種傳承,一切也盡在不言中。是的,完結的是《葉問4》,不滅的卻是葉問代表的中華武術生生不息的精神。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影片中,直到葉問生命中最後幾年,阿正才走出叛逆期,還是讓人為之遺憾的。那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既然孩子叛逆期難以避免,又該如何把叛逆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

我們可以先對叛逆期的定義有一個瞭解: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迫切地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

任何都有其兩面性,從定義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叛逆期同樣也是孩子渴望獨立的時期,也不能一昧地說它就是不對的。或許,一個有叛逆期的孩子才是人格完整的孩子。

在我看來,幫助兒子渡過叛逆期是葉問家庭情懷的體現。從葉問身上,我們可以學習的是,只要做父親的能夠想孩子之所想,走到孩子心裡去,放下父親架子,和孩子做朋友,那麼叛逆期也可以轉換成父子增進感情最好的時期。

《葉問4》:生死之戰的背後,你更該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家庭情懷

結語

看完《葉問系列》,我認為《葉問4》最成功的還是它不再侷限於精彩的生死之戰,而是用家庭情懷一步步將葉問“打造為人”的過程。相比讓人熱血澎湃的戰鬥場面,一個愛妻子、愛孩子、愛祖國的好男人形象更讓人感動。我想,這才應該是我們從這部完結篇中所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