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機制”對股市的影響?

3月12日全球股市大跌之後。多個國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泰國、韓國

等都出臺政策禁止或限制做空。德意志交易所也正考慮可能禁止賣空。


每當股市大跌的時候,做空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簡單的說一下做空,就是先從市場借股票賣出、然後等到市場下跌之後再買回來還掉,通過市場下跌賺差價。


理論看上去似乎很美好,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


說一下我自己做空經驗,總結一個詞就是難受。


2014-2015那段牛市,我做空過兩次,都是在階段性高點。第一次是在2014年12月底券商短期大幅拉昇之後,我當時覺得是一個做空好機會,賣空海通和另一家券商。後來股價走勢如下:

“做空機制”對股市的影響?

那一個月說實話挺煎熬,賣空之後有盈利,但是沒有出掉,最高虧了10個點。後來因為券商業務違規被罰,短期連續2個跌停之後清掉,雖然賺了十幾個點,但真難受。


第二次做空是在上證指數5000以上,當時能融券的很少,我融到了2個,中國船舶和同方股份,融券市值相當於做多的市值,主要是為了對沖。所以在第一波1000點的下跌,我基本上毫髮無傷,可是後來的“雙降”把我的空倉倉位洗出去,造成一定虧損。


自那以後,我就很少做空了。在高位時候,我很想做空信威集團,但是一直沒有券,後來這家公司從68跌到最近1.6,跌了97%但是即使你做空了,中間停牌3年,你的融資成本超過30%,你也賺不了幾個錢,你說難受不?


所以散戶別想著做空,至少在當前A股市場做空是沒有前途的!

2015年的下跌,很多人都覺得是“外資惡意做空”導致,甚至可能現在還有人這麼認為。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以正視聽。

先上結論,2018年11月5日,中信、國信、海通三家券商不約而同地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一封結案通知書,公司涉案違法事實不成立,決定該案結案。


所謂三家券商的違法事實,但凡對2015年那場震動整個國內券業的“做空事件”的調查有所瞭解的人,皆心知肚明。


為了更好說明做空機制對股市影響,我把股票和交易所起源簡單說一下。

股票和交易所都是起源於大航海時代的荷蘭,當時海上貿易興起,利潤豐厚,但也由於海上風險和不確定性存在,個人很難承擔這麼大風險。


“做空機制”對股市的影響?


所以大家一起湊錢組建公司,遠洋貿易,賺錢大家一起分,風險一起擔,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出資比例享受不同權益,這就是股票由來。


但是一趟遠洋貿易貿易可能時間長達幾個月,這期間很多人可能需要用錢,他就想把自己手裡股票轉讓,股票市場就應運而生。最早股票市場就是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那麼,股票市場最初就是提供股票買賣的場所,那些人看好遠洋貿易,就可能出高價買股票,不看好的可能就低價賣股票,這就逐漸演變成投資和投機場所。

作為股票交易所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流動性!這個我以前文章也多次說過,任何一個公家和地區對於股市流動性的重視遠遠高於市場漲跌。因為只有流動性好的市場,股票報價才有意義,更真實。

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新三板有些公司股價一天漲幾十倍,但成交量只有幾十萬,這就完全不具備參考性。

散戶對於股票市場最大貢獻就是提供流動性,使得公司股價更公允。助力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還解決了一些以前很難解決的問題。


比如國有資產減持問題,在沒有股票市場,經常會聽到“國有資產流失”這個詞,就是有些國有資產被賤賣給個人。(至於怎麼賣,大家都有數)

現在有活躍的股票市場,每天都有報價,國有資產上市後,不管是劃轉給社保基金還是二級市場賣出,那都是看得見的價格。


最近幾年很多新聞媒體和個人都在擔心未來養老金、社保不夠問題。這麼說吧,隨便在股票市場減持一點股票都能彌補每年養老金、社保收支不平衡問題,至少未來幾十年不是問題,況且還有那麼多國有資產還沒上市!


還是回到流動性問題。散戶在股票市場最大貢獻就是提供流動性,那麼借股票賣出的也是如此,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而且他們承擔的風險更大,因為股市中長期是向上的。


巴菲特說過,沒有一個人因為做空自己國家而獲得成功。

“做空機制”對股市的影響?

做空在上漲過程中,很多時候由於資金壓力被迫買入股票還,這樣進一步推升股價。


之所以大家都在賣做空的人,只是因為他們往往在市場下跌時候助推一下,短期獲取暴利,而且是建立在大家虧錢的基礎上。


這就是隻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捱揍的邏輯。


客觀的說,限制或禁止做空有利於市場企穩。道理很簡單,賣的人少了,一段時間內股價漲跌就是由買賣雙方力量決定的。但中長期能否走好還是取決於大家對未來是否有信心。


信心是黃金,股市裡尤為如此,未來的A股應該不懼做空。


週末利好和其他消息,週日一起說。股票、基金、房產、財經,我們下期見!


,讓投資變得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