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制,福利越來越少,事情也越來越多,還繼續做嗎?

木雪舞


說個故事:有個山裡的農民,種了一些桃子樹,每天給山裡的野猴子分桃子吃,猴子呢開始挺感恩,可後面時間久了,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再後來,山裡桃子收成不好,農民就沒再給猴子吃。這時候,猴子就開始抱怨了,覺得農民怎麼怎麼不好!農民也很委屈啊,哪裡這桃子非要給你們猴子吃呢?一旦不給了就反目為仇。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反映出一種人的心態,也就是把原來已經享受到的東西當成了理所當然,一旦環境發生改變,就開始怨天尤人。

說回這個話題,我想也是類似的道理,下面我再具體說三點看法。

一、進國企,你應該理解為是一種福分,而不是你該得的

誠然,這麼多年來,國企在人們眼中都屬於鐵飯碗、香餑餑,除了公務員事業機關,國企就是最穩定的地方了。

我自己也在國企幹過,裡面許多員工從畢業幹到退休的都有,且早些年國企的福利一直不錯。

比如分房、配車、解決子女教育,這些天大的福利都曾經有過。但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企無法再依靠國家的資源扶持來生存,越來越多的國企必須參與市場競爭中去,很多福利也不允許再給員工違規發放。

舉個例子,以前很多列支在福利費科目中的補貼、津貼,目前不少地方都規定要納入工資總額進行管理了,而工資總額根據2019年國務院最新的文件,也必須得和效益進行聯動管理,即效益不好工資總額就得下降,不得超發員工工資。

這麼一系列國企改革下來,實際上國企的優勢所剩不多了,可能也就是企業背靠政府、不容易裁員這些了,你要論收入,還未必有同行業的民企來得高。

這樣的變化,導致很多原來在國企環境中很安逸工作的人都非常不適應,覺得自己的福利下降了,收入下降了,日子反而不如從前,各種抱怨的聲音都來了!

按我說:有本事這個公司是你開的啊!你付出多少價值就拿到多少回報,你不滿意可以跳槽出去呢。

心態決定一切,你不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個問題就沒法解決。

二、其實這是件好事,國企改革倒閉你改革!

我一個朋友,30多歲的年紀,就開始在國企養老了,按他說的,自己也沒啥追求,能混到退休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可是好景不長,他的公司出現了債務危機,都要破產清算了!好歹是個國企,除了一些主動離職的人以外,答應給留下的員工儘量爭取安置。

所以他到處參加其他兄弟國企的一些面試,但因為自己這麼些年也沒啥拿得出手的技術能力,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安置他崗位。

這就尷尬了,上頭領導說給他一筆補償金讓他自己找工作吧。

所以我朋友就慌了,這突如其來的人生變化,讓他一下子瘦了好多斤。後來他來找我諮詢,我就提了幾條建議:

1、其實這件事是不幸的壞事,但也是你幸運的好事。為啥呢?因為沒發生在你50歲的年紀,而是30多歲還年輕,完全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

2、以前混日子的做法當然行不通了,哪怕你再想去別的國企,現在的要求都很高,不比你當年,就算託關係也得有實力才行了。所以必須得學習培養一些技能出來。

3、心態上主動改變,沒法再佛繫了,看看人家互聯網企業的30歲員工還是996模式,你不努力怎麼和人家競爭呢?

我的建議雖然不中聽,但確實觸動到了他的痛點。此後,他真的有了改變,想嘗試去民企鍛鍊鍛鍊。希望新的經歷可以帶給他新的感悟和成長吧!

三、形勢比人強,你不繼續待著幹,有勇氣跳槽嗎?

從這個話題的描述來看,目前公司的事情越來越多,但福利卻反而下降了,所以就要離職嗎?

我給的建議是,你不妨自己找時間去外面的公司面試一圈看看,你自己的市場價值到底有多大?

如果還不如你目前的待遇和崗位的,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依附平臺所取得的光環,實際上那都不是你自帶的,平臺改變了,你也就沒了以前的風光,這就是形勢比人強啊!

