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古龍筆下,有很多謎一樣的人。葉孤城無疑是其中之一。古龍的江湖看似縹緲,實則真實。真實的江湖避不開皇權的陰影,葉孤城的特殊之處就在於,看似身處江湖之遠的他,卻是古龍筆下所有反派中,唯一一個捲入中原王朝政治鬥爭的人物。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超然俗世外,何以惹塵埃?

葉孤城可以說是“陸小鳳系列”第三部《決戰前後》中的最終BOSS,他的名字早在第一部《大金鵬王》中就已被提及,人也於第二部《繡花大盜》中正式登場。那時陸小鳳夜探南王府時,與葉孤城發生第一次交手,靈犀一指對天外飛仙,雖只一瞬,卻精彩絕倫。從那時起,陸小鳳忽然發現葉孤城與西門吹雪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們都非是非常孤獨、非常驕傲的人。他們對人的性命,看得都不重——無論是別人的性命,還是他們自己的,都完全一樣。他們出手都是絕不留情的,因為他們的劍法,本都是殺人的劍法。他們都喜歡穿雪白的衣服……。他們的人也都冷得像是遠山上的冰雪——難道只有他們這種人,才能練得出那種絕世的劍法?”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古龍筆下,葉孤城人如其名,“天外飛仙”,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絕世劍客。相比西門吹雪,葉孤城出場的頻率不高,除了《繡花大盜》中王府驚鴻一瞥,接著就是《決戰前後》中幾次主打戲,但幾乎每次登場都是高光時刻。《決戰前後》的故事圍繞著葉孤城與西門吹雪在紫禁城之巔約定的一場決鬥展開,兩位絕頂劍客曠世一戰,本身就足夠吸引人,但真正精妙之處卻是在決戰這條明線背後的暗線——葉孤城與南王世子弒君奪位之棋局。這也成為葉孤城留給後人最大的謎團——超然世外,冷若冰霜的葉孤城,絕非醉心於名利之人,為何會參與到世俗中的政治陰謀中?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原著沒有給出標準答案,但影視作品中卻出現各種腦補,如張智霖版《陸小鳳傳奇》算是眾多“陸小鳳”中比較貼近原著的一版,但在最終紫禁之巔的決鬥前,編劇通過陸小鳳之口問出了許多讀者的疑惑,為什麼葉孤城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絕世劍客會參與到最骯髒的政爭中?此時一旁的大內高手魏子云跳出來強行解釋:葉孤城是前朝皇室餘脈,宗室全靠南王府保護,葉參與弒君陰謀是為復國仇。這般解釋算是給觀眾一個交代,卻顯得極生硬,邏輯上也說不通,你魏子云既然知道他是前朝餘孽,怎麼不早說,還把他放進宮來?至於電影《決戰紫禁之巔》則更誇張,直接成了葉孤城自己想篡位當皇帝。

總而言之,眾多影視作品中的葉孤城都被嚴重臉譜化了,尤其在影響頗大的《決戰紫禁之巔》中,就連他標誌性的一襲白衣也變成了黑衣。其實不必否認葉孤城是反派,但在二次創作時,卻對不能將他當作普通意義上的反派角色來塑造,否則這個人物必然嚴重扭曲,面目全非。

