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大家怎麼理解?

心道者


道即天道,常理,倫理,老祖宗留下來的風俗習慣,這些自然而然,依四時運化,天地萬物日月運行自然法則,24時之常理


儒釋道玄機


道法自然,是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也說,道在神之先,不知其名而謂之。\r

老子深信大道宇宙在神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人在這裡其實指的是千萬平民,地則是指諸侯,天是指天子和神。\r

而道是在這些之先的,宇宙自然衍生出來的規律如來,是出自佛家的經典,感嘆世界如恆河沙塵,無所如來,無所如去,後來被中土佛學信徒形容大覺者。\r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道是本質,術是表象,道以不變應萬變,而術可千變萬化。\r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r

道是內心的境界如禪,術為外在的修為如武學。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有術無道只能是普通的人。\r

精神上,品德就是道, 道法自然即是:道,應該合乎於人理,天理。如來: 功到自然成!\r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r

你沒有道的基礎,要術何用,亦走不遠,你有道,無術,可以遵道為基礎去學術,必可成大氣也,大覺者,洞悉市場瞬間千變萬化,輕鬆進出不同尋常的,但卻符合內在市場的邏輯。所為:道法自然,如來也。\r

老子在遠古就能參悟人性和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用簡單明瞭的詞語講解人應該怎麼去做一個智者。\r

佛學之精神,還是融匯了老子的道於術。吾本愚鈍,參禪悟道久亦,終不得正果,因為只有術沒有道,所以走不遠;今終於拔開迷霧,得見光明,善哉善哉,道德經神也。








臥雪堂觀守山


首先《道德經》裡面沒有這個說法,道德經裡面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沒有這句“神即道”,聯在一起在《道德經》裡說不通,老子從來沒有認為神是道!神仙多了去了,每個神仙都能代表道嗎?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基督教裡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基督教是一神論宗教,世界只有一個神,那就是上帝,世界萬物都是他早的,所以神就是道,道也是神!但基督教又不承認道法自然,因為自然是神造的,怎麼可能他效法自然!

所以這兩句話加一起,即不被道教認可,也不會被基督教認可!是完全啥也不信不懂的人故意融合在一起的!據說最早出自一部電視劇《天道》中的臺詞,想表達的意思是:神也是道的一部分,道以自然為法則,一切本來如此的!但按古文表達的意思,這兩句是柔和不了一起的!即使按中國文化,神仙也很多,壞神仙也不少,怎麼能是道呢?

如今的編劇就是一瓶不滿,半瓶咣噹,東拼西湊的現象非常嚴重!



坐網談天


這句話的意思是,神就是道,道就是神,神和道就是一回事,沒有區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道法自然,語出老子《道德經》,指的是道的根本就是自然規律。

對這個“自然”兩字,我們的理解應該突破語言定義的禁錮,這裡的“自然”不是平時所理解的自然,而是指的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是人體內部和人體外部所有世界的總和。

自然,就是自己慢慢產生的,不需要經過多麼繁瑣,就是推理、總結整理、思維方式去創造出來的。

所以道法自然,這句話,理解為道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但是它就存在那裡,無論你發現沒有,就在哪裡,也有它自己表現形式。表現在形式上就是宇宙規律。是很深奧的哲學問題,每個史人的理解不同,但是本質又很雷同






五點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是電視劇天道的一句臺詞,並非出自《道德經》,所言之意將神、道、佛做了恰如其份詮釋。

但所言之“神”並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神仙,因為不論是神仙,亦或是西方所講的上帝,都是人格化的創造者,都意味著主宰,意味著可以控制萬物,但道並不是這樣,道德經中有言:“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意思是道生萬物而不佔有,道做任何事但不講這是自己的能力,道有功勞但是從不居功,一切只是順其自然而已。

所以正如我們常講的心神,這裡的“神”是指人心,也可以講是合乎其道的人心。道德經有言:“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意思是修道要一步步來,人先取法地,地再取法天,天再取法道,道才能夠代表自然。至於我們為什麼取法地,是因為我們與大地最為親近,大地像母親一樣,包容我們的一切,無論是亂砍亂伐,亦或是肆意挖掘,大地並無言語、並無舉動,並沒有什麼我們所講的反撲,只是靜靜的看著我們,自作自受,自生自滅,雖為不仁,卻是大仁,此即為道。修道即修心,一步步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而合乎其道的人心,即道,即自然,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

至於“如來”,佛經有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意思是如來,是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即無來無往,即來即往,來即是往,往即是來,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奶茶愛尚咖


首先說明,“神即道”這句話不是《道德經》的原話,《道德經》裡只有“道法自然”這個成語。

也許,這個“神即道”的“神”指的是一種“德”,人的某種情志。也可能在這句話的前面還得有關於“神即道”的相關鋪墊,要不然,是沒法理解“神即道”這句話的,因為在老子的思想裡,似乎神與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這個“法自然”意即“法”“自己的樣子”,自,自己;然,樣子,道法自然就是效法自己本來的樣子。

老子在論述道、天、地、人者四者之間的關係時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說:在這四者中,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身而自然而然。

為何萬物要法道,而道卻法自然呢?因為道生萬物,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而道卻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獨立存在,它不以任何外力為依賴,在它之前沒有任何東西,到了它那裡,就到了萬事萬物的起始和源頭了,它只能取法自身的自然而然。

