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凱爾特人與湖人的賽季首次對決,經典的黃綠大戰,相較上賽季,雙方都是新陣容,本場濃眉火線復出,好戲上演。

第三節進行到剩7分11秒時,綠軍已經領先22分,上半場湖人已經落後14分,本以為第三節將是絕地反擊,就像之前對火箭那樣,沒想到卻被綠軍摧枯拉朽的一波流徹底擊潰。第四節垃圾時間,綠軍一度領先35分,顯然賽前沒人能預料到的。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當然,一場比賽的勝負無法反應兩隊的實力差距,湖人並不在正常狀態,這是濃眉傷愈復出的第一戰,22分鐘只得到9分,明顯失常,第一節又過早背上2次犯規,埋下伏筆。湖人一向出色的後場籃板保護被坎特等人打爆,連續的失誤轉化為綠軍電閃雷鳴般的快攻偷襲。

看了比賽就能感覺到,綠軍是士氣更盛的一方,開場0-8落後,絲毫沒有擾亂軍心,隊員各司其職,拼盡全力,針對對手弱點猛攻。在對湖人之前,綠軍8戰6負,正處在低迷期,本場勝利像一顆定心丸,或許就是新的開始。

其實輸贏還不是重點,縱觀凱爾特人本賽季的表現,最突出的一點感覺是,那支由史蒂文斯打造的團隊至上、奮勇拼搏的鐵血之師,又回來了。而就在幾個月前的休賽期,他們才剛剛經歷大換血,似乎沒人看好他們的新賽季前景。

歐文換成沃克,真正的變化是什麼

把時間撥回到上賽季,歐文和海沃德攜手復出,綠軍完全體終於亮相,結果整個賽季起起伏伏,始終沒能步入正軌,常規賽戰績反而下降兩名,季後賽半決賽對雄鹿,歐文輸球提前離場,霍福德最後氣到情緒失控,年輕人被指責不努力,羅齊爾公開指責隊友,史蒂文斯遭遇信任危機,簡直糟糕透了。然後霍福德離開,歐文離開,沃克到來,卻更像是歐文的替代品。

如此情況下,不被看好也很正常, 然而開季後取得一波10連勝,還是在海沃德受傷的情況下,之後長時間位列東部第二,僅次於雄鹿。而且不要忘了,這支綠軍相當於新球隊,歐文是名義上的領袖,霍福德才是實際戰術中的軸心,攻防兩端的核心人物。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失去了霍福德,綠軍戰術執行方面必然出現大問題,而沃克和歐文理論上是同一類型球員,歐文名氣又更大,所以一開始沒人相信沃克會是救世主。

前幾天綠軍對雄鹿的焦點之戰中,美國的導播在屏幕上放了一組數據,上面寫著:塔圖姆、布朗、海沃德和斯瑪特,在歐文和沃克身邊的對比:

塔圖姆從15.1到21.3,布朗從12.5到20,海沃德從10.5到16.4,斯瑪特從8.3到11.3(均為場均得分,截止比賽當日)。

很明顯,這是在說,幾位主力在沃克身邊比在歐文身邊表現更好,結合最近歐文的新聞,就是在說,沃克是比歐文更好的球員,至少在凱爾特人體系中是這樣。

問題來了,幾位主力數據提升,是源於沃克的幫助嗎?好像也不是,沃克自己是個出色的得分手,但並不是勒布朗或東契奇那種包辦一切的指揮官,沃克和歐文的區別在於,沃克能讓凱爾特人回到最熟悉的樣子。

“平均主義”的實質是什麼

上賽季一直在說綠軍隊內搶球權的事,年輕人想要更多表現機會,歐文嫌球權不夠多,史蒂文斯偏偏又推崇“平均主義”,搞得裡外不是人,怎麼都彆扭。

可以拿小托馬斯來對比,當年他在綠軍巔峰那陣子,也是戰術核心,全隊圍繞他展開各種擋拆,小托馬在整個半場自如穿梭,當時的綠軍很團結,每個人都很無私,因為大家都能真正參與到戰術中,而不是隻在三分線外站著等球。

歐文的打法更接近一人持球,四人等球,也是因為他有這個實力,小托馬斯和他風格不同,不能直接相比,但歐文的打球方式,本身和綠軍的理念不符。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關鍵在於,這種超巨打法,成敗完全取決於超巨的個人發揮,詹姆斯2018年一騎絕塵,騎士殺進總決賽了,歐文去年打不過字母哥,綠軍就止步半決賽,個人實力決定一切。而且綠軍這些主力本身都不是純配角,卻要幹純配角的活,那麼只要成績上不去,就容易鬧矛盾。

再說沃克,他雖然和歐文是同類型球員,但對球權的需求上會更多考慮球隊的感受,仔細觀察綠軍這兩個賽季的比賽,歐文在場時主要由他主控,有時會讓斯瑪特來持球,每當斯瑪特主控,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給歐文呢?

