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個朝代最應該被人記住?

被馴服的小麥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它的興衰史都值得我們銘記。而說到“最應該”,我認為是兩晉時代。

晉朝雖然與現代的我們,相距甚遠。然而它的發展軌跡,極似接近現代的晚清、民國時代,而因為銘記它,就可以在以後發展中,避開類似它的弊端,保護我們的人民生命和利益。

晉朝,為我們歷史發展至暗時代,它在一統三國之後的不久,便陷入“五胡亂華”混亂局面,長江以北漢人,基本被屠殺殆盡,中原文明差點陷入滅亡之時。

通過歷史文獻,我們知道,晉朝變成這樣原因,實則上層政權徹底黴爛透頂,士大夫貴族門閥形成並且固化,完全阻擋底層優秀人才上升通道,財富基本集中在士大夫貴族之中。

這樣現狀,使全國各地陷入混亂,蠻異族群趁機興起,結果晉朝很快消亡,進入混亂分裂的南北朝。

此後,兩宋、明、清等朝,都有晉朝末年影子,而且何曾的相似。

“歷史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學習歷史、銘記歷史,就可避免重踏先輩血淚軌跡。忘記歷史,特別是對苦難厚重的歷史,那麼,下次相似的歷程將在我們之後重現。”法國把普法戰爭的故事,以蠟象形成生動展示給民眾,以色列則把耶路撒冷的舊城牆永遠保留。 可見,銘記歷史,除了知道祖先們的豐功偉績外,更應該深刻銘記它的苦難,這樣,就可以在以後發展中,保持輝煌,避免外族侵略。

綜述來看,歷史上最應該銘記的為晉朝。


憤怒野虎


我們這就是一個特別的朝代、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現在什麼都不想吃、衣服成箱往外丟、有些買回家穿都沒有穿、以前沒有房子住、現在房子大了沒有人住、小孩子們不願意和老人住、以前吃野菜吃得吐苦水。現在野菜成了好菜。其它的朝代我也沒有經歷過、所以最應該記住的還是這個朝代。


老聶48775587


在中國歷史上,不論是哪個朝代都會擁有當時發生的重要故事,也會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巔峰的重要時機,或許大部分人對唐朝都會是印象最為深刻的,到底唐朝時期在歷史中的影響力有多麼重要?大家是可以遍佈祖國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進行查看的。俗話常說盛到極點必定會衰退,雖然當時的唐朝創建的非常成功,但是在其之後的兩宋卻擁有更多的詬病呈現。在人們記憶當中,兩宋之間的戰爭接連失敗,可以稱得上在那時的人們生活在屈辱當中。事實證明軍事是不是足夠強大,並不代表一切都會是無比強勁的,如果根據綜合國力,來朝廷評判,宋朝是可以高出唐朝許多倍的。

在古代時期,想要衡量中國封建社會是不是已經變得非常發達,最為簡單的就是對人口的統計,在最為有名的貞觀之治階段,唐朝人口共計2000萬的樣子,就在武則天神龍年間,唐朝就擁有人口達到了3700多萬,根據歷史統計,唐朝人口達到頂峰時期,應該是在唐玄宗上任的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5年時,當時的人口幾乎達到了八千萬左右,而宋朝的人口在進入1124年時,北宋差不多已經達到1億多了,而南宋也僅僅保留在8060萬人口的樣子。

由於宋朝當時人口數量會是比較多的,當時宋朝能夠容納十萬人的城市,就達到了52座,比唐朝擁有的17座還要多出3倍的樣子。

根據歷史記載顯示,東京在當時居民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的樣子,如果根據宋朝一戶可以容納6-10人進行計算時,再加上十萬人馬的禁軍,以及皇親國戚全部包括在內,東京隨便就可以容納成員數量高達200萬。

恰恰與之相反的一點就是,直到進入13世紀時,位於西方最為繁華的大都市,也就是威尼斯,人員數量也只是剛剛超越十萬人的樣子,根據宋代歷史進行記載,宋朝的不論白天或者晚上,人員數量都是非常多的,每到夜晚來臨將會看到燈火闌珊的畫面,人頭也將是非常多的。前往京畿的大道兩旁也可以看出一戶人家緊挨一戶,城市化已經高達百分之二十的樣子。宋朝當時工商業無比發達的同時,農業發展也會是非常不錯的。宋朝所擁有的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511萬頃的樣子。而唐朝只有485萬頃




