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墮入平庸

小紅書正在撤離線下。

近期,小紅書將其在上海的所有線下體驗店關閉。而有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1月1日,小紅書在上海靜安大悅城的首家線下體驗店REDhome就宣佈關閉。去年國慶,剛在上海中信泰富萬達廣場開的第二家線下體驗店,也早已關閉一兩個月。

贏商網此前就有過報道,REDhome靜安大悅城店月銷售額為50-60萬元,坪效為1500元/月,這個數字僅是同行的50%。

此前,小紅書曾表示,線下門店是新零售領域的實驗性項目,經過一年多運營,大部分線下門店已經實現盈利。但從關店動作來看,這個實驗可能是以失敗收場。

小紅書墮入平庸

01.線上不香?

互聯網行業的變現模式就幾種:廣告、電商、遊戲和金融。

小紅書作為種草型內容社區,與交易只差一步。所以我們也看到,早在2014年前後,小紅書就上線了電商業務。當時,這個內容平臺甚至自建倉儲,很快成為一個五臟俱全的電商平臺。

有數據顯示,小紅書的店內轉化率,當時做到了淘寶的2倍。

這其實就是傳統電商平臺,與新興電商平臺的不同。按理來說,淘寶這樣的搜索電商應當有更高的轉化率。但馬雲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每天晚上有1000多萬人在淘寶上活躍,但就是不買東西。後來,有互聯網專家解釋,女生其實不是享受買,而是享受逛。

有什麼可逛的?這就是內容電商的玩法,通過諸多的PGC+UGC內容的沉澱,讓用戶在逛的過程中看到這個長尾內容,從而衍生出新的需求

在發展初期,小紅書就是通過近30個擬人化賬號,與用戶互動,引導用戶進行UGC內容創作。在通過內容質量進行興趣領域分發推送後,很多草根用戶居然也一躍成為了KOL。

發展到這時,小紅書就不再只是內容電商,更是社交電商。不少KOl在平臺上積攢了大量的粉絲,他們通過優質內容黏住用戶,獲取用戶的信任,然後向他們推薦商品。

可以說,小紅書上每一個KOL都是未來的李佳琦。

一切平臺優勢,都將小紅書推向一個新一代電商平臺發展。只是,市面上並沒有多少關於小紅書電商業務的褒揚。

虎嗅Pro此前報道,小紅書電商業務GMV和一個天貓美妝店差不多,這也導致其2018年GMV未能達到100億元的目標。

基數太小,賺錢也就成了問題。《財經》報道,儘管抽取佣金的比例高於淘寶數倍,小紅書電商業務仍舊沒有盈利。

分析小紅書電商變現問題,其實有多個方面。第一是前期倉儲、客服等產業鏈塑造成本高企,一時間難以通過市場銷售打平成本;其次是社交電商的推薦和銷售,一般都是爆品思維。而我們所謂的爆品,大多表現在極致性價比方面,這就使得自營電商毛利低。

線上不行,小紅書於2018年6月份開啟了線下征途。

02.線下的躊躇

小紅書門店設置了家居區、美妝區、服飾區、明星區、櫥窗區、水吧區6大區域,並加入諸多黑科技,以打造多元化沉浸式場景。

從主要品類來看,REDhome主要經營化妝品+自有家居品牌“有光”。這又是一個“販賣生活方式”的家居零售業態。

小紅書墮入平庸

在之前研究另一個家居零售品牌NōME關店時,我們就談到這個行業的慘淡。保持了30年持續增長紀錄的NITORI,在2019年走進了全面放緩的階段;在這之前,傢俱零售巨頭宜家傳來2年內裁員7500人的消息。

同質化依舊是大問題。

這些門店裡,除了有一個“線上網紅”的標籤站臺,其選品SKU與其他零售商其實無異。贏商網就直接點出,在屈臣氏、絲芙蘭、調色師等美妝個護集合店面前,REDhome的產品競爭力和獨特性都不夠強。

