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傳統繪畫題材漫談系列之六十九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出世與入世於傳統文化而言猶如鳥之兩翼。在這樣的一體兩翼的傳統文化的整體架構中,隱逸文化與生俱來帶有一種低調的奢華氣質,是文人士大夫精英文化的一種世俗化的表達,藉助傳統社會階層中底層人物形象的內在價值的重新塑造,賦予其一種別樣的幽深境界,在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故作瀟灑中詮釋出其中欲說還休內心隱秘的情緒。

就傳統文化語境而言,以漁夫的形象示人的漁隱文化是其中一個鮮明的標記。這種漁隱文化的精神內核和風骨,被歷代無數詩人詞客以不同的角度一遍遍地描述著,而其最經典的源頭乃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宋 李唐 《清溪漁隱圖》

詩中所營造的那種孤寂、荒寒、清高的意境,幾乎成為漁隱圖這一傳統繪畫題材最原初的精神維度的標尺。但在畫史上的記載來看,唐畫中大多以熱烈華美的氣氛為主調,故這類題材的畫作在唐畫中幾乎闕如,史上記載的最早的這類漁隱圖題材的畫作當是五代時《春江釣叟圖》,上面有南唐後主李煜的兩首題詞,不過詞存畫缺,只能從那句“萬頃波中得自由”感慨中去揣摩其中的畫面寓意。而隨著漁隱詩詞文化的在文人士大夫圈中的盛行不衰,這一題材的繪畫作品在宋朝中後期掀起了一場表達的高潮,從而以漁隱圖構築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群體內心觀念的整體輪廓,對自我精神意向的主觀性闡述賦予了這一題材深刻的人文內涵。比如南宋時期李唐的《清溪漁隱圖》這幅作品,整個畫面以平遠構圖方式而成,林蔭疏疏,溪流潺潺,湖水茫茫,岸邊一葉扁舟浮在蘆葦叢中,上面一位漁者正在悠閒地垂釣著,此景此情有一種浮游天地外的心曠神怡的閒適之情。而聯想到宋室南渡的特定歷史節點,可以看出在精心擷取的物象構成的有限畫面中,汩汩流淌著一種無限的遐思,有一種說不出的痛楚和惆悵,盡在在無言的超脫世俗藩籬的生命意識的自然呈現之中。而同為南宋四大家之一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和《秋江漁隱圖》在主體畫面構成中選擇了一種更明瞭的方式,沒有那些繁複的背景,都是以一人一舟這樣簡單直接的畫面元素組合而成,《寒江獨釣圖》就像一幅剪影,而《秋江漁隱圖》則惟妙惟肖地描繪著一漁翁懷抱木槳蜷伏在船頭酣睡的情景,這兩幅畫作的構思以人物為主,其匠心獨運之處有一種妙不可言的趣味,渲染出一幅靜謐又淡然的與世無爭的漁夫形象,顯隱、虛實之間的對比,將畫面主題含義詮釋的別有一番風味。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宋 馬遠 《寒江獨釣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宋 馬遠 《秋江漁隱圖》


總體來看,漁隱圖這樣一種題材的其畫面構成氣質是內斂的內向的,這種特質與傳統文人畫的畫面構成和理念闡述正好契合,於是各類漁隱圖也成為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

