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 南宋時期修建的聖壽寺塔

聖壽寺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後臺鄉閻莊村西北200米,是睢縣著名的宋代文物旅遊景點。聖壽寺塔俗稱閻塔,為宋代建築物。雖經多次地震侵襲,風雨剝蝕,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撥款維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長28.4米,為平面對稱六角,九級密簷式結構。塔身外部每層簷下均用迭澀磚砌,第一層高3米,簷下有南開一半圓形拱圈門。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磚數百個,佛像造型各異。塔內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磚砌,頂部飾有彩繪圖案。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和雕刻藝術提供了實物依據。

河南商丘 南宋時期修建的聖壽寺塔

關於聖壽寺和聖壽寺塔,當地還流傳有一段古老的傳說。相傳,大宋時期閻莊村來了一位法號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且精於醫道,並熱心為當地百姓治病療傷,受到百姓的敬重。大約過了兩年,忽然村裡來了一隊兵馬,說是奉旨來請慧普和尚回開封一大寺院任住持。原來慧普和尚曾有恩於皇上,由於當地百姓極力挽留,再說他也不願回到京城。最後,皇上無奈,就下詔在閻莊村擴建寺院,取名聖壽寺,又建起一高塔,叫聖壽寺塔。該塔高22米,平面呈六角形,為九級密簷式磚塔。塔上所嵌佛像有260個,無一雷同。據84歲的當地村民韓祖孔介紹,塔下還有神秘的地宮,向四周輻射達幾里地,他小時就到裡面玩過。令人稱奇的是,聖壽寺塔外嵌砌有佛像磚。260塊佛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無一雷同,極具歷史文物價值。聖壽寺塔塔下有井,通有向四周輻射的神秘地宮。

聖壽寺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對睢縣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這裡學修佛法或旅遊觀光者川流不息,已經接待了亞洲、美洲、歐洲諸多國家和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學法者不計其數,旅遊觀光者更是不計其數。聖壽寺塔,這裡山清水秀,勝蹟如林。

唐宋詩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家李調元等皆留戀此地,為後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銅山遺址、南北古塔遠近聞名,萬柳逵龍、西江夜調等八大勝景。如今處處顯出迷人神韻;龍華山莊、繼光水庫、兩眉平湖、桃花仙境、更是景色醉人。古塔依山傍水:腳下,婉蜒綿長的凱江水滔滔不絕地繞寺奔騰而去;背後,巍峨的山頂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級宋代古塔直插雲霄。沿著186級兩米寬的石梯登上山頂,富饒遼闊的田野和繁華美麗的中江城盡收眼底,更兼山上涼風習習,足以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進入山門,寺內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條寬18米,長400米的仿古大街直達白塔寺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條騰飛的金色巨龍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兩頭威猛的金色麒麟保護著巨大的金色0。0上方是斗大的“南無阿彌陀佛”八個紅色大字;0下方是釋海空上師篆寫的“如意輪金剛法祖庭”;0的左右各有兩個大字,一邊是“顯密”,一邊是“圓通”,標誌著該寺是一個顯密兼修的道場。照壁背面,中央有個特大的“福”字,到這裡的男女老少,總忘不了閉著眼去觸摸“福”字,都希望從此五福臨門。睢縣千年古塔前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個花壇、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兩排茂盛的箭竹整齊劃一地分列在兩邊,且配有兩頭兩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石獅子,給人以特別莊重,特別清靜之感。登上十二級臺階,兩邊石欄杆上的十二生肖活靈活現。孩子門最喜歡小獅子口中的活寶,爭相玩弄,竟將其模得光滑溜圓。天王殿前的巧妙佈局已令人歎為觀止,天王殿內的佛像更讓你心潮澎湃。開懷大笑的彌勒佛,使你倍感親切;威武的韋馱菩薩會讓你肅然起敬;逼真的四大天王,高有丈餘,有的持琵琶,有的提寶劍,有的擒地龍,有的抓銀鼠,一個個都腳踏妖魔鬼怪。此處佛像,無論比例、造型、無論色彩、神態,可謂巧奪天工,無可挑剔,你看後定會讚不絕口。

河南商丘 南宋時期修建的聖壽寺塔

穿過天王殿,越過地藏殿或伽藍殿,徒步登上寬76米、高5米的條石保坎就可看到大佛殿。大佛殿的屋頂上是一座二十多米高的乳白色露天大佛。大佛的蓮花座下是聖壽寺塔的藏經樓和閉關室、正前為方壁上有八個金色大字“開發智慧、覺悟人生”,壁下刻有一個兩米見方、剛勁有力的大“佛”字。蓮花座下正面與兩側是供居士和遊人們仰瞻大佛的平臺。平臺後面是造型別致,專為大型會期提供演出的戲臺(也是重大會議的主席臺)。平臺的下面,正中是大佛殿,內供緬玉諸佛菩薩、十八羅漢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左右均是中國金剛法佛學院電教部,內設各種電教器材。平臺的周圍是白塔寺的碑林。碑林的入口處和出口處,兩座天橋將居士和遊人接上平臺再送到觀音殿。觀音殿是一座高大的雙層建築物,遠看如飛閣流丹。鐵紅色的高窗亮格莊嚴肅穆,金黃色的琉璃瓦光彩奪目。觀音殿殿名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親筆題寫。書有“大悲殿”三字的橫額牌匾高懸在大殿的上方中央。三樓上是大威德金剛殿和金剛法佛學院的多功能大教室,其周圍都有相通的大走廊。寬敞的殿堂裡,12米高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面目清秀圓潤,神態極其莊嚴。大殿西側的84尊大悲菩薩群像,以及千手觀音菩薩左右的漢白玉白衣觀音、文殊菩薩、背後的西方三聖、十二圓覺,個個雕塑得精緻細膩,形態獨特。古塔有的輕顰,有的微笑,有的威嚴,有的慈祥,有的在凝視,有的在沉思。所塑之像活畫人間百態,盡現菩薩胸懷。

該寺除五大殿的主體建築體外,還有很多配套建築。如:一頂三簷、六面留窗的鐘樓、鼓樓和盤龍翹角的亭廊以及高大的東西廊房、茶園、二僧院、法物流通處、住宿部、小賣部和食堂。所有建築錯落有致,全是對稱圖形,都是鋼筋水泥建造的仿古建築。其造型之優美,佈局之合理,工藝之精巧,氣勢之雄偉,為中國寺院建築圖譜又添上絢麗的一筆。聖壽寺塔到處是花園。在所有建築的正、側面及道路兩旁,都有花壇、高大的樟樹和雪松。所有花壇內,不僅有圍邊萬年青和“饅頭九年青”,還有各種作為點綴的花草。什麼紫荊、月月桂、玫瑰、美人蕉、六月菊、一串花、一箭梅、指甲花、蓬仙花、金蝴蝶、馬蹄花、四季紅、吊蘭、綢辮花、紅苕花、牽牛花、令箭荷花、白玉蘭、蟹爪花、紫金花、西湖柳、雪蓮花、金邊蘭等,品類不下四十餘種。遊人來寺,常觸景生情,再來時總少不了帶點新花種。無論春、夏、秋、冬,在這裡有品不完的花香,聽不完的鳥語,看不完的蜂蝶,使來者無不嘖嘖稱讚,去者無不連聲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