按照常規邏輯來看,小紅書作為線上種草網紅App,其相較屈臣氏等原有線下零售商有一些流量優勢。比如來到線下之後,應當會吸引不少消費者到場體驗打卡。此前,喜茶、奈雪の茶甚至現在的樂樂茶,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大量的排隊現象出現。

但要實現這一現象,需要促成兩個特點。

首先是門店選址,特別是首店效應。一般而言,品牌落地線下,都會有前期品牌形象塑造、引流等考慮。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將門店選址在北上廣等國際化大都市,並且要出現在主力消費群體經常出沒的核心商圈。

小紅書將首家REDhome選址在上海靜安大悅城,估計也是出於此。只是,越好的選址就意味著越高的租金及運營成本。

至少4位家居品牌商曾向記者表示,他們在北京一些購物中心的門店,都只是形象店。品牌商不會想著它們掙錢,不虧損或少量虧損都能接受。

其次是品牌真的能為產品品質背書。

在小紅書購買產品,是不是小紅書在背書?一定程度上,粉絲們信任的並非小紅書,而是那些KOL。就算這些KOL去到其他平臺,粉絲們依舊會跟隨著去另一個平臺購買。

其實QuestMobile早有統計,小紅書用戶在關閉平臺後分別流向了淘寶、拼多多、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

大部分粉絲在被KOL種草後,都去了其他平臺購買產品。

就在上海門店關閉的1天后,小紅書就遭到了知名打假人王海的實名舉報。華雲網報道,“小紅書+假貨”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檢索出了97條結果。

很顯然,小紅書在線下迅速崛起的兩個要點,都不具備。

03.小紅書走向平庸

去年,小紅書因違規,被監管要求下架整改,直到77天后才恢復上線。

網友分析,導致這款問App下架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是內容含有含有隱晦的色情內容;第二是產品方面存在虛假廣告。

作為核心競爭力,小紅書的內容+產品都沒能獲得市場的認可。小紅書還能如何進行商業變現?

1月15日,小紅書正式上線了“創作者中心”,為平臺UGC創作者提供後臺數據分析。同一時間,品牌合作平臺開放支持未簽約MCN的個人創作者入駐。

早在去年11月,小紅書更是推出了多個商業化工具,例如互動直播平臺、付費推廣工具“薯條”、MCN共創計劃

很明顯,小紅書又回到線上,從內容切口再次尋找變現的可能。

只是,當我們看到這些新動作後,似乎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比如快手、抖音、知乎、微博。懂懂筆記援引知名互聯網分析師的觀點表示:整體平臺內容的革新以及展現形式的變化,也讓小紅書從最初的垂直內容社區開始向抖音、快手等娛樂型社區發生轉變。

小紅書的競爭對手變成了抖音和快手?這明顯又是一個坑。

從內容角度來看,抖音和快手雖然都是短視頻平臺,但兩個平臺之所以能夠一直角力,是因為他們提供的內容有明顯的差異化。

這些差異化來自最早期的用戶群。比如此前說快手是下沉市場代表,快手上鄉村風格、農民工視頻等,很難的抖音上看到。

小紅書最初期的那一批帶節奏控調性的用戶,是哪些?一群崇尚精緻生活的90後、95後女孩。他們在前期小紅書多個擬人化官方賬號的引導下,開始通過圖文分享的方式從各個領域吸引新的用戶加入。

而今內容革新,小紅書可能會成為抖音、快手、微博等平臺的合集。當你什麼都是的同時,你什麼也不是。很有可能,這樣的內容加速到來的同時,小紅書最忠誠的那一批用戶正在逃離。

小紅書的內容正在失去差異化。不少MCN機構就表示,小紅書不過是他們入駐的多個渠道之一,但並非優先級最高的渠道。而從當下的帶貨KOl來說,他們大多還是聚集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儘管小紅書上線了直播,這也不是他們的主要平臺。小紅書已經墮入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