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一個汙染嚴重的河,為什麼造就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毒鬥羅斗羅大陸


河口三角洲大小與河水汙染嚴重沒有什麼關係,它主要與河流的季節變化、坡降比和徑流量等因素有關。

恆河發源於印度德干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南麓,到了下游後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相匯合,從孟加拉國境內入海,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從上圖可以看出,梅克納河水系主要是由恆河構成,有人把布拉馬普特拉河看作是恆河的支流,因為恆河流域面積很大,佔到了很大比重,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很多是恆河塑造的。因此這條水系一般稱之為恆河水系,三角洲也稱之為恆河三角洲。

恆河水很髒,流域內承載著大約4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河水裡遍佈生活垃圾,未燒盡的屍體和骨灰、大量的牛糞、去世的牛或野狗的屍體偶爾也會漂進河裡。工廠的廢水和生活汙水不加處理的排放到河中,河水汙染非常嚴重。

恆河徑流量豐富,河口多年平均徑流大約在5500億立方米,與我們長江相比相差了一半左右,不及亞馬遜河流量的十四分之一,但卻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地形因素,恆河很多支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高度在7000米左右,至河口落差非常大,河水下切侵蝕力強,攜帶著泥沙堆集在河口多。

●流域內重心與入海口垂直距離短(上圖方框南北距離),這麼多水量集聚有限空間裡,河水攜帶著泥沙大量湧向入海口,與海水的相互作用,容易形成三角洲。

●河流季節性變化大,容易出現洪水災害。印度與我國一樣發育著季風性氣候,一年可分為乾溼兩季,每年4~6月,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入恆河,7~9月的雨季,西南季風登陸南亞次大陸,受喜馬拉雅山南麓抬升作用影響,產生大量降水,個別地區降水量達到10000mm多,成為世界雨極中心,豐富的降水量加之地形落差大,河流泥沙含量很高。

●從河道發育來看,恆河變曲主要集中在河口處,與我們長江相比,長江出三峽以後,地勢平坦,河流變曲,從上游攜帶的泥沙被淤積在河流中游,如荊江平原、洞庭湖平原等,中游、下游河長佔比較大,泥沙沿途沉積,至入海口處泥沙減少了很多,多年平均輸沙量才1.27億噸,而恆河多年平均輸沙量1.96億噸,比長江還多,由於下游河程短,這麼多泥沙淤積在河口處,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地理縱橫



恆河三角洲是恆河、雅魯藏布江和梅格納河三大河流匯聚的泛濫沖積平原,這三條河流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有約172萬平方公里的流域。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區之一。沿著海岸,三角洲的寬度約為350公里。從雅魯藏布江和恆河的匯合處到海岸的距離約為250公里。

在匯合處的下游,這條河被命名為帕德馬河。大約在帕德馬河的一半處,梅格納河匯合了。恆河三角洲呈三角形,被認為是一個“弧形”三角洲。它涵蓋的範圍超過105000 平方公里。儘管三角洲大部分位於孟加拉國和印度,但是來自不丹、中國西藏、印度和尼泊爾的河流從北方流入。大約60%的三角洲在孟加拉國,40%在印度。



三角洲的大部分是由小的沉積物顆粒組成的土壤沖積而成,隨著河流在河口的流速減緩,這些顆粒最終會沉澱下來。河流攜帶著這些細小的顆粒,甚至來自冰川的源頭河流-冰川。紅色和紅黃色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養分,這對農業有好處。 恆河三角洲沼澤湖泊和洪泛平原沉積物河流水道很像迷宮,恆河三角洲分為兩部分:地質上年輕、活躍的東部三角洲和較老、不太活躍的西部三角洲。


儘管有季風洪水、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帶來的大量徑流和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帶來的大量降水,但仍有大約1.25億到1.43億人生活在恆河三角洲地區。孟加拉國的很大一部分位於恆河三角洲,該國的許多人依靠該三角洲生存。 恆河流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流域。恆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00人,使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河流的汙染與形成河口三角洲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汙染是由於對河流生態系統的汙染物輸入量,持續大於河水的自淨能力造成的,屬於人為因素的影響;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水沖蝕和泥砂積聚作用的結果,屬於自然因素的影響。

河口三角洲通常是比較大型的河流,在最終流入大海或者湖泊時,在受海水有湖水阻力的影響下,河流注入時的動能顯著減小,從而使河水中攜帶的大量從上游沖刷下來的泥砂在河口段堆積,逐漸形成呈扇面狀或者近似三角形的堆積陸地,故而得名三角洲。在地理學上,根據所堆積形成三角洲的形狀不同,可以將之進一步細分,比如扇形三角洲、尖頭三角洲、島嶼三角洲、鳥爪三角洲等。

