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女兒得抑鬱症,相處起來特別累,怎麼辦?

雨兒媽媽007


我女高一時,也是狀態一點都不好,有時會自己哭。也擔心她抑鬱,帶她在市裡醫院看了心理醫生,醫生也斷定我女精神有問題,開了500元的藥,檢查花了500(也就是電腦測試答題,有幾道題是成年人的的題目,我女棄題兩道,)總共我女有七道題沒答出來,醫生簡單的跟我女聊了出不多十來分鐘,然後就斷定我女抑鬱。

回到家,我查了百度,說藥有副作用,沒給她吃。又在網上諮詢好多網友,有些網友給我的建議: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不要給孩子學習上的壓力,主要的還是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談心,還有就是家庭要和睦(我女的那種狀況可能跟我的家庭也有關)。她想要手機,我也給她買了新的手機(之前都是用我用過的舊的)。能滿足她的,儘量滿足她,不過這個時候的她,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去年我女的狀態好多了,性格又回到了高一以前的活波狀態了。

多在網上跟寶媽們交流,運用下別的寶媽們的經驗。

主要還是多點時間陪陪孩子!


止如初見


完全理解那種“要瘋了”的感覺,因為我的孩子也曾經輕度抑鬱。

我的孩子發生過三次危機,分別是初二、高二、和大三的時候。孩子一出生就是外婆帶著,關懷無微不至,因此,我們都放心地住在外邊,每週末回去與孩子團聚。誰也沒有想到孩子與外婆吵架,外公外婆頂不住了,被迫把孩子交給了我們,我們安排他去奧體醫院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輕微抑鬱症。

我們把孩子接到我們的家裡,每天接送。每週去看一次心理醫生,大約半年孩子恢復了狀況,順利地被保送重點高中。高二的時候,第二次鬧氣,被我們迅速察覺,一談知道是文理選科,孩子認為我們一定會要它選擇理科,因此心理牴觸,情緒開始低落。我們還是帶他去看醫生,並與他交談,由他自己選擇了文科。由此渡過了第二次危機,後順利考上一本。

上了大學,我們又鬆了一口氣。但卻沒有料到,大三時孩子情緒再次低落。追問其原因,是大二時厭學,不怎麼聽課,課程都跟不上了。孩子要退學。我們與他討論,決定繼續上一學期,同時每週去看醫生。這個學期後,終於因為課程跟不上,心理問題較重,退學了。

這次調節沒有成功。不過,我們與孩子達成協議,不上學就去工作。因此,他現在在公司裡上班,已經上了一年多了,還換了幾次工作。掙得不多,但好在也算是正常的人生。

這段教育史說出來心裡痛啊!希望對你有些幫助。孩子就是孩子,就得你去關心。親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盡不到你該盡的心。孩子在你身邊,不去時時溝通,也會出現問題。


追求一句中的


我很理解,因為前一段時間我女兒也是焦慮症,加輕微的抑鬱,我又心疼又氣憤。心疼她年齡還那麼小,卻每天沉浸在無邊無際的痛苦當中,把自己和外界隔絕開,花一樣的年紀,卻感受不到溫暖陽光和快樂,明明我就在她身邊,卻幫不到她,她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也包括她的媽媽。那段時間我整夜的失眠,她在她的房間流淚,我在我的房間流淚。同時我又氣憤,爸爸媽媽那麼愛她,哥哥又讓著她,妹妹又給她當玩具,成績也不錯,畫畫又好,我們從來都不給她太大壓力,那麼小的孩子有什麼想不開呢?人生才剛剛開始,根本沒受過什麼挫折,以後工作了呢,有了自己的家庭呢,誰會像父母一樣包容她呢?當真受到了打擊,她又怎麼熬過去呢?我真的感覺特別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勸不得罵不得,後來去了醫院,開了一些抑制類的藥物,又看了中醫,調理了大半年,現在是好多了,每天都很開心,就是不怎麼愛學習了,我又不敢逼,唉,算了,人好好的就行了吧!如果你女兒很嚴重,去看看醫生吧,咱們該做的努力都要做到,這個時候,除了父母,還有誰會在意她的生死呢?


確實ok


高一的女兒得抑鬱症,相處起來特別累,怎麼辦?

