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隱居處,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太原多福寺

多福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里處的崛圍山之巔,始建於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圍教寺,後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後唐莊宗)父子曾到此禮佛焚香,寺況空前。宋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年間重建,後又多次重修。2006年5月,多福寺作為明至清時期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隱居處,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太原多福寺


寺為三進院,佔地面積6500平方米。頭進院主建築是大雄寶殿,重簷歇山頂。面寬七間,四周圍廊。殿內供三身佛,有 4尊菩薩脅待,還有金剛護衛。山牆有明代立粉貼金彩繪的佛傳故事84幅,幅間用自然景物相銜接,構思奇特,技法嫻熟,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二進院主體建築藏經樓是一上閣下洞的雙層複合體,六根大柱把上下緊緊連在一起,渾然天成,相得益彰,洞名乘息洞,閣曰文殊閣,洞門石柱上淋漓酣暢的墨跡為傅山先生手書,頗為珍貴,最東邊洞內有傅山塑像。藏經樓東側的紅葉洞,傅山先生曾在此讀書行醫治病,洞頂殿內神龕內三尊菩薩像為後塑。藏經樓西側龍王殿內有龍王塑像,殿前水井即為文殊菩薩所賜"龍池"。

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隱居處,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太原多福寺


順石級盤旋而上即三進院,千佛殿高居全寺最上部,殿內供三世佛、四大菩薩,三面牆壁共有870多尊佛像。殿前牡丹池內原有500多年前的牡丹,可惜毀於動亂年代。1994年重建了千佛殿,新塑佛像千餘尊,恢復了東西配殿,培植了傳統景觀——牡丹。寺內有古建築多座。石碑十數通,還有“龍入穴”而成的水井等,掩蓋在紅牆碧瓦間,寬猛相濟,十分得體。 

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隱居處,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太原多福寺

 


寺東南方有山岩,巖下即“珍珠坡”,原是僧人擔水和信士禮佛的岩石古道。現砌成340 多級石磴,是遊人從山下登坡遊山的最佳路線。上坡攀登到山岩頂,有六角七層舍利風水寶塔,站在塔基上東望,晉陽大地盡收眼底;西眺,古松蒼相分列南北山坡,“南松北柏”是崛圍奇觀之一。松林中有傅山隱居的“七松庵”。一對青年男女不屈從封建禮教而跳崖身亡的“合抱柏”等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