高小炮


大家好,我是EVA,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最應該被人們銘記、惋惜的是趙宋。趙宋雖然在某些史學家的分類中氛圍北宋和南宋,但實際上血脈、法統、道統都沒有改變,南宋的趙構就是宋徽宗第九子。

朝代好不好,值不值得被後人紀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民活得有沒有質量、有沒有尊嚴。

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全國有戶1,730萬。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戶數達20,882,258戶,人口約1億1275萬;估計宣和二年(1120年)有戶二千二百萬。人口1億1880萬。宋代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萬戶以上的城市有50個,其中臨安人口過120萬(1274年),汴梁人口過180萬(1125年),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南宋人口峰值是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戶口達到1360萬。

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閒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文化高度繁榮。而南宋初期對南方的大規模全面深度開發,促成南方地區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從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請記住: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逐步取消宵禁的朝代。宋朝之後的元明清全部退回到更加閉塞、僵化的政治氛圍中,重啟宵禁、實行嚴苛的戶籍制度等一系列高壓手段再次使百姓失去了獨立自由的人格和尊嚴。

宋太祖趙匡胤

宋真宗趙恆

宋徽宗是一位甚負才華的藝術家,卻也是亡國之君

建立南宋的宋高宗

兩宋時代沒有嚴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據,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繁盛,中國歷史學家鄧廣銘和漆俠認為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自宋朝,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著尊師重道之風;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對開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官員鮮有刑罰;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有說法認為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宋朝政府對文人之待遇在中國史上屬於最高水準,由於宋代非常重視考生質素,教育事業也得到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時,下詔州、縣辦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宋代官學,規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太學、武學、律學及四門學和廣文館。中央各部門也設立書學、算學、畫學、醫學。地方上,設立州縣兩級學校,並在路設立學官。教師先由地方選聘,後改聘進士或國子監、太學畢業學生,教材有國家統一頒佈,多以五經為主

宋代改良科舉制度也促成教育的發展,新的措施包括殿試的設立,防弊措施的增加,放寬應考條件,並增加取士數量等等。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通過者在宮內由皇帝主持殿試,在宋代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二萬人以上,考試的公平使得平民的機會均等,因而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北宋行政區劃分佈圖

南宋行政區劃分佈圖

在兵種結構上,步兵為主要兵種,並配有少量騎兵,車兵則逐步消失。沒有北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夠戰馬與馱馬的問題終宋一代始終困擾著宋國軍備(尤其在主要敵國遼、金皆有優勢騎兵的情況下特別嚴重),併成為兩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防設施發展出城制、弩臺、敵樓等設施。其中以山城防禦體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將餘玠於四川防禦蒙軍,為了鞏固川西地區,他採用“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方針,修築釣魚城(今重慶合川東)、大獲(今四川蒼溪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雲頂(今四川金堂南)、神臂(今四川合江西北)、天生(今重慶萬縣西)等十餘城,形成一個防禦網,成功抵禦蒙軍攻擊。

宋代是工業革命之前,站在世界發展巔峰的超大規模經濟體,交子、會子等紙鈔貨幣雛形初現在宋代。宋代貨幣精良信用穩定,東南亞、日本、朝鮮、金、遼(東北亞)等區域經濟體一致通行宋貨幣。

交子

會子印樣。中間有橫行大字“行在會子庫”,指臨時首都管理會子的部門。右上方印“大壹貫文省”,左上方印“第壹佰拾料”,中間印“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 賞錢壹阡貫 如不願支賞 與補進義校尉 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 特與免罪 亦支上件賞錢 或願補前項名目者聽”

熙寧十年(1077年)歲入7070萬貫,農業的兩稅為2162萬貫,佔30% ;工商稅為4911萬貫,佔70%。工商稅收入構成朝廷財政收入的主體。北宋錢(左上3枚)南宋錢

由於西夏阻隔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代時全國僅於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在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宋代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今膠州營海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嘉興府(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

宋朝稅收制度特點是賦重役輕。

宋朝的稅制是“以貧富為差”的“兩稅法”,根據居民有無不動產,劃分戶別,再以家庭財產之多寡,劃為不同戶等,按戶等財產分級,高資產戶納稅多,低資產戶納稅少,沒有田產,則不用繳稅。役錢則是宋制規定,凡應服勞役者可輸錢免役,也就是付朝廷募兵制的費用。這就是現代社會稅制的雛形。

