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小明實習的公司,最近正在籌劃一個電商項目,是公司的高優先級項目,如果進入這個項目組,實習轉正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小明的主管跟小明說過幾次,等他做完了季度工作報告後,會推薦他到電商項目組,能得到主管的認可,小明心中特別興奮。

但是小明對電商並不熟悉,雖然他經常在某寶上買東西,但是電商運營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而彼得大叔好像一直在電商企業工作,因此他跟彼得大叔說過幾次,希望找時間介紹一下電商運營。

又是週末,一週一次的溝通又開始了。

“小明,互聯網運營從大的角度來講,可以簡單分為產品運營和電商運營兩大類,兩者有差別,不過很多思路是互通的,今天大叔跟你介紹一下電商運營。

我要提醒你一下,跟之前的話題相比,今天的話題比較枯燥。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首先,你需要明白所有的的零售業務,首先考驗的是流量獲取能力,而流量,歸結起來只有兩種:

  • 渠道流量: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去北京王府井開店?
  • IP流量:迪士尼樂園那麼偏遠卻為什麼人流不息?

對於電商運營而言,基於上面兩種類型的流量,有兩類做法。

  • 在電商平臺開店

阿里和京東這兩個最大的電商平臺,本質上是一個流量販子,他們把流量賣給商家,掙流量費(付費推廣+銷售提成)。

很多人不知道,當年是淘寶先封殺的微信,2013年11月22日那天,用戶在微信中點擊任何淘寶鏈接,都會被淘寶強行導向手機淘寶的下載頁。”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小明連忙問到:

“大叔,微信免費給淘寶導流量,淘寶傻啊,為啥不要?”

彼得大叔說:

“因為淘寶是賣流量的,如果大家發現可以從微信輕鬆、免費獲得大量流量,誰還去淘寶買流量啊,甚至用淘寶呢?

而在天貓、京東做開店做電商,就必須遵從他們的系統算法,才可能提升銷售。

天貓京東算法的核心目標就是實現流量價值最大化,提升流量價值的算法很複雜,比較簡單的做法是提升轉化率,因為

單個流量的價值=客單價*轉化率

提升客單價是比較難的,而提升轉化率很簡單,只要把流量多導向那些“價格有優勢+歷史好評多”的產品頁面去,這就是為什麼淘寶京東都喜歡講爆品爆款,因為電商平臺的算法就是遵循馬太效應——賣得好的,有更大概率賣得更好。

在電商平臺最好的產品是:庫存深、價格有競爭力且能積極配合平臺活動的貨品。

除了在電商平臺開店,獲取平臺流量以外,還可以採取自己開店獲取流量的辦法,大量有垂直領域自有流量的商家都採用這種辦法。

  • 商家在社交媒體獲取流量導向自己店面

現在有許多商家在微信賣貨,通過有贊等電商技術平臺開店,有贊不提供流量,只提供商城技術支持,需要商家自己去獲取流量。

同一商家可以同時開兩種店鋪並不違背,現在不少商家的做法是:

在淘寶京東通過爆款獲取用戶,用社交媒體工具黏住老用戶,再進行深度運營。

好了,小明,說了這麼多閒話,到底什麼是電商運營呢?

大叔覺得所謂電商運營,就是把人引到頁面上購買產品,換句話說,就是

把人引到場來買貨,線下零售領域常說‘人、貨、場’,電商運營也可以按照這3個維度來思考分析。

電商運營,大叔認為實質是數據化運營,要做到數據化運營,就要能夠建立起運營相關的公式,根據公式找到相關的數據,並進行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方案。

我們先分析‘場’。

11.1 電商運營的“場”

對於電商而言,場可以從‘從哪兒來’和‘到哪兒去’兩個角度去分析,第一個‘從哪兒來’可以理解為流量角度。

如果我們用流量角度去分析電商運營,假設我們最核心的考核指標是銷售額,我們可以列出下面的公式: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如何理解上面的公式?

簡單地講,就是運營者從不同的渠道,付費或者不付費地獲得了數量不等的流量,每個流量到達具體的落地頁面,經過跳轉、轉化,形成訂單轉化。

要想從流量角度分析運營,就要搞清楚最主要(比如前5或者前3)的流量渠道有哪些,成本是多少,渠道流量的轉化率、客單價以及退貨率情況。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如果我們還需要關注毛利或者淨利,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渠道乘以相應的毛利率或淨利率即可。

如果說流量更注意的是‘從哪兒來’,那麼我們同樣應該關注‘到哪兒去’。

因此場還可以從‘頁面’角度,我們可以列出下面的公式。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我們可以關注網店流量最大的落地頁——首頁、品類頁、產品單頁、活動頁等,用戶來到頁面後的後續動作有哪些?再次跳轉的主要頁面有哪些?最終的轉化率又有多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活動頁’和‘產品單頁’。在電商類站點,經常有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我們需要創建相應的活動頁,同時,用戶最終落地形成轉化通常是在產品單頁完成的,產品單頁的流量和轉化率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頁面的設計和文案改進,你完全可以利用之前彼得大叔溝通介紹過的知識,彼得大叔不再多說了。

