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類似諸子百家的小說有哪些推薦?

塗偉媛


多年前看過一本小說著作《世外桃源之百家爭鳴》,想必有部分讀者讀過,主要闡述了是作者對古代先秦文化的一個暢想……

該小說主要說的就是諸子百家學說的碰撞,在互相碰撞中體現出古人簡單而樸實的人性。小說前半部分側重百家學說本身的碰撞,後半部分則側重講述了百家學說治國成效的對比。

不同的學說會產生不同的治理效果,有的治理的好,有的治理的差,有的治理的強,有的治理的弱,有所不同就會有所衝突,有所碰撞!有衝突就會有戰爭和災難,正是在如此形式下,百家學說中的人性關懷才能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當然,小說中除了百家學說之外,也少不了社會名流上層王侯將相以及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

喜歡乾脆、暗戰和宮斗的讀者大可以繞道,因為這部作品讀起來可能有點費腦子,需要人不斷地去思辨揣摩,而且也沒有打雞血式的勵志,更沒有種馬式的奇遇!

小說涉及到即使是反面角色也有其自成一體的思想,也有人性本善的一面,絕非單純的邪惡。小說的主要人物大多為王侯將相和著名研究學者,雖然人物社會級別高,但小說的出發點卻並非宣揚忠君愛國,而是展現傳統文化中“民本”的思想,本人認為這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恆久價值的部分。

這是部充滿了人性智慧碰撞與昇華的靈魂作品,包涵了社會不同個體的貼近生活的寫照,值得一看!


離線請留言


大家好,我是文武看歷史。

諸子百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學術思想大爆發的產物,誕生了很多大師,如孔子、莊子、孟子、荀子等,以這個時代為背景的小說有很多,這裡給大家列舉一些:

1:《秦時明月》,秦時明月是溫世仁所著,主要講述天明,項羽,高月等人的成長故事,中間諸子百家的人物接連出場,展現出了十分恢弘大氣的歷史畫卷,其中對於墨家機關等的描寫十分引人入勝。大陸的玄機科技也將這部小說拍了動畫,在網絡上獲得非常好的評價。

2:《儒道至聖》,這本書是永恆之火寫的,將諸子百家的爭鬥代入玄幻的背景中,主角方遠從地球穿越後,經歷了橫跨戰國至漢朝漫長的歷史,最終開啟才氣時代,阻止了諸子百家終歸儒的悲劇。文章寫的文筆還是很不錯的。

3:《春秋我為王》,這本書的作者是七月新番,主角穿越到春秋時期,成為趙氏一個庶子,以馬廄作窩,與牛馬為友,臥薪嚐膽,最終奮起,統一華夏。書中的歷史寫的不錯,推薦看一看。

4:《秦吏》,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七月新番,主角是黑夫。作為一名警校生,為了救一個小孩落水溺亡,穿越到秦王嬴政二十年,成為一個秦軍中的一個士兵黑夫。在秦王朝統一天下的步伐中,徵百越,拒匈奴,掃六合,成就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參考。


文武看歷史


大家好,我是海天之戀。

要想知道諸子百家就要了解一下它產生的歷史背景。雖然戰國時期只有250多年的歷史,但是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時期,戰國時期的特點就是的大動盪,大裂變。諸子百家就是這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諸子百家主要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關於諸子百家的小說,我大力推薦《秦時明月》。因為它也是一部著名的國漫,目前《秦時明月》分五部,分別是《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

每一部我都看了至少三四遍,最喜歡第二部和第三部。因為裡面有好多經典故事,比如公孫玲瓏舌戰儒家,和天明的那段“白馬非馬”的詭辯論堪稱經典。此學說使儒家小聖賢莊的子聰反駁無解,但最後卻被儒家的新弟子子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公孫玲瓏啞口無言,輸得一敗塗地。

還有一個典故:楚人非人詭辯論。當年楚王外出打獵,丟失一把寶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處去找。孔老夫子得知此事後,認為人要放寬眼界,人與人要平等。故說:人失之,人得之。而公孫玲瓏故意問:既然楚人和人都是人,那孔老夫子為什麼還要糾正楚王。

《秦時明月》裡有太多的典故了,讓我銘記在心的是:天下皆白,唯我獨黑,非攻墨門,兼愛平生。縱橫家出場那段對話:天樞者,天道人綱。逆之,雖成必敗。萬事之先,圓方門戶。雖覆能復,不失其度。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至今還影響著我。

最最經典的還是韓非與嬴政的靈魂對話:掌控命運的力量是什麼?韓非說:“滄海變為桑田,高山變為深谷,夏冬的枯榮,國家的興衰,人的生死……十年可見春去秋來,百年可證生老病死,千年可嘆王朝更替,萬年可見斗轉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就如同井底之蛙。”



A海天之戀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農家,

小說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產生原因:

(1)經濟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2)政治原因: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封建制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

(3)階級原因: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思想家對當時的變革發表不同見解,形成不同派別,從而出現了“諸子百家”。

(4)環境原因: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時期,統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專制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使各個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





店小二娛樂


  《鬼谷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周朝衰微,無實際控制能力,中原各國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各國間戰爭日益加劇。根據許倬雲編寫的統計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沒有戰爭。各國之間的競爭,也間接帶動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於是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應運出現了,這就是士。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較低,但很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傑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農村人的生活233


莊子門徒

世外桃源——百家爭鳴



凌霄Hua


溫世仁所著《秦時明月》,也被改編為動漫,背景為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其中包括諸子百家的思想,如儒家,法家,兵家等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鳳鳴青天


《世外桃源——百家爭鳴》 一部真正展現先秦諸子百家學說的小說; 一部充滿先秦百家思想智慧碰撞的小說; 一部對人性、時代、命運等思辨的小說。


心心美石


秦時明月


愛讀書的向日葵


諸子百家好像沒有小說,都是一些文化哲學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