看到你的提問,讓我回想起我治療過的一位患者。曾經有一位大學已經畢業的女孩的媽媽來諮詢我,她提出的問題和你的問題一樣。她說她的女兒患有抑鬱症,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治療好了;但是,她感覺無法和女兒相處;面對女兒的行為,感到特別累,諮詢如何和女兒相處;她女兒特別暴躁,很容易激惹,經常摔東西。根據她對女兒描述的分析,我認為可能是診斷錯誤。後來對她女兒重新做心理測試,分析結果是邊緣性人格障礙而不是抑鬱症。

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地十分不穩定。他們總是處在崩潰的狀態,處於破壞性的精神狀態。感覺在童年時期被剝奪了關愛,他們感覺自己不被重視。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我印象扭曲,沒有價值感,特別渴望得到關愛和認同。如果現實中感覺不到關愛和認同,他們就表現出沮喪抑鬱、不信任、生氣、衝動行為。經常肯定一切也會經常否定一切,並且有自殺傾向。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經常表現得脆弱孤獨,害怕失去別人對他的關心。他們經常通過自殺行為換取家人、朋友對他的關心和愛,換取內心的安全感。

所以我建議要有一個正確的診斷,然後進行科學的治療。


心理諮詢師陶相敏


抑鬱症只有得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沮喪、痛苦和絕望,細算自己抑鬱的年月,快要十年了,這期間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痛苦,身體從頭到腳都難受,吃的很少,胃疼、便秘、肝區疼痛、前列腺疼、腎區疼痛、手腳發涼、失眠、腦袋木、思維遲鈍、愛哭泣等等,在十年的時間裡,我看遍了陝西、四川和青海的各大醫院,檢查報告都正常,大夫說沒事,但身體就是各種疼,精神特別抑鬱,每天活的渾渾噩噩。也許是我性格要強的原因,最難受的時候想到了自殺,但我不能出任何問題,畢竟父母健在,孩子還小,後來繼續檢查,醫生說是重度抑鬱,要吃藥按療程治療,但吃抑鬱藥很痛苦,各種副作用讓人難受。其實,這十年檢查期間,醫生也給我診斷出是抑鬱,但抑鬱藥吃了很難受,自己就聽了,最後一次,我想反正快四十歲了,抑鬱藥雖然副作用大,還是放開了吃吧,哪怕吃了各種不舒服,結果奇蹟突然出現了,吃了一倆月的時候,身體的疼痛猛然緩解了,睡眠也好了很多,精神也振奮了不少,後來我發現治療抑鬱症一定要堅持吃藥,中途不能停,時間長了自然會有效果,身體和精神會慢慢恢復。做為一個曾經的抑鬱症患者,有以下幾條建議,忘採納:第一:做為父母一定要認識到抑鬱症是病,不是孩子鬧情緒,帶去醫院心理科做測試檢查,然後按醫生要求長期治療,效果肯定會慢慢展現的;第二: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作為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精神痛苦感同身受,鼓裡勸導孩子配合治療;第三:查找孩子抑鬱的原因,讓孩子想明白人生苦短,放下負擔,開心生活,沒必要太糾結身外之物;第四:加強鍛鍊,多參加戶外鍛鍊,多參與群眾活動,從樂觀堅強的人身上汲取樂觀的養分;第五:多看看道德經、佛經等哲理性的書籍,平復自己的情緒。同時,多聽聽靜謐和安寧的音樂,如佛經累的,大自然類的等等。永遠記住,孩子在抑鬱期間,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生活怎麼都過的了,反過來說,父母年輕時不優秀,憑什麼逼孩子優秀呢?說這麼多,不知道對您有幫助沒。


秋天秋聲秋景秋語


高一的女兒得抑鬱症了,請問確診了嗎?是不是找專業醫生看的?如果孩子的確是抑鬱,那你一定是得很小心翼翼跟她相處,因為稍不注意就能觸動她神經的爆破點。

唉,累也沒辦法啊,誰叫你是父母呢?只有多忍著點,自己想辦法排解了。多跟朋友傾訴傾訴,或多上頭條跟有相同經歷的人交流一下。另外還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做運動多鍛鍊身體,心情慢慢就會調整過來。

我也遇到過你這種情況,有一天高三的女兒給我說她得了抑鬱症,我大吃一驚。問她怎麼知道自己有抑鬱症的,她說和同學在網上搜的抑鬱症判斷方法自己判斷的,還說已經到中度了。

我的媽呀,這怎麼得了?孩子問我:“媽媽,我要不要去看心理醫生啊?”我說:“要是確診了對你打擊更大,別人知道你得抑鬱症了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啊,你你你還是先自我調節一下吧。”女兒顯然也嚇著了,她說:“媽媽要不我先買點藥吃吧。”我說好。