所以,面對現實,在沒有能力和勇氣跳出去以前,安安心心在國企幹,千萬不要消極應對,因為你也不清楚公司下一步還會有多大改變,也許就是要清理一些好吃懶做的員工呢?

哪怕你的目標真的是在國企混到退休,也沒關係,你也要提高“混”的本領啊!要知道,現在公務員都不好“混”了,何況你是企業人員呢?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TOP5,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培訓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碼字很辛苦,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國企的改革從企業不辦社會開始的,到後來把應有的職工福利各項補貼待遇逐漸取消了。職工只有儘快的適應,沒有別的辦法。

我原來在的央企,通過不斷深入改革,解散了職工醫院,撤銷了職工學校,關閉了職工食堂,出賣了職工療養所,把職工幼兒園剝離給私人承包,要求職工住的企業產職工宿舍都買了產權(廠房管維修處也自然消滅)。

總之,凡是與社會職能相關的部門都改沒了,職工相關福利待遇基本所剩無幾了。對改革涉及部門的職工實行下崗內退買斷解除合同等不同的政策,很多職工就此選擇了自謀職業。如今,職工下班後在廠裡浴池洗澡都自己掏錢買卡充值使用了。

企業要求員工敬業愛崗,提倡無私奉獻精神是對的,但是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也是企業凝聚員工的基本條件,不能因為企業減員增效降低成本,盲目的縮減降低取消職工應得的福利待遇和勞動保護標準。這不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反而有損企業的凝聚力和長遠發展。

作為處於弱勢群體的企業職工,面對企業改革勢頭,你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接受,只能儘快轉變原有的觀念,適應新環境。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高技能水平,才能保住飯碗保住崗位,應對競爭,否則就是被淘汰出局。實話實說,到哪都一樣。


手機用戶張和新


一個需要釐清的道理是,國企改制以後,確實會失去很多福利、增加很多事情。但是,切不要心理不平衡,這叫回歸本原。

先說福利,過去的國企,有房子分、有各種勞保用品、有醫療保障、有自己的學校和醫院、北方還可以供暖供氣、有很高的獎金、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有各種度假、有公款旅遊等等。

改制以後,這些福利當然不會再有。再有,企業受不了了,必須取消,而按照勞動法規定保留應當保留的。所以,改制後的企業,福利是會大幅減少的。

再來說事情,改制前的國企,可以說是人浮於事。特別是管理人員,有三分之一就能完全所有任務,且完成的質量和效果要好得多。即便是一線工人,勞動強調也沒有民企大。改制以後,企業講的是效益,就不可能讓那麼多人人浮於事。因此,事情會越來越多,且壓力越來越大。所以,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想做,怎麼辦?有能耐自己做嗎?有更好的工作崗位嗎?如果沒有,就忍著,適應新的環境。企業不能養懶人,這一點,是鐵律。


譚浩俊


要不要繼續,關鍵還得看你,有沒有能力跳出來。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國企改制是勢在必行了。

在我參加工作的時候,並沒有享受到改制之前的福利。但是根據一些老員工說在早10年前的時候,公司的福利特別好,給員工提供宿舍,更早的時候,還有房子。就在零幾年的時候,那時候公司福利真的是特別全,夏天有西瓜,冬天發肉,而且福利都是一車一車的往回拉,但是呢,隨著改制,這些福利都沒了。現在,儘管福利也有,但是比那時候少多了,而且,每年的工資總額和福利總額是有限制的,不能隨便亂花。

而且隨著國企改革,工作壓力也是慢慢的加大了,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人浮於事的情況少了,為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專門制定了績效細則。同時,對於一些老員工,進行了內部轉崗和內退。

從現在國企的發展情況來看,工資起不來,事情越來越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基層員工,工資拿得是最少,但是工作是幹得最多的。有基層員工跟我抱怨過,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才那麼點,什麼時候才能漲起來。

