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全文字數:2630

閱讀時間:6分鐘


好,繼續敲小黑板!!!!

老傳統,先拋出一個問題:


知道猶太人從大衛王到耶穌誕生前這1000年經歷了什麼嗎?


猶太,帝國?你沒說錯吧?

是的,我沒說錯。猶太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統治時期,絕對稱得上是地中海沿岸的“大帝國”,不信,請看——

從公元前943年--公元前903年,所羅門統治猶太國40年,當時,他被認為是幼發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間全部領地最無可爭議的主人。


這位強大的君主招募當時世界上最有名的工匠,修建奢華的宮殿,全部用石頭砌成,柏樹裝飾,前後用時20年;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宏大的聖殿,這是西亞閃族部落首次敢於實施如此雄心的計劃,據說連神看了都會驚歎,只可惜,如今聖殿的威儀我們只能藉助《列王記》腦補了。


猶太有史以來第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人們紛紛從各地趕來。貿易活動較之從前也更加繁忙,許多猶太商人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幼發拉底河以及底格里斯河兩岸的許多城市都設立了“辦事處”,猶太國,本可以就此變得偉大和繁榮,然而,如果按照歷史常理來進行,猶太,便不是猶太。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No.1 反轉,繁榮只是曇花一現


在上一講,我們提到,當大衛把王位傳給小兒子所羅門時,猶太國已經孕育著分裂的種子了。這粒種子在所羅門被繁華迷惑而變得日益貪慕虛榮、驕奢淫逸的時候,迅速發芽、悄悄生長,終於在所羅門去世短短5年以後,破土而出,將猶太國一分為二,國家分裂了,繁華逝去,悲慘隨之而來。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猶太國其實和當時世界上的所有古國一樣,都是由同一個王的後裔統帥不同的部落,比如:我們國家當時的很多諸侯國,都是黃帝和炎帝的後裔,都是兄弟。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猶太人也稱呼自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俗話說得好,親不過五代,傳到五代以後,親緣關係自然也就淡化了,也就是所謂的“出五服”。所以,在任何一個古國,兄弟之間爭權奪利,連年征戰的事情再正常不過,猶太國也是如此。


在猶太的土地上,總共有12個比較大的家族,本來他們都是幾百年前的兄弟,團結的時候,是一股正向的力量,鬧騰起來,也絕不手軟。後來經過一番勾心鬥角(此處省略一萬字,也可以參考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去理解),終於活活將猶太國拆成了兩半。


北方的10個家族組成了一個國家,叫以色列,由一個曾經的大臣的兒子作王,當然,這個王也和古代的很多王一樣,拉一個“神蹟”為自己的統治背書,說自己做了一個夢(這個噱頭不新鮮吧),夢見一位先知把自己的衣服撕成12篇,把其中的10片分給了他,預示著他將要統治以色列10個家族。


南方的兩個家族還叫猶太國,國王就是當時統一的猶太國的國王,套用中國歷史上常用的一個名詞就是原來的猶太國王被大臣篡權,丟失了大面積的國土後,只能“偏安東南一隅”。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歷史上被演爛了的“劇情”了:首先權衡一下這兩個國家,以色列佔有全國三分之二的臣民和四分之三的領土,可是猶太國卻擁有聖城耶路撒冷。也就是說以色列佔有世俗的優勢,而猶太保存著宗教上的優勢。


接下來,兩個國家就整天互看不順,打呀、打呀,打不過了,寧可出錢搬外國救兵,也不可以相互寬容。猶太國王為搬救兵打以色列,把聖殿房頂上的黃金都刮下來拱手獻給鄰國了。


“no作no die”,猶太,本來一個好好的準帝國,就這樣作了200年後,終於有了結論: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鄰國亞述吞併了,當時,猶太國彈冠相慶,沒想到,一個半世紀後,自己也被亞述土地上後來的政權迦勒底給滅了。從此,猶太的土地,與“帝國”作別,揮一揮手,沒帶走一片雲彩……


No.2 “巴比倫之囚”


迦勒底王國,是公元前6世紀在兩河流域興起的政權,首都就在今天的巴格達,迦勒底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君主,叫尼布甲尼撒,不知道?巴比倫空中花園知道吧?尼布甲尼撒就是那座空中花園的主人。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巴比倫城的藍色城牆是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迦勒底吞併了當年滅掉以色列的亞述,又於公元前586年攻陷了猶太王國,從此,猶太人被迫遷出當年千辛萬苦贏得的土地,來到了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


“巴比倫之囚”,這個名字聽著挺恐怖,事實上,猶太人在巴比倫這片土地上的生活經歷不但不苦澀,相反,還算得上是一種進步,流亡,並沒有遭到奴役。


公元前5、6世紀巴比倫在世界上的地位,絕對是“第一世界”。城市佈局整齊,街道又寬又直。巴比倫商人又是世界上最有經商頭腦的群體,在那時就和埃及、中國做生意了。他們還精通數學、立法,是最先提出天文學概念的民族,據說,現在世界上通用的字母,也是他們最先創造,後經腓尼基人加工後,傳到了歐洲。


猶太人在巴比倫有專門的猶太聚居區,在這裡,他們可以保留自己的領袖和祭司,可以保留宗教信仰不受干涉,還可以與巴勒斯坦的朋友通信。不久,巴比倫還出現了富裕的猶太人,國家的高級職位也向有能力的猶太人開放,巴比倫國王還不止一次地向猶太女子求婚……這樣的美好生活,以至於後來統治小亞細亞的波斯帝國國王居魯士允許他們返回故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不願意離開。


No.3 地中海的強鄰


與猶太國隔海相望的是兩個強大的鄰居,一個是希臘,一個是羅馬。


公元前5世紀,世界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戰爭非希波戰爭莫屬。伴隨著波斯的失敗,希臘開始崛起,希臘文化也開始在世界文明史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吸引了大批“粉絲”。


在希臘北部有一個小國家,叫馬其頓,公元4世紀末葉,馬其頓出了一個狂熱喜歡希臘文化的國王——亞歷山大。他武力征服亞非歐大地,並把希臘文化傳播到他所能影響的地方,亞歷山大開創的這個時期,就是“希臘化”時期。猶太的土地也包括在亞歷山大影響的範圍之內。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舒適而充滿探索精神與活力的希臘城市生活,開始吸引一批批猶太人,他們泛舟來到希臘的土地,將東方文明與歐洲文明交雜融合,成為了後來遊走於全球的猶太精英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世紀後,猶太人的另一個強大的鄰居羅馬人,陸續征服了亞歷山大的子孫統治的土地,他們將猶太的領土變為半獨立的王國,指定國王作為帝國統治的代理人。於是,在“流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暴力、陰謀、宗教的偏執與狂熱、民眾的弱小與短視交織在一起,猶太大地,遍佈滴著鮮血的十字架。


苦難,無邊的苦難,呼喚著先知,也孕育著先知……


往期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 回顧: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四:大衛王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三:出埃及——猶太人的“長征”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二:猶太人的“上下五千年”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一:你該瞭解的一段歷史


· · · 感悟 · · ·


我們通過讀書,

看到另一個世界,

感受另一種人生!


是新朋友嗎?

記得先點“言值公社”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