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文|橙子媽媽

1.

120個30分鐘堆積起來的2.5天

曾經參加一個沙龍,一個考上藤校的孩子和媽媽來做分享。媽媽在時間管理上曾經給孩子提過一個建議,如果每天節約出來30分鐘,一個學期按照120天計算,就可以節約出3600分鐘,這個節約出來的時間可以被換算成60個小時,也就是2.5天。多出來的這段時間,可以安排一個全身心投入的短途旅行,或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我在聽這段分享的時候,有那麼一刻感覺到震驚。一方面每天被我們不經意浪費掉的時間,聚沙成塔之後有那麼強大的威力,另外一方面,一個優秀的家庭和孩子,可以把時間的規劃安排分配得如此精細,越優秀越努力,越和時間賽跑,我因為這個案例對時間管理更概念化了。

我想我們每個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明明可以20分鐘做完的事,孩子可能磨蹭到40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大把的光陰就這樣悄悄溜走了。每當孩子拖拉或者效率很低的時候,我們會忍不住吐槽:你如果能早點做完我們就可以出去走走啊,這樣也給自己節約了休息的時間啊;如果你每天節約10分鐘,用這個時間每天堅持背英語單詞,那麼一年下來單詞量就會很可觀啊。

說起來,聽起來,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一件事,但就是沒法做到。這不僅發生在普通孩子身上,就算上面案例裡的那個優秀的孩子,她也沒有完成一學期節約2.5天去放飛的目標。我時常在想,為什麼就是無法做到呢?讓孩子節約時間去贏得更多空間的假設,為什麼會不成立呢?

本文有佛性為孩子說盡好話的嫌疑,慎入。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2.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都是沒有意義的嗎?

我們其實很難客觀地區分清楚,哪些時間是被浪費掉的,哪些又是需要被“浪費”的。

如果人是一臺沒有感情, 沒有情緒的機器,那麼我們給他設置24小時不停轉的程序,它可以一直按照既定編程運轉下去。但人並不是機器,尤其是孩子,可以聚焦在一件事上的專注力時間,體力透支的程度,抗干擾的能力,都還走在成熟的路上。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望著窗外發呆,也可能保持這個動作很長時間的時候,一定就是不好的嗎?當一個孩子馬不停蹄地一個接一個地去完成任務,把所有的空隙都填滿的時候,就一定是好的嗎?我們沒有辦法給“如果”一個確切的答案,任何答案本質上都是權衡利弊後的自然選擇。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我想起給家裡的植物澆水,當我以非常快的速度澆灌它,一部分水就會順著泥土的表面溢出來,潑到地上。當我放慢速度,澆一會等待一會,水會被更好地吸收,如果我們足夠靜心,甚至都能聽到泥土的呼吸。這個不著急地等待,就是一個有意義的留白。孩子們也一樣,他們需要一定的“空白”來消化吸收,補充能量,自我修復。而很多的頓悟,都發生在思緒放飛的時候。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調節系統,幾乎沒有人的調節系統是同步的。當我們認為可以接著再戰一輪的時候,孩子自己的系統可能正迫切需要一個暫停。我們眼裡被“浪費”掉的光陰,於他而言,卻是至關重要的系統重啟。我們耐心地觀察,不破壞他的系統,不人為地打亂他的編碼程序,他才可能持續良性運轉。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3.

“節約時間”的貪念

我們同樣很難界定哪一部分時間是被節約出來的。比如,今天孩子的目標是擠20分鐘讀英語,這是他具象的目標。因此他會通過這個目標是否完成,來判定他是否是節約時間的大使。

但即使任務完成了,也並不代表他就節約了時間。這可能是他改變了做事的順序(把讀英語這件事放到第一順序位),也或者雖然他完成了這個目標,但是其他本該做的事情並沒有完成。能量守恆,在這裡聚焦就在那裡損耗。

因此,如果我們只是將我們的意念聚焦於某一個具象的自己未完成的目標上,往往會忽視過程中自己的努力,那些看似“平鋪直敘”的日常工作,只要高效利用,對孩子還說,就是已經履行了節約時間的目標。而一旦我們過於強調那個目標的完成,又可能傷及無辜。

在時間管理上,教孩子對自己抱以肯定的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肯定自己的每一滴努力和進步,不對自己有太嚴苛的要求和審判,不提完美要求,將自己綁架在未完成項上的負性思維不會有利於讓我們變得更好。

最高級的擠出時間的方法,不是是否完成了那個被脫穎而出的N+1,而是是否高效地利用了當下的每一秒。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4.

“被節約出來的時間”的真正意義

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做什麼,這似乎不是一個需要被討論的問題。但如何讓這部分時間變得更有意義,是值得被討論的。

有些時間是碎片化的,比如等待上課前的那3分鐘,可以刷兩道題,抄幾個單詞,這類的時間更適合去做一些簡單的校內的普適的計劃內的短線任務,大家都要完成,你可以完成得更早一些。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能夠更早一點完成而已,我們也只是獲得了即時的滿足,並沒有把時間的盈餘利用到最大化。這是擠時間的低級形式。

那些被孩子“浪費”掉的時間,不值得捶胸頓足

更高級地用法,是將爭取出來的時間,用到一個系統的、長線的工作上。這可能不像短線任務那樣,可以即時看到成果,可以短期解決問題,它需要我們更長時間的堅持,我們需要長期的連貫的動作,但一旦我們持續這樣去做了,時間就會在某一天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的收穫將是巨大的。我身邊有人用八年時間看完了心理學大辭典,專業能力非常強,有人持續5年將節約出來的時間都用在做公號上,現在是一個有名的大V,這都是持續累積的力量。對於孩子來說,將節約出來的時間,用到一個可能對自己來說有些難的更需要長線堅持的事情上,從長遠來看是更有意義的。

正因為此,這需要孩子有忍受孤獨的勇氣。不急於求成,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作為父母,我們也要擺脫短視思維的障礙,以一個更高,更開放的視野去給予他支持的力量,保護每一份積極性。

*作者:橙子媽媽。媒體人,家有13歲青春期男孩,專注學習研究青春期身心發育、親子關係、情緒管理。“做終身學習的父母”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