國企改制,福利少,事情多,要不要繼續做,關鍵是還得看自己。

我們單位也有人跳槽出去了,但是有的人跳得好,有的人跳坑裡了,因為個人能力不一樣。有的人能力強,要麼考了公務員,要麼跳到了其他的大型企業,年薪翻倍。

而有的人出來之後,卻很難找到工作,要麼就是進入了小公司,公司的氛圍還是比較差。問他現在過得咋樣,結果來了一句:一言難盡。

所以,要不要繼續做,得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後路才行。


傑說職場


本人女29歲,座標武漢,剛入職一個月,工資三千多,試用期還沒過,沒有五險一金。我想用切身體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今年7月之前,我一直在湖北十八線城市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工作,是省交投旗下的,算得上國企,經常熬夜,月薪3500到3700不等,沒有年終獎,沒有年底雙薪,只有節假日加班2到3倍工資,有五險一金,而且公積金是按照最高比例12%繳納的,這個待遇在我老家那個小城市算是相當不錯了。晉升無望再加上長期加班身體不好,於是,今年7月我果斷離職了。

然後今年11月來武漢找工作,苦找一個月無果後,我決定降低要求,現在在一家創業型小企業做銷售,三千底薪加提成,如很多人知道的那種,提成很不好拿,所以這個月我可能只有三千的工資。在找工作的這段期間,我深深感覺到國企和私企的不一樣,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擠破腦袋也想進國企事業單位這些吃皇糧的單位,待遇差別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私企一般都是有考核機制的。

你試用期沒通過或者業務沒有完成,很可能你考核期過不了就要被pass,私企基本上每天都會給你定任務,沒有完成就要批評或者罰錢,這會讓你壓力非常大;而國企基本上都是輕鬆簡單的工作,很多時候也不會強制性要求你必須每天完成多少事兒,整個人可以很放鬆。

私企很多不給你交五險一金。

很多中小型企業都不會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美其名曰:我們把社保福利以現金形式給你,讓你每個月工資到手更多。其實是不想花費額外的錢去替員工繳納社保福利,而且武漢居然很多公司只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沒想到五險都被他們拆開賣了。住房公積金那就更難得了,在武漢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真的如鳳毛麟角,就算極少數公司繳納公積金,也只是以最低基數繳納,而國企事業單位這些,都是以最高比例基數繳納,可能你現在覺得沒什麼,但是你以後買房就會發現有多大好處了。


所以,建議題主不要輕易選擇離開國企。如果覺得工資太低,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發展一下副業或者和朋友合夥投資,以賺取更高的收入;如果實在想離職,也一定要把未來計劃好,把以後的路想得明明白白的再離開,另外離職前,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去報個培訓班學點東西或者考個證,這樣以後就算離開了,也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江漢幸子


現在的國企一說改革,首先想的就是如何把職工的福利待遇給改下來,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用人成本,減少老闆老總的風險,廉價勞動力越多,被認為改革越有創新。


用戶4569854453


首先國資委的人對國企的激勵和管理就存在問題。把國企承包給經理層,國資委要利潤要資產增值,結果到了企業經理層這一級為保自已年承包收入,保上交利潤,就儘量壓低企業職工的收入。國家現在又對企業職工退休實行雙軌制,企業人員退休後拿不錢。因此國企職工失去吸引力,優秀的好的大學生根本不來,能幹活的人越來越少,這也是企業在職人員活越幹越多,錢越拿越少的根本原因。


輝煌174568570


我去年從國企出來,國企改制所帶來的影響,我感同身受。

我出來這家公司從14年開始,就沒有年會了。然後各類福利、獎金,都大幅度降低。

在14年之前,我們最高峰,公司的優秀員工,基本月工資加獎金,折算下來,一年最多可以拿到21個月。即便是表現一般的員工,一年也有17個月工資。

整體工資水平本身就不低,再加上良好的福利體系、雙休、節假日正常放等等,這些條件加起來,非常吸引人。

可後來開始改革了。雖然休息休假沒變,但是工資整體下降了。績效不好的員工,沒有獎金或者無法調薪,也是家常飯了。

但是,加班是真的多起來了。內勤部門還好,可研發部門,平時加班到大半夜,雙休、節假日加班更是常見。累計的調休時間,完全沒有時間調。

節假日,不允許發放各種代金券、購物卡之類的,每次節假日,都發的實物。不允許節假日聚餐慶祝,甚至不允許參加同學聚會、同鄉會之類的。

這些規定,毫無疑問是國企的一些要求。在這些要求下,再看看更加激烈的競爭模式,很多人確實會產生動搖的念頭。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認為有這麼幾點,作為當事人是必須要明白的:

