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怎麼辦?“厭學”常常與“玩手機”聯繫在一起。

許多父母覺得手機很可怕,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無節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廢了生活和學習。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手機的功能強大到足以讓“全民低頭”。

成年人尚且沉迷手機無法自拔,何況自制力並不強的孩子從小便開始接觸網絡。這些孩子每天玩手機,沉迷遊戲樂此不疲,開始厭學,成績慢慢下滑,成為了許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煩惱。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要想毀了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吧!”當問到網絡對孩子的影響時,鄭州市民張釗既生氣又無奈。張釗的兒子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今年是“小升初”的關鍵年,但孩子對網絡的沉迷令張釗十分憂心。

“有時孩子玩在興頭上連吃飯、睡覺都給忘了,現在只好把家裡的手機密碼全都換掉,但這樣也不行,孩子會給你講條件,看兩小時的書要玩半小時的遊戲。”張釗很無奈,玩手機成了孩子學習的唯一動力,成績直線下降。相信不少家長也有相同的困擾。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面對孩子的手機成癮,不少家長心急如焚。萬般無奈下,只好採取暴力奪取、強令禁止等手段,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時間。但這又會催生孩子的逆反心理。

因此對待手機成癮的孩子,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並不可取。可面對手機成癮的熊孩子,無奈的家長又能怎麼辦呢?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面對沉迷手機的孩子,有一種教育方法,早用早受益,就是“報復式”懲罰。什麼是“報復式”懲罰呢,這種教育方法並不是傳統觀念的棍棒教育,是一種巧妙又不傷感情的懲罰方式。

舉個例子,比如:當孩子放學回家,書包一扔沙發一坐,也不寫作業就打開電視或者抱起手機玩遊戲時,準備做飯的你可以先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手機舒舒服服坐在孩子旁邊,開始玩手機,並且保持沉默,儘量不與孩子進行交流。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晚飯時間,孩子會開始感到飢餓,詢問你什麼時候可以吃晚飯,這時就可以回答他:沒空做飯,正在玩手機,忙著呢。如果孩子開始抱怨,你不需要生氣。

耐心的告訴他:做晚飯是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事情,不是爸爸或媽媽獨有的責任,孩子也有責任一起幫忙做飯。你現在知道沉迷手機的後果了嗎?我今天耽誤的只是一頓飯,沒什麼,但你會耽誤你的學習和人生。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如果他還是沒意識到,那你就撂下更多的事去玩手機(當然還可以做別的,比如看電視等),這樣做只是為了讓他喪失更多特權,比如不用做飯,不用打掃衛生等特權,以及一些好處,比如本來說好去動物園也不去了,因為你要玩手機。

你別以為你這麼做他會跟你撒潑耍賴,跟你鬥智鬥勇,他不會的。因為他看你這麼做,他內心其實是心虛的,相信理不直氣不壯的他便會乖乖放下手機去學習了。是不是覺得這種做法很機智呢,你學到了嗎?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建議父母試試“報復性”懲罰,早用早受益

“報復式”懲罰最大的特點,也可以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報復之實,無報復之心。”將孩子推向手機的,從來只有父母的冷漠與不作為。但很多時候父母不是不作為,而是在教育方式上感到力不從心。

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