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不屑於違背自己的認知,做娛樂圈耿直的一把刀




你聽過 ″黑刀″丁太升這個樂評人嗎?


最近有關注娛樂和綜藝的朋友,對節目中樂評人丁太升這個名字應該是不陌生的。節目一經播出,他的評論就屢屢創造了熱門話題,可見他能帶來的流量是非常驚人的。先不談論他的觀點和表達方式對錯與否,黑刀能扛住千萬粉絲們排山倒海的出征圍攻,小愛是相當敬佩他的勇氣。

在很早之前就想好好地跟丁太升老師聊一下,這次終於等到機會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一下很多人不知道的黑刀。
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黑刀是不是都在胡說八道?

黑刀是不是很喜歡黑別人?
節目中的發言是不是鋪好的梗?

小愛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Steven_愛音樂×丁太升 -

小愛:丁老師,您好。請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微博自媒體的?

丁太升:我是從2010年開始用微博的,但那個微博賬號被我弄丟了。09年我在MySpace開過一個帳號,叫9911,在那個上面玩,這樣就耽誤了我微博漲粉。其實我再早點開微博的話,粉絲量會非常大。當時我把重心放在了9911和豆瓣上。我是最早的一批豆瓣紅人,因為當時我有著公司發言人的身份,所以我的關注度還挺高的。

小愛:根據您在網上的資料,我們查到您曾在摩登做過唱片的推廣和企劃,那您是在什麼時候離職的呢?

丁太升:我是在2015年8月離開摩登天空的。我已經離開將近五年了,但我的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履歷應該就是在摩登天空的工作

。我2001年開始在摩登天空工作,並且四次入職摩登天空。每次有各種不同的原因。
第一次是因為摩登發不出工資,為了活下去必須得離開。
第二次是一些個人原因,我要出國一段時間。
第三次是我當時不想再做唱片了。
第四次是我對工作產生了一些懷疑,而且公司內部發展有一些問題。
前三次的原因都很簡單,但最後一次比較複雜,在和我太太商量過後我就提出了離職,恢復了自由身份。這就是我之前的工作狀態。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草莓音樂節現場


小愛:現在是一位獨立樂評人嗎?還是有在哪一家公司任職?

丁太升:我屬於我自己,現在沒有公司。

小愛:近年來您上過哪些節目?

丁太升:我上過兩檔碎樂APP他們自己開發的節目《鬥陣班》和《別吐槽我的歌》;米未的《奇葩大會》和《樂隊的夏天》。芒果TV的《我是歌手 誰來踢館》,這個節目我全程參與,做了四十多天。芒果TV《超級女聲》相關的節目,優酷的《一起樂隊吧》,還有最近浙江衛視的《天賜的聲音》。

我可能還會參加第二季《我是唱作人》和《樂隊的夏天》,但是現在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始錄製。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天賜的聲音》


小愛:丁老師擔任節目的樂評老師常常會引起正反意見很大的衝突,為什麼節目組還常常邀請您去參加節目錄制?

丁太升:節目需要話題和爭議,需要節目內部一些內容的衝突。不是說節目需要衝突而讓我參加,而是

人們現在習慣了一團和氣,像我這樣說話比較直的人可能相對有點少。人們一下子有些不習慣,於是就會產生些不理解。

小愛:您有很多評論成為了大家談論的焦點,這些在節目中的評論觀點是您自己當時直接的想法,還是節目組刻意安排的?

丁太升:首先沒有人安排,都是我自己的觀點。其次,如果您是總導演,您會希望在節目中有一個說真話的評論人嗎?如果您不希望,那麼您一定不會邀請這個叫丁太升的人,所以,如果節目需要,又恰好在導演組目力所及的範圍內,想到丁太升是一個說話很直,且有資深的行業背景的人,那顯然我就是這個合適的人,所以這就要看導演組怎麼選擇。

我有一個原則,不管是在微博上還是節目上,我都選擇說真話,說完完全全發自內心的話,我不屑於去違背自己的認知,說一些違心的話,我也不需要去那麼做。

關於說話直,我怎麼想的就怎麼表達出來。很多人都會說,你為什麼情商那麼低呢?其實我覺得,一些人可能誤解了情商和虛偽之間的關係,而且我覺得我說那些話是很直接,但是和不禮貌是兩個概念。我沒有想去冒犯某個人,我只是針對當場的表演提出我的看法。

