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程序設計規範及編程建議

我們在進行PLC程序設計時,最好能按照一個規範去編程,這樣編出來的程序具有簡單可靠,可讀易懂性。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規範吧!


1、編程之前進行軟元件規劃,包括內部繼電器、保持繼電器、數據寄存器、定時器、計數器等。

2、編程時要進行程序功能結構的規劃,比較大型的工程或設備按功能分塊進行處理,一般以故障處理、手動處理、自動處理、輸出處理這樣的順序進行編程。如一條自動化生產線中有提升機、移行、頂起旋轉裝置等,則應按上述單元分段分塊編程。

PLC程序設計規範及編程建議


3、在分段分塊編寫的程序前應加上簡短的段註釋,說明此段程序的功能,如有必要可以註明相應的工藝流程,便於程序的可讀性。

4、在程序設計時,應對設備進行抽象,對如停止、急停、過載、超限、超時、等共用因子進行提取,放在啟動迴路或連鎖迴路,作為整個程序結構的大前提,在此基礎下,再將程序分為自動、手動兩大功能區。

5、自動模式切換到手動模式時,程序應清除自動模式下的輸出和中間狀態。特別是在自動模式使用SET指令時,必須在手動模式用RESET指令予以清除。

6、單臺設備控制中必須有手動/自動切換,以及手動操作時可以啟/停功能,由自動切換到手動時,設備不能停機;由手動切換到自動時,設備啟/停取決於自動程序。

PLC程序設計規範及編程建議

7、在設計程序的時候,當出現工藝上的故障(非控制系統控制),最好將故障現象保持,並有燈光聲音報警。直到操作工復位,以讓其知道系統出現了故障。

8、程序設計時應設計程序總復位功能,便於使用者在設備出現故障情況下,可以方便儘快恢復設備正常工作。總復位應充分考慮在復位過程中設備和人員的安全。

9、嚴禁在程序中使用雙線圈輸出,即同一個輸出線圈在程序中出現2次及以上。在不同模式條件下的對同一輸出點的輸出使用中間繼電器進行中轉,最後集中到一起並列輸出。

10、一些安全用檢測開關(如急停按鈕、極限開關等)用常閉(NC)輸入。PLC的輸入點一般情況下默認為外圍開關連接的是NO觸點,對於需要接NC觸點的須在註釋中標明。所有註釋應當清晰明瞭,不易產生誤解。


PLC程序設計規範及編程建議

11、PLC和上位機(或觸摸屏)組成監控系統時,在畫面上很多時候需要有“手動”、“自動”等控制模式。在程序裡面可以用“MOV”指令。如:當選擇“手動”就將常數1 MOV到一個寄存器VB10裡面,當選擇“自動”就將2 MOV到同一寄存器VB10。只要判斷寄存器的數據是多少,就知道系統是那種控制方式。這樣的思路好處是容易理解,不需要互鎖之類的程序。


PLC程序設計規範及編程建議


12、在順序控制程序時,即一個動作完成後,進入到下一個動作,等類似的順序控制,採用+10控制模式,。其思路是:預置一個寄存器,在初始化時值為0,當系統啟動後,對它+10,此時寄存器為10,寄存器等於10時可以做第一個動作;第一個動作完成後,再對寄存器+10,此時寄存器等於20,可以做第二個動作,這樣只要判斷寄存器裡面數據為多少,就知道要完成那個動作。當需要跳躍動作時,可以不再+10,可以加+20\\+30....,看實際的需要而定。為什麼加10而不是加1,因為加10之後,如果插入一段,只要在這10個空餘的地方隨便選擇一個位置就可以了。


13、程序有模擬量控制時,如果讀取的數據誤差很大,就需要採取其它的濾波方式,如算平均值等。

14、關於程序加密:對於加密程序的密碼必須有專門的文件予以保存,並註明相應的用戶名+密碼+權限,分發給至少兩個人以上了解密碼,防止密碼丟失帶來無法打開程序的情況。

以上是小編綜合了一些電氣工程師進行程序設計時的一般規範,而總結出來的幾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規範要點和編程建議,希望對你們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