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鮮“死亡”名單

靈獸按

誰能解決“生鮮”的痛點,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並最可能成為“超級公司”。

2019生鮮“死亡”名單

作者/靈獸 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這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算了!”

妙生活CEO鄒志俊在2019年12月關閉完位於上海的80家社區生鮮門店後如此慨嘆。

妙生活——這家在上海深耕4年多,並率先開創“店倉一體”模式的社區生鮮店原本不必這麼早離場,但奈何競爭太過激烈。

租金、人工等成本已佔營收的30%-40%,加之眾多入局玩家,採取“傷敵800,自損1000”的高額補貼策略去搶佔市場。

也許這並不是一個競爭的常態,但每一位玩家都難獨善其身,被裹挾前行。

上海——這個中國商業最發達的城市,聚集了包括盒馬鮮生、永輝超市、錢大媽、誼品生鮮、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眾多零售品牌,競爭已至白熱化。

高額補貼背後,是資本的瘋狂。

2019生鮮“死亡”名單

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妙生活毅然離場,並採取了仁至義盡的方式:

在關閉門店前,鄒志俊結清了包括供應商貨款、門店租金和員工工資等在內的所有款項,一切顯得“悄無聲息”。

但整個生鮮賽道,在這一年卻並不平靜,還有更多企業主動或被動“關停”了門店。

食得鮮、鮮生友請、迷你生鮮、愛鮮蜂、我廚生鮮等都沒有熬過2019年的冬天。

同樣,還有很多生鮮企業在2019年選擇了收縮。

從2019年3月開始,順豐優選大規模“關店”,其官方予以否認,並稱是區域調整;小象生鮮和易果生鮮則進行了戰略調整。

11月,呆蘿蔔被曝資金鍊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大規模關倉;

12月,吉及鮮創始人臺璐陽對內宣佈融資遇阻,大規模裁員和關倉。

但好在並不順遂的2019已經過去了。不過,不用擔心,還有更冷的202。

即便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在“死亡邊緣”的生鮮企業喘過了一口氣,但仍難持久。

以下附2019年生鮮“關停”、“收縮”名單:

2019生鮮“死亡”名單

2019生鮮“死亡”名單

1

誰能解決“生鮮”的痛點,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並最可能成為“超級公司”。

這也是為什麼“生鮮賽道”在近年備受資本青睞的主因,越來越多的資本入局“生鮮賽道”。

但隨著生鮮企業的發展、迭代和進化,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同時,資本對生鮮行業和生鮮企業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在2019年年中,大部分資本幾乎都停止了對“生鮮賽道”的投資。

無論是生鮮電商還是實體生鮮店,幾乎都沒有很好地解決“盈利問題”。

有的是盈利模型沒跑通,有的是配送成本過高,還有的則是持續燒錢補貼,融資跟不上等等,不一而足。

無論是已經“關停”的妙生活、鮮生友請,還是在收縮的呆蘿蔔和吉及鮮,雖然“關停”和“收縮”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無疑都與高成本及自身造血能力強相關。

2019生鮮“死亡”名單

妙生活CEO鄒志俊曾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上海100多平方米的門店月租金平均在3.5萬元左右,加上人工等各項費用,每月的成本在7-8萬元。即便採用大量數據化措施降低成本,但數據化實現的溢價不足以去抵消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

一方面,開新店擴張不賺錢;另一方面,公司現金流緊張。即便妙生活先後獲得了兩輪總計2.3億元融資,但資金仍捉襟見肘。

尤其最近幾年,資本大量湧入生鮮行業。僅2018年,國內22家生鮮企業融資金額就達120億元。

鄒志俊判斷,資本狂熱後,市場會變冷。從2019年8月開始,妙生活開始逐步關店,直至12月全部關閉完80家門店。

妙生活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對未來的預判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妙生活在此前的融資中對於協議條款的把控。

“我們不籤對賭,不承諾業績,也不保證一定將門店開到多少家,但我們會盡全力的跑,我們有自己的開店計劃,引入的資本必須成為我們的一致行動人。”鄒志俊在2018年7月與《靈獸》交流時曾這樣表示。

但並非所有的生鮮企業都能向妙生活一樣全身而退。

2019生鮮“死亡”名單

“鮮生友請”管理層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於2019年7月被杭州警方拘留。

“鮮生友請”是杭州一家社區生鮮企業,2017年4月,開出第一家店,門店總數超過130家,面積從100至600平米不等。其通過各種促銷宣傳活動,吸引周邊消費者充值辦卡到店消費,門店同時開通線上下單、自提商品等服務。

