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海水稻”在山東示範種植

3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啟動了萬畝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示範種植項目。當天,工人們率先對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5000畝鹽鹼地進行開墾整理。

袁隆平說,2019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山東東營鹽鹼地試種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超優千號500畝,取得比較好的結果,平均單產達到600公斤/畝,高產田塊達到800公斤/畝。為進一步促進糧食增產,中心計劃今年將超優千號的種植面積在青島城陽、東營、濰坊的鹽鹼地擴大到1萬畝以上。

據瞭解,青島市城陽區將於5月份在鹽鹼地完成插秧5000畝,並聯合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佈設智能芯片、傳感器、5G基站等設施,共同打造數字化土地示範基地,實現土地改良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國棟介紹,對推廣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來說,百畝是攻關過程,要求精細化管理,而1萬畝就不能靠科研團隊維護,需要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萬畝片才能看出投入、產出、改造效果和產業帶動意義。

據瞭解,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今年將在全國100個縣區啟動更大範圍的鹽鹼地改造,包括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

“開展萬畝級甚至將來百萬畝級別的種植,就是要驗證社會組織體系對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這種新業態的承載能力,同時也是探討降低成本的方式。”張國棟說,“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在百畝級和千畝級的試驗階段,每畝鹽鹼地的改造成本上萬塊錢,到了十萬畝、百萬畝級別,可能就降低到幾千塊錢。”

去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山東青島、東營,陝西延安,新疆喀什,浙江溫州,黑龍江大慶和阿聯酋迪拜等國內外7個特徵地域,對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進行產業化推廣應用,並建立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平臺,總示範面積2萬畝,平均產量每畝達到500公斤以上。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