在這些浩如煙海的漁隱圖中,元代的漁隱圖在承接宋代同類題材的畫面特點的基礎上,重現並深度挖掘了這種題材的精神內核,由於那個倉促的王朝風雨如晦的時代特質,使這一時期的漁隱圖中更浸潤著一種無奈而悽愴的情緒。有元一代,趙孟頫、管道昇、黃公望、王蒙、吳鎮等大家都對這一題材情有獨鍾,而吳鎮更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這位參易卜卦以玩世元代畫家更是以各種漁父圖而著稱,他筆下的眾多這一題材的作品成為他個人志向的一種宣言,寄寓著他對這個世道無奈而又堅決的疏遠,隱隱中透露出逍遙自在的達觀情懷。他的《洞庭漁隱圖》《秋江漁隱圖》等各類漁父圖,整個畫面遠景山巒和近景土丘之間一片蒼茫的水面之中一葉扁舟,成為最常見的構圖模式,溼筆的運用使整個畫面帶有一種蒼潤的特質,而扁舟上的形態各異的漁父給人一種模糊又清晰的感覺,這樣印象深刻的畫面詮釋著他對那種超然於世的態度,這種倔強的抵抗含有一種時代的宿命底色,並在這種底色上賦予某種個人化的思想,比如他的《洞庭漁隱圖》上題詞曰:“洞庭湖上晚風生,風攬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而元代的王蒙、黃公望等人筆下的漁隱圖,由於個人仕隱之間身不由己的選擇,使他們筆下的漁隱圖更帶有一種消沉苦悶的情緒。比如王蒙的《花山漁隱圖》,在密密麻麻的解索皴、牛毛皴構成的鬱郁蒼蒼的重山覆水之間,一葉扁舟巧妙地被安置於畫面下方一個角落裡,整幅作品流露出厚重渾穆的氣質,而隱在逼仄的空間中一葉扁舟,顯示出一種世界之大但身心卻無處安放的恓惶。元代的漁隱圖中還有一種以此寄託心中那種帶有一絲桀驁情懷的這類作品,比如佚名的《扁舟傲睨圖》就是如此,畫面中的漁父完全是一副高士的形象,昂首挺胸的樣子帶有一絲睥睨不屑的神情,很好地展現出傲睨的主旨。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元 吳鎮 《洞庭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元 吳鎮 《秋江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元 吳鎮 《漁父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元 王蒙 《花山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元 佚名 《扁舟傲睨圖》


明清時代的漁隱圖這一題材依舊餘音不絕,整體上延續了元代這一題材的主要構圖模式和內涵表達,這與明清時期的整體社會風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嚴酷的政治社會環境之下,文人士大夫的處境依舊危如累卵,只能在這樣的漁隱圖的主題表達中找尋一絲內心的安全感和慰藉感。

比如唐寅的《溪山漁隱圖》這幅長卷,連綿蒼茫的山水之間,幾葉扁舟之上的漁父有的在垂釣有的在划槳有著在吹笛,岸上亭臺之中幾位高士或對坐飲茶或策杖徐行,使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氣息,這與唐寅在仕途上的九死一生之後的自我放逐有著某種情緒上的關聯。而沈周《寒江獨釣圖》、朱端的《寒江獨釣圖》、王紱的《清溪漁隱圖》、文伯仁的《清溪漁隱圖》等這類作品,在這些各具特色的畫面之下,抒發出個自己胸中或鬱悶或高潔的情懷。清代這一題材的作品主旨大略也是如此,比如清王翬的《江山漁隱圖》、鄭旻的《扁舟讀騷圖》等這類作品,在這些似曾相識的畫面中,飄蕩在山水之間的任意西東的扁舟和舟中漁父,他們那些孤寂、落寞的身影,隱含著對身處的那個時代無言的抗議或逃離之情。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明 唐寅 《溪山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明 沈周 《寒江獨釣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明 朱端 《寒江獨釣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明 文伯仁 《清溪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明 王紱 《清溪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清 王翬 《江山漁隱圖》


漁隱圖|江海寄餘生,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

清 鄭旻 《扁舟讀騷圖》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漁隱圖這一題材,就像歷史深處的一聲幽幽的長嘆,穿越歲月的縫隙,不厭其煩地悠悠傾述著或清高、或避世、或逍遙、或孤傲的各種情懷,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脈象的表徵。這一圖式中形態各異的漁父形象,垂釣也好,休憩也好,讀書也好,放歌也好,殊途同歸地詮釋著文人士大夫那種不願同流合汙的個人意志,面對無法單槍匹馬突圍而出的現實矛盾和精神困境,在含貞養素中找回內心堅定的自我,並以此實現自身人格上的完善,這才是因時相傳的漁隱圖千古不易的核心人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