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衡陽湘劇

帶你瞭解衡陽湘劇

  衡陽湘劇是湖南地方戲大戲劇種之一,流行於湘南東部的衡陽、郴州及株洲的部分市縣。它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明天啟七年(1579)桂王就藩衡州,帶來崑腔戲班,是為衡陽湘劇有崑腔之始,早期在民間被稱衡州班子或衡州大戲班子,清末明初,也被稱為“衡陽漢班”,建國後定名為衡陽湘劇。。衡陽湘劇具有昆、高、彈三種主要聲腔和一些雜腔、小調,是一個保留崑腔劇目較多的劇種,現保留有崑腔曲牌100多支;高腔曲牌100多支;雜曲小調50多支;彈腔則保留有南路弋板、垛板、慢板、散板、北路慢板、快板、二流、慢二流、垛子、散板等腔板式。衡陽湘劇的表演風格按聲腔分為三種不同路子:崑腔戲,動作細膩、舞蹈性強;高腔戲,動作古樸,講究唱與念;彈腔戲,動作規範、唱、念富於板式變化。衡陽湘劇的傳統劇目約有600個,其中最為著名和久演不衰的整本戲是高、崑腔間唱的《青梅會》、《紅梅閣》、《綠袍相》、《白兔記》、《黃金印》,俗稱青、紅、綠、白、黃五大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