現場已經有那麼多人不吝惜溢美之詞去誇讚、表揚和歎服,那為什麼就不能容忍一個人提出對他的批評呢?不是說每一個人都必須對任何一場表演都大加褒揚的,更何況並不是每一場表演都無懈可擊。當下社會,人們習慣了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們會說:“你背後可以這麼認為,但是你不能當面這麼說。”這就叫有情商,是情商高的表現。但是對於藝術、對於創作、對於作品,難道我們不能容忍一些發自內心的、真實的見解嗎?這個太可怕了,也是很荒謬的一件事情。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小愛 :您認為什麼樣的歌手才能夠被稱為一個好歌手?

丁太升: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用語言來描述的話一定是漏洞百出的。我之前做過一個表格,針對所有歷屆參加過《我是歌手》的歌手們做的表格,我從十個角度和層面分別給他們打分。這十個層面中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項是音樂審美,接著是聲音條件、演唱技巧、高音質量、舞臺表現力、綜合素養(包含文化素養)、形象氣質、行業美譽度、受眾人氣和發展潛力。如果非要數據化的話,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去評判。

小愛:那對於歌曲呢?什麼樣的曲子才是好的?您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嗎?

丁太升:我認為歌曲和音樂是兩個概念,我們聽的是歌曲而不是音樂。音樂是一個更廣義的藝術概念,比如說惘聞樂隊是音樂,花倫樂隊也是音樂,他們是後搖,他們是歸在音樂範疇內的,但他們不是歌。


狹義概念上的歌曲大體上就是詞曲唱,還有編曲、製作等等各方面的要素,但對於大眾來講,他聽的是詞曲唱,這是一個狹義的歌曲的概念。那最簡單的就是從詞曲唱三個角度來綜合評定:旋律是不是上口?它是不是不流俗?在旋律進行、和絃上走向是否有新意?比如像《小蘋果》這樣的歌,聽完第一句後能很自然地順出第二句,但是聽披頭士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聽完第一句後順不出第二句,但第二句出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哇好棒,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有些過於程式化的歌曲,人們為什麼覺得它不夠好,就是它太意料之內了。它的和聲過於普通和常規,旋律一直在意料之內,完全給不了聽眾更新的刺激和觸動。

我曾經寫過一篇很長的文章:《什麼樣的歌詞是真正的好歌詞——從聲音碎片談起》。實際上對於中國的聽眾來講,對於歌詞應該更加挑剔。早在漢代就有賦,唐就有詩,尤其到了宋,有了詞,所有的詞牌都是用來演唱的,所以說我們中國是自古就有聽歌曲的習慣。而中國的這些歌詞,是有大量的文人參與創作的,包括李清照、蘇東坡、辛棄疾和柳永等。這些詞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不幸的是,中國的一些文化傳統曾經中斷過,有一段時間教育文化不夠普及,還受到一些社會思潮的影響,導致中國流行音樂的詞作水平,到目前為止是不夠理想的。好在民間有一些人在用詩歌的方式創作,他們不太考慮銷量或是傳播或是一些其他的經濟元素,他們只是想做一些他們認為的好作品出來,所以我們才有幸能聽到像萬能青年旅店、聲音碎片、木馬樂隊、P.K.14、舌頭樂隊,包括早期的崔健,他們的歌詞有很強的文學性和強烈的詩歌意識,但是遺憾的是,這些過於藝術化的作品受困於這些歌唱者的身份、地位、流量等因素,沒能更加廣泛的傳播
除此之外,好在我們剛開始聽流行音樂的時候,有幸聽到羅大佑、李宗盛等一些人的作品,這些人的詞作在華語流行樂的範疇內都是最好的。對比一下這些人,再看一下現在的流量他們寫的那些歌詞,最荒誕的是前幾天聽火箭少女101的《要嗨森》,全是縮寫的那首歌,簡直是讓人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評價了。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小愛:包括國內外,您有喜歡的流行歌手和樂隊嗎?

