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爸是李剛”事件後,鑄造的互聯網的脊樑


從“我爸是李剛”事件後,鑄造的互聯網的脊樑


2010年10月16日21時40分許,在河北大學新區的超市前,一輛牌照為“冀FWF420”的黑色轎車,將兩名女生撞到之後。

黑色轎車繼續行駛,在三四百米外的女生宿舍,停留了三四分鐘後,從原路返回,途徑兩名傷者旁邊,並未減速。

肇事車輛駛到校門口,兩三百米的時候,被聞訊趕到的保安和同學圍停下來。肇事司機為一名少年,身上帶著濃烈的酒味。

少年下車後,並未表達任何的歉意,反而用一種近乎叫囂的口吻說:“我爸是李剛。你們有本事告去。”

被撞一名女生經過緊急救治,才脫離生命危險,另一名陳姓女生,則於17傍晚,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情經報道之後

,一石激起千層浪,氣憤的網友群相接力,迅速人肉出肇事者家庭情況.

肇事者李啟銘為河北傳媒學院2008屆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父親李剛則是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主管刑偵的副局長。

搜索結果一出來,原本氣憤的網友,更是多了一層憤慨,開始在網上,鋪天蓋地的聲討。


從“我爸是李剛”事件後,鑄造的互聯網的脊樑

死者哥哥捧著死者遺照傷心欲絕


三度作為當時的活躍份子之一,可說內心話,憤慨的情緒,佔比最多隻有一分,是源自對死者的惋惜。

其中的九分,卻是來自肇事者對特權的倚仗。畢竟公權私用,切身關係到每一個平民百姓的利益。

今天撞死陳姓女生,對方因為“我爸是李剛”,可以有恃無恐。如果不加以嚴懲,誰能保證下一個傷害者又是誰呢?

至於當時的友軍,有多少是出自純然的正義,三度不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從人性上來說,人們的憤慨,多半與自身的利益,休慼相關。

這也是人們對一隻被撞死的動物

,最多會同情,可絕難生出憤慨的情緒。

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裡,自己不是動物,所以不會和動物一樣,有著相同的不幸遭遇。


從“我爸是李剛”事件後,鑄造的互聯網的脊樑

在滔滔的民憤中,當時的代理律師,不僅被律所主任談話,要求停止代理,人身安全幾度受到威脅。

甚至傳說工作能幹,口碑頗佳的父親李剛,在央視的採訪中,流下愧恨的淚水後 ,去向成謎。

關於這點,有的網友生出惻隱之心,覺得過為已甚,畢竟現代文明社會,不能兒子犯罪,父親代過。

從法理上來說,三度持贊同的觀點,可從情理上而言,卻不以為然。

自古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在一定程度,必定向兒子展現了特權的便利,從而錯誤的影響了兒子的觀念,以為有父親萬事可矣。

作為人民的公僕,卻沒教導兒子尊重人民的生命(這裡指的不是肇事,而是肇事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停車查看,表達人性善良的關心。)

古語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兒子都沒有教育好的父親,擔當大任的能力,無疑大打折扣。

不過李剛能引咎辭職,銷聲匿跡,說明還有著做人最基本的廉恥之心。這倒是三度唯一讚賞的。


從“我爸是李剛”事件後,鑄造的互聯網的脊樑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因為肇事家屬的積極賠償,肇事者最終只被判了六年。

對於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不盡人意的,只是木已成舟,再去糾結,已經於事無補。

三度今天要說的是,從網絡輿論對權威的挑戰來說,無疑是一次全面的勝利,有著劃時代的標誌性意義。

從前山高皇帝遠,憑藉手中特權,將不良影響,平息在小範圍內的時代,就此一去不返。

讓那些原本在幕後,可以隨意操控,一些事態走向的個別踐法者,得三思而後行。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一次的“拼爹”,一不小心,都有可能成為“坑爹”。

甚至小到一言一行,曝露在每一塊電子屏幕中,也都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當然,互聯網的威懾力,也不是無所不能,可能存在因能量大小而異的情況。

但就算沒法將其一一關進籠子,最少從肆無忌憚,變成有所顧忌了。

而這一切,全有賴善良的網友,曠日持久的參與,是你們和哪些正直的媒體人,共同構建了互聯網上的脊樑!


(這裡是“三度說事”,我是作者“三度”(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關注民生,就是關心人類共同的命運,咱們下期再見!見解不到的地方,請評論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