鮮生友請通過“委託管理”、自營和聯營模式發展門店。

“委託管理”即加盟後不參與經營管理,只享受收益,但原則上共擔風險,為期五年。

自營模式下,鮮生友請提供店面,交由加盟商挑選,同時提供品牌使用、收銀系統、門店裝修設計方案、商品配送服務以及員工培訓等。日常經營管理由加盟者負責,自負盈虧,合作時間為5年。而加盟者一方需繳納20萬的加盟費和10萬的保證金,合同到期保證金則會如數退還。

2019生鮮“死亡”名單

聯營模式下,公司同樣提供店面讓加盟商選擇,公司投資51%、加盟商49%,公司負責全程經營管理,合同時間5年,每半年按比例分紅一次。

正是這種“獨特“的加盟發展形式,一度使其取得了“3天開店12家”的驚人“成績”。同時,瘋狂地“加盟”,也為其發展埋下巨大隱患。

鮮生友請創始人張知豪曾公開表示:“門店發展速度過快,預算控制嚴重失衡是主因,這使得原本就極度緊張的供應鏈更加危機重重。”

瘋狂開店、賣卡,收保證金,卻並不重視門店本身的造血能力,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進而暴露出更多問題。

張知豪也曾多次嘗試轉讓門店,但最終都因企業問題太多而未能成行。

2

呆蘿蔔創始人兼CEO李陽在2019年11月公開回應“資金緊張”事件時曾表示,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

當然,這也與資本對“生鮮賽道”更謹慎的態度相關,因為對生鮮企業而言,融資越來越難了。

就在呆蘿蔔被曝資金鍊斷裂後的一個月,生鮮電商企業吉及鮮創始人兼CEO臺璐陽12月6日對內宣佈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實際的調整情況是,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高峰時期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保留三分之一。

臺璐陽在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沒有跑到整個公司規模化盈利,所以這一點讓我們融資不是特別順利,再加上呆蘿蔔的事情,資本市場基本不再看生鮮的投資了。這個對我們而言,就是最後一根稻草,年底前基本所有投資機構停止了對生鮮的投資。”

同時,臺璐陽對媒體表示,希望保證行業口碑,結清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做小範圍的業務轉型嘗試。

2019生鮮“死亡”名單

據瞭解,吉及鮮曾是前置倉生鮮電商賽道單量規模第五,次於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呆蘿蔔。

無論是呆蘿蔔還是吉及鮮都是生鮮行業的創業明星。

呆蘿蔔採取的是“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到店自提”經營模式,這讓其成為能夠與以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前置倉為主的“到家”模式相“抗衡”的一極。

吉及鮮是以“前置倉+到家”模式為核心的生鮮電商,用戶通過微信“吉及鮮”小程序下單,可以選擇送貨上門或自提。

如今兩家企業也都因資本閘門的收緊而遭遇資金困境,並都採取了“收縮”的戰略,試圖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2019年12月8日,呆蘿蔔官方微信發文稱,“呆蘿蔔將於12月9日同啟百店,從發源地——合肥再度出發,期待以全新的姿態服務廣大消費者。”

12月9日起,用戶可通過呆蘿蔔APP正常下單;12月10日起,門店恢復取貨服務。

在呆蘿蔔發文3天后的12月11日,吉及鮮公眾號以“休年假”的名義宣佈暫停營業至12月22日,為期10天。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並非所有生鮮企業都沒有獲得融資,只不過資金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2019生鮮“死亡”名單

12月26日,社區生鮮連鎖品牌錢大媽宣佈完成近10億人民幣D輪融資。

錢大媽是廣州市錢大媽農產品有限公司旗下連鎖品牌,創辦於2012年,專營生鮮肉菜市場。截至2019年11月底,錢大媽的在營業門店數為1652家,2019年錢大媽全年營業額超70億元。

同月,媒體報道樸樸超市宣佈獲得1億美元B2輪融資。

此前的2019年3月,樸樸超市宣佈完成5500萬美元B1輪融資,由國內一線美元基金投資。樸樸超市成立於2016年6月,是一家30分鐘即時配送的移動互聯網購物平臺。

