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5年后,他们宣布:“电影是没有未来的发明”;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商业电报系统,却对亚历山大·贝尔后来发明的电话不屑一顾;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不认为留声机会有市场前景;1977年,最成功的电脑公司总经理肯·奥尔森万万没想到人们竟会在家里放置一台电脑。这些如今让人难以置信和令人发笑的轶闻,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会不会成为后人的笑闻,而上演“前人“笑”之而不鉴之,又使后人复“笑”后人”的尴尬呢?

答案是不但可能,而且可能性还很大!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年轻的卢米埃尔兄弟

回顾地球生物进化史:从大约在40亿年前出现的最早的生物开始,7亿年后才出现有大脑的生物,又过了3.5亿年,第一个两栖动物才缓缓地爬上陆地。你可能不止一次看过这样的描述,如果将地球的历史压缩为1年,那么直到12月31日晚上23时50分许,人类才从这颗星球上直立起身来。然而,在这人类诞生的10分钟里,也要等到最后一分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才开始写字、铸铜,最后2秒时间里,人类完成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人口从10亿激增至40亿。现在,我们人类进入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同时爆发的指数时代。

指数时代的三大定义条件:

1)不对称性:以强胜弱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初创公司,独立实验室,离经叛道者甚至是流氓,不入流的力量可以轻易颠覆强大的既有实体。比如,MP3的发明几乎摧毁了唱片业,苹果IOS和安卓系统会让传统手机业一蹶不振, 黑客的一次攻击会让美国证券市场蒸发1万亿, 恐怖组织的一则斩首视频便会引来全球政府恐慌;

2)复杂性:系统的复杂性由异质性,网络,相关性,适应性等4个因素组成,过去的千年里,这4个旋钮的音量几乎为“0”,最近,它们同时上调到了“11”;

3)不确定性:从人们以往预测未来的准确度来说,在现阶段预测未来,不如直接承认自己对未来“一无所知”

所以,指望人类进化的速度来适应新的环境是天方夜谭,妄想用已有的“知识模型”或“思想范式”来预测未来,也只会比卢米埃尔兄弟,爱迪生他们更不靠谱。

在面对如此这般的未来,我们的生存应该何去何从?今天我们来一起领略伊藤穰一(Joi Ito)和杰夫·豪(Jeff Howe)的思想,看看这两位思想精英是如何破题,又如何为我们搭建未来社会的操作系统的。

01_传奇作者——伊藤穰一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伊藤穰一(Joichi Ito,常用名Joi Ito),是个传奇人物。

没有学士学位,也能执掌顶尖学府里的顶尖机构。2011年他竟受邀应聘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是否堪称奇闻?而就在他连续完成了9场紧张的面试,因倒时差而头昏脑胀时,他收到了“3·11”福岛核电站反应堆泄漏事件的消息。就在日方当局因缺乏对灾情的认知而束手无策,民众也因此陷入恐慌,在这危机关头,伊藤通过几封邮件,迅速召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朋友,几个人发起了一个网络社区,然后马上有更多人“涌现”而出,最终它们找到关键问题所在,设计制造了一种环境检测设备,很快获得了大量的环境检测数据,解决了政府的困境。是否称得上传奇?

普通人退学是因为自己学不好课程,牛人退学是嫌弃学校课程太烂。伊藤穰一不是长大了才牛逼,是从小就牛气冲天:13岁的伊藤便被认为“不是个普通孩子”。后来,他认为在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学习计算机是“愚蠢的”,而在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学习物理同样令他不满,于是两度退学。

工作再忙,也要往网游。伊藤作为的个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一大堆组织的领袖,包括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Six Apart,Technorati、Digital Garage、WITNESS、Pia Corporation、Socialtext以及iCommons等等,但他同时还是一个拥有160人的魔兽世界公会会长,他乐此不疲地和他的队伍下40人副本,而且还颇有心得。

所以,他开口说话时,全世界的精英都侧耳倾听。今天他要讲的话有9句,写成了一本名叫《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本书的第二作者是:杰夫·豪(Jeff Howe),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访问学者,《连线》杂志特约编辑,受创“众包”概念,著有《众包:大众力量缘何能推动商业未来》,已被译为10种语言出版。在《爆裂》一书中,他总是被伊藤“调侃”,足见伊藤的幽默和杰夫的厚道。

02_关于本书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要了解《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一书的内容,必须首先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是个什么机构?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由由MIT第十三任校长杰罗姆·B·威斯纳(Jerome B. Wiesner)及MIT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共同创办于1980年,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为使命,是创新的代名词。伊藤在书中将“媒体(Media)解释为“用于特殊目的的一种东西””,媒体实验室不是“跨学科”,而是“反学科”的组织。所以它不仅能率先创造出触摸屏,全息摄影,传感器,智能触觉,人工智能,软件与编程,3D打印,而且还能涉足大数据,数字加密货币等等领域。它的研究方向就是没有方向,但这正是改变世界的方向。

而本书正是对这个人类顶尖级“疯子”俱乐部——MIT媒体实验室——核心原则的解读,可以被视为为适应和使用全球“全新操作系统”的通用准则。伊藤认为“这些原则提供了有关如何塑造新世界并使其繁荣的图景”

