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1965年6月,澳大利亞象以前跟隨大英帝國征戰一樣派出一支輕裝甲部隊去越南抗越援美,隨後又派出了一個坦克連,這個坦克連裝備是經過現代化改裝的英制“百夫長”坦克,1968年3月,這些坦克第一次出現在越南平治天省的戰場上,美國人給他們的任務只是讓“百夫長”坦克掛上了推土機大鏟負責掃雷。1968年4月,澳大利亞部隊被調到北越進攻西貢必經的16號公路處建立營地,


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此處離西貢32公里,澳大利亞分別於5月13日和5月24日建成了兩個營地,自從這個建成後就不斷受到北越部隊整營整團的攻擊,於是派來了4輛“百夫長”坦克,由於“百夫長”坦克的到來,越軍屢攻不下,就在兩個基地之間修築連環碉堡以圖圍困基地。這些碉堡全部是用木頭修建,上面覆上一層厚土,再鋪上各種偽裝,只要碉堡不開火,即使靠得很近也難以發現。


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澳大利亞軍隊雖然發現了這一帶有碉堡,但空中火力和火炮都難以摧毀這些深藏在地下又偽裝良好的碉堡,澳大利亞步兵也不敢冒險進入碉堡火力範圍,只能悄悄繞了過去,唯一稱手的武器就是剛派來的第一裝甲團第三坦克中隊那4輛“百夫長”坦克。這4輛“百夫長”坦克由科麥克上尉帶領開岀營地,向碉堡群殺過去,碉堡裡的越軍立即開火,但機槍對坦克自然是毫無效果,即使是火箭彈,也奈何不了裝甲厚實的“百夫長”坦克,


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百夫長”坦克則小心翼翼開近碉堡群到1000米處,先用榴霰彈對每一個可疑的地上轟擊,這些榴霰彈對偽裝很有效果,如果是偽裝的碉堡,榴霰彈通常能把偽裝打飛,露出碉堡本體,再用穿甲彈精確射擊,這些用土木構築的碉堡在穿甲彈面前自然不堪一擊,很快“百夫長”坦克就打爆了14個碉堡,打完還不解恨,還要開上去碾壓一番,再由步兵用手榴彈與噴火器徹底摧毀,以零傷亡完成任務。


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不過越軍並沒有吸取教訓,又在營地外東向3千米處又設立碉堡群,5月30日,澳大利亞皇家第一團第一連派出一支巡邏隊在營地周圍巡邏,巡邏隊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進入了碉堡群的火力網,猛烈的在火力下傷亡慘重,無法脫身,巡邏兵攻擊對這些碉堡無異於一場殺戮,於是通過無線電要求坦克來救援,科麥克上尉又帶著這4輛“百夫長”坦克用直接撞樹的辦法從叢林中壓出一條路來,一路還要慢慢開以防壓到地上的巡邏隊傷員,

直到開到巡邏隊前面,又用榴霰彈對每一個可疑的地上轟擊,隨後再用穿甲彈精確射擊碉堡,這次越軍學聰明瞭,馬上放棄碉堡向後撤離,但又受到“百大長”坦克用高爆彈轟擊,傷亡相當慘重,巡邏隊也趁機收攏傷員撤回營地,但澳大利亞受不了天天被圍攻,放棄營地回到平治天省,過了一年平靜日子。直到1969年6月6日,兩輛“百大長”坦克又出動支援步兵進攻一條叫賓巴的小村,越軍還是用碉堡群戰術,結果還是被“百大長”坦克用同樣的戰術花了4小時逐一轟塌,越軍陣亡99人,而澳軍只傷6人。


越軍學我軍戰術沒學到家,被澳大利亞坦克打得大敗


越軍所用的碉堡群戰術對付美軍步兵效果很好,這些碉堡在叢林中被用落葉蓋滿,只有一個小小的觀察孔,美軍步兵往往走到一米這麼近也無法發現,一但開火,必有死傷,而且各個碉堡還能互相支援,但這種工事面對坦克就不行了,實戰證明,“百夫長”坦克抵禦反坦克武器能力極強,越軍所用的火箭筒很難擊毀“百夫長”坦克,在這種情況下築碉堡群無疑當靶的命了,打仗不應一套辦法打足全場,我軍打仗都是因敵而變,善於臨場發揮,變化出各種花樣戰術,這一點越軍沒學到家,越戰中很多戰鬥越軍部署很完美,開始還行,但打著打著就開始變形,無法適應戰場變化,最後只能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