丁太升 :有。比如說David Bowie,他的聲音條件非常好,然後他對舞臺的掌控,他作品裡的深度,包括舞臺形象,甚至他聲音裡的那種性感都讓我喜歡。我喜歡David Bowie比喜歡Prince要更多很多。當然未能免俗我非常喜歡Michael Jackson,如果可以用一百分打分的話,可能全世界只有他是一個人是一百分的歌手。近些年的話比較喜歡Adele,她的聲音和作品都非常的好。華語範疇內的我喜歡老狼和李健,還有布魯斯歌手杭天。最近的歌手沒有讓我覺得非常特別的,樂隊的話有很多我喜歡的:後海大鯊魚、重塑雕像的權利、萬青、草東、聲音碎片,這些我都非常喜歡。

小愛:您負責過數十張音樂專輯的企劃推廣,哪幾張專輯是讓您印象深刻的?

丁太升 :聲音碎片的第一張專輯吧,那是我們發掘和企劃製作的。當時是我和沈黎暉,還有我的同事陶然,我們三個人在三里屯南街的一個叫火狐狸的酒吧,看了他們的表演,當時他們只有幾首歌,他們全演了,當時我們幾個看完之後一對眼神,就說:“簽了。”然後就開始製作專輯。他們現在很少演第一張專輯的作品,但是當時真的非常好。第一張專輯沒有那種流行金曲的特質,當然他們的第二張、第三張專輯裡有很多歌都廣為流傳。即使是這樣,我們都認為太好了,旋律和編曲,還有歌詞、主唱的聲音、吉他手的不同於當時大吉他SOLO的彈奏方法都特別打動我們。我們覺得這是一個瑰寶,一定要把他們簽下來、推出來。我們知道這樣的樂隊、這樣的唱片是沒有銷量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做,所以我當時寫了一段文案:

  這是一支由落魄詩人、三流醫生和人民美術教師所構成的樂隊,所以他們常在營造一種有詩歌,有醫治,有畫面的氛圍。而在聆聽時候達到的沉浸,往往將被聆聽者自身隱含著的自戀所深深陶醉。   每一件樂器的演奏,每一個音符的構成,及被充當成樂器的主唱嗓音,在這張專輯中均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其中所蘊涵的細膩與精緻應該得到最由衷的讚美。憂鬱低調唯美的曲風,強烈的律動感與可聽性,豐富而巧妙的音樂編配,以及充滿妄想與內省的歌詞,無不猶如一把鏽跡斑駁的刀,在你用來試圖去解剖了別人的時候而把自己的心臟剖開——病態的不是音樂本身。無力狂歡之時的躲藏,只能讓你已經暗淡的情緒,更暗。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聲音碎片第一張專輯《世界是噪音的花園》


還有兩張民謠唱片我一定要說,當時我們的一個朋友叫尹麗川,她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作家,她給我們推薦了兩個民謠歌手,他們在三里屯南街的河酒吧。看完表演之後,我們就決定把錄音設備搬到那個酒吧,我們不想把他們請到錄音棚裡去錄製,怕破壞了他們音樂的生動性,所以我們連續錄了兩個晚上,他們就在現場演出,下面有觀眾的歡呼聲,有喝酒的聲音,有吹口哨的聲音,有他們在臺上講話和臺下互動。這兩個歌手,一個叫小河,一個叫萬曉利,我們把這兩個歌手的現場完完整整錄了兩遍,挑選出他們狀態最好的部分,分別完成了他們的兩張專輯,一個是

小河的《飛不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另一個是萬曉利的《走過來,走過去》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飛不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走過來,走過去》


這兩張都不同於以往的錄音棚作品,也不同於以往的民謠作品,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企劃案。很幸運的是,這兩張唱片在當時得到了很多認可,對我們來講是與有榮焉。

在那之後,我們又做了周雲蓬的作品。周雲蓬是小河推薦給我們,我知道他是一位詩人,同時是一位盲人歌手。我讀過他的詩,我非常喜歡,沒想到他唱歌和歌曲作品也這麼好。然後我們非常有幸,在小河、萬曉利之後做了周雲蓬。周雲蓬專輯腰封上的文案也是我寫的,也算是我從業生涯中的一份榮幸。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些,也是我覺得比較值得驕傲的企劃案。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丁太升與摩登天空CEO沈黎暉

小愛:國內有些歌唱節目熱度都無法持續,一檔節目能火過2-3年的就已經是異數,您認為這其中出了什麼問題?

