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衡陽”網評」固本強基穩金融 銀企攜手共奮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3月13日上午,衡陽市銀企對接會召開,今年第一批15家金融機構與43家企業現場成功簽約,簽約金額133.48億元。這是衡陽市落實中央“六穩”的具體舉措,也為“奮戰一百天、實現雙過半”注入發展的源動力。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更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當前我們要落實中央“六穩”工作,更好地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和持續增長,關鍵是要抓住“穩金融”這個“牛鼻子”。“穩金融”是基礎,只要金融穩住,其他五項工作就可迎刃而解;如果金融穩不住,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其他“五穩”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政府要研判形勢,架好穩金融之橋。新冠肺炎影響下,隨著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政策落實落地,實體經濟迎來新的發展春天。這些政策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比如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加、激勵加強普惠金融服務,都是管用解渴的“及時雨”,為化解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機遇和“勢能”。政府部門要化“勢能”為動能、變機遇為實績,抓好精準對接,抓實政策配套,建立長效機制,打好政銀企密切協作的組合拳,真正使這些黃金政策春風化雨、落實落地。

企業要固本強體,築牢穩金融之基。信用是金融活動的基礎,企業要提高獲取貸款的能力,必須固本強基,抓住信用這個關鍵,苦練內功提素質,做到規範管理、誠信為本、自主自強。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真正熟悉金融,提高溝通信息、瞭解政策、把握機遇的能力,善用金融政策和金融產品。同時要不滿足於小進即滿、小富即安,努力開發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造就更多的“衡陽名片”。

銀行要提高服務,拓寬穩金融之策。信貸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能力。銀行要通過大數據分析、產品創新、業務流程優化,提高服務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當前形勢下,銀行要積極落實國家、省、市金融支持政策,不遺餘力為企業紓困,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在服務上,銀行等金融機構要走近企業、走近企業家,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做好產品推介服務,打破信息壁壘,構建銀企對接長效機制。

一年春作首,萬事競爭先。

疫情當前,經濟發展是最令人關注的話題。只要市場“無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企業“勤勞之手”高效配合,打通貫徹落實的“最後100米”,衡陽就一定能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沃土,“奮戰一百天、實現雙過半”一定會順利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