江湖不勝寒,廟堂更摧心

還是回到葉孤城為謀劃和參與政變這個話題。首先要從葉孤城的身份說起。葉孤城是否僅為江湖中人?原著中並未過多提及他的身世,唯一能確定的是他“白雲城主”稱號,而白雲城位於南海的“飛仙島”。相對西門吹雪的山莊,在神秘的海上,葉孤城的白雲城、飛仙島都顯得詭譎莫測。這裡其實隱約透露了一個可能性:那葉孤城不僅僅是聞名江湖中的劍客,他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割據一方的政治勢力首領,治理一方(城)土地。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古龍的江湖中並非不存在這類勢力,如金鵬王朝、龜茲國等,在《楚留香新傳·新月傳奇》中,對稱雄海上的史天王的表述就是與官府形成制衡的海上割據勢力。放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地方勢力更不足為奇,海上勢力如活躍於嘉靖年間王直集團;活躍於天啟年間的鄭芝龍集團;陸上割據勢力典型如家族世襲統治長達七百餘年的播州楊氏等等,多不勝舉。這些勢力中,有的屬於非法組織(如王直集團和招安前的鄭芝龍集團),有的則是持官方身份,但擁有自己武裝並自行統治的勢力範圍(如播州楊氏)。如果飛仙島白雲城也屬於這類割據勢力,更大的可能屬於後者,否則皇帝斷不會說“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在《決戰前後》中,葉孤城最為出彩的部分還不在於他與西門吹雪的巔峰對決,而在這場決戰背後,他為弒君政變而精心設下的棋局,每一個環節都可謂機關算盡,步步驚心,甚至從第一部《大金鵬王》的故事中,這條暗線就若隱若現。紫禁之巔的決戰被西門吹雪視為神聖的曠世之戰,而在葉孤城眼中不過是一顆煙霧彈,是用來引開侍衛,調虎離山,從而乘虛發動政變的騙局。其人工於心計,城府之深,可見一斑。

儘管江湖中大名鼎鼎,但廟堂與江湖在葉孤城心中孰輕孰重同樣顯而易見。這位白雲城主,恐怕真不是純粹的江湖中人。

如果白雲城屬於割據勢力,那麼葉孤城不惜犧牲江湖名聲,精心策劃發動政變,於情於理都說得通。接下來可以看第二個問題:葉孤城幫助南王世子篡位的動機是什麼?

書中沒有過多提及葉孤城與南王世子是何關係,只在《繡花大盜》中透露了兩條信息,第一,葉是南王世子之師,而世子的武功本身也不弱。第二,葉是南王府中劍術最高之人。某些影視作品自行腦補,例如說南王府以白雲城的淡水資源為威脅,讓葉孤城上賊船,葉也是為了白雲城的百姓才不得已而為之。這種說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將葉孤城洗白,卻有諸多不合情理之處,相反會極大降低葉孤城這個人物的魅力。能夠設計出決戰紫禁之巔這出精妙絕倫的騙局的葉孤城,因為這種理由被南王府裹挾而不能自拔,怎麼看都顯得滑稽。從原著中來看,葉孤城與南王世子至少在弒君篡位一事上是真正合作的,可能是葉孤城利用世子,也可能雙方互相利用,但斷無南王府裹挾葉孤城之理。這場陰謀的主要人物有三個:葉孤城、南王世子和太監王安。拋開作為內鬼的王安,葉孤城至少是主謀之一。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劍客與政客

葉孤城與南王世子所謀劃的偷天換日政變,原始動機也有主動出擊和被迫出擊兩種可能。

先說第一種可能,葉孤城主動與南王世子合謀,原因可以非常簡單——野心膨脹。這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冷若冰山,如同世外飛仙的葉孤城,怎麼會參與到汙穢不堪的政治鬥爭中來呢?說其野心膨脹,從人設上看怎麼都不太合理。那是因為我們都是江湖視覺,我們看到的是那個江湖上的無雙劍客葉孤城,而作為政客的葉孤城,古龍沒寫,我們也不能直接看到。古龍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塑造的人物總是不可能讓你看盡所有,幾乎每個重要角色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神秘感,這很真實,人是複雜的,人也是會變的。