。它们分别是:1)涌现优于权威,2)拉力优于推力,3)指南针优于地图,4)风险优于安全,5)违抗优于服从,6)实践优于理论,7)多样性优于能力,8)韧性优于力量,9)系统优于个体。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03_9大原则的解读

03.1 涌现优于权威 Emergence> Authority

“涌现”这一概念来自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的《涌现》,它是指人的思想观念大部分时间独立存在,但当人们的观念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观念。涌现在自然界有很多例子:比如蚁群,菌落以及人类大脑。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蝗灾扩散图

当前,正在肆虐印度,巴基斯坦的蝗灾是典型的自然界的“涌现”。它们聚集在一起,它们不需要有一个王,带领它们,而是集体涌现智慧,指引它们知道哪里有更丰富的食物,于是它们从沙漠向平原飞去,哪怕飘洋过海。

作者指出,我们误解了白蚁蚁后或者蜜蜂蜂王的权威,它们的地位与普通的蚂蚁和工蜂没什么不同,只是智能不同而已。所以,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个CEO。关于运用涌现的方式创新,作者举了很多成功或者正在迈向成功的例子:如研究细菌基因编辑技术的欧洲9国家组成的“贝当古小组”,Kickstarter和Indiegogo等众筹平台建立的无缝对接平台以及从计算机博士转行做生物科技的汤姆·奈特团队,他们因为合成生物学的共同选择,聚集起来,包括土木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电子工程师,以及生物学家,他们的聚集必将涌现改变世界的创新之举。

大家可以看出来,并不是专业权威的人能发挥创新,恰恰相反,只要有共同的愿景,半路出家的工程师,非专业人士们聚集起来,可能会迸发出改变世界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涌现”优于“权威”。

03.2 拉力优于推力 Pull> Push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当面临严峻挑战时,需求的拉力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促使创新。东京地震发生后,福岛核电站燃料泄漏。人们对核污染的担忧的

需求,让盖革计数器(测量核辐射计量的仪器)迅速紧缺。为了帮助自己的国家和同胞抗击灾难,伊藤组织了一个团队,开发了新型的"bGeigie"盖革计数器,同时联合了Safecast环保志愿者组织,用最快的速度提供了可供公众分享的核污染数据。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bGeigie盖革计数器

这个案例让伊藤意识到

“拉力”战略可以通过网络将需要的资源吸引过来,而不是将材料和信息集中存储起来,再去生产。所以他进一步指出:拉动战略的背后逻辑是:在“需求”出现之前,根本不应该存在“供给”。

另外,作者还通过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不仅说明区块链正在向中心化的“权威”发起挑战,同时它也是在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吸引资源,从2008年,比特币诞生至今,它已经聚集了巨大的财富,单个比特币已经高达9000美元,总市值更是可能在未来达到恐怖的数值。

未来的社会可能正的是由“一群有思想,有责任心的公民”涌现出来,通过成本低廉的通信技术,拉动网络里的资源向他们聚集,创造出颠覆性的价值。

03.3 指南针优于地图 Compasses> Maps

地图是很详尽的地形信息或最佳路径,指南针则代表着方向,需要创造性地找到自己的道路。媒体实验室的重点是“无定向研究”,作者用他们实验室里的“丝绸亭”项目为我们展示了“指南针”在复杂环境中的优势,而未来的世界要远比项目更复杂;作者还举了学习代数,学习编程,选择螺纹标准化等方法来找到或者训练人们获得复杂世界的

指南针。所以,相对于关注程式或者现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选择方向,掌握辨别方向的工具更有助于提高复杂世界的生存几率。作者引用《爱丽丝漫游仙境记》中爱丽丝与柴郡猫的对话,可谓意味深长。

爱丽丝问:“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这里的哪条路?”

柴郡猫回答:“这要看你想去哪儿?”

爱丽丝说:“我去哪儿都无所谓。”

柴郡猫回答:“那么,走哪条路都是一样的。”

03.4 风险优于安全 Risk > Safety

伊藤举了个看似滑稽的例子:一家公司为了证明一个投资60万美元的项目,而花费300万美元来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典型的“安全比风险重要的思维。你所在的公司有这样的事吗?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作者举了我们熟悉的深圳高端制造业崛起例子,在原先”山寨“货泛滥的深圳,媒体实验室的考察组发现深圳具有超乎想象的优势,不仅仅是它能用9美元的价格生产一部手机,而是它对风险的极高容忍度,以至于即便美国有制造能力,整个知识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仍然只能在深圳,因为深圳对实验失败风险的容忍程度远高于美国本土

事实是,创新的成本不断降低,努力提高成功率要比减少损失更为重要,创业者需要培育投资组合来成为赢家,而不是追求安全而错过创新。

03.5 违抗优于服从 Disobedience > Compliance

伊藤在媒体实验室的组会议厅屏幕上播放“9大原则”,麻省理工的总顾问马克·迪文森佐看到“违抗优于服从”,深感不解,于是伊藤这样回答:

