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但是在我們眼裡這就是大事。

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基石是什麼?

家長搞定孩子有多簡單,有的媽媽說我不是你媽媽,別叫我媽媽,見過嗎?我想這種情況身邊有好多的例子。媽媽可能會說,誰讓他那麼不聽話呢,我實在是沒招了,我只能用在這樣的方式和他講話。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很多錯誤的教育理念,有人跟你說一個孩子在家裡邊,總得有個人要怕她,對嗎?錯,只要他有個人要怕,他將來長大之後就一定叛逆,因為他沒有得到愛。他覺得你們在逼他,在欺負他。

有一次在坐地鐵,上來一個大概七八歲的小男孩,摟著他媽媽的腰站著,對他媽媽說:“媽媽,我今天乖嗎?”他媽拉著手環特別淡定的說:“還可以,你今天還挺乖的。”然後小男孩第二句話把我嚇壞了,小男孩說“那你今天能不打我嗎?”那媽媽說:“可以啊,今天可以不打你,但你明天不聽話,我照樣揍你。”然後小孩嗨嗨嗨的笑著。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那個媽媽大庭廣眾之下,當著那麼多陌生人,對他那麼大聲的說這樣的話的時候,她是什麼感覺,她很自豪,看看,這慫樣,被我搞定了對吧!

她覺得自己是一家之主,她覺得孩子很是怕她,她覺得孩子很聽話的那種感覺就是她想要的。只要說孩子我不要你了,孩子立刻就瘋了。因為孩子唯一的安全感就是來自父母。

當父母說不要他了,孩子肯定就認慫了。但孩子過來膩乎著媽媽,媽媽媽媽的叫著,特別膩乎的時候那個不叫愛,孩子那個時候不愛你,那叫討好。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討好”和“愛”完全是兩回事,所以他在十歲以前,你能夠鎮得住他,只要你把它扔出們他立刻就害怕。你試試看十四歲以後,在十歲以前你對他有多麼的簡單粗暴,十四歲以後,他的叛逆就會來的有多麼的兇猛。

這種案例我們在身邊見過無數個,這是非常糟糕的感受,就是一出出悲劇在上演。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這個複印件出現了問題,那八九不離十是原件出現了問題。事實上孩子長期的表現行為,其實都是你長期積累的結果。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而在這個時候最有效的方式是你能夠過去蹲下來,用情感引導的方式跟他說兩句話。孩子在任何地方犯了錯,家長永遠都不要急於跟他劃清界限,因為那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無助。

孩子會覺得我到底該怎麼辦?所以到最後他只能大喊大叫,破罐子破摔,知道你認慫為止。到時候就是看家長還是孩子更強硬。

家庭一旦出現在這種權利爭奪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隔三差五的會傷一次心。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所以把情感引導的方法加上我們無條件的愛,不要再去說我再也不管你了。孩子不離家出走,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基石是什麼?最深層的東西是——無條件的愛。

這個時候我們是該反思一下,我們給孩子表達出來的是無條件的愛嗎?有沒有人對孩子說:“你如果再這樣,就管你了!你要再這樣就沒人喜歡你了!你要再這樣我就把你送人了。”

打造無條件的愛必須要有方法,無條件的愛可不可以批評呢?無條件的愛是不是意味著溺愛呢?說你幹啥都行,這叫無條件的愛,不是的!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無條件的愛可不可以批評,怎麼批評?批評的前提首先是你要跟他談,因為爸爸媽媽永遠是愛你的,所以我要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可以的,因為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所以有責任要糾正你的行為。

因為你是監護人,你要把監護人這個概念跟孩子講清楚 ,所以先要強調我是愛你的,所以我要管你。

在批評完之後,要告訴孩子什麼?儘管爸爸今天這樣批評你了,但是爸爸永遠是愛你的,而且要說爸爸和媽媽永遠是愛你的,就是隻有把這個道理充分的給他講明白了。

父母老是拿我們最珍惜的東西來威脅我們,他們總以為是件小事

他才會覺得被家長批評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被家長批評只不過是我們進步的一個過程。

而我們經常會在批評的時候帶著大量的情緒,孩子不怕你揍他,孩子其實怕的是你的那個氣勢。考完試以後回到家,那個陰雲密佈的氣氛。

一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叫做“溫柔但是有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