人會變,例如另一座冰山西門吹雪。西門剛登場時,冷若冰霜,不帶一點人情味,劍出鞘必見血,即使是面對內心相惜的少年劍客蘇少英,也未曾留情。可是到了《決戰前後》中,西門吹雪這座冰山竟然融化了,他娶孫秀青為妻,並將為人父,連從不離手的劍也被放下,這些變化被陸小鳳看在眼裡,所以陸才會為那場決戰擔心,因為陸小鳳發現西門吹雪已不是昔日那個對自己、對別人生命都看得很輕的冷血劍客,他有了和普通人一樣的感情。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劍仙也好,飛仙也罷,畢竟西門吹雪與葉孤城都是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即使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白,不也曾在仕途受挫時發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悲嘆嗎?既然寒傲似冰的西門吹雪可以被情慾所融化,冷若霜雪的葉孤城又何嘗不能被權欲所侵蝕?男女之情能令人痴狂,這點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但追求權力的執念與野心對於人性之扭曲,甚於男女之情千百倍,皇權鬥爭中,弒父誅子,殺兄屠弟之事史不絕書,權力的遊戲能將流著相同血脈的人相互殘殺,能將蕭薔之內的大家庭化為殘酷的修羅場,能將寫得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種絕命詩的少年志士變成遺臭萬年的漢奸國賊。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古龍先生的小說之所以經典,是因為他的江湖中很多人都複雜而真實。想起先生筆下另一位令我較迷戀的角色,《楚留香傳奇·血海飄香》中的妙僧無花,他滿腹經綸,他儒雅博學,他飄逸而俊美的外表迷惑了包括楚留香在內的所有人,但他是一切陰謀和悲劇的製造者。直到《血海飄香》最後,陰謀敗露的無花不願被楚留香送交官府,自殺而亡,連死都極優雅。然而到了第二部《大沙漠》中才猛然發現,原來無花是詐死,原來無花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優雅;他逃到大沙漠,以吳菊軒之名繼續興風作浪。但《大沙漠》裡吳菊軒已完全沒有《血海飄香》中無花那般聖潔和高雅,那副偽裝的皮囊甚至顯得有些醜惡骯髒,就連死也死得很狼狽——被畫眉鳥一箭穿吼而亡。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有人認為無花以吳菊軒之名繼續出現簡直是狗尾續貂,毀了這個角色,以前我也如此認為,但後來改變了看法,高雅的無花與醜惡的吳菊軒本就是同一個人的兩個面。妙僧的雅是無花的貌,吳菊軒的惡才是無花的本心。

葉孤城與無花有相似之處,卻又不盡相同。他究竟是作為絕世劍客的“天外飛仙”?還是作為腹黑政客的“白雲城主”?古龍也沒有給出標準答案。

心中有劍,劍指何方?

若說葉孤城計劃這場陰謀是被動出擊,有沒有可能呢?完全有。這裡不去腦補任何劇情,只從歷史中從找其規律。南唐李後主對宋朝俯首稱臣,最終免不了被宋軍兵圍金陵,國破家亡的結局。後主何辜?南唐何罪?宋太祖一語道破:“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稍懂歷史的都知道,李後主的結局十分悲慘,無數人為其惋惜,與其被毒殺於深宮,何不如當初金陵之戰時玉石俱焚。在更早的戰國時代,七雄中最弱的燕國同樣深知遲早為秦所滅,太子丹鋌而走險,派荊軻刺秦,他改變不了燕國的命運,卻依然選擇反抗。儘管荊軻、太子丹事敗身死,易水訣別卻傳唱千古。

葉孤城肯定不是李後主,卻極可能是太子丹。《決戰前後》中沒有點名他們所要行刺的是明朝哪位皇帝,但短短几段描寫不難看出,這位皇帝絕不是一名昏君,相反,他勵精圖治、宵衣旰食,同時有勇有謀,即使得知政變已發生,自己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亦能臨危不懼,與葉孤城產生了一段極經典的對白,還說出了一句無數人都想問的話:“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成就是王,敗就是賊。”葉孤城的回應爭鋒相對。

“賊就是賊。”皇帝不相讓。

這位天子果非等閒之輩。尤其之後兩人關於“手中劍”與“心中劍”一段論戰堪稱經典。最後自言不殺手無寸鐵之人的葉孤城卻要為皇帝破例一次,只因他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帝手中雖無劍,心中卻有劍。