恆河三角洲位於南亞次大陸,從地理位置上看,北起馬拉雅山脈的南段,南部延伸到孟加拉灣,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到梅格納河,屬於印度和孟加拉國共同擁有,總面積約為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的形成歸功於恆河水系,其上游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流經印度恆河平原之後,進入孟加拉國,與布拉馬普特拉河、賈木納河匯合,最後注入孟加拉灣的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三角洲之所以面積世界最大,主要因素有三個,這3個因素通常也是決定著所有三角洲規模的普遍規律。

第一是含沙量高。恆河的發源地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海拔與河口處的海拔相差在7000米以上,而且流程較短,巨大的高差,使得水流對岩石的侵蝕作用明顯增強,因此河水在流動過程中始終攜帶著大量的泥沙。

第二是河口處海水能夠有效阻止泥沙向海洋深處擴散。孟加拉灣為印度洋北部區域,受季風環流即熱帶季風的控制,洋流的流向在一年中呈現明顯的季節變化,由於孟加拉灣屬於印度洋北部與陸地相連的地方,海岸線類似漏斗形,在夏季時極易出現熱帶風暴時,風暴經常掀起海潮湧向河口地區,使得泥砂向海洋中繼續行進明顯受阻,在這裡大量沉積。

第三是下游河流地勢平坦。上游河水挾裹著大量泥砂流向下游,恆河平原及南部的區域由於地勢非常平緩,恆河的流速慢慢降了下來,使大量的泥砂最終堆積在了河口處。

恆河三角洲自古以來人口就非常密集,到目前為止大約居住了有近3億人,長期以來粗放的農業發展模式對三角洲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時恆河流經的區域,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也向河水中排放了大量的汙染物質,使恆河成為世界是汙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恆河三角洲的形成與恆河的水質沒有關係,恆河被汙染是近幾十年的事情,而恆河三角洲早在印度這個國家甚至人類文明誕生之前就早已形成。
河口三角洲是指河口衝擊平原,是大江大河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區域,故稱三角洲,是一種很常見的地貌,我國的兩大經濟發達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就是此類地貌。恆河三角洲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面積超過10.5萬平方公里,約三分之二位於孟加拉國,故又稱孟加拉三角洲,三分之一位於印度。恆河三角洲是由恆河和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堆積而成,其中徑流量更大的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功勞”最大(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年平均徑流量是恆河的兩倍左右),所以又稱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但恆河名氣更響,所以一般稱其為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也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恆河三角洲地區居住著1.15億到1.43億人口,而恆河三角洲供養著大約3億人口。孟加拉國面積不到15萬平方公里,約和遼寧省相當,2019年人口估計已達1.69億人口,是遼寧省的三倍以上。
恆河是南亞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在印度教中被視為“聖河”,但因汙染嚴重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納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


1947年8月15日印度實現獨立,從此時開始,“印度”這個詞才由地區和文化概念轉變為國家概念。印度獨立之後大力發展工業和農業,但發展速度極為緩慢,人口增速卻很快,恆河流域的人口密度增大,目前恆河養活了至少4億印度人,這麼多人口和工廠集中在恆河流域,汙染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恆河三角洲的形成是大自然的力量,而恆河的汙染卻是人為的,兩者互不相干。


百科千尋君


的確,橫河汙染很嚴重,而恆河三角洲也是全球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但是這二者沒有直接關係。

恆河為什麼這麼髒?

據說每個印度人出生之後都會去恆河洗澡,寓意洗去一身的汙穢、罪惡,可見恆河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恆河之於印度人來說就是我國的長江、黃河,被稱為印度人的母親河。

然而受到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水平、環保意識、生活習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恆河的汙染情況堪憂。據報道,恆河目前的主要汙染物指標超過國際標準的800倍之多,但是短期內很難治理,每天扔有大量印度人在恆河中沐浴。

恆河三角洲有多大?

三角洲是一種常見的流水沉積地貌,多位於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在流入大海附近時流速減慢,其攜帶的大量泥沙沉積,經過數萬年的沉積就形成了三角洲。全球主要的三角洲都是由大的河流在入海口衝擊形成,比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非洲的尼羅河三角洲、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南美洲的亞馬孫河三角洲。而全球最大的三角洲就是恆河三角洲,寬度超過320千米,總面積達到6.5萬千米。

恆河三角洲為什麼這麼大?

恆河三角洲之所以這麼大,主要跟恆河的水量充沛以及水流含沙量大有關係。恆河流經的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潮溼多雨,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其上游部分地區受到喜馬拉雅南坡對水汽阻擋作用的影響,年降水量更是在5000毫米以上。巨量的水流攜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的沉積作用也是非常驚人,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口河三角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