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

親密關係,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兩個人會相愛?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如何經營好一段親密關係?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

我曾經去參觀過一個失戀博物館,裡面陳列了很多戀人的紀念品:有相互贈送的生日禮物,有因為異地戀所產生的滿滿一筐的火車票和飛機票,有寫給彼此的一沓沓情書……每件紀念品都寫滿了對愛的渴望、對戀人的思念和對於伴侶分離之後的悲痛。

為什麼在分離以後,人們對戀人有這麼強烈的思念和渴望?是什麼力量把兩個人牢牢綁在一起?

答案是:愛。它是親密關係背後的動力。

親密關係是以愛為核心的,沒有愛,兩個人就會變成搭夥過日子。愛能給人帶來最大的喜悅和痛苦。可是什麼是愛呢?

千百年來,無數人曾發出這樣的疑問,也有無數人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詩人可能會覺得,愛是浪漫的感覺;生物學家可能會覺得,愛是性衝動的衍生品,是吸引人繁衍後代的手段;經濟學家可能會覺得,愛是一種情感的交換。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是,愛在心理學裡有一個特別的概念,叫做依戀(attachment)。親密關係中的愛,是人類的一種依戀本能。

愛是依戀本能

什麼是依戀呢?這可以從鮑爾比(John Bowlby)的依戀理論說起。很久以前,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就發現,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親之間,有一種非常緊密的情感聯繫,叫依戀。

你是否還記得在媽媽懷裡睡覺的場景?兩個人呼吸連著呼吸,心跳連著心跳,就好像兩人變成了不可分離的一個人。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只要在媽媽身邊,就會覺得安心,如果媽媽不在,他們就會變得非常不安,就像生病了一樣,會不停哭泣,喊“我要媽媽”。這種依戀,對嬰兒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母親和孩子之間穩定的依戀有四個特徵:

1. 強烈的情感。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我們都看到,當孩子被迫和媽媽分離時,孩子會克服千難萬險去尋找媽媽。而與媽媽的離別會帶來巨大的失落感。

2. 彼此的回應。我們都看到過這樣的畫面:媽媽抱著孩子,用溫柔的目光看著她,對她微笑,而孩子會報以同樣的微笑。如果孩子看媽媽的時候,媽媽正好忽略了,或者沒有回應,孩子就會變得很失落,就好像跟媽媽失去了聯繫一樣。

3. 依戀關係的唯一性。一旦依戀關係建立起來了,別的照料者都很難代替媽媽的角色,無論這個照料者有多好。同樣,媽媽也很難隨便找一個孩子來代替這個孩子。

4. 依戀關係是最純粹的情感關係,而不是利益關係。雖然有養兒防老的說法,但是在依戀關係中,父母愛的是孩子本人,而不是孩子帶來的用處。同樣,孩子最看重的也是與父母的情感,而不是父母的養育功能。

真愛的四個特徵

你可能沒有想到,成人親密關係中的愛,也來源於人類同樣的依戀本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情感,和母子之間的依戀情感不僅有相似的生理基礎(多巴胺和催產素),還有相似的體驗和特徵。

為了說明這種相似的體驗和特徵,我想先請你來設想一下:

假如你正跟一個人交往,對方看起來對你不錯,可也有些捉摸不定。你該怎麼判斷對方是真的愛你,還是逢場作戲,或者只是想跟你做朋友,而你自己想多了呢?

