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間彰顯師者情懷!六安《名師空中課堂》錄製背後的故事…

電視教學、網課、微課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人們對此褒貶不一。但是此次疫情期間,六安市《名師空中課堂》確實火了一把,好評連連,點贊無數。鏡頭裡,主講老師活力無限,釋疑解惑,得心應手。這成功的背後藏著怎樣的故事呢?記者帶著疑問走進六安一中,走進錄播教室,採訪了首批參加市《名師空中課堂》錄製的三名高三教師,聽聽他們錄製課程背後的故事。

張哲:全家總動員

張哲老師,一名青年物理老師,曾參加安徽省說課大賽,獲省一等獎;在“一師一優課”評比中,其課程獲評省級優課。在接到此次錄課任務時,她說:“疫情就是命令,課堂就是老師的戰鬥堡壘,非常願意能夠參加到這次任務中來,關鍵時刻,一定要站好崗,上好課!”

張老師調動愛人全程參與,全力支持。每次錄課,他都與張哲老師同行,並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知識,為張老師調試電腦、課件、錄像設備,解決技術上的問題。當張老師錄課時,他就坐在一旁,用筆紙仔細記錄每張PPT講解的時間節點,方便後期的剪輯,為此,其他老師都笑稱他為“張秘書”。為了保證課程質量,每次錄課前,張老師總會在家試講演練,並由愛人錄像,之後再和愛人一起對照錄像查找不足,仔細記錄,逐點修改,然後再次試講,反覆多次,常常準備到深夜。在準備錄課的日子裡,張老師每天休息不到4個小時,但無論睡的多晚,第二天一早起床,繼續寫教案、改課件、核稿子、試講演練,有時錯過了午飯時間,餓了就啃幾口麵包對付一下、困了就喝一口茶提神,把最多的精力投入到視頻剪輯、校對工作中。在正式錄課時,為了確保課程內容完善且時長精確在60分鐘,張老師需要多次地對視頻進行剪輯、校對、刪減等操作,而完成課程視頻的成片,常常要到凌晨1點以後。一次又一次,在很多人熟睡的時候,張哲老師和愛人才能在深夜踏上回家的路。

愛人主動擔起了家裡的所有家務,為張哲老師創造安靜、舒適的備課環境;之前很少下廚的他,也每兩天去一次超市採購新鮮食材,再使用手機APP學著做幾道營養菜,保證張哲老師每日營養均衡。

孩子是她一直的牽掛。為了能全身心投入備課,為高三畢業班的同學們呈現有價值的專題課,她將年僅5歲的孩子送至父母家中,請父母代為照顧。孩子在姥姥家,也只能通過電視或手機屏幕才能看到自己的媽媽。當錄課結束後,孩子一見面就說:“終於見到了真的媽媽,你看,她可以和我手拉手一起轉圈”。那一刻,張哲老師的眼淚奪眶而出,此時的她才把那顆緊繃的心鬆了下來。

汪玲:苦樂兩相依

汪玲老師,中學高級教師,曾獲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並作為中小學優秀外語教師出國留學獎學金獲得者赴英國留學。就是這樣一位資深的外語教師,在接到通知參與市《名師空中課堂》錄製任務後,自豪與忐忑,一併襲上心頭:自豪,是因為作為一名教師,能夠在這樣一個特殊而關鍵的時期擔負起一份重任、貢獻出一份力量,幫助停課在家的高三學子們開展學習;忐忑,是因為這是一次從未有過的挑戰,時間緊,任務重,且要面對很多之前未曾熟悉的操作,怕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選好課題與認真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所在,在接到任務的當晚,汪老師就積極和英語教研組長齊能傳老師溝通,商定課題,謀劃備課。由於備課時間緊張,汪老師常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專心完善每一個步驟、精心設計每一張PPT、仔細打磨課堂語言,為了確保零失誤零遺漏,她在家中常常對著PPT不斷推敲、反覆演練。