說完了場,我們談談‘貨’。

11.2 電商運營的“貨”

貨,也就是商家售賣的產品,也是用戶購買的貨品。我們同樣可以按照上面的格式列出類似的公式: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產品的劃分維度可以從場景角度去分析產品,比如居家類、旅行類、商務類。也可以從品類上來分析,比如服裝領域的上衣、長褲,當然也可以從具體品牌去分析。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更常用的,是單品的維度,比如分析銷售額時,可以重點分析銷售額或銷售數量最高的5款產品。

電商對於重點貨品有各自的劃分維度,比如有商家把重點貨品分為‘爆款、引流款、利潤款’三類,甚至還有商家會專門針對促銷活動的‘活動款’,而有的商家認為‘引流款’就是‘活動款’,然而有的商家的劃分維度就兩類——引流的‘爆款’和盈利的’利潤款’。

如何劃分不重要,關鍵是要遵循企業的經營策略。分類的目的是劃清楚邊界,便於我們制定策略和方案。

說完‘貨’,我們就該落到‘人’。

11.3 電商運營的“人”

電商運營中的‘人’,有人認為是11.1中提到的各渠道流量,而大叔習慣把流量歸入‘場’中,而‘人’專指客戶。

小明,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假如時光倒流,你穿越到2000年,加入一家煤炭企業,穿越的你知道在未來的10年裡,由於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煤炭產品將供不應求,而各家煤企的煤炭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差別,請問:市場營銷人員在這家企業可以做什麼?”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小明想了想,說到:“找到最有價值的客戶。”

“太棒了,小明,你說的太棒了。

一名市場營銷人員的核心價值是為企業尋找並挖掘到優質的客戶。其實市場營銷,就是通過滿足客戶需求獲得利潤,如果我們不能定義獨一無二的好產品,那就為企業挖掘到獨一無二的好客戶。

產品相同,但客戶卻千差萬別,比如採購金額、頻次和數量、回款條件和週期、服務需求等,做客戶運營,要找到細分客戶的維度,並分析、運營他們。

我們同樣按照上面的格式給出以客戶為區分維度的銷售額公式。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在國外快消零售行業,有basket size和ticket size的說法。basket size是指每單買的貨品件數,而ticket size是指每單採購的金額,而國內似乎對每單件數似乎並不重視,所以客單價(訂單平均金額)更被大家關注。我個人認為對於高頻品類,應該同樣需要關注客戶的basket size。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一方面,做好了客戶分析後,我們就知道該去哪兒尋找類似的高淨值客戶,另一方面,對於不同類型的老客戶,我們可以制定老客戶的運營計劃。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老顧客管理的本質是與用戶建立儘可能多的聯繫。

如何與老用戶建立聯繫? 大叔按照距離銷售場景從近到遠,總結通常就三招:

  • 以利驅之:優惠返利,
  • 以趣鏈之:社交貨幣
  • 以情聚之:品牌忠誠

總之跟老用戶跟他們發生儘可能多的鏈接(注:參見楊彼得:為什麼都知道老顧客重要而真正做好顧客管理的沒幾個?),比如激勵他們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賬號,甚至店鋪小二的微信號,讓老客戶買買買,或者傳傳傳。

在互聯網領域有個很時髦的詞叫做“增長黑客”,但是大量的“增長黑客”都把重心放在了“獲新”上,其實“留舊”對於電商企業而言,有時更重要,尤其是多品類產品企業,激活老客戶在本店購買儘可能多的產品,往往要比獲得新下單客戶重要。

好了,我們按照場、貨、人這3個維度介紹了電商運營,這3者無法完全隔離,相輔相成,只是通過這3個維度可以簡化問題,讓我們思考起來更加清晰。

小明,再說一遍,電商運營,是把人,從某個地方,引到某個頁面,讓他們購買產品。

好了,小明,今天電商運營的理論知識,彼得大叔就介紹到此了。”

“啊?彼得大叔,過去你每堂課,您都引經據典,都會推薦一些書,怎麼今天就這麼幹巴巴地說了4個公式,一本書都不推薦了嗎?”

“嗯,小明,電商運營,彼得大叔覺得沒什麼特別好的理論性書籍可推薦,一定要推薦的話,我推薦一句話吧。”

說完,彼得大叔發來了下面這張圖。

.

.

.

.

.

.

.

.

.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1」電商運營

“好了,小明,今天咱們就聊到這兒吧,下個星期,我想跟你聊聊你的職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