皇帝心中有劍,這柄劍指向何處?是否包括了葉孤城家族世代統治的白雲城?白雲城有多大?葉家世代傳承了多少年?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若皇帝的劍指向那遙遠的飛仙島時,葉孤城必然孤城難守,遂效昔日燕太子丹之舉,先發制人,精心策劃了紫禁之巔這場陰謀。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皇帝雄才大略,中央強勢,對於地方割據勢力絕非好事,反之,但凡藩鎮割據,軍閥擁兵自重的局面,只有在中央王朝式微之時才會出現。葉孤城所處的時代無疑是明朝,而就在明史中,同樣有這樣的事例。統治西南播州的楊氏政權,歷經七百餘年世襲,根深蒂固,最終卻在萬曆年間起兵反明。此役20萬明軍分八路會剿播州,血戰一百餘日方才平定,而播州最後的統治者楊應龍也在失敗後選擇玉石俱焚,一把火焚盡新王宮,以極慘烈的方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後來,有人說楊應龍是狼子野心,也有人說他是被明朝逼反。其實最大的可能是兩者兼有之,一方面從楊氏墓葬、出土文物、建築規格上看,僭越無處不在,外加楊氏在反叛前的擴張與備戰,很難說其沒有野心。另一方面,平播之役是在改土歸流的大環境之下爆發的,中央與地方割據勢力必然爆發的衝突,所以也很難說沒有明軍逼反楊氏的因素。歷史如此複雜,人如此複雜,豈可一概而論?

我個人更傾向於相信葉孤城和歷史上的楊應龍一樣,個人野心和形勢所逼兩者兼有,可謂梟雄也。他工於心計,不擇手段設下的這場局,更像是政治野心家的手筆,並非一般江湖俠士做得出來。而皇帝的雄才大略、臨危不懼,亦非等閒之輩,他心中之劍指向何處?同樣引人遐想。白雲城是否正如彼時的播州?葉孤城是否也是為了他的白雲城,毅然拔出手中之劍去迎戰皇帝的心中之劍?

紫禁之巔的決鬥,明面上一場是作為江湖之遠的葉孤城與西門吹雪的巔峰對決,實際上卻是廟堂之中的葉孤城與皇帝的生死交鋒。前者雖說敗者必不願活下去,卻也非必死。而後者則是真正的賭命,敗者必死無疑。可惜的是,與皇帝決鬥的這一局葉孤城徹底失敗了。當皇權的博弈分出勝負後,葉孤城又回到紫禁之巔,重啟那場江湖上的決戰,其實一切都不那麼重要。最終,葉孤城死於西門吹雪劍下,並非技不如人,而是在最後時刻將劍心偏離,不願殺死對方,因為西門吹雪有活下去的理由。西門吹雪同樣可以收住劍勢,卻將劍鋒刺進葉孤城的胸膛,他懂他——廟堂上決戰既已落敗,江湖對決的勝敗又有何意義?作為這場皇權鬥爭的失敗者,唯有死路一條。但死在西門吹雪的劍下,是葉孤城最好的歸宿。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這絕世無雙的劍客,終於已倒了下去。他的聲名,是不是也將從此消失?”

“天邊一朵白雲飛來,也不知是想將他的噩耗帶回天外?還是特地對這位絕世的劍客,致最後的敬意?”

“曙色已臨,天地間卻彷彿更寒冷、更黑暗。”

“葉孤城的臉色,看來就彷彿這一抹剛吐露出的曙色一樣,寒冷、朦朧、神秘!”

這是古龍在《決戰前後》中對葉孤城容貌最後的描述,直到最終,他依然帶著神秘。世間原有許多因果,都來不及一一道破。

夜盡天明,強敵已逝。當旭日升起,被皇權籠罩的紫禁城便不再屬於江湖。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所幸,帶著葉孤城遺體離開皇城的,是西門吹雪。江湖路遠,有此知音相送,這一路總算不至於太落寞。​​

白衣不勝寒,孤城萬仞山——劍客與政客:葉孤城的紫禁之巔

長按關注文史博物苑,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