後來我給她買了兩盒疏肝解鬱膠囊和幾盒安神補腦液,反正看著是中成藥,沒病吃了也沒啥副作用。其實就是想安撫她的。吃了兩週她就不吃了。我問她有沒有效,還失眠嗎?她說好多了。

後來我明白了,她這是焦慮不是抑鬱。由於她藝考完回校後跟不上學習,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她感覺整天頭都是暈的,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說內心壓抑,一點不快樂,感覺什麼都沒意思,都有想死的念頭了。其實這就是她因為學習上的挫敗而很焦慮的表現。

她越來越不想學習了,而且脾氣大得很,我和她爸都不敢說她,讓她去做作業別玩手機了都能讓她大發其火。我跟她講道理,讓她想辦法克服自己的情緒,多和父母同學說說話,別沉浸在手機的虛擬裡,只有現實生活才真正有趣。並告訴她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更加充實更加自信,只能靠自己,父母也幫不了你。

開始她有點抗拒,不想聽我說,讓我閉嘴。我先忍她幾次,後來就爆發了,我說:“你別拿抑鬱來嚇唬我,我看你就是想玩手機不想學習吧。為啥一玩手機你就好好的,一學習就發脾氣。不懂慢慢學啊,你不想考大學了?難道你想一輩子這樣?”多說幾次她就好多了,不再動不動就發脾氣,可能她覺得我說得也有道理吧。現在她再也不提什麼抑鬱不抑鬱了,一切正常,該上學上學,該放鬆就放鬆,就等高考來臨了。

希望我說的能對你有所幫助和開導,也希望你女兒快點好起來。






我不懂你的二次元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抑鬱症的,都是一個長期積累過程。首先內在原因,很多父母怕孩子營養不夠,水果、牛奶、酸奶拼命給孩子吃。

但是很多孩子先天陽氣並不是很足,再加後天太多寒涼飲食,導致孩子寒溼瘀堵嚴重。

她的體內寒溼瘀堵了,性情自然不會開心快樂。


艾灸堅持者


三年前吧,我上初二的孩子也將自己關進房間裡一年多才慢慢打開心痱走向我們,我們才將一顆快要破了的心重新組合起來,重新走向新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的累。也明白你“簡直要瘋了”的感受。當時的我無奈無助悲涼等各種的情緒都有。我希望我說的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你要確定孩定你的孩子是什麼情況。

是雙相障礙?是孤獨症?是偏執?是燥狂症?還是真的抑鬱……

如果真的是抑鬱症,到了什麼的程度呢?需要藥物治療嗎?療程多長?還是不需要吃藥,去心理治療就可以。

這些需要確定的因素,你必須帶上你的女兒去當地權威的腦科醫院檢查,一定要專業的,千萬別去什麼蒲田系醫院。(腦科醫院裡有個專門的青少年專家門診,或大醫院裡的臨床心理科。)

還有帶孩子前去醫院,必須跟孩子講清楚。這些可能是你的情緒(腦袋)得了些病,就好像人的身體得了感冒一樣,很正常的。

千萬不要讓孩子想象成那些精神有問題的那種人。不要自己給自己添加壓力。(現在高速發展下,很多人的心理上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只需正視問題,便能相對容易地解決問題。)

也不要病急亂投醫,如果己經證實了,我們就正視它便是了。

其次,如果已經確定了,家長也就正視這病,並接受這樣的情況。

只有正視和接受了,才可以減少家長自身的焦慮。家長自身的焦慮,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的加深。

我在很久之後才慢慢悟到這個道理。人才開始慢慢地平靜下來。若我早點接受,孩子也許不用一年多才走出來。

接受之後,你先讓自己快速平穩下來。也許很難,但這是必須的。因為無論你睜大眼或閉上眼,你都會感覺很難受很壓抑。

當時,我要改變自己的狀態我做了很多。首先,我要讓自己精神充沛,我決定去跑步,心底裡希望孩子也能跟我一起跑,我之前雙腳曾經骨折過,但我覺得我可以,於是每天早起跑步,後來我去跑馬拉松。那是兩年前元旦迎新跑,我愛人帶上孩子為我加油。

我邊跑,邊想,邊哭,我心裡說:“寶貝,你看媽媽能行,你也一定能行的。”我不知道是否因為孩子去了看我的這次的馬拉松比賽後有所“感應”吧,幾個月後,我孩子終於願意重新上學了。