如今就絲毫沒有這種感覺,綠軍基本上每回合持球過半場的人都不同,誰機會好就給誰,塔圖姆可以控,布朗可以,海沃德也可以,斯瑪特當然也能控球,都不覺得違和。沃克很多時候就是跑到前場,無球移動找掩護。他比歐文強在無球意識更好,也更願意打無球。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海沃德持球,沃克準備去打掩護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斯瑪特持球組織,沃克無球移動藉助掩護接球三分命中

這就在無形中使綠軍變得更團隊,每個人都能在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彼此互相理解,而不是私下暗鬥。沃克本賽季得分受助功率從上賽季的28%變為38%,在持球型1號位裡算很高了——更好的隊友使他放棄了一些自主進攻的機會。

綠軍隊內出手第一也不是沃克,而是塔圖姆,三年級的他逐漸成長為綠軍外圍第一攻堅手。史蒂文斯此前評價沃克說:“他平時話不多,但會傾聽你說的每一句,當他開口時,每個人都願意傾聽,並且信服他的話。”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你很難說沃克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領袖,他的確是隊內經驗最豐富,也是唯一的全明星,對於綠軍來說,更需要這樣一個平易近人的老哥,彼此並肩戰鬥,而不是之於年輕人的高高在上的巨星。

現在我們也明白了,所謂平均主義,並不是指數據,而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可以有球星,可以有地位分別,不追求絕對的扁平化,但要讓每個人參與到戰術中,各司其職,彼此理解互助,配角才願意為主角“獻身”,主角也能幫助配角發揮作用。

目前綠軍隊內有三人場均得分超過20分,五人超過10分,出手10次以上的有五個人,最多的塔圖姆18.2次,也不到20次。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個人的三分命中率都在35%以上,因為綠軍出色傳導球,導致每個人的空位機會大大增加。

再看一個數據,綠軍隊內場均突破次數最多的是沃克,11.5次,第二是塔圖姆的10.1次,第三是海沃德的9.7次,第四布朗8.4次,第五斯瑪特5.8次。

三人超過或接近10次,五個人超過5次。

什麼概念?湖人隊內突破最多的是詹姆斯的14.1次,第二是隆多的7.1次,第三是庫茲馬,只有4.1次。而且隆多的突破大家也知道,沒什麼威力,主要是佯裝,等於湖人全隊只有詹姆斯在突破。

湖人的例子比較極端,能和凱爾特人媲美團隊感的,或許只有熱火了,同樣是前五名都在5次以上,分別是巴特勒、德拉季奇、溫斯洛、納恩和希羅。雄鹿這種突破為主的隊,除了字母哥和布萊德索場均10次以上,第三的米德爾頓只有5.2次,後面都不足5次。

歐文換成沃克,史蒂文斯打造的鐵血綠軍又回來了

目前凱爾特人進攻效率第六,防守效率第五,此前一度攻守效率都在前五,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攻守俱佳型強隊。

過去兩個賽季,綠軍的防守一直名列前茅,進攻卻起伏不定,本賽季的多點開花,使他們的進攻效率更加可觀,而且這一切都是在海沃德缺席16場,沃克缺席5場,布朗6場,斯瑪特9場的情況下完成的。

昨天對湖人的比賽,花園球館內“beat LA”的吶喊聲響徹全場,從開局被湖人打出夢幻開局,到瞬間挽回局面,乘勝追擊,狂勝收尾,隊內沒有一人急躁,只有耐心和冷靜。

沃克不急不慌,用速度優勢衝破防線,塔圖姆是攻堅第一線,屢次命中高難度單挑,布朗在詹姆斯頭上的暴扣點燃全場士氣,徹底壓住湖人的反撲。

全隊齊心協力共進退,充滿拼搏精神的鐵血之師,才是我們熟悉的凱爾特人。史蒂文斯親手打造的綠軍,又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