丁太升:兩方面吧。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任何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另外可以延續更久一點兒的節目被各種因素給打斷,包括商業因素。節目組一定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維繫他們的冠名商、廣告商和贊助商,然後他們相對的在藝人的選擇,製作,節目形式的企劃等方面花的心思就不像第一季那樣用心,這也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觀眾的審美疲勞,比如說轉椅子這個概念,我記得當時全網都在拿這個梗用,大家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到後來,不管是轉椅子還是推杆,人們沒有了期待感和興奮感。所以這也是回到了第一個原因,一個事物的自然規律。

小愛:觀眾對節目形式產生審美疲勞後,該怎麼辦呢?

丁太升:好聲音是一個很典型的音樂綜藝。音樂類節目多了,給它造成很大的競爭,這是一個原因。另外,觀眾越來越不太喜歡他們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了,大家會把它叫成“中國好故事”。觀眾已經摸透了導演講故事的路數,知道這都是包裝出來的,就像一些相親節目和情感調解類節目,都是按照臺本在演,那觀眾自然就沒那麼大的熱情了。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小愛:流量明星和專業音樂人有時候是兩回事,節目需要如何在流量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

丁太升:我舉一個合適的例子吧,像《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節目裡面一定要有一個流量明星,比如第一季請到了王源。然後也一定要有一個暢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大金曲的、一個不那麼高大上的唱作人,那第一季就是高進。同時也要有一些有靈性的唱作人,比如說曾軼可。它其實是一個權衡的過程。為什麼要請流量藝人呢?因為流量藝人的粉絲們,他們一定會看。然後一定有像我這種樂評人,會做一些批評,而這又形成了一個自發的傳播。對於那些中立的樂迷觀眾來講,他們一定想看有人對流量明星的專業性提出全方面的評價。

我們再回到樂夏這個節目,很多專業樂迷曾經說過導演組很壞。節目一方面想把偶像和粉絲那套玩出來,另一方面又讓專業樂迷扮演這樣一個刻薄的角色。其實也不是扮演,這些人本身就不會一味迎合誰,一定是會說真話的,因為這些人都是有資深從業背景的人,開livehouse的、做唱片公司的、做媒體的等等。所以這些人不會去討好,他們一定會實事求是,那麼矛盾又出來了,導演組會竊喜,有爭議那這個節目才好看。所以我覺得最傻的是那些看到了這些爭議就出來罵的觀眾們,你們不知道是中了導演組的套嗎?就是因為你們那麼容易被煽動,才有了節目的熱度。你們為什麼那麼容易被煽動呢?你們不能稍微開開心心的看節目嗎?罵什麼呀,有什麼可罵的呀?


小愛: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就沒有熱度?

丁太升:所以呀,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他們知道一定會有些傻觀眾跑出來罵。就像是我這次參加《天賜的聲音》,導演組能不知道他們這麼剪這個叫丁太升的人會捱罵嗎?他們太知道了,他們多壞呀,他們多聰明呀。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小愛:您曾說過“隔壁老樊拯救了張傑”,您方便解釋這句話的含意嗎?

丁太升:張傑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歌手,他身上有幾乎所有華語歌手的毛病。張傑是一個聲音條件算是不錯的歌手,但是他的演唱、颱風、造型,他對作品的選擇和演繹,幾乎是全方位的能把事情搞砸的,哪哪兒都那麼差。如果只用一個字形容張傑的話,就是土;如果能允許用三個字來形容他的話,就是沒文化;如果再允許用三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不自知。張傑就是一個又土又沒文化又不自知的一個歌手。

然後,我們終於在歌手的舞臺上看到了一個更土更沒文化更不自知的人,那就是隔壁老樊。其實在他沒有真正登上一個大的公眾媒體平臺前,他只是在網易雲自得其樂的時候,我很少評論他,我幾乎從來沒提、沒評價過他。但是,當他登上了一個更大的主流媒體平臺,進入公眾視野,那我覺得不能讓人們認為這就是好的民謠好的歌手吧。我覺得我們作為自媒體人——當然我一直給自己定義為一個唱片企劃的身份,如果允許我們去評論的話,我們應該把這樣的真相說出來。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小愛:有不少自媒體通過負能量的信息表達獲得了很多的流量。您覺得您身上正能量多還是負能量多? 您是怎麼看待現在自媒體平臺上的正能量和負能量?