平時我也去看很多書,心理,青少年教育,溝通技巧……

有空我還會去寫文,去畫畫,去書法。把整個人都充實起來,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傷秋悲冬了。

然後隨著我的改變,我和老公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家裡開始了談笑聲。夫妻倆對孩子的關心能發自內心的,沒有了一前的焦躁,漸漸孩子的那條線放了下來。

也會坐在我們身邊,說些話。

之後,我們開始帶孩子到外邊走動了,先去附近公園看看,再後來去祖國各地旅遊。其間,我們沒再跟他說過你將來想怎麼樣啊?你的前途怎麼怎麼辦?這些類似比較沉重的話題。

我們真的很純粹的享受生活,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讓孩子慢慢放鬆慢慢地緩解。看著孩子的笑容越來越大,我們夫妻倆的心才開始變輕鬆。

終於,去年有一天,他說他想回去上學了。

綜上:這三年的經歷告訴我,家是孩子最後的依靠。

孩子出現了問題,其實是家裡的系統出現了問題,所以要維繫這個系統,父母就要開始去重新思考問題出現在哪裡,並開始去改變。家好了,孩子自然會好的。(上面說到若醫生建議吃藥,也是要吃的,並必須按療程使用。)

最後:祝你闔家幸福快樂!

我是沐沐,關注 ,與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的教育之道。


沐沐教育芝道


關於抑鬱症的內容,大家已經給出很多的答案,我這裡想告訴您,抑鬱症的不同個體,需要的解決辦法是“一題一解”,而不該去套用書本上的通用治療方法。所以,您想幫到自己的女兒,需要知道她抑鬱的具體成因。

科學研究表明,與抑鬱症存在密切關係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化學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

除了前兩部分我們無法改變的內容,剩下的心理因素部分,也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直接的影響。外部環境因素是極其複雜的,創傷性事件產生、情感事業變化等不確定內容,都可能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健康,導致抑鬱、焦慮等症狀的出現。

抑鬱症一般伴隨著:失眠、對事物提不起興趣、無法正常工作、看待問題較偏激等情況。

抑鬱症、焦慮症等內容的個體成因差異很大,需要對症進行心理疏導。不建議自己通過文章、書籍等進行套用“治療”。

一般來說,調整自己的認知、規範自己的作息時間等,可以是自行調整情緒問題的基本手段。具體內容一定要根據孩子情況,制定較長期的調整方案,循序漸進的完成。

抑鬱情緒的蔓延,已經越來越低齡化。我們作為家長,引起必要重視的同時,也不必過分恐慌。情緒問題沒有軀體化表現之前,都是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治療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您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私信與我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團隊進行對話。



一起實踐心理學


【煙花不憶冷】高一的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角色混亂的心理壓力。
  1.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要把她當做正常的孩子對待,不能讓她產生被歧視心理。
  2. 如果孩子有什麼為未來的計劃,不要直接否定,要對其進行分析給孩子聽。要為她創造正確的三觀和努力的目標。
  3. 我們要了解症狀產生的源頭,在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壓抑,長時間的忍耐總有爆發的一天。
  4. 要對孩子宣揚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讓她看見生活的陰暗,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兄弟情誼,要讓他知道世界不只有她自己,還有你們和陌生人在愛著她。
  5. 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她去旅遊,去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放鬆心情,舒緩壓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6. 要對孩子表達足夠的尊重,在父母眼裡孩子始終是孩子,可是她想要當大人,她想要像大人一樣為人處世,雖然父母捨不得讓孩子親自體驗生活的艱苦,可是你可以給她足夠的尊重與包容,你可以和他講一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7. 你要學會懂孩子,不是表面懂,而是深入她的心中,瞭解她的愛好,儘量融入她的圈子,比如你可以用微信小號加她,在遊戲上加她好友(在沒調節好之前千萬別被發現)。用朋友的語氣和她溝通,而不是一上來就:是不是談戀愛了?男的誰啊?你班的嗎?,我們經歷過高中時代,應該可以明白那種感覺。
  8. 在三觀正確的基礎上,不要用我們的眼光去左右孩子的發展。時代不同了,不是你的方法就一定有用,可以給孩子作為參考,但不要對他們施加約束。有些事情,他們不經歷過說什麼都是不會懂的,成年之後,請懂得適當放手。要想成為雄鷹,必須要經歷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