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1985年底,由吉林省曲艺协会、电台、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面向全国以专家评选和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十位当时正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中、青年相声演员,称为“十大笑星”。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笑星是指从事喜剧、幽默表演且取得较大成就,被广大听从、观众所熟知的演员。在我国多指著名的相声、小品演员。1985年,笔者还没有出生,这些笑星已经成为大江南北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的艺术家。这里,只评选了相声,没有评选小品,所有评论里不要问为什么没有赵本山、陈佩斯和朱时茂。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1、马季

马季(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原名马树槐,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天津宝坻区黄庄村人,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其相声作品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

1956年,马季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师从侯宝林先生。1965年后,马季正式成为中国相声演员。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1983年被委任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1984年创作《宇宙牌香烟》进入春晚,1987年马季创作群口相声《五官争功》,1989年春晚表演相声《送别》。1991年创作相声《训徒》,1996年创作作品《老少乐》。2003年10月3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马季出席并题匾。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2006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72岁。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2、姜昆

姜昆,男,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烟台。毕业于中央电大。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8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担任主持人并表演相声《错走了这一步》和《对口词》而走红。1984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并与李文华表演相声《夸家乡》等。1985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并与李金斗表演相声《看电视》;同年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被选为中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199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曲艺类奖。2009年被中国名人报道中国相声小品人才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017年7月20日,再次当选中国曲协主席。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3、李文华

李文华(1927年7月-2009年5月9日),男,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工人出身,早年师从郭启儒先生,1962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先后与刘宝瑞、马季、郝爱民、姜昆等相声名家合作,多扮演捧哏角色。1983年患喉癌。1985年实施了全喉切除手术,手术后因不能说话而淡出舞台。2008年11月12日,由马志明代父收徒,拜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从而进入相声演员师承关系。2009年5月9日凌晨因长年喉癌而引发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的病房病逝,享年82岁。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4、侯耀文

侯耀文(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党委委员、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

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他的表演生动幽默、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代表作品有《戏曲漫谈》、《口吐莲花》、《京九演义》等,曾经参加过十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1985年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 “国际艺术成就证书”,1996年荣获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多项荣誉。 参演的电视剧《不负天职》于2009年上映,在剧中饰老铗钳。

2007年6月23日,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于北京昌平区玫瑰园别墅家中病逝,享年59岁。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5、石富宽

石富宽,男,汉族,出生于1949年3月1日。著名相声、小品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各种大型节日晚会,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相声演员。1965年至今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任相声演员。

1984年表演的相声《糖醋活鱼》获全国相声比赛一等奖。代表作品有《学外语》、《口吐莲花》、《反正话》、《京九演义》、《糖醋活鱼》等。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6、高英培

高英培(1928年-2002年2月14日) ,农历戊辰年生, 著名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市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任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高英培师从赵佩茹先生。满师后,先后与任明启、常宝霖合作演出,老艺人周德山、吉评三等都给他捧过场。后入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与范振钰合作,成为相声界的一对黄金搭档“高范”。1958年和1962年,与范振钰两次赴福建前线演出。代表作品有《钓鱼》、《前线日记》等。1979年调到全总文工团。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7、郝爱民

郝爱民,男,相声演员。1939年生人。师承我国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郝爱民1961年开始和郭全宝老师合作,直至郭全宝老师退休,后和李文华老师合作。表演大方,语言幽默。

作品尚多,有:《一匹马》、《大小声》、《电影漫谈》、《学说普通话》、《一买一卖》、《学越剧》、《笑中有唱》、《我是邮递员》、《当好营业员》、《扔靴子》、《发不出去的电报》、《方言趣谈》、《配角谈》、《庆回归》、《十五的月亮》、《叫人》、《醉汉还家》、《礼仪杂谈》、《耳濡目染》、《哄孩子》、《五支钢笔》、《新商标》等。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8、师胜杰

师胜杰(1953年4月—2018年9月28日21时43分36秒),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曲艺艺术贡献奖”。生前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顾问,哈尔滨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

2018年9月28日21时43分36秒,师胜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岁。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9、常宝华

常宝华(1930年12月至2018年9月7日),男,满族,天津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历年来创作(包括合作)相声、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国各报刊发表五十余篇。授业徒弟包括:赵福玉、牛群、包长春等。退休后仍继续进行创作、撰文、著书、教学。曾参加相声、小品、话剧、电视剧等演出。

2018年9月7日,常宝华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这里有必要提一嘴,常老的孙子是著名的喜剧演员常远,也算是后继有人。

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谁还记得?

10、赵炎

赵炎(1951.4 - )汉,北京人,本名赵殿燮。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师承马季。

1968年下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二团五连。当过农工、开过拖拉机。曾创作表演革命故事等曲艺节目。

1976年赴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同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1985年,曾荣获中国十大笑星称号。

赵炎的表演风格,台风正,不哗众取宠,无故做玄虚,表演注重内涵,摹拟从容自如,把思考的乐趣充分留给观众。作为马季的捧哏,马季去世后他已经很少登台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