你可以通過四個特徵來判斷:

1. 你們之間是不是有很強烈的情感聯結。

你會想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在乎你,有多在乎。他會不會記得你們在一起時說過的一些話、一些對你有意義的重要日子,比如你的生日;他會不會知道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們會不會“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如果你們要分手,他會痛不欲生,還是會滿不在乎。

這些都會提示你,你和他有沒有強烈的情感聯繫。

2. 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對方是真的在回應你,還是在自說自話。

你會想,跟他說話愉快嗎?能說到一起去嗎?這不只是意味著你們有相似的愛好、生活或者價值觀,更重要的是,他能懂你,並對你說的東西有興趣。

如果你想跟他分享一件高興的事,比如你今天漲工資了,他會替你高興,而不是說“就這麼點錢有什麼好高興的”。如果你跟他分享難過的事,比如你昨天做了一個噩夢,他會關心地問你什麼夢,而不是很不屑地說“噩夢嘛,又不是真的”。

你們可以聊天氣、今天吃的東西、看過的電影、彼此的工作和心情。在這種細碎的回應裡,你們在滋潤彼此,你們開始變親近。對彼此的有效回應,也是真愛的標誌。

3. 你在對方心裡是不是特殊的、唯一的一個人。

他對你的好,有沒有同樣對別人。他說過的感動你的話,會不會轉頭跟別人也說一遍。如果他對很多異性都很熱情,而你只是其中一個,那你就會覺得被欺騙了,並覺得他可能不是真的愛你。

當情侶對彼此表達愛慕時,經常會說的是:“你是我心裡最特別的一個人。”特別和唯一,就是真愛的標誌。

4. 對方愛的究竟是你這個人,還是你對他有用。

比如,如果他告訴你他很愛你,但坦陳這種愛是因為你有好的家庭背景、高學歷,或者你對他的事業有幫助,你仍然會覺得不舒服,並懷疑他對你的愛是不是可靠。

如果他符合上面的四個特徵,那就有很大的把握能判斷:他是真的愛你。

真愛的四個特徵,既是維繫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紐帶,也是維繫親密關係的情感紐帶。

孩子會跨越千山萬水去尋找媽媽,戀人也會如此。當媽媽看著孩子的眼睛微笑時,情侶之間也在相視一笑。情侶會說“你是我心裡最特別的一個”;而孩子會說“我只喝媽媽給我倒的奶”“我的鼻涕只能媽媽來擦”。

女生和男生會介意,對方喜歡自己是不是隻因為自己有錢或者長得好看。而孩子也會質疑,是不是因為自己乖巧、成績好,爸爸媽媽才喜歡自己。

其實,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跟愛人在情感上的聯結,也渴望從愛人身上獲得親近和回應。當兩個人情感足夠強烈,有回應,都把彼此當做特殊和唯一,看重情感而不重利益,就會對彼此的愛滿意,而這種滿意又會增加彼此的聯結。如果不是這樣,人們就會憤怒、傷心,覺得自己被背叛了,甚至想要離開。

愛讓人在一起

如果把雙方的親密關係看作一個系統,那麼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力量能夠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捏合在一起,讓他們甘願接受限制,甚至為“我們”去犧牲“自我”呢?

首先,這個力量一定要足夠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如果兩個人不在一起,就會彼此想念,如果要分開,就會痛不欲生,甚至“直教人生死相許”“不愛江山愛美人”。

其次,為了讓系統有效運作,這個力量要讓系統的不同部分,暢通地交流信息。兩個人要對彼此的需要、想法和感受足夠敏感。要能夠交流,願意彼此回應。

然後,這個力量可以粘合彼此的同時,也能劃定“我們”和其他人的界限。也就是說,系統裡的人,不能隨意屬於另一個同質系統。所以,系統裡的人必須認為彼此是特別和唯一的,否則系統就太容易崩潰重組了。

最後,為了讓這種吸引力足夠持久,吸引必須要建立在對方穩定的內在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可變的外在條件上。也就是說,吸引對方的是你這個人本身,而不是你的外貌、財富、學歷等等。

這個吸引力就是真愛。而真愛的四個特徵,也是為了維持“親密關係”這個系統的穩定有效而設計的。

“愛,就是為了在一起。”如果這個系統不夠穩定,人們就不會對系統有強烈的歸屬感。親密關係也沒法變成能夠超越自我、對抗時間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