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愛因斯坦誕辰141年

1879年3月14日,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出生。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創立的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中的一大支柱,不僅解釋了引力如何發揮作用,也提供了一個認識宇宙、時間和空間的新視角。1999年12月,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

歷史上的今天:愛因斯坦誕辰141年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人商人家庭。愛因斯坦從小就與眾不同,他學習說話很慢,他的父母一度擔心他的學習能力有問題。不過父母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愛因斯坦在數學上展示了其驚人的才華,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並開始思考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瑞士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學習,並立志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1900年從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畢業後的愛因斯坦陷入失業的困境,過了兩年才在瑞士找到一個專利局低級職員的工作。雖然生活清貧,但愛因斯坦在這個階段閱讀了大量書籍,為日後的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奇蹟。這一年他寫了六篇論文,在三月到九月這半年中,利用在專利局每天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業餘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

1905年3月,愛因斯坦將自己認為正確無誤的論文送給了德國《物理年報》編輯部。這篇論文名叫《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性觀點》。這篇論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廣到光在空間中的傳播情況,提出光量子假說。認為:對於時間平均值,光表現為波動;而對於瞬時值,光則表現為粒子性。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觀客體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統一,即波粒二象性。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這一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動脈瘤破裂病逝,讓我們緬懷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為了懲罰我對權威的蔑視,命運把我自己變成了一個權威,讓我們做一個不循規蹈矩的思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