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理論」田 園:關於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檢察理論」田 園:關於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柞水縣人民檢察院 田 園

柞水縣地處秦嶺腹地,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陝西省乃至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但隨著經濟發展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日漸增大,衍生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層出不窮,既對生態環境執法造成巨大壓力,也給生態文明建設帶來重大隱患。作者以近五年來柞水縣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刑事犯罪案件為調研樣本,對該類犯罪主要特點進行剖析,並提出加強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對策建議。

一、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基本情況

近五年來,我院共辦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刑事犯罪案件43件76人。其中非法捕撈水產品案16件24人,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7件14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2件2人,非法狩獵案10件19人,盜伐林木案3件6人,濫伐林木案2件8人,非法佔有農用地案3件3人。

二、 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特點分析

1、從犯罪時間看,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呈頻發態勢。

柞水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森林資源、動物資源非常豐富,歷來是違法犯罪分子“重點關照”區域,近年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頻發,嚴重影響了秦嶺森林資源安全,破壞了秦嶺地區生物多樣性,亟需引起重視。五年來,柞水縣檢察院受理破壞環境資源案件43件76人,呈現頻發態勢。其中2015年受理5件8人,2016年受理3件11人,2017年受理7件17人,2018年受理16件23人,2019年受理12件19人。

「檢察理論」田 園:關於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2、從犯罪罪名看,非法捕撈水產品等佔絕大比例。

從犯罪罪名看,主要集中在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狩獵罪。其中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佔比37.2%,非法狩獵罪佔比23.3%,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佔比16.7%,成為近年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最集中、最突出、最典型的犯罪類型。

「檢察理論」田 園:關於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3、從犯罪地域看,部分鄉鎮成為犯罪高發區。

從犯罪地域看,我縣營盤鎮、乾佑鎮破壞環境類犯罪情況尤為突出。營盤鎮因其擁有獨天得厚的森林覆蓋率和多種瀕危野生動物,發案率最高,涉及破壞環境類犯罪共計13件,佔比30.2%;夏季潺潺的乾佑河水也使得乾佑鎮成為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的集合地,該類犯罪共計9件,佔近年來破壞環境類犯罪的20.9%;下樑鎮成為非法佔用農用地的突出地域,該類犯罪共計3件,所佔比重也不容忽視。

「檢察理論」田 園:關於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4、從犯罪主體看,主要集中在農民和無業人員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統計分析發現,近五年來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犯罪人員中,多集中在農民和無業人員中,且大多無固定職業,文化素養較低,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作案主體農民40人,佔比51.3%,無業人員20人,佔比25.6%;受理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犯罪嫌疑人76人,其中文盲或半文盲13人,小學文化39人,高中文化8人,初中文化17人,大專文化1人,未受高等教育比例高達98.7 %。

「檢察理論」田 園:關於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多發的原因

1、法制觀念淡薄。部分群眾法制觀念淡薄,不知道林業、土地、礦產等資源屬國家或集體所有,或者固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生活態度,隨意砍伐買賣樹木,任意變更承包經營的山林土地用途,任意開採沙土石料,對生態環境肆意破壞。還有部分群眾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自己破壞生態環境的犯罪行為不能正確認知。

2、經濟利益驅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往往伴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益索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熱衷純天然食品,追求野味,導致一些人為了追求高額經濟利益不惜鋌而走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降低生產成本而導致違規排放汙染物、違規開採自然資源等現象屢禁不止。如犯罪嫌疑人胡某某直接將危險廢物運往公路兩側的溝渠傾倒。由於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判處的刑罰一般較輕,違法成本與犯罪分子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相比不足為懼,使得一些罪犯不惜以身試法,破壞生態環境。

3、執法監管不嚴。環境資源保護涉及環保、國土、林業、水務等多個執法部門,各部門監管職能交叉重疊,存在執法“真空”地帶,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推諉、“踢皮球”的現象,無法形成有效地打擊合力。行政執法機關對於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的追訴標準把握不嚴,存在以罰代刑現象,對於一些涉及違法犯罪的案件線索未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四、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對策建議

1、加大偵查監督力度,增強犯罪的打擊力度。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發現涉嫌違法案件行政機關不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或者移送公安機關後,公安機關不立案的行為應當及時進行立案監督,對其中涉嫌濫用職權、翫忽職守、徇私舞弊等的執法人員,應移送相關部門查處。同時加強與公安、法院的溝通配合,形成打擊破壞環境類犯罪的合力,對構成犯罪的,堅決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加大以案釋法力度,增強案件的辦理效果。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應認真審閱案卷,訊問犯罪嫌疑人,仔細審定相關數據,必要時到案發現場查看核實證據,對需要追究涉案者刑事責任的,應向公安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對其進行追訴;案件移送法院後可建議法院組織村民旁聽庭審,使旁聽人員也能接受教育,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特別是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後續修復工作,涉及生態環境修復的案件,刑檢部門應及時與民行部門溝通,做好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工作,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打擊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而對於犯罪嫌疑人對法律懲治力度抱有的輕視心理,不僅要求違法行為人損害賠償,更強調生態環境的後期治理修復,提高違法者的違法成本。

3、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檢察機關既可以通過鄉鎮檢察服務站深入宣傳,也可以聯合法院、公安局及相關行政職能部門開展宣傳,重點針對普法宣傳力度較為薄弱的鄉鎮、農村進行普法宣傳,做好以案釋法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尤其是針對非法狩獵、非法捕撈水產品等高發性犯罪,加大宣傳力度,真正讓群眾知法守法,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做到全民行動,共同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


值班主任:姚啟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