丁太升:我個人是不認可這個正能量和負能量的概念的。我認為我只是在基於我的從業經驗,自身審美和我一點點個人思考,把我看到的事情、把我想到的一些觀點給表達出來。我之前也說過,我的微博更多是我個人思考的提煉和歸納所做的表達,我不對任何人負責,我對任何人也沒有義務。可能有的人會認為,你為什麼一直在批評?我不是一直在批評,我也會表揚,我也會被很多東西所感動,但是我不認為所謂的批評就是負能量,反而我認為,很多睜眼說瞎話的行為是負能量。不是說你會變著花樣夸人你就是正能量博主。

小愛:您的微博評論量非常大,您會認真看這些評論嗎?

丁太升:評論我會看。


小愛:您認為現在的輿論是支持您的人多,還是反對的人多?

丁太升:我認為在我的微博裡,不支持不反對的人居多。因為很多關注我時間久一些的人,他可能會跟著支持我吧。所謂的支持就是他們習慣了我的表達方式,習慣了不站隊,用平視或跳出來的方式去看待某些事情,因為我就是用跳出來的方式去看待一些事情,這是我的一個習慣。很多關注我久了的粉絲,他們也會習慣於這種方式,那他們會贊同我觀察事物的方式。肯定也會有一些人會不同意嘛。

如果在一些特定的時段,比如說我剛批評完薩頂頂之後,當天我收到了幾萬幾十萬的@,都看不過來。那些肯定是反對者多,都是謾罵我的。我收到了幾萬封私信,幾乎90%是謾罵的,其他的10%對我表示理解支持。從這個角度來講,肯定是不支持的人多。但是時間久了,熱度過去後,大家肯定會用冷眼旁觀的方式去看待這些事情。

也無所謂啦,我寫微博也不是要博得任何人的支持或者理解,只要我的賬號一直在,那我就會一直表達。

我覺得表達很好,它是一個思考和梳理的過程。實際上,相較於那些批評謾罵我的人,更讓我有觸動的是一些人的留言,他說“丁老師,我關注你實際上是想罵你,想看你如何出醜,可是關注久了之後,我覺得我的有些思維方式被你改變了。”我覺得這個會帶給我一點點小感動,我會覺得我的觀點的輸出是有一點兒價值的,雖然我沒指望能獲得共鳴,而它實際上起到了一些作用。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小愛:丁老師身上自帶很大的流量,有流量就代表有很大的宣傳效益。如果有人付給您稿費,請您寫一篇推廣的樂評,您會接受嗎?會不會有什麼限制條件?

丁太升:我會接受啊,這多好。因為我沒有上班,本身我也是個撰稿人。如果說他的作品確實是好,那我何樂不為呢?反正我會寫樂評,我也在做輸出,那為什麼不做呢?但是如果說作品不夠好,那我肯定不會接,我不會做昧著良心的事情的。

小愛:非常感謝丁太升老師能撥出時間接受採訪,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與您做更深入的聊天。再次感謝!

丁太升:謝謝小愛。

「專訪」樂評人丁太升:黑刀!真的懂音樂嗎?


有人問:“訪完黑刀丁太升,你怕不怕遭到粉絲的圍攻和追剿?”小愛認為不會的。“藝術”是主觀的,喜不喜歡才是重點,只要你喜歡那就是好的。

跟丁太升一起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共事過,丁老師是一位專注且冷靜的樂評人,每一位樂評老師的表達方式與專業觀察角度都不同,但是我們學會了如何尊重彼此的看法。對於表演與歌唱藝術,對於問題黑刀都有自己觀察的角度,他毫不掩飾,用詞也相當犀利,雖然有些時候會讓人冷汗直流,但這就是黑刀。黑刀是不是一位專業的樂評人?你會有定論的。
黑刀不是一個很難被瞭解的樂評人,他就站在喜歡與不喜歡的兩個最極端處,沒有模稜兩可的模糊地帶。他直接了斷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卻並不期望每個人都會贊同他的說法,有機會大家可以與他討論,說不定他真的是錯了呢?你喜不喜歡這個人,你也是有權利做出選擇的。

言論自由的社會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我們都有雅量能夠接受彼此的批評和指正,不要發展到人身攻擊層面就好,通過理性的溝通了解,相信國內的音樂娛樂圈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殷盼!

瞭解更多,可以關注丁太升的微博:@丁太昇

- End -

部分攝影 | @忍花草

部分圖片 | 黑刀老師、微博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