政府又通過將稅收大量投入到軍隊裡,利用災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的政策輔以一系列常設的社會救濟政策(特別是對老人和兒童),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所以兩宋時期沒有爆發過如黃巢起義,元末民變那樣的大規模民變。

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分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游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

與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學特別發達。歷史學家陳寅恪說:“中國史學,莫盛於宋”,“宋賢史學,古今罕匹”。

宋朝文學空前發達,秉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脩。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根據《全宋詞》的記錄,宋朝詞人達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殘篇總計達到兩萬零四百多首。


宋代以極小的國土面積(政和年間數據:280萬平方千米),養活了超過1億的華夏人口,並且讓國人可以擁有領先於時代的更多發展機會,元明清遠不及此!這就是古代中華文明的最高峰。如果不是被蒙古人打斷,宋朝的發展會使中國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這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最大遺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啊!


悲傷的EVA


中國的每個朝代都該被忘記,中國歷史是連續的歷史。中間任何的斷檔都會造成對自己歷史理解的不充分。但我在這裡談談,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時間段。

先秦,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很重要的時間段。首先,中國歷史經歷過幾次大的變革發展時期,有確切史料記載的第一次便是先秦,而先秦變革發展的成果,又被秦漢所繼承發展。所以,可以說這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奠基時期。例如閻步克先生談到的,中國政治的特點就是皇權專制與士大夫官僚政治,這個模式發端於先秦,而形成於秦漢時期。可以說,先秦秦漢為我國此後兩千餘年的帝制社會奠定了基礎。

其次,中國的文明是早熟的文明(從不同角度,可以商榷),而中國先民在文明發展初期所綻放出的活力以及思想力,是很有價值與意義的,誕生出許多成果。例如最早的官僚體制,較為完善的國家機構,寫實性的詩經,成熟的史學。但與此同時,又伴隨著原始遺留的痕跡,例如家國不分,原始禮俗的擴展化。

這個時期的史學也體現出鮮明的特徵,從《尚書》到《春秋》、《左傳》再到《史記》,無不體現出時代的特徵,從這些史料中,不僅可以挖掘當時的歷史,更可以從他的整體發展,體現出當時的某些趨勢。


秋山散人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應該被人記住的朝代是元朝;

我們都聽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帶領的蒙古黃金家族征服了亞歐大陸,假如他再向天借五百年,如今整個世界恐怕都是他的了;很不巧的是他的孫子忽必烈看上了在這片土地,這片生活著“宋”人的土地,猝然離世的鐵木真沒能很好的規劃好自己的身後事,分裂四散的黃金家族重新演變成不同的面貌,他們分別征戰各方;

掠奪,殺害,野蠻等等,這些亂世普遍存在的東西我們可以略過不說,好不容易將遼國、金國、宋國大大小小的勢力統一之後,忽必烈用的手段,讓我今天想起來都不寒而慄,具體我們可以參考幾十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現在的印度各個階層人的生活狀況,屬於我們漢人的階層基本上是處在最下面,人看不起人,人不是人,這樣的生活整整持續了近一個世紀,也許今天我們謙讓的美好品德就是在這種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形成的;

至於我說為何要被記住,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今天的情況,56個民族團結一家,裡面有著一個在少數民族中佔據人口最多的蒙古族人,這是最能體現我們這個能夠包容一切外來勢力,能夠將其優點轉化為自身優點的重要體現,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不存在什麼國仇家恨,我們內部的都是一家人;

能夠前後體現出極大反差,給人以無比震撼的衝擊感,以己度人,有著美好事例的榜樣,更容易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糊塗的歷史


每個朝代都有它的貢獻,都應該被人記住,個人更喜歡漢朝。

1、地位

漢朝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文明,與同時期的貴霜,安息,大秦並稱為“四大帝國”。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2、政治

在漢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曆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3、經濟

那時,華夏族人重新控制了“絲綢之路”,奪回了世界貿易的至高點,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

4、文化

那時,華夏族人重新控制了“絲綢之路”,奪回了世界貿易的至高點,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萬里羌塘無人區


我覺得是後周!