他指出:创新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卡罗瑟斯违抗了杜邦研究实验室化学部新任上司的命令,坚持研究除了新型的合成纺织纤维——尼龙,听到这个名字,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了;另一个案例是3M,工程师德鲁违抗总裁威廉·麦克奈特的命令,最终发明了透明胶带,让3M公司焕发了新生;还有天生爱“顶撞”“违抗”的奥斯汀·希尔最后创造了远远超出他们时代的隐私保护公司——“零知识系统”,这都是

违抗优于服从的例证。

科学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没有人是靠别人告诉他怎么做或沿着别人的足迹而赢得诺贝尔奖的。

03.6 实践优于理论 Practice> Theory

从本书的一开头,作者就试图让我认清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新常态。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最新的知识在实验室里,次新的知识在期刊上,写进书本的,经过验证的知识可能大多是100年前的。所以“等待成熟可行的理论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再随机应变高得多”。成功的商业案例有敏捷软件开发公司的“适应性计划”,通过尽早地向客户交付,来获得反馈,进而获得挑战意外的能力。同样,杜邦公司也采纳了先行动再修正的建议,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设计很多的规划图,不如先让设备运转起来,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方案。

从理论上讲,理论和实践没有差别;而在实践中,却有。——世界棒球冠军 约吉·贝拉(Yogi Berra)

同样的道理,再教育界也是完全适用的:教育是把理论和经验输入给人,而学习就是自己教授自己知识的过程。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就是“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 就是因为它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因为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会越来越多地遇到“理论失灵”的时刻。

03.7 多样性优于能力 Diversity> Ability


《爆裂》:拥有这9把钥匙,未来的大门将为你敞开


电影剧照

还记得大刘的《流浪地球》吗?人们为什么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呢》究其根本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带走人类能掌握的多样性。另一个例子就是MBA的教育,其实越是高级的商学院,越是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如果只能停留在一定族群范围内招生,以案例为主要授课方式的商学课堂,将会失去活力。

本书另一位作者杰夫·豪的“众包”概念,就是利用多样性的公众来创造出神奇的创新。其中很好应用这种多样性的有著名的NASA,乐高集团(LEGO)还有三星。书中提到了人类的暴力史,其实就是消灭种族多样性的历史,而犯罪率的下降正是由于“同情圈”的扩大,也就是更加地包容多样性。

马丁·尼莫拉《我没有说话》

“起初他们(纳粹)杀共产党时,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

接着他们迫害犹太人,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他们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是新教徒;

最后当他们冲我来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发声了。”

作者还指出,通过专注本专业,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边际效用呈现递减趋势,有时候甚至“越是外行人越能解决问题”。事实上,60%的问题被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解决,而另外40%则是没有这些教育背景的人解决的,所以多样性才是最大限度解决问题的方向。

03.8 韧性优于力量 Resilience> Strength

以柔克刚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大风来临时,大树可能被吹断,而芦苇却大多丝毫未损。商业案例里的YouTube,伊藤创建的日本PSINet,都是利用足够的韧性,换来了快速增长,甚至起死回生。作者指出,有韧性的企业就是要从失败中获得免疫力,通过应对攻击和弥补漏洞,来锻炼机体的柔韧性。

在未来社会里,极大的不确定性将严峻挑战组织的韧性,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就是提高对混乱环境的容忍程度,企业如此,个人也如此,本书作者杰夫举了他自己的例子,他的儿子被确诊为“整体发育迟缓症”,但是杰夫选择接受这个现实,正如他孩子传递给他的,混乱的生活需要我们用更加坚韧的勇气去面对,这样才能真正拥抱生活和未来。

03.9 系统优于个体 Systems> Objects

众所周知,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思想家和工程师,尽管在这样的环境里,神经科学家埃德·博伊登仍能脱颖而出,他的秘诀就是:他不在把大脑看作一个像肾脏一样的器官来研究,而是把它看作重叠系统的中心,“大脑是个动词而非名词”。

而媒体实验室的经验是:负责任的创新不仅需要速度和效率,更要关注新科技对系统整体的影响,要理解人与社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全球在趋于网络化,每一项科技创新都必须要考虑到其对全球网络的影响。

作者举了福特A型车代替T型车的例子,来反过来证明,在当今和未来,从单个需求出发开发产品早已是不可行的,但考虑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定制化生产越来越行得通,这就依赖于需求方和生产方共同参与设计,就像暴雪游戏吸收玩家加入公司设计团队,生物学家凯文·埃斯韦尔特更加注重研究整个生态系统而不是基因编辑工具或者单个生物体。

无论是着眼于系统进行思考,还是通过系统来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都不得不看到系统优于个体的原则。

04_一段话总结全书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深入讲述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始终引领世界创新潮流的秘诀,那就是他们始终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对未来社会探索的原则,通过选择涌现而非权威,拉力而非推力,指南针而非地图,违抗而非服从,实践而非理论,多样性而非能力,韧性而非力量以及选择系统而非个体这9大原则,不断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颠覆式创新。正如他们在过去的历史里创造未来一样,他们也将用这些原则创造新的未来,既然我们都认识到未来的社会充分复杂多变的性质,何不跟随这些人类精英的思想,去拥抱未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