老子的道論思想,是對商周盛行的上帝(商周時期就這麼稱呼)、神鬼等信仰崇拜的徹底顛覆,他是中國“仰望星空”追究世界本源的第一人,他構建“道論體系”揭示了中國古代先哲對於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深層思考,提出了人類社會應該遵道而行,遵循自然規律的重大命題,對於當今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指導意義。

這就是道法自然的本意。


問道黃老


神是超越物質世界的存在,道是宇宙運行的規律,《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等於自然,人之身為物質為有色、唯獨神為非物質,故莊子雲: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同在。呂洞賓得道言:以宇宙視吾身,則吾身一蜉蝣,朝生而暮死,以吾神視宇宙,則宇宙一蜉蝣。

宇宙無限,而神識無量。

易傳雲:神無方,易無體,這兩句己將神即是道玄微洩盡。

故神識即是易道,大道等於自然。



愚谷囈語


何謂神,神既是你自己的心。何謂自然,自然既是世間萬物。術既是如何面對自然的方法。道法自然,既用心體會世間萬物,明瞭其正道,用心做人!如此!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道是內心的境界如禪,術為外在的修為如武學。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

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有術無道只能是普通的人。精神,品德就是道,道法自然即是道應該合乎於人理,天理。如來:功到自然成!

這個道不好解釋,大體包含世間所有東西。這裡是指心中所想的事。

道理法度

道理:

1.事物的規律:熱脹冷縮的道理

2.事情或論點的是非得失的根據,理由,情理:你說話很有道理,我完全同意。

3.辦法;打算:我自有辦法。

法度

1. [law]∶法律制度

2. [moral standard]∶規矩,行為的準則

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 漢· 賈誼《過秦論》

遵守法制

法制

1. 法令制度。

《管子·法禁》:“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 漢賈誼《新書·制不定》:“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記·鈞金束矢》:“夫聖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強縱暴,有舉其官者矣,安用訟哉?”

2. 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和根據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會秩序。法制在不同性質的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具體內容。

嚴復《原強》:“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備而觀之,則人知其職,不督而辦,事至纖悉,莫不備舉。”巴金《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治》:“這就說明發揚民主要講兩方面,一方面要講勇氣,一方面還要有健全的法制來保障。”

3. 猶方案,格式。

宋范仲淹《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須差近臣,往彼密為經略,方可預定法制,臨時不至差失。”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舊曲韻雜,出入無常者,因其法制未備,原無成格可守,不足怪也。”

道教教義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思想《易經》為伏羲、周公、孔子三聖創立,伏羲創造了八卦,周文王創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則為易經作《易傳》,由此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東漢時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

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又當定陵鎮靜,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間,留賢在野,怨諮不生。”

教義

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金石有道


道法自然,大道如水,大家悟到水的境界就知道了大道其實很平常,平常心就是道,道不遠人,人自遠道。



林焱


首先說明一下,“神即道,道法自然”並非出自《道德經》,好像是出自《天道》這部小說中丁元英的對白。

《道德經》中提到“道法自然”是在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比較核心的部分。

“自然”是宇宙中的一切

道家中對於自然是致以最高敬意的,道家認為自然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一切生死幻滅、此消彼長均是自然,包括天地,包括宇宙。

“道”是宇宙中一切的運行規律

既然道家認為萬事萬物皆有規律,那麼掌握了這種規律就等於有了預知能力,做人做事就會得心應手,無往不利。

所以這個尋求世間萬物運行規律的過程,就叫做“求道”。

而掌握了這種規律,就叫做“得道”。

神即道,是什麼意思

雖然不是老子所述,但卻表達出了《天道》作者對於道的理解,既然道是自然的規律,那麼誰創造了這種規律呢?或者宇宙會不會就是神,我們就像細胞一般在神的體內運行?

正是因為未知,所以很難解釋,正所謂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最後暫時可以定義為神。

從道家思想中我們可以收穫什麼?

1、自然

道家告訴我們“道法自然”,一切皆有規律。

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但人心是主觀的,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做出判斷和認知”。

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就會帶給我們妄想和執念,這種妄想和執念就是我們一切人性弱點(貪婪、恐懼、嫉妒、自私、虛榮等等)的根源。

我們要正視這個世界的客觀性,一切好的不好的遭遇都是概率學問題,從你出生那一刻,這種概率就一直作用在你的身上,直到你消失。對於自然來講,你只是構成它的一粒塵埃。

所以我們要丟掉妄想和執念,享受過程而不去過分計較結果。

2、無為

道家還告訴我們“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既然一切皆有規律,那麼我們如何在這種規律中做人行事?

無為處的是何事?不言又行的是何教?

“無為”中的“為”代表的是打破事物運行規律的行為。

“不言”中的“言”代表的是強行灌輸一種思想給他人的行為。

那麼,我們就理解了:

不做打破事物運行規律的事情,因為一切打破規律的行為均會被修正,我們要做人行事就要學會掌握規律和發現趨勢,這樣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想要他人接受理解你的想法,你要根據發展趨勢,通過營造環境氛圍來逐漸影響他人,讓他自然而然的認為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而非受你教育才這樣認為。

“自然”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