其實這個國家也算是當時的無奈,是五代裡邊的最後一個朝代,他總共想過十年,也是歷經了三位皇帝的。這在歷史上其實也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的王朝,因為這個王朝並不是因為內亂而忘不掉的一個朝代,反而在亡國之後,10萬人都為了,當時的殉國而自殺,海上都是屍體,可以說是感覺到當時的民眾對這個朝代是非常忠心的了。

想必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這個朝代能做到如此呢?那麼就先給大家聊一聊,後來的宋朝,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認為宋朝的詩詞文學也是非常棒的,但陳寅恪曾經說過,其實這些文化之所以會特別棒還是與當時的宋太祖有關的,而宋太祖又多虧了當時的後周。總而言之,對於當時的宋朝來說,大部分的一些政治制度也好,或者說是國家建構也好,都是繼承的當時的後周的一項,如果沒有後桌給他們打下來的更急的話,他們也不會那麼強大。

總而言之,對於當時的後周期是比較可惜的,如果不是後周世宗柴榮因年早逝,而有一位新上任的小皇帝又沒有辦法掌控中央的話,也就不會有趙匡胤黃袍加身,搶佔當時的後周的皇位,這樣的事情了。其實趙匡胤先發制人,也算是最有當時的歷史必然性的。畢竟當時對於後周來說,雖然說由於兩任國主郭威和柴榮他們兩個都是文韜武略,為當時的朝代也是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後來到皇帝年齡太小了,而當時的朝廷大臣裡面演出由趙匡胤這一個人,能夠擔起大任。

雖然說他謀權篡位,這手段並不光明,但不得不說後來他建立的宋朝其實還是挺強大的。對於後者,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內亂最少的王朝呢?其實就需要聊一聊,郭威以及後周世宗柴榮,給他們這個朝代所做的貢獻,這兩位皇帝其實都是歷史上少見的那種明君,他倆對於當時的朝代作出的貢獻,要比當時的唐朝的李世民還要多一些,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他們方方面面考慮的都特別周到。如果不是因為,或者是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的話,肯定會有另外一番景象出現了相比,後來被大家所銘記的就不是宋朝,反而是後周了。

總而言之,對於這個後周,我們是應該予以尊敬的,他作為五代十國裡面一個比較強大的帝國,也是需要我們施加一些對他的敬重的。


今夕又何年


天下一統,唯我大秦

隨著秦滅六國實現天下大一統,中國進入了君主帝制時代。短短16年,兩朝三帝,卻奠定了後來2000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秦能一統六國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死,秦孝公即位,下決心恢復春秋時代秦穆公的霸業。他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廣攬人才,下令求賢。原為衛國貴族子弟的衛鞅,聞訊便從魏國來到秦國。入秦後,為了說服秦孝公變法,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觀點駁斥了舊貴族,並得到秦孝公的贊同,被任命為左庶長,掌握軍政大權,開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商鞅變法核心內容:統一度量衡、廢除井田制、推行重農抑商、實行法制、獎勵軍功、建立郡縣制等為主要內容,還制定了許多優惠激勵措施,如減輕農業稅,增產粟帛的農民可以免除徭役,有餘糧上交者可以得到官爵,提高糧食的價格,官不得違法而害農等。

商鞅變法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確定了法治的思想。




大釘耙


單從華夏傳承方面來講,秦朝和隋朝的作用至關重要。

秦朝和隋朝都結束了當朝之前長期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形成了國家統一大業。

一、 秦朝統一之前,自東周起春秋戰國時期長達481 年的分裂局面,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才結束。如果沒有秦始皇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漢族。

秦朝的主要貢獻

1、開創皇帝制度並傳承兩千多年;

2、開創大一統國家的政治傳統;

3、開創專制主義集權制並延續兩千餘年;

4、首創郡縣制,鞏固中央對地方的絕對控制權;

5、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奠定大一統國家管理基礎和華夏以及後來漢族的文化基因根基;

6、 奠定攻防互補的耕、戰、防的邊防戰略,創立了完整的長城邊防體系及文化特徵;

二、隋朝統一之前,是自東漢末年到隋煬帝登基長達369年的分裂,尤其是以五胡亂華為主的內遷少數民權趁亂建立的若干政權,間接造成北方民族相互滲透的局面。

隋朝的主要貢獻

1、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但是比秦朝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大一統更富有民族融合性,隋朝建立的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為後來中國各朝代的大融合政治奠定了基礎;

2、創立科舉制,影響中國封建社會相對公平的人才選舉制度;

3、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刺激農業生產,增加國庫存糧;

4、確立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官制,為後來歷朝歷代沿用至清朝末期;

5、興修隋運河,鞏固了中央對東南地區的統治,增強了南北方文化、經濟的來往,為後代國土疆域完整性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沒有秦朝和隋朝兩代的大一統,就可能沒有後來的以漢民族為基準的東方巨龍——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