首先,國企的整體吸引力,還是比外界的一般企業要高。

就好比說這次的疫情,國企顯然比較堅挺。在外界裁員、降薪,企業和員工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國企照常發工資,毫不含糊。該給的福利,一個都不少。

我有好幾個國企的朋友,3月份公司開工,2月份工資不僅全額髮,公司照例發了開年大禮包。試問,有幾個小企業會如此?

其次,福利減少,事情增多,減能增效,是大勢所趨。

現在沒有純粹的鐵飯碗了,除了公務員外,不論什麼崗位,或許都不大可能進去就衣食無憂一輩子。

就算是國企又如何,毫無疑問,在看似美好的國企面前,一樣有垮掉的。那些從垮掉的企業裡出來的員工,可曾想過自己也有那麼一天?

最後,綜合考慮,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能力較強的。

一方面是整體優勢依然存在,一方面是競爭更加激烈。所以於自己而言,不是關心這種趨勢怎麼變化,而是關心,自己在這個趨勢裡,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如果以國企優勢和競爭激烈兩個指標作為極端值,很顯然,自己能力越靠近優勢那一方,就越不需要擔心競爭的問題。

因為此時自己還是處於有利地位,不論是和內部比,還是和外部比。

但如果競爭激烈已經讓自己明顯感到了壓力,那就有些不妙了,自己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待加強。

不然,說實話,出去後的結果,不會比現在更好。在外界看來,國企員工都比較廢,這裡都呆不下去了,可想而知能力是有多差。

所以,按照我上面說的思路來考慮。第一步是評估自己,第二步才是考慮是去是留。

跳過第一步,直接走第二步,就衝這種做事的方法,多少感覺有些不靠譜。結果十有八九好不到哪去。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全網閱讀量五千多萬。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國企,不管怎樣說,就算是上貪下撈,裙親沾故,有些部門形同虛設,但是,福利永遠多於私企,只要不是倒閉,下崗,做天和尚撞一天鐘,沒壓力。虧國家,虧企業,不會虧工人,更不會虧當官的,是我,我就呆下去。


唐國榮7


國企改制,福利越來越少,事情也越來越多,還繼續做嗎?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就是你個人有沒有能力適應外部的競爭環境,如果有能力,果斷跳出來,沒有能力,則繼續待著吧。

當然你要跳出來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為私企的工作,本身就是強度大、福利少,工資可能會比國企高那麼一丟而已,當初排除那些特別優秀的人才,或者在國企中積累了很多人脈資源的人。

針對題主的疑問,我來講一下我身邊兩個人的案例,正好和題主的情況差不多。一個是畢業進入了某煤礦國企,剛開始確實收入福利非常好,工作也很簡單,就是辦公室裡寫寫報告,送送材料之類的。後來隨著整個煤礦效益的下降,單位收益也不好,然後工資也縮水了,一些有能力的人走了,然後由於編制收緊,再加上待遇確實一般,沒有新人進來,所以原來三個人做的工作,就由他一個人做了,他每天抱怨工作多,其實他的那個工作量在私企真的不算什麼,可能享福享慣了吧,因為能力也一般,最後還是在這個國企裡待著,就是每天抱怨。

還有一個人是同學的爸爸,因為在國企內工作時間比較長了,也有一定的經驗和人脈資源,後來所在的國企效益不好,就有同行業的私企前來挖人,收入直接比國企的翻了一倍。所以,能不能走出去,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有沒有能力。無論在哪裡,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