目前,樸樸超市主要市場範圍涵蓋福建福州及廈門,2019年已全面啟動深圳市場擴張,現有員工已達10000多人。

即便如此,也難掩蓋生鮮行業進入凜冬的寒意。

當然,能獲得融資畢竟是件好事,只不過在跨區域擴張時,仍要面對多重挑戰,盈利仍是難題。

3

生鮮的痛點在於損耗高、毛利低、流通環節多、同質化嚴重等。

這就需要生鮮企業在降損增效的同時,嚴控或重塑供應鏈,並通過標準化拓展,去形成足夠大的規模。

但要做到這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深耕商品和供應鏈。

生鮮企業能夠盈利的前提,必須解決兩個維度的難題:

一是,用戶對時效、商品鮮度和質量的問題;二是,解決企業運營的效率問題,即流量成本和履約成本。

中國人的獨特烹飪方式,決定了對於“新鮮”的要求趨於極致。

如果要保證新鮮,必須離消費者更近。

2019生鮮“死亡”名單

這也是為什麼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前置倉企業能受到資本青睞的主因,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其解決了消費者對生鮮商品時效和一部分新鮮的需求。

叮咚買菜可以做到29分鐘送達。

但對前置倉企業而言,流量和“履約成本”仍是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前置倉周邊用戶精準流量的獲取,成本非常高。

叮咚買菜長期通過騎手和地推來獲取流量,每日優鮮則更多通過與騰訊等合作伙伴導流。

呆蘿蔔和吉及鮮遭遇“資金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通過低價補貼導流,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

自提模式部分解決了履約成本的問題,前置倉模式的履約成本則居高不下。

2019生鮮“死亡”名單

前置倉企業的供應鏈一般是從產地到城市倉,再到前置倉,需要經過兩道分揀,然後再通過騎手送到用戶手中,履約成本很高。

呆蘿蔔和吉及鮮的共同問題則在於擴張太快,而沒有注重點位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旦融資受阻,補貼跟不上,營收則大幅下滑,企業持續經營就會遭遇挑戰。

一位生鮮企業的負責人對《靈獸》表示,“生鮮企業如果只解決了用戶的需求(時效和新鮮),運營需求(流量和履約成本)搞不定,那就證明你這個生意虧錢,虧錢就不能長期持續。”

同樣,如果只解決了運營需求,用戶的需求搞不定,企業經營同樣不能持續。“這四個需求可以用來分析和衡量所有的生鮮模式。”該負責人稱。

在履約成本居高不下的時候,生鮮企業只能通過“供應鏈”要效益,彌補更高的成本,比如基地直採、標準化、自建物流等。

環節越多,產生損耗的幾率就越高。生鮮商品從產地到加工環節,再到流入市場、到達消費者手中,中間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相應的損耗。對實體零售門店而言,門店銷售也會產生損耗。

生鮮傳奇則通過推廣物流摺疊筐,進行加工前置,在基地就進行“標準化”操作,通過使用物流框降低損耗,並對供應鏈進行“再造”。

生鮮傳奇已經建立了300餘個基地,近半的商品已經實現基地包裝和加工。

物流筐直髮到基地採購,按標準裝箱,回來後可以直接放到門店去銷售,將大量減少上貨人員,最少要節省三分之一的人工。同時,物流框可反覆使用,大大降低了包材等的損耗。

2019生鮮“死亡”名單

此外,生鮮傳奇開發了大量的自有品牌商品,去主導商品。目前,生鮮傳奇自有品牌已經近800種,佔銷售份額的30%。

生鮮傳奇創始人王衛曾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現有的生鮮業態模型都難以盈利,規模不經濟,傳統的規模效應不再存在。但生鮮行業依然有巨大利潤空間:

一是,損耗控制潛藏著15%的利潤空間,生鮮傳奇試圖通過信息化系統和全新的門店組織獲得收益;

二是,優化供應鏈潛藏著15%的利潤空間,但必須通過基地採購和物流筐大量使用,以及高效率的物流體系得以保障;

三是,通過收銀技術和陳列技術的改善,人力成本有5%的潛在空間。

當然,每個企業的基因和具體情況不同,發展重點和模式也不一樣。

上述生鮮企業負責人表示,生鮮行業的競爭,最重要的還是供應鏈環節的競爭。“只要解決了流量、時效和履約成本的問題,生鮮企業總有一天能夠盈利。”(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