就算是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當第一次面對攝像機錄課時,汪老師還是不能自如地發揮,因為緊張,頭腦中一片空白,在家裡已練習純熟的語言似乎在此時都被遺忘。其實,汪老師在以往上公開課的開始階段也有過緊張的經歷,但那時卻能很快調整好狀態,進入正常教學中,這一次卻有所不同,因為面前沒有學生,只有兩臺黑乎乎的機器,好像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和狀態,汪老師感覺自己如同一個初次登上講臺的教師新人。原本為克服這種無現場學生的生疏的授課氛圍對授課發揮可能帶來的影響而做的大量練習和準備,此時卻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原本只需要一個多小時錄製過程,因為一次次的失誤或調整而變得十分漫長,一連三個小時,處在高度緊張狀態下的汪老師,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面臨崩潰,可是她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責任在肩,決不能氣餒,更不能放棄。在隨堂聽課的齊組長的建議下,經過短暫的休息調整,汪老師終於在四個多小時後完成了第一次錄製。

汪老師回到家時已是晚上九點,剛吃過飯的她接到技術人員的通知,需要立即前往錄課地點剪輯課程視頻,因為良好的剪輯是打造一堂流暢、成功的錄播課必備的要素,而此次的課程視頻第二日早晨就需送交電視臺,必須連夜剪輯完成。那一晚,汪老師和技術人員一起反反覆覆查看視頻,仔細打磨好每一個細節。當最終的成片剪輯完成,天已放亮,想到學生們可以及時收看課程、開展學習,汪老師早已忘卻所有的疲憊。

洪立鋒:“鋒”從磨礪出

洪立鋒老師,市骨幹教師,市基礎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省優質課二等獎獲得者。作為六安一中教科室副主任、高三年級部主管教學副主任和首屆茅以升班高三班主任,洪老師擔子重,壓力大,但面對錄製《名師空中課堂》高三理科數學專題講座的視頻任務,洪老師沒有絲毫猶豫,併為自己能在抗疫行動中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而感到欣慰,他說:“這是自己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和人民教師的擔當與責任。”

平常在學校,洪老師對師生互動式上課方式、過程可謂駕輕就熟、頗有心得,他深入淺出、專業而不失靈動的授課方式也頗受學生好評。但錄好此次視頻課程,洪老師卻不能完全複製平時上課的經驗和方式,因為這次課程的教學對象、教學形式和授課氛圍都不同以往,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為此,洪老師第一時間和同事們開展討論,站在力求最大限度使更廣泛的學生受益的角度,精心選擇課題;之後,洪老師全身心投入到備課工作中,蒐集資料、製作課件、反覆完善、試講試練,洪老師在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力求完備,為了化繁為簡、幫助學生們打贏數學戰役,他對每句話每個字都細心揣摩、對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仔細推敲。

錄課那天,洪老師戴著口罩,走在冷清的校園裡,懷揣著熱情,面對著攝像頭。作為六安一中第一個錄製視頻老師,洪老師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而挑戰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由於時間緊,錄課結束,還得和技術人員一起剪輯視頻,以縮短交送視頻課的時間。洪老師白天上課晚上協助剪輯。第一次錄課從中午開始,中間穿插六安一中高三年級“停課不停學”等教學安排後,上課加上協助剪輯,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完成任務,他只睡了兩三個小時。這樣連軸轉,連攝像師都擔心他的身體,欽佩他的敬業精神,問他:“洪老師,你這麼認真,為了什麼?”他說:“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我作為老師,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課,站好自己的崗位和講臺就是對學生的負責,對國家負責,這樣才能無愧於心。”洪老師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明白“多難興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期讓他們成為更有力量、更有信念、更有精神、更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同學們對洪老師的課也給予了積極的反饋和評價,一個個笑臉和點贊緩解了洪老師的壓力,也激勵他以更飽滿的熱情去準備和錄製接下來的視頻課。

據悉,六安一中參加首批市《名師空中課堂》錄製的教師還有副校長經懷德、王躍老師,參加第二批錄製的教師有張玉文、衛根柱、張靜、賈永峰、嚴旭老師,參加省教學視頻課錄製的有洪立鋒、王躍、張哲、張健、鮑丙莉老師。此外,六安一中還組織了年級、班級網絡直播。在此次抗疫期間在線教學工作中,六安一中全體動員,全力以赴,此間有著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我們在這裡只是擷取幾朵浪花奉獻給大家,一起分享,為